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展
摘要:目的:探討組織胚胎學教學中臨床病例運用價值。方法:將2020級臨床醫(yī)學本科專業(yè)的兩個班作為研究對象,先后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為34人和39人,采用理論授課的方式為對照組進行教學,而觀察組在理論授課的基礎上引入臨床病例的教學方式。將兩組學生學習成績進行比較,比較兩組學生對教學質量的滿意度以及分析教學反饋。結果:觀察組的成績優(yōu)秀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在教學反饋的每個方面都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結論:合理引入臨床病例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引起醫(yī)學生對基礎課程的重視,還能大大提升醫(y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該教學方法值得在其他基礎醫(yī)學課程中推廣。
關鍵詞:組織胚胎學;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Q1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4--01
組織學胚胎學是一門擁有極強實踐性的學科,是西醫(yī)學體系最基礎的課程,在掌握醫(yī)學的基礎知識架構的基礎上,能夠更好的理解更高階的學科。而學習此門課程的難點便是,組織胚胎學的知識點繁多、不易理解、抽象,容易將各個知識點相混淆,病情需要較強的空間想象力將顯微鏡下的結構與二維結構聯(lián)系起來[1]。傳統(tǒng)教學模式單一、被動且與臨床脫節(jié),抽象名詞多,掌握難度大,使學生無法產生興趣。本研究以臨床醫(yī)學系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理論授課+引入臨床病例法為授課方式,探索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根據教學方式不同,將我院2020級臨床本科專業(yè)同學隨機分為2組, A班設為觀察組(共39人)。B班設為對照組(共34人)。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授課的方式。觀察組進行常規(guī)授課的方式增加臨床病例教學的方法,如下:(1)設計病例,編寫教案。 根據課程的教學大綱對相關病例進行收集、整理、選擇典型病理,制PPT課件。(2)明確教學目標,傳輸PPT教學課件。為了便于預習,提前將課堂的教學目標和課堂要求以PPT課件的形式發(fā)給學生,學生可提前查找資料,比如利用互聯(lián)網、圖書館等工具提前預習。(3)分組學習,小組討論。課堂上組成學習小組,組織討論,結合病例分析問題,老師從中點撥重點及難點, 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4)成功匯總,分析原因:老師要對所有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進行點評,對答案進行評閱,總結不足,表揚正確學術觀點,引導錯誤的學生并給予鼓勵和肯定,最后整理各組的答案,進行系統(tǒng)的解讀與解答。
1.3評價方法
第一學年課程結束后,同時進行理論和實驗考試。統(tǒng)計分析兩組學生的理論與實驗室成績??荚嚱Y束后使用微信小程序請2組學生進行無記名填寫教學質量滿意度調查表及教學反饋問卷調查表,調查表填寫完成率100%,收回率100%。
1.4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 SPSS19.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x±s”表示,用 t 檢驗,當 P<0.05 說明差異顯著。
2、結果
2.1 2組學生理論及實驗技能成績比較,見表1。觀察組的理論成績和實驗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2組學生教學質量滿意度問卷調查,見表2。
2.3? 2組學生對教學的反饋結果,見表3
3、討論
從最終問卷調查、考試結果來看,學生更加喜歡增加病例的方式進行教學,且課后的正反饋及能力擴展方面也大大高于對照組。提示通過引入臨床病例把基礎與臨床課程結合的教學方法還是具有相當的優(yōu)勢性。
通過問題結合病歷資料提前發(fā)放,養(yǎng)成課前查閱文獻資料預習的好習慣,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歸還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地位,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參與查閱文獻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
課堂上分組討論,學術思想的相互“碰撞”,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尋根溯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邏輯思維能力,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知識點[2]。初步培養(yǎng)臨床思維,提高同學之間的團隊合作和創(chuàng)新能力。[2]
傳統(tǒng)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當代醫(yī)學生對教育的需求,醫(yī)學教育的模式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主動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醫(yī)學人才[3],應該利用各個方面的資源,利用現代的科技技術,將課堂知識更加立體、豐富的展現在課堂上,同時更應該與時俱進,積極應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以更加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將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 [4]。臨床病例引入的教學方法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臨床思維,在一定程度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是高校教育變革的重要趨勢。
參考文獻:
[1]土旭,土碉,丁篙,等.基丁微信公眾甲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中醫(yī)《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現代醫(yī)藥甲生,2019,35(20):3242-?3243.
[2]潘春玲,方曉燕,黎飚等.基于團隊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組織胚胎學實驗課教學為例[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8,40(02):203-204
[3] 商慶龍,李勇,嵩鈺佳,等 . 醫(yī)學創(chuàng)新教育的現狀與機遇 [J]. 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19,39(5):337-340.
[4] 張慧群,吳他凡,鄭國權,等 . “以學生為中心”的醫(yī)學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J]. 廣州醫(yī)科大學學報,2018,46(1): 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