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去年9月,也是開學季,我們做了一期《教育業(yè),颶風來襲》的封面。封面設計尤其出挑(當然,我們的視覺設計團隊每期必有佳作),是一張四年級的考試卷子,上面是幾道極為精妙的題目。比如第二道選擇題:從學校到家,如果小明每分鐘走60米,那么將晚到5分鐘,如果每分鐘走80米,那么將提前3分鐘,問,小明為什么晚上9點才到家( )?A.小明接受了外星人的邀請;B.小明去參加了課外培訓班;C.小明迷路了;D.小明自行車被偷了。
讀者試圖作選擇時,已然會心一笑,這一笑中則隱含著中國教育的無奈—這個設計為我們贏得了廣泛贊譽。一年后,如果封面仍是一張試卷,題目該是什么樣的?
此刻,請合上雜志,再看一眼封面,是的,今年只有一道題目—由家長,由社會,而不是由孩子作答。
這道關于起跑線問題的答案正呼應著“雙減”的目標。2021年7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fā)布《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這份被簡稱為“雙減”的政策,初衷是把中國的義務教育重新拉到一個平衡的局面:孩子的童年和青春,不應被考試壓力所摧殘,教育的第一要義,本應是讓他們健康地成長。
“雙減”的本意,當然沒有錯。此番政策執(zhí)行的力度之大,也超出了之前任何相似的政令。7月24日之后一年內,相關推進性政策不下15條,幾乎是每個月至少一條政令。從某種程度來看,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堪稱“颶風來襲”。以新東方和好未來為例,這兩家在美國上市的教培業(yè)巨頭今年8月下旬的股價,較2021年2月的歷史最高點,分別下跌86.60%和94.83%。
與此同時,公立學校的教師輪崗在部分地區(qū)展開,民辦學校的身份轉換快速完成,新課標的推行刻不容緩,學生們每天的校內作業(yè)量也是肉眼可見地減少,甚至,2022年多個城市的中考題目難度陡然降低,出現(xiàn)了滿分人數(shù)扎堆,半分一操場的空前局面。這一年的中國教育業(yè),正如我們本期雜志一篇文章所言,每個處于主流教育體系之中的學生、家長和老師,包括每一所學校、每一個機構,都被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所裹挾,朝著輕松化、均衡化、全面化的方向發(fā)展。所謂全面化,指的是體育、文藝等素質類課程得到editor@yicai.com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以此來對沖學科類課程的壓力。
誠然,素養(yǎng)課從內容上是鼓勵全面發(fā)展的。但如何考察素養(yǎng)課的教學效果?如果也如同學科課程那樣,設置標準化的考核標準,那么無論傳道素養(yǎng),還是教授知識,結果都是一樣的。以體育為例,自從教改政策將跳繩列為考察項目,規(guī)定了每個年級不同性別的孩子要達到的及格、良好、優(yōu)秀等級的一分鐘跳繩數(shù)量,很多學齡前的孩子就在家長聘請的跳繩教練指導下每天鍛煉了。更勿論,很多學科類教育培訓轉入地下,昂貴的一對一教學重新興起,在日益簡單的考試題目面前,家長們的焦慮反而有增無減,又無處釋 放。
“雙減”這一年,公開的數(shù)據(jù)無一不展現(xiàn)出均衡的效果。這期封面,我們也回溯了教培公司、公立學校、民辦學校和教師過去一年的變化,其中不乏一些令人欣喜的改變,比如新課標的改革、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精進,都朝著大家所希望的方向發(fā)展。然而,類似搖號入學的方式到底是制造了均等化的表象,還是實現(xiàn)了真正的教育公平?這些一時找不到標準答案的問題,往往更牽動人心,也更觸及教育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