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雅
幼兒階段,是人一生中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所接受的教育會對人的成長產(chǎn)生非常重要的影響。隨著對幼兒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幼兒的早期閱讀。因為從幼兒時期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有助于開闊孩子的視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強同理心,對幼兒今后的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一、當前幼兒早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部分幼兒教師將“閱讀培養(yǎng)”簡單地等同于“讀書認字”,認為閱讀的唯一目的就是幫助幼兒認識更多的生字。因此,在引導幼兒閱讀的過程中過于強調識字,用機械記憶和強化訓練的方式讓幼兒多識字。這種教育方式與引導幼兒閱讀的初衷相背離,不但不利于幼兒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還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幼兒造成一定的“心理陰影”,并有可能導致幼兒錯誤的閱讀習慣,對閱讀產(chǎn)生排斥心理,降低幼兒閱讀的興趣與積極性。此外,部分教師容易忽略幼兒在早期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因為幼兒年齡小,容易忽略幼兒的體驗與表達,將“閱讀課”變成了自己的“一言堂”,自以為將繪本內容給幼兒通讀一遍就算完成了任務,這導致了很多幼兒雖然看過繪本,但是卻對繪本的故事沒有印象,支支吾吾地說不出書中的內容,這種閱讀引導方式耗費了教師與幼兒雙方的時間與精力,然而卻是一種無效的閱讀。
為了改變這些現(xiàn)象,提升幼兒早期閱讀的效果,作為幼兒教師,應當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fā),用科學的策略指導幼兒學會閱讀。
二、幼兒早期閱讀的特點
1.整體性。
幼兒早期閱讀的探索過程也是語言學習的過程,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具有整體性特點,幼兒教師在引導幼兒閱讀時應從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語言發(fā)展情況出發(fā),結合實際,實施整體性閱讀引導策略。幼兒的早期閱讀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在他們翻閱自己感興趣的繪本或圖書時,閱讀其實就已經(jīng)開始了,幼兒的閱讀不似成人的閱讀,成人在閱讀過程中多以書本中的文字為主,而將插圖作為閱讀文字的輔助,幼兒則不是這樣。幼兒的閱讀是整體性的,繪本上的文字他要看,漂亮的插畫他也要看,那些頁眉上邊邊角角畫的小裝飾他也要欣賞一番。因此,作為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而應當順應幼兒閱讀整體性的特點。有些教師在引導幼兒閱讀繪本時,為幫助幼兒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加識字量,往往要求幼兒在閱讀繪本時將重點放在理解故事情節(jié)、認識繪本中的生字方面,這種方式強制性地干預了幼兒的閱讀,容易導致幼兒對閱讀的抗拒心理,不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開放性。
幼兒的閱讀學習和語言發(fā)展具有開放性,閱讀之后的互動交流對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增強語言表達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幼兒是閱讀的主體,教師在幼兒閱讀這項活動中不應給予幼兒過多的約束,應該讓他們自由發(fā)揮,自主學習,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進行閱讀,只有這樣,幼兒才會覺得“閱讀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才會在心中埋下一顆興趣的種子。
3.整合性。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無法像小學生一樣系統(tǒng)、專注地進行學習,由于他們還處于學習的早期階段,是培養(yǎng)興趣的關鍵時期,如果教師在閱讀引導中出現(xiàn)了內容單一枯燥、無法引發(fā)幼兒閱讀興趣的情況,那么幼兒很容易喪失對閱讀的興趣。幼兒的早期閱讀應當和其他各個領域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給幼兒營造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讓閱讀成為他們成長中的快樂,而非壓力。因此,教師應該順應幼兒閱讀整合性的特點,將閱讀與游戲或者其他學科活動進行有效結合,讓幼兒在快樂中閱讀,也在閱讀中收獲快樂。
三、優(yōu)化幼兒早期閱讀效果的指導策略
1.尊重幼兒的閱讀習慣,用習慣引導閱讀。
幼兒的早期閱讀具有整體性,因此幼兒的閱讀過程也是一種探索的過程。每一本書在幼兒眼中都是一個新鮮有趣的“大玩具”,需要他們“探索”每一個細微之處。幼兒的閱讀是探索式的,很多在成年人眼中不重要的內容在他們眼中常常會“熠熠發(fā)光”。因此,許多幼兒在閱讀時不僅會關注繪本最重要的文字和插圖,而且會關注一本書的整體——封面、版權頁、頁眉頁腳上的圖案,甚至是書本封皮上的條形碼,這些內容都有可能成為幼兒關注的重點。有些教師在閱讀課上經(jīng)常會注意到幼兒對著“不重要”的內容“發(fā)呆”,并因此認為幼兒注意力不集中。然而,這種教育方式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幼兒對閱讀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不利于幼兒閱讀興趣的養(yǎng)成。因此,教師應當尊重幼兒的閱讀特點和習慣,并且借助這些習慣引導幼兒自主閱讀。
例如:在閱讀兒童繪本《我爸爸》的時候,小朋友們首先看到的是封面上一個扮鬼臉的男人,他們就會思考封面上的這個男人是誰?為什么要扮鬼臉?他為什么穿著睡衣?當小朋友盯著繪本的封面“出神”時,教師不應催促幼兒翻開繪本抓緊時間閱讀正文的內容,而要尊重幼兒的好奇心,并且鼓勵幼兒對自己關注的內容提出疑問或者發(fā)表看法。《我爸爸》的封面引發(fā)了不少小朋友的興趣與思考,幾位小朋友的提問引發(fā)了全班小朋友對繪本的好奇心,然后教師便可以通過繪本的圖畫進行引導,讓小朋友知道整個故事表達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通過閱讀繪本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來猜測故事內容并繪聲繪色地講述出來,這不僅提升了幼兒閱讀的完整性,而且豐富了幼兒的詞匯量及想象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繪本進行一些識字引導,如《我爸爸》的故事是圍繞著“爸爸”展開的,幾乎繪本的通篇都出現(xiàn)了“爸爸”二字,教師就可以借助這個繪本讓小朋友們認識“爸”這個字。如果教師在引導幼兒閱讀的過程中,從每一本繪本中都選出幾個重要的字讓幼兒學習,幼兒在故事中學習識字,并不會覺得識字無趣,而且久而久之,幼兒便可以掌握一些基礎詞匯,閱讀的興趣也會越來越高。
2.促進幼兒在閱讀方面的交流互動。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作為幼兒教師,在引導孩子們閱讀時,不能夠過于枯燥呆板。有些教師因為幼兒年齡小,擔心他們在閱讀中抓不住重點,因此對幼兒的閱讀過程處處加以約束,使幼兒在閱讀中束手束腳,體會不到閱讀的樂趣。正確的方式是給幼兒的閱讀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促進幼兒在閱讀方面的交流互動,讓幼兒在交流中閱讀,在交流中理解繪本內容。
例如:在閱讀《媽媽,買綠豆》這一繪本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討論一下:“你們在生活中看見過綠豆嗎?綠豆一般是從哪里買來的?綠豆是做什么用的?你們吃過綠豆冰沙、喝過綠豆湯嗎?”小朋友們會對這些問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于是便開始興高采烈地討論。通過這些討論,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觀察力會得到提升。然后,教師再引導幼兒進行繪本閱讀,使他們能理解繪本的情節(jié)與人物。在豐富幼兒語言的同時,讓繪本的故事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幼兒便可以意識到:讀書不是一件“假大空”的事情,繪本中所寫的內容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生活。
3.讓幼兒在趣味活動中體會閱讀的樂趣。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不同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幼兒的學習是一種注重趣味性的探索,興趣才是引導他們閱讀的最佳動力。因此,教師切莫將閱讀課變成一門一本正經(jīng)、規(guī)規(guī)矩矩的課程,而應以充滿趣味性的方式引導幼兒閱讀學習。幼兒教師可以將閱讀與其他內容相互結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將閱讀與美術相互結合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美術的學習中進行閱讀滲透,又在繪畫的過程中促進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閱讀《小動物去郊游》這一繪本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結合自己去郊游的經(jīng)歷,想一想小動物們去郊游時還會遇見哪些事情:有沒有遇到小麻煩?自己是如何處理的?在幼兒討論之后,教師可以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與討論的內容畫下來。這既提高了幼兒的美術學習,又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想象力。將幼兒的閱讀與其他學習內容相結合,不僅有利于幼兒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而且有助于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提升。
從小培養(yǎng)閱讀習慣,為孩子的一生發(fā)展奠基。作為幼兒教師,要結合幼兒特點,從培養(yǎng)閱讀興趣入手,在日積月累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