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麥家諜戰(zhàn)小說敘事研究

2022-05-30 19:17:14何慈
南腔北調 2022年11期
關鍵詞:麥家敘述者

何慈

摘要:麥家的諜戰(zhàn)小說在技巧性、藝術性等方面展現(xiàn)出別樣敘事特色。首先,麥家通過對敘事環(huán)境的清晰呈現(xiàn),為故事的真實性提供有效保障,同時以封閉、幽暗的敘事環(huán)境來構成隱喻;其次,麥家通過可靠的異敘述者營造故事的真實效果,通過不可靠的同敘述者形成敘事迷宮;最后,麥家的諜戰(zhàn)小說顯示出獨特的敘事意義,他的寫作是對彰顯信念的文學傳統(tǒng)的回歸,也是對當下否定型文學的反撥。麥家通過英雄敘事和悲劇敘事,反思了歷史語境中個人的失語,表現(xiàn)了對個體自由的關注。

關鍵詞:麥家;諜戰(zhàn)小說;敘事環(huán)境;敘述者;敘事意義

麥家是20世紀80年代走進文壇的當代作家,中短篇小說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開端?!端饺斯P記本》是麥家的第一部作品,之后他陸續(xù)寫作了《紫密黒密》《地下的天空》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說集。但是,這些作品在文壇上并沒有引起很大反響。直到2002年長篇小說《解密》的出版,麥家及其作品才開始進入大眾視野。這本小說他寫了11年,被退稿17次。付出終有回報,麥家憑借《解密》獲得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提名。以《解密》為開端,麥家相繼出版了長篇諜戰(zhàn)小說《暗算》《風聲》《風語》《風語2》《刀尖》。

麥家的作品不僅受到文化消費市場的歡迎,也獲得了文壇的關注與肯定。21世紀以來,學界關于麥家諜戰(zhàn)小說的研究成果十分豐富,但仔細梳理下來,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突破口。比如,在敘事研究方面,評論者對麥家諜戰(zhàn)小說中敘事環(huán)境、敘述者的研究很少或幾乎沒有。本文由此入手,旨在豐富和完善對麥家諜戰(zhàn)小說的敘事研究。本文將以麥家諜戰(zhàn)小說的敘事特色作為主要闡釋維度,從敘事環(huán)境、敘述者、敘事意義三個方面,進行細致地解讀與闡釋,著重突出麥家諜戰(zhàn)小說在技巧性、藝術性等方面所展現(xiàn)出的別樣敘事特色。

一、敘事環(huán)境:清晰呈現(xiàn)與曲折隱喻

“環(huán)境指構成人物活動的客體和關系。它是故事結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盵1]環(huán)境包括時間因素和空間因素兩個方面。麥家筆下的諜戰(zhàn)故事波譎云詭、新穎曲折,這與特殊的空間營造與特定的背景設置密不可分。麥家通過對敘事環(huán)境的清晰呈現(xiàn),為小說的真實性提供有效支撐,同時,幽閉而狹仄的環(huán)境也顯示出了別樣的象征意蘊。

(一)敘事環(huán)境的清晰呈現(xiàn)

小說的本質是虛構的,但賦予小說真實性是作家義不容辭的責任。真實性是麥家創(chuàng)作的首要原則,為了消解小說的虛構色彩,麥家努力營造清晰的敘事環(huán)境,為小說的真實性提供有效支撐,“清晰的環(huán)境指故事中的環(huán)境明確、清楚,歷歷在目,了然于心”[2]。麥家筆下敘事環(huán)境的清晰呈現(xiàn),主要通過對人物活動場所作具體描繪和對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作明確交代兩種手段來實現(xiàn)。

麥家的諜戰(zhàn)小說對人物活動的場所進行了具體的描繪,“包括對場景的細節(jié),乃至一些被人忽視的物件或位置的細致入微地刻畫,從而使人們在想象中確立準確而穩(wěn)定的空間位置”[3]?!栋邓恪贰督饷堋返墓适露及l(fā)生在701,麥家通過對701這個特殊單位的環(huán)境描寫,讓讀者相信701確實隱匿于某個鮮為人知的角落,是充滿神秘和傳奇色彩的存在。作者首先告訴我們701坐落在一個山腳下,山的名字是“五指山”。之所以有這樣的稱呼,是因為山的構造,就像五根長長的手指延伸在大地之上。在“五指山”里有四條山溝,第一條山溝是離縣城最近的,從山溝出來就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城。701的家屬院就建在這里,院子里有一系列基礎設施,包括學校、醫(yī)院、餐館、商店、招待所、運動場地等。而701單位的主樓在第三條山溝,與監(jiān)聽局一前一后地排列著,山溝的中間地帶由這兩個單位共享,是一些公用設施,如食堂、衛(wèi)生所、球場等。作者對701單位的布局作了細致地描繪,至于其準確的位置,由于701的秘密性而不便透露。麥家采用了留白的手法,這恰恰從側面營造了敘事空間的真實性。麥家的諜戰(zhàn)小說中對人物活動場所的具體描繪,還體現(xiàn)在《風聲》中對裘莊的描寫。麥家通過對裘莊外圍的描寫、東西樓的具體布置與安排,揭示了主人公所處的不利環(huán)境和任務的緊迫性。這種細致地描繪,使小說的空間變得具有某種可觸摸性,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給讀者帶來身臨其境之感。

麥家的諜戰(zhàn)小說對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作出了明確交代,讀者由此可以把握故事的總體氛圍和時代色彩。在《風聲》中,麥家開門見山地描繪道:“故事發(fā)生在1941年春夏之交,日偽時期。地點是素有天堂之譽的杭州,西子湖畔。”[4]在明確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后,麥家還對當時的政治格局作了全面描繪:“東北有偽滿洲國,東南有汪精衛(wèi)的南京政府。”[5]這兩個政權是親日隨日的?!傲碛袃蓚€政黨和政權是反日的:一個在西南,是以蔣介石為代表的重慶國民黨政府;一個在西北,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延安共產黨政府。雙方在抗日反偽這件事上具有共同的民族大義,所以實施聯(lián)合陣線,一致抗敵。但兩黨因各自利益需求,又經常貌合神離,各自為政,甚至互相拆臺。復雜的政治勢力使巨大的中國變得混亂不堪,民不聊生。”[6]此番描述將當時復雜、多變的政治氛圍傳達給讀者,這也是了解故事人物關系,明確故事走向的首要條件。潘老和李寧玉屬于共產黨,而顧小夢屬于國民黨,他們分別屬于不同的政治集團,有著不同的政治信仰,有各自需要維護的尊嚴與榮譽??梢赃@樣說,如果抽離這些敘事背景,麥家的諜戰(zhàn)小說將失去其框架支撐。同樣的故事之所以在“東風”“西風”和“靜風”部分有不同的講述,很大的原因就是在時代背景下政治環(huán)境的影響。再如《解密》中麥家用了不小的篇幅來交代容家的傳奇歷史,像一幅浩瀚的畫軸徐徐展開。在歷數(shù)幾代人的生死沉浮,歲月滄桑之后,小說的主人公才呼之欲出。細致的背景介紹,為我們走進小說主人公容金珍的傳奇人生提供了必要的幫助。

(二)敘事環(huán)境的象征意蘊

從中國當代文學史來看,麥家的小說創(chuàng)作很難被劃入哪個流派,他可以被稱為文學史上的邊緣人?!胞溂抑杂凶銐虻讱夤萝妸^戰(zhàn),是因為他選擇了秘密敘事這個獨特的領地,并從這個領域找到最佳入口和敘事路徑。”[7]不同于日常敘事,麥家的諜戰(zhàn)小說關注的是一個獨立于世俗之外的秘密世界,對常人來說它只存在于想象中。小說的敘事環(huán)境無一例外都是封閉的、幽謐的,不管是《解密》《暗算》中的神秘單位701,還是《風聲》中的裘莊、《風語》中的重慶黑室,它們都隱藏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里,主人公一旦進入這樣的環(huán)境中,就意味著與世隔絕,生活在無盡的黑暗與孤獨中。

這種封閉的敘事環(huán)境,構成了人物活動的主要場所。容金珍、陳二湖、黃依依等破譯家們處于701或黑室這樣的暗室之中,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與看不見的敵人搏殺,捕捉風的信息,聆聽死人的心跳,這個戰(zhàn)場沒有血腥卻殘忍無比。李寧玉和顧小夢這些地下工作者被圍困在裘莊,孤立無援,飽受精神與肉體的折磨,行走在事業(yè)成功與精神崩潰的邊緣。麥家筆下幽閉的敘事環(huán)境“是對情報人員殘酷而莊嚴的生活的隱喻,是對一種黑暗生存狀態(tài)的揭示”[8]。

在《暗算》中,麥家將701單位抽象成具有象征意義的“紅墻”,圍繞著“紅墻”,描寫了同一個人在“紅墻”內外的不同生活狀況,從而強調了701的封閉與隔絕對人性的壓抑。陳二湖在退休之后走出“紅墻”,兒女們都以為他們的父親終于可以安享晚年了。但是,走出“紅墻”后的他完全無法適應日常生活,他感到痛苦與焦慮,精神甚至出現(xiàn)了異常,這與那個在“紅墻”內如魚得水的陳二湖判若兩人。這是因為長期被限制在封閉幽暗的異常環(huán)境中,斷絕了他與世俗生活的聯(lián)系,扼殺了他回歸正常生活的能力。黃依依在進入701之前,個性張揚、大膽熱辣,是一個散發(fā)著光芒的女子。而在進入701從事破譯工作后,她整個人瘦了一圈,眼睛紅紅的,眉頭皺得老高,頭發(fā)亂得像草,精神狀態(tài)處于崩潰的邊緣。這種封閉的環(huán)境扼殺了人的自然天性,我們仿佛看到一只驕傲、任性的鳥兒收起了它的翅膀,急速地向下墜去,感到一種莫名的悲哀。

在這樣封閉幽暗的環(huán)境中,麥家筆下的英雄們一方面發(fā)揮自己的天賦異稟,向著目標前進,完成一個個嚴肅而又神圣的使命;另一方面又因為智性的無限損耗、天性的極度壓抑,生命在璀璨過后走向必然的隕落。我們在看到人類創(chuàng)造力和可能性的同時,也可以看到現(xiàn)實的殘酷和人性的復雜。麥家對敘事環(huán)境的精細描繪就是想告訴讀者:在波譎云詭的時代背景下,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里,有這樣一群人以生命為賭注,為人民贏取生存的可能。他們的使命是莊嚴的,他們的命運卻又是悲慘的。

二、敘述者:可靠與不可靠地言說

“敘述者指敘事文學中的‘陳述行為的主體,或稱‘聲音或講話者,它與視角一起,構成了敘述。敘述者是敘事學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也是敘事文的重要特征。”[9]關于敘述者類型,學術界長期以來以人稱進行劃分,如第一人稱敘述者,第三人稱敘述者,以及一些作品中偶爾使用的第二人稱敘述者。但這種從人稱角度劃分敘述者的方法存在明顯的不足,被一些小說理論家和敘事學家所否定。

基于此種情況,敘事學家們開始嘗試從新的角度來重新劃分敘述者類型。布斯提出了戲劇化敘述者與非戲劇化敘述者,其中戲劇化的敘述者又被分為可靠的敘述者與不可靠的敘述者,“熱奈特根據(jù)敘述者的敘述層次及其與故事的同異關系,將敘述者區(qū)分為如下四種類型:外部—異敘述者,外部—同敘述者,內部—異敘述者,內部—同敘述者”[10];還有查特曼提出了公開的敘述者與隱蔽的敘述者……依據(jù)不同的劃分標準,敘事學家們提出了自己的理解,這大大豐富了人們對敘述者這一學術概念的認識。對這些認識的綜合,將有助于我們對敘述者的整體把握,因此本章將異敘述者、同敘述者這一區(qū)分與可靠的敘述者、不可靠的敘述者這一區(qū)分結合起來,對麥家諜戰(zhàn)小說中的敘述者概念加以闡釋。

(一)可靠的異敘述者

“異敘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他敘述的是別人的故事”[11]。《解密》《暗算》《風聲》中的敘事者“我”就是異敘述者。異敘述者“我”是《暗算》中偶遇701重要領導人并有幸獲得采訪機會的“墨鏡記者”,是《解密》中陸續(xù)采訪了51位知情者,并且查閱了上百萬字資料后才開始寫作的作家,也是《風聲》中“喜歡虛構”卻在一次機緣巧合下記錄“真實”故事的作家。異敘述者“我”充當捕風者的角色,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并講述特殊單位中一系列英雄人物的故事。

判斷敘述者是否可靠有不同的衡量標準,本文將采用申丹的觀點,將“是否能給讀者提供正確和準確的話語”[12]作為衡量標準。麥家筆下的異敘述者“我”采取傳記體式或跟蹤報道式的敘事模式,盡可能地追認故事的真實性,可以被讀者判斷為可靠的異敘述者?!栋邓恪分械摹拔摇币孕蚯男问?,用不小的篇幅,講述自己與兩位鄉(xiāng)黨的奇妙邂逅,以此為故事的真實性埋下基石?!督饷堋分械摹拔摇弊鳛橐粋€作家,闡述自己寫作“合篇”的三鞭子——一是“有人對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質疑”[13],二是“有人對容金珍后來的生活和事情表示出極大的關注”[14],三是“他們對黑密后來的命運念念不忘,心有罅漏”[15]。敘述者“我”向讀者袒露自己的寫作過程,敘述者的自我暴露并沒有炫耀自己相對于讀者而言的優(yōu)越感,反而表現(xiàn)出謙遜的敘述風度,這表明敘事者與讀者在同一陣線,雙方并不是對立的?!讹L聲》中的“我”為了實現(xiàn)對歷史真實的探求與追問,輾轉尋找故事的權威發(fā)言人。敘述者只是客觀地呈現(xiàn)同一個故事的三個版本,并不融入自己的價值判斷,而將判斷的權利交給讀者。在此基礎上,敘述者“我”贏得了讀者的尊重和信賴,成為可靠的敘述者。閱讀《暗算》《風聲》《解密》時,讀者通常不會對“我”所講述的故事的可靠性質疑,或者說逐漸打消了自己的質疑,跟隨可靠的異敘述者的腳步進入故事。

(二)不可靠的同敘述者

“同敘述者必須講自己的或自己所見聞的故事”[16],他可以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可以是故事中的次要人物或者旁觀者?!讹L聲》中的潘老和顧小夢是故事的參與者,但不是主人公,因此他們屬于次要同敘述者。

《風聲》圍繞誰是“老鬼”和“情報是如何送出去的”這兩個問題展開。在“東風”部分潘老的講述中,他和當時的地下工作者直到李寧玉的尸體被運回來時才發(fā)現(xiàn)事有蹊蹺,以此推斷李寧玉并非正常死亡,進而從她的遺畫中發(fā)現(xiàn)了隱藏的情報。當“東風”部分結束,讀者得知“老鬼”是李寧玉,情報是通過她的遺畫傳遞出去的,一切邏輯嚴密,順理成章。但不料“西風”部分突然出現(xiàn)一個新的敘述者顧小夢,她推翻“東風”部分潘老的敘述,主張情報是她在李寧玉的威逼利誘下,幫助李寧玉傳送出去的,并運用嚴謹?shù)倪壿嫹治鲇枰苑磽?。顧小夢表明:對于李寧玉的突然死亡,肥原實際上是心存懷疑的,為了萬無一失,他還搜查了李寧玉的尸體。在當時沒有弄清楚誰是老鬼的情況下,肥原是不可能把李寧玉的尸體送出去的,放她出去只會徒增麻煩。顧小夢的反擊還依賴于中間物的真?zhèn)嗡N含的邏輯力量。顧小夢向“我”展示了李寧玉的遺物,包括一張老舊的照片、一把斷齒的破梳子、一支戴白色筆帽的鋼筆、一支唇膏……她指出潘老持有的遺畫是偽造的,向“我”指出它與真品之間的種種差異,甚至一些很細微的區(qū)別都能被她描繪得一清二楚,就好像那幅畫已經被刻進了她的心里。充足的邏輯分析和有效的物證足以讓我們相信顧小夢的說法,相信情報是由她送出去的,這就構成了對“東風”核心部分的解構。在此,次要同敘述者顧小夢取得了敘述者“我”以及讀者的信任,而潘老則成為不可靠的敘述者?!拔黠L”部分的講述似乎建構了真實的歷史,但事實是否如此呢?

從“靜風”部分來看,答案是否定的。在“靜風”部分,潘教授站在讀者的角度對顧小夢的敘述質疑。他說:“顧老最后決定幫我姑姑(李寧玉)把情報傳出去,是因為我姑姑的眼淚感動了她,你覺得這可信嗎?”[17]李寧玉和顧小夢,一個屬于共產黨,一個屬于國民黨,分別屬于不同的政治集團。我們都知道地下工作者是有著超強心理素質的一群人,在他們心中,集體意志永遠優(yōu)于個人意志。在當時國共關系并不明朗的背景下,李寧玉的眼淚和長跪不起是否能突破顧小夢的心理防線,成為感化她的契機?這一點是存疑的。于是,“西風”的核心部分又被“靜風”解構,顧小夢也失去了讀者的信任,成為不可靠的敘述者?!爱斊渌宋锏挠^點和敘述者的觀點總是沖突時,讀者頭腦中就會產生懷疑?!盵18]顧老的講述與潘老的講述沖突,潘教授的講述又與顧老的講述沖突,于是潘老和顧老都成為不可靠的同敘述者。麥家運用這種“建構—解構—建構—解構”的模式,表明歷史在人為建構的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變得逐漸模糊甚至失真,在很多時候沒有所謂的真相可言。

總之,雖然麥家的諜戰(zhàn)小說塑造了許多的敘述者形象,但其中以可靠的異敘述者和不可靠的同敘述者這兩類最為引人注目??煽康漠悢⑹稣摺拔摇币圆讹L者的形式,收羅材料,推敲故事的真實性,起到結構全篇的作用。讀者跟隨敘述者“我”的腳步,融入特定人物的生命歷程中,穿越時空的界限,仿佛成為真實歷史的親歷者與見證者。不可靠的同敘述者以《風聲》中的顧老和潘老為代表,他們的不可靠程度在敘事進程中不斷地變化,我們無法判斷究竟誰的敘述才是真實的。這正是麥家的意圖所在,他讓讀者迷失在這些人物互相矛盾的講述中,在迷宮式的敘述中艱難跋涉。麥家通過這樣的安排,意在表明個體對歷史的回憶往往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局限,他力圖展現(xiàn)事物的“模糊性”,讓讀者自己去探索與辨別。

三、敘事意義:彰顯信念、書寫自由

如今,否定性文學大行其道,英雄被遺忘,崇高被解構。對于此種情況,麥家承擔起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選擇“退”一步,作出向傳統(tǒng)回歸的努力,著重于英雄書寫。麥家的英雄敘事給人以溫暖和力量,是一種向上的文學,這對扭轉日漸偏激的文學走向作出了有益的嘗試,顯示出對彰顯信念的文學傳統(tǒng)的回歸。麥家關注人的成長和心靈自由,他的諜戰(zhàn)小說滲透了對“自由”這一現(xiàn)代主題的書寫。

(一)對彰顯信念的文學傳統(tǒng)的回歸

十七年時期(1949—1966)、“文革”時期,崇高與神圣被突出表現(xiàn),文學在主流化、中心化的道路上高歌猛進。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家開始以各自的方式尋求文學的突破,探索人性的深度,提升文學的審美性,這時期出現(xiàn)了眾多文學流派。20世紀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世俗化取得合法性,“思想開始淡出中國的政治文化舞臺,人們開始關心自我的現(xiàn)實生存、現(xiàn)實境遇,希望靠自己的奮斗去改變和改善目前的生存狀況。當然這種現(xiàn)實性的增強,使絕大多數(shù)的人匍匐于欲望的大地,拜倒于欲望的神龕之前”[19]。作家的創(chuàng)作也漸漸地遠離了神圣與崇高,展示丑陋、陰暗和絕望似乎成為一種風尚,否定型寫作成為主流。這種否定型寫作的本意在于揭露黑暗,但卻不自覺地誤導著民心走向。讀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信仰失落,精神走向消極與萎靡。

在這個英雄被遺忘的時代,麥家沒有隨波逐流地采取否定型寫作,而是作出向小說傳統(tǒng)回歸的努力,著力于英雄的書寫。麥家筆下的英雄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以阿炳、黃依依、陳二湖、容金珍為代表的破譯天才。他們遠離世俗生活,處于密閉幽暗的環(huán)境中,耗盡自己所有的心力,“聆聽死人的心跳”。破譯密碼需要極大的恒心與毅力,他們不斷挑戰(zhàn)極限,創(chuàng)造生命的奇跡,將不可能變成可能。另一類是以李寧玉、顧小夢為代表的地下工作者。他們行走在刀尖之上,如履薄冰,以堅定的意志和持久的耐力與敵人周旋。他們甚至手無寸鐵,只能憑借信仰的力量義無反顧地搏殺,為民眾求得生存的可能。麥家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展示他們?yōu)榱死硐胄拍睿挥嫷檬?,不求回報,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獻精神,讓讀者感到了久違的溫暖與感動。麥家向傳統(tǒng)的回歸,為文學從偏激走向“表現(xiàn)人性光明”的常道提供了一種選擇路徑。

(二)對個體生命自由的關注

自由可以被分為外在的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自由和內在的精神自由。通讀麥家的諜戰(zhàn)小說,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筆下的英雄人物無法實現(xiàn)外在和內在的雙重自由。

一方面,個人的外在自由受到所處環(huán)境的影響。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個人自由與民族自由息息相關。在那個戰(zhàn)亂不斷、時局動蕩的年代,為了實現(xiàn)民族自由與國家自強,無數(shù)英烈奮勇拼搏。麥家小說中的人物是一群天才,在破譯方面有著驚人的天賦,他們承擔起責任,為了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放棄了世俗生活,在幽暗之地搏殺。他們?yōu)榱死硐牒托拍铍[姓埋名,以個人的自由為賭注,換取國家、民族和人民的自由。

另一方面,個人的內在自由受到自我認知的束縛。天才一方面才智過人,有著驚人的天賦,但另一方面卻缺乏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他們認知事物的方式顯得單一和極端。《暗算》中的阿炳憑借他出色的聽力找出了敵方所有隱藏的電臺,解決了701乃至國家的燃眉之急。大功告成后的阿炳生活得輕松閑逸,也在組織的幫助下結婚生子。但令人震驚和悲痛的是阿炳突然觸電自殺了,原因在于他通過自己的耳朵,聽出了他的孩子并不是自己的。他在錄音中說道:“老婆生了百爹種,我只有去死……我們陸家堰男人都這樣,老婆生了百爹種,男人只有死!去死!”[20]他義無反顧地堅守自己所知道的倫理,不管這種倫理是否正確、是否合理,這種極端的認知方式導致了他的悲劇。陳二湖是《暗算》中另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物,他因為密碼而生,也因為密碼而死。退休后的陳二湖,從密碼世界回到日常生活,他感到異常痛苦,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密碼思維已經成為他認知世界的方式,他的內心和現(xiàn)實嚴重錯位。這種自我認知的形成,與上文所說的限制性生存不無關系,它讓人徹底失去了回歸世俗生活的能力,失去了個人的自由。麥家的創(chuàng)作始終以人為原點,關注個體的心靈與成長自由。麥家的諜戰(zhàn)系列小說表現(xiàn)了歷史洪流中掙扎的個體心靈,顯示了歷史語境下對個體自由的關注。

結 語

閱讀麥家的諜戰(zhàn)小說,讀者往往被其筆下波譎云詭、新穎曲折的故事所吸引,毋庸置疑,故事性是麥家諜戰(zhàn)小說引人入勝的亮點。但麥家作為一個有著先鋒意識的作家,并不囿于講好故事,實際上他對敘述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對故事本身的呈現(xiàn)?!靶问奖旧砑磧热荨笔躯溂业膶懽餍艞l,他調用豐富的敘事資源,通過對敘事環(huán)境、敘事者的獨特安排來營造屬于自己的敘事話語。

麥家堅信引入光明才能驅散黑暗,因此他小說中充滿對生命的頌贊,對信仰的倡導。麥家的諜戰(zhàn)小說以傳奇、新穎的故事吸引著讀者,讓讀者留戀其間,在不經意間提升讀者,使讀者感到震撼、溫暖,從而走向健康而豐盈的人生。麥家的寫作是對彰顯信念的文學傳統(tǒng)的回歸,也是對當下否定型文學的反撥。同時,麥家以銳利的眼光看到了隱藏在黑暗下的傳奇人生,通過英雄敘事和悲劇敘事,反思了歷史語境中個人的失語,表現(xiàn)了對個體自由的關注。

不可否認,麥家的小說創(chuàng)作已經出現(xiàn)類型化、模式化的傾向,這也是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不得不面臨和解決的難題。他的幾部諜戰(zhàn)小說在人物塑造、敘事方式和題材選擇上呈現(xiàn)出極大的相似性。類型化的寫作在形成作家創(chuàng)作特色的同時,也會給讀者帶來審美疲勞,更會局限作家的寫作路徑、制約作家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對于這一問題,麥家也有所察覺,他坦言自己在諜戰(zhàn)小說方面的創(chuàng)作素材與創(chuàng)作靈感日益減少,再寫下去難出新意。2019年出版的《人生海?!芬粫?,顯示了麥家對新的寫作資源的發(fā)掘和對新的寫作路徑的探索。對作家來說,每次創(chuàng)作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我們非常期待麥家能夠不斷超越自己,創(chuàng)作出更加優(yōu)秀的作品。

參考文獻:

[1][2][3][9][11][16]胡亞敏.敘事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59,161,162,36,41,41.

[4][5][6][17]麥家.風聲[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0:3,5,5,294.

[7]王迅.極限敘事與黑暗寫作——麥家小說論[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26.

[8]余媛瀅.麥家小說中的懸疑敘事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3:28.

[10]佘向軍.小說敘事理論與文本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16.

[12]申丹.敘事、文體與潛文本:重讀英美經典短篇小說[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65.

[13][14][15]麥家.解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231,233,238

[18][以色列]里蒙·凱南.敘事虛構作品[M].姚錦清等,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9:182.

[19]朱德發(fā).現(xiàn)代中國文學英雄敘事論稿[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514.

[20]麥家.暗算[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65.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麥家敘述者
做好一件事
麥家:人成熟的標志就是學會與父母和解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56
《漫漫圣誕歸家路》中的敘述者與敘述話語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 07:22:44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 08:39:49
麥家認錯
小樹底下好乘涼
做人與處世(2017年6期)2017-04-19 10:40:22
艱難的去蔽——魯迅《風波》的敘述者及其美學風格初探
西南學林(2016年2期)2016-11-08 12:16:48
以比爾為敘述者講述《早秋》
《雙城記》中全知敘述者的敘述聲音研究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30
阿鲁科尔沁旗| 中卫市| 类乌齐县| 大宁县| 西青区| 紫云| 施甸县| 江津市| 溆浦县| 康保县| 龙州县| 石嘴山市| 平湖市| 石阡县| 柯坪县| 葫芦岛市| 新丰县| 安龙县| 什邡市| 宣汉县| 元谋县| 深圳市| 商河县| 顺昌县| 兴国县| 定襄县| 三都| 珠海市| 常州市| 东丽区| 松潘县| 上虞市| 和静县| 兰考县| 鄂托克旗| 石棉县| 曲阳县| 德惠市| 延吉市| 沾化县| 郯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