莫測
從重慶出發(fā),我們一行5人自駕車去樂山,既不是去觀看樂山大佛,也不是去領(lǐng)略岷江風(fēng)情,而是直奔樂山那缽缽雞而去的。與我們住家小區(qū)一路之隔就有缽缽雞,為什么要不遠百里去樂山吃缽缽雞呢?一是因為有“玩在成都,吃在樂山”之說;二是因為樂山的缽缽雞正宗、霸道。
在我國,有人統(tǒng)計過關(guān)于雞的吃法,說有120多種。叫花雞、柴火雞、芋兒雞、黃燜雞、燒雞公……大街小巷,林林總總,比比皆是,大名鼎鼎的缽缽雞就是其中之一。
缽缽雞怎么吃呢?就是將一個裝有雞汁、海椒、花椒、生姜、大蒜、蔥花、芝麻等的陶瓷缽缽置于餐桌的火爐之上。然后像吃自助餐那樣,自己去貨架上選需要的菜品放入缽缽內(nèi)一邊煮一邊吃。菜品以雞翅、雞肝、雞腸、雞腎和雞爪等雞雜為主,另伴有萵筍、苕皮、海帶等蔬菜,與川渝境內(nèi)常見的串串香吃法差不多,所有菜品均穿于細細的竹簽之上。
除我之外,其他4位友人都是既會做、又會吃的美食家,所以他們對缽缽雞最有發(fā)言權(quán)。老王一邊歪嘴喝著,一邊發(fā)起了感慨:“這樂山缽缽雞,沒有重慶火鍋的麻辣鮮香、熱情奔放、蕩氣回腸。但是,有樂山人語音的綿軟,有樂山人性格的溫柔,有樂山大佛般的鎮(zhèn)定自若,還有岷江水一樣的寬緩、輕慢與自由?!?/p>
去樂山毗鄰的眉山,肯定是要吃東坡肘子的。但腳一落地,就被另一種清香、淳厚、原始的味道所吸引。循味而去,只見路邊小店的甑子里正往外面升騰著茫茫熱氣。哦,那是在蒸苞谷粑。不是陳苞谷粉,也不用機器加工,而是剛從地里掰回來的新鮮苞谷,人工用石磨推出來,裹在苞谷殼內(nèi)清蒸而成的。如此做工的苞谷粑,我們已經(jīng)幾十年不曾見過了。
妻子看到大家發(fā)綠的眼睛,馬上買了七八個,結(jié)果被一搶而空。顯然不是肚子餓了,而是那金燦燦、黃澄澄、亮锃锃的顏色撬動了大家的味蕾。然而,別小看那苞谷粑,我們分明從中品到了家鄉(xiāng)的味道,品出了童年的記憶,還有那刻骨銘心的鄉(xiāng)愁。后來即使嘴里吃著文化味濃郁的東坡肘子,心里還想著那又香又甜又糯又筋道的苞谷粑。這應(yīng)該也算“秀色可餐”吧?!
學(xué)生時代,從毛澤東主席《水調(diào)歌頭·游泳》這首詞中讀到過“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后來有人說武昌魚如何如何好吃,但一直沒有遇到享受武昌魚的機會。從網(wǎng)上得知距眉山僅有20千米的“川西第一?!薄蕢酆邶垶╋L(fēng)景區(qū)那兒有武昌魚,于是我們游了三蘇祠之后,方向盤一打就跑了過去。
那魚都是去鱗、剖腹、洗凈之后,抹了花椒、胡椒、海椒粉和食鹽,懸掛于攤點變賣的,其鼻子眼睛被模糊得面目全非,根本無法辨認它是鯉魚、草魚,還是什么武昌魚。但是,我們還是買了,不過買的不是武昌魚,而是麻花魚。此魚學(xué)名為“餐條魚”,或“麥穗魚”,俗稱“餐餐”。這種魚常年生長于江河、湖泊、堰塘的巖縫和水草之中,人們在網(wǎng)罾內(nèi)放入含腥味的碎食將其誘捕上來,在和有佐料的面粉里一陣攪拌,然后用筷子逐條夾入油鍋,翻滾兩三分鐘即可。吃起來清香酥脆、麻辣細膩,且不刺口、不割喉。開始說買回去下酒,哪知還沒離開景點就被大家伙兒一掃而光。都說它比重慶唐家沱的麻花魚軟嫩適中、清純可口。為此,離開時老王又去買了1千克,說拿回去給父親下酒。
有了高速路就是不一樣,我的思緒還沉浸在蘇洵教子、程夫人貿(mào)紗、巢谷千里訪東坡、蘇東坡與卓筒井的故事之中,就聞到了隆昌羊肉湯的味道。
據(jù)說,隆昌人喝羊肉湯喝出了情懷。家里有客人來了,以喝羊肉湯接風(fēng);有朋自遠方來,一邊喝羊肉湯,一邊敘舊情、憶往事;有了心結(jié),一碗羊肉湯下去,豁然貫通,勝似心靈雞湯。
妻子素來不吃羊肉,一聞著那膻味就反胃。但礙于情面,她還是坐上了大方桌。哪知筷子一伸就收不了手,粉蒸羊排、爆炒羊肚、燜鍋羊肉、泡椒羊血等吃了個遍不說,都準備結(jié)賬離席了,她還去鄰桌喝了一碗山藥羊雜湯。
轉(zhuǎn)眼間,旅游結(jié)束了,但那道道美味仍在舌尖癡癡縈繞而不愿離去。
(編輯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