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伍斯特墓園漫想

2022-05-30 10:48徐天
讀書 2022年11期
關鍵詞:瑪利亞墓園林肯

徐天

美國麻省伍斯特市圣約翰墓園的林蔭道兩旁,林立的愛爾蘭十字架和花崗巖方碑向遠方延展開去,一眼望不到頭。

圣約翰墓園在圣十字學院旁邊。學院建于丘陵之上,墓園卻一馬平川。很多面積不大的合葬墓,往往囊括七八個家族成員。馬奧尼、奧康納、奧布萊恩(Mahoney, OConnell, OBrien), 愛爾蘭的大姓在此地比比皆是,幾乎每座墓碑下面,都葬著一段跨大西洋往事。

墓園入口處有圣母像,雙手攤開、溫柔靜穆,通體雪白卻白得有點刺眼,讓我想起中國北方“刮大白”的粉刷手藝。沿著星羅棋布的單行道走下去,我發(fā)現(xiàn)墓園闊大卻不空曠,因為老樹森森,高大的樹冠讓視線不能及遠。走在老樹中間,我的步伐非常緩慢,心里體會的是學者蒂莫西·馬赫爾(Timothy Meagher)名著《發(fā)明愛爾蘭裔的美國》(InventingIrish America )背后的心境。前言里,生長于伍斯特市的作者走過圣約翰的一座座墓碑,墓碑上的家庭,不少都是他的老相識。當年還在布朗大學讀書的他,邊走邊剝落私人記憶,讓歷史的經(jīng)脈逐漸顯露出來。

眼前頻繁出現(xiàn)的愛爾蘭姓氏,在馬赫爾書中是一部城市社會史的起點,在我卻意味著美國少有的親密感覺:那些族裔、家庭、宗教的復雜網(wǎng)絡凝練在墓碑之中,顯得極為坦率、無比簡潔。一個家庭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連續(xù)有三個孩子夭折,一個男人在“二戰(zhàn)”時做了隨軍神父,一個女人守寡四十余年……即使碑文只標注了這些人間過客的姓名和生卒年,有心的來訪者依然可以領會到發(fā)生在美國歷史角落里的悲喜和苦難。

這世間的苦難也太多了。站在那位三個孩子夭折的母親的家庭合葬墓旁,我通過耳機反復播放維瓦爾第所作的《圣母悼歌》(Stabat Mater ),聽清冷的童聲三詠三嘆、娓娓吟唱十三世紀創(chuàng)作的拉丁文:“悲苦的母親站在十字架邊,靠近了他兒子的人生終點?!边@段歌詠復述基督教世界最著名的苦難,我少年時通過電影《天才雷普利》首次聽到它,一見鐘情。

“悲苦的母親”當然是瑪利亞。《圣經(jīng)》敘事里,瑪利亞喪子之后由門徒約翰贍養(yǎng)、臨終時升天。早期拜占庭史家、底比斯的希波呂托斯(Hippolytus of Thebes)聲稱,失去愛子后的瑪利亞又活了整整十一年;十九世紀初,一位重病纏身、從未去過近東地區(qū)的德國修女凱瑟琳·埃默里希(Catherine Emmerich)又稱,瑪利亞的終老之所就在奧斯曼帝國境內(nèi)的古城以弗所近郊。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兩名傳教士按圖索驥,據(jù)稱在以弗所附近找到了一座完全符合埃默里希修女描述的房子。經(jīng)歷“一戰(zhàn)”的破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重修,這座建筑如今已成為著名的朝圣地點。

天主教會關于“圣殤”和“圣母升天”的追思不勝枚舉,而且每年都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和朝圣地重復發(fā)生。然而,站在伍斯特市的墓碑中間,特別是面對那個接連失去孩子、如今長眠于地下的母親時,我只想知道一件事:瑪利亞終老的那些年頭,她是怎么撐下來的?面對兒子死后的日日夜夜,一個喪子的母親到底靠什么樣的心理機制,才能堅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近世天主教會的解釋當然是“信仰”。正如尼西亞信經(jīng)所言:“期待死人的復活及來世的生命?!卑凑者@種解釋,所有相信的人都將得拯救,將來在天堂會再相見。這個解釋一旦成立,瑪利亞的最后時光就有了企盼;如果那個鍍金時代的美國母親相信同樣的未來,那么她的最后時光也許就不那么灰暗了??上У氖?,人類歷史上許多喪子的母親沒有這份信仰,歷史研究者也很難走進瑪利亞的內(nèi)心,去確認她的心情。漫長歲月里的喪子之痛如何紓解,也因此成為困擾宗教、歷史、文學、心理學等領域的難題。

當代美國經(jīng)常被討論的喪子之痛,屬于校園槍擊案受害者的父母。二0一二年,美國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造成二十名幼童死亡,《桑迪胡克:一場美國悲劇和真相之戰(zhàn)》的作者伊麗莎白·威廉姆森對死者父母進行了長期的追蹤采訪,發(fā)現(xiàn)父母的痛苦并未因歲月的流逝而有絲毫減輕:“他們一直在悼亡,從未停止,而日常生活只有好日子和壞日子的區(qū)別。有些日子,他們可以喘口氣,做一點悼亡之外的事情;其他日子里,除了悼亡,他們什么都做不下去。”今年美國烏瓦爾迪槍擊案發(fā)生后,曾在一九七二年痛失妻女、二0一五年痛失愛子的總統(tǒng)拜登,對美國公眾分享了一段肺腑之言:“失去一個孩子,就像你靈魂的一片被撕去,胸腔里從此出現(xiàn)一片虛空。你總覺得自己正在被吸進這片虛空里,而且永遠無法擺脫窒息。你再也回不去了?!惫糯形牡浼铮o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喪子故事有兩則,一則出自《禮記·檀弓下》,一則出自《聊齋志異·趙城虎》?!抖Y記》講孔子路過泰山,發(fā)現(xiàn)有個婦人在兒子的墳墓前哭泣。婦人說公公、丈夫、兒子都死于虎口,孔子問她為什么不離開這里,婦人答:“無苛政?!笨鬃拥脑u價“苛政猛于虎也”,至今依然是華語世界最耳熟能詳?shù)木渥又?。蒲松齡的故事說,山西趙城的一個農(nóng)人死于虎口,死者母親把老虎告上公堂,逼得衙門派一個外強中干的差役進山捉虎。差役找到老虎后,發(fā)現(xiàn)虎通人性,竟然乖乖隨他到衙門領罪。此后,認罪卻又逍遙法外的猛虎經(jīng)常叼來錢糧野味,給這位母親養(yǎng)老送終。這位母親死后,猛虎更是伴墓哀號,久久不肯離去。當?shù)厝烁衅涠髁x,立了一座祠堂,名為“義虎祠”。

我從未讀過學者的考證,但我愿意相信,蒲松齡的故事是對孔夫子“苛政猛于虎”的回應。在我看來,《趙城虎》可以被看作一則政治寓言:在超現(xiàn)實和現(xiàn)實共存的維度,橫征暴斂的國家機器化身老虎,逼死了男丁,但母親的悲苦終于讓國家機器為之動容、誠心懺悔。寓言的結局是,當權者主動認錯,把錢糧貢獻出來,為母親養(yǎng)老送終,變苛政為仁政。

一段年代更近,同樣為中文讀者熟知的喪子經(jīng)歷,來自學者周國平。他的女兒妞妞罹患眼癌,帶著絕癥活到一歲半,在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病痛后早早夭折。周國平那本用哲思和敘述療傷的《妞妞》里有個細節(jié),說作者沿小河散步,“看見情侶們依然纏綿,孕婦們依然安閑,牽著孩子小手的父母們依然快樂。正當災禍籠罩著我的時候,他們頭頂上的天空依然絢麗。在不幸者四周,生活在照常展開”。他告訴自己,這現(xiàn)象實屬“正?!?,因為“人類個體之間痛苦的不相通,也許正是人類總體仍然快樂的前提”。

我卻想,也許中國古籍里兩位痛失愛子的母親、抱著幼女求醫(yī)的周國平夫婦、十字架下的瑪利亞,可以組建一個跨越時空的互助群。這個互助群里,虛構或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實在是太多了。魯迅筆下有祥林嫂,她在孩子被狼咬死之后的歲月里,不斷叨念著那句“我真傻,真的……”美國歷史上,則有瑪麗·托德·林肯,因為接連喪子,又在一八六五年失去了丈夫林肯總統(tǒng),她陷入悲傷不可自拔,后半生的精神狀態(tài)與祥林嫂相通。祥林嫂自怨自艾,在廟里捐個門檻,用“千人踩、萬人踏”來贖罪;瑪麗則求助于靈媒,“巴巴地活著”,企盼有生之年能和死去的幼子重聚。

在美國,瑪麗·托德·林肯的悲傷已逐漸褪去歷史強加給女性的種種污名,留下超越時代的肅穆和溫情,但在當代中國,“祥林嫂”似乎更多是怨婦的代名詞。或許九十八年下來,魯迅字字血淚的同情心,還是沒能撬動中國社會群體心理中長期潛藏的冷漠和等級之分。無處宣泄的痛苦、難以管理的情緒、打破常規(guī)的行為,即使事出有因,依然是惹人厭煩、被人阻止甚至荒唐可笑的。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那段求學歲月末尾,我曾拜訪城市東北部退伍軍人院旁的“林肯小屋”(Lincoln cottage)。在那里,我第一次知道林肯一八六二年喪子之后,經(jīng)常白天在白宮處理公務,夜晚快馬加鞭來此過夜。根據(jù)一手材料和史家的分析,身負歷史重任的他和夫人瑪麗同樣悲苦甚至有明顯的抑郁癥傾向。詩人惠特曼當時住在白宮與小屋之間的必經(jīng)之路上,常在清晨看到總統(tǒng)揚鞭南行、一臉倦容。

林肯夫婦共同養(yǎng)育了四個兒子,只有一人活到成年,三兒子威利一八六二年在白宮因傷寒離世時,享年僅僅十二歲。當時南北雙方正陷入苦戰(zhàn),悲痛中的林肯開始構思解放奴隸宣言,瑪麗則發(fā)現(xiàn)“世界依然微笑且保持尊重,但魅力全無。一切事物都像個諷刺,受贊美的那一位卻不在我們身邊。他已完成使命,而我們則被棄之荒野”。失去威利之后的那個夏天,夫婦二人開始造訪軍人院這片地方。瑪麗說它“離城市2.5 英里,非常迷人”,又說夫妻二人沉浸在悲苦之中的時候,“安靜對我們非常必要”。

一八六二年,聯(lián)邦軍隊的傷亡數(shù)字已經(jīng)攀升到七萬五千人,痛失愛子的家庭遍布全國。與此同時,華盛頓的社交圈卻要求瑪麗節(jié)哀順變,把精力集中在生者身上。但她拒絕了?!傲挚闲∥荨迸缘臍v史展覽告訴我,整整一年的時間,瑪麗很少社交,幾度在公開場合崩潰大哭、不能自已。帶著母親的執(zhí)拗,她開始頻繁參加通靈活動,相信“我們與所愛的逝者之間只隔一道輕薄的紗幕,他們離得非常近,盡管我們看不到他們”。丈夫林肯不堪其“擾”,外界對她的批評更是風起云涌,關于她精神失常的傳言接連不斷。此后十年之內(nèi),瑪麗又相繼失去了丈夫和另一個兒子塔德,一八七五年被唯一在世的兒子羅伯特送進了精神病院。出院后,她與羅伯特斷絕關系,在歐洲度過了四年時間,一八八一年抱病回到紐約,一八八二年離世。

今天,小屋旁的展館常設一個喪子父母的分享區(qū),把林肯家的經(jīng)歷和當代人的經(jīng)歷編織成連貫的敘事,引導訪客體會這個群體的孤獨。在分享區(qū)的墻壁上,策展人給喪子群體的親友列出幾條建議:“說出死者的名字(不要回避);盡量傾聽,不要解決;允許悼亡者盡情悲傷;開放、溫柔;保持聯(lián)絡和溝通;用自在的態(tài)度去迎接不自在。”分享區(qū)中央是一棵掛滿白色葉子的仿生樹,每片葉子都有訪客留言,有的多寫幾句(比如“我會永遠想念你,布萊恩,我現(xiàn)在真想和你說說話……”),有的只留下人名和短暫的生卒年,比如“麥斯威爾·布希,一九九七至二0一四”,“澤維爾·約瑟夫·戈爾雄,二00三至二0二一”……

我拜訪的那天,一個上年紀的女人在分享區(qū)的樹下站了很久,一直在寫東西。如今想來,那些白色葉子和形態(tài)各異的字跡與我眼前的墓碑并無二致,卻更有動人心魄的歷史力量。我仿佛看到,它們在一個名垂青史的家庭和無數(shù)個無人知曉的普通家庭之間架起橋梁,或許徒勞、或許有力地安慰著片片碎裂的心靈。漫想古今,我知道那些被桑迪胡克、烏瓦爾迪小學槍擊案永遠改變命運的父母們,和世界各地荒僻角落里的無數(shù)個“祥林嫂”們,都共享著亙古如斯的痛苦,但也都有權從千差萬別的歷史中獲得些許慰藉。想到這里,我在圣約翰墓園流下了眼淚,心中波瀾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猜你喜歡
瑪利亞墓園林肯
林肯的自嘲
林肯的幽默
墓園里的機器人(環(huán)球360°)
湯顯祖墓園發(fā)掘的紛擾
在白宮的童年
——瑪利亞·奧巴馬
燈節(jié)上的瑪利亞
瑪利亞重現(xiàn)
安靜從容 林肯MKX
江西南昌西漢?;韬钅箞@
讀當代作家傅愛毛的《瘋子的墓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