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水滸傳》的人一定記得,在武松打虎這一章節(jié)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只聽得亂樹背后撲地一聲響,跳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蟲來”。這里的“大蟲”指的就是老虎。
那么我們不禁就要問:作為最大的貓科動(dòng)物之一,老虎這種兇猛的食肉動(dòng)物怎么就和蟲子聯(lián)系到一起了呢?
原來,老虎被稱作“大蟲”的最早文字記載是晉代干寶的《搜神記》,其中記載:“扶南王范尋養(yǎng)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蟲?!?/p>
事實(shí)上,在古代,人們通常用“蟲”來泛指一切動(dòng)物。正如清朝著名學(xué)者郝懿行對(duì)《爾雅·釋蟲》一章的注釋那樣:“或行或飛,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蟲為象。”
同時(shí),古人還將所有的蟲都進(jìn)行了分類:禽為羽蟲,獸為毛蟲,龜為甲蟲,魚為鱗蟲,人為倮蟲。
而“大”有長(zhǎng)、為首的意思,如稱兄弟中排行第一的為“大哥”;“大”又是敬詞,如稱“大人”“大夫”“大王”等。
虎屬毛蟲類,是獸中之王。古人把“五蟲”的首領(lǐng)與五行方位相配,西方之神即為白虎?!按笙x”也就是毛蟲之首領(lǐng),獸中之王的意思。這與東方之神龍為鱗蟲之長(zhǎng),南方之神鳳為羽蟲之王而被稱為“龍王”“鳳凰”都是同樣的意思。
所以,將老虎叫做“大蟲”,其實(shí)是一種“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