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生,并沒有在蘇州當(dāng)過官,也沒有在蘇州定居過。但他曾經(jīng)六次經(jīng)過蘇州,每次都留下詩詞散文作品,篇篇傳世,這或許是他入選五百名賢祠的緣由。
說回蘇軾本人,大家都知道,他是北宋的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在北宋代表著最高的文學(xué)成就。其實他不光是一個大文豪,還是一個美食家。他的詩詞作品中有不少與美食有關(guān)的佳文,《菜羹賦》《食豬肉詩》《豬肉頌》《鯨魚行》《豆粥》以及著名的《老饕賦》,文中感嘆“蓋聚物之夭美,以養(yǎng)吾之老饕”,可見“老饕”是他本人認(rèn)可的稱號。
后世人們提到蘇軾,那個豪放不羈的大詩人的形象躍然紙上,而提到蘇東坡,一個為美食癡狂的形象出現(xiàn)了。為什么說蘇東坡是宋代美食博主呢?在那個沒有直播的年代,他用文字記錄下鮮活的美食,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美食“博主”。
蘇東坡不光是個吃貨,他對美食制作也很擅長,堪稱動手能力極強的美食博主,僅僅是出自他手下的著名美食就有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餅、三白等。
無肉不歡的肉食愛好者
蘇東坡任杭州刺史時,治理了西湖,從此這里風(fēng)調(diào)雨順,當(dāng)?shù)乩习傩諡榱烁兄x蘇東坡,到了過年時候,大家紛紛抬豬擔(dān)酒來給他拜年。
蘇東坡收下這些豬肉,隨后叫人把它切成方塊,燒得紅彤彤的,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冊,每家分一塊肉。這樣一來,人人都夸蘇東坡是個賢明的父母官,于是大家就把他送來的豬肉叫做“東坡肉”。后來杭州各大菜館紛紛效仿,一時間,不論大小菜館,家家都有“東坡肉”。
蘇東坡有多愛吃肉呢?光是名菜,除了東坡肉還有一道叫東坡肘子。但實際上東坡肘子是他的愛妻王弗首創(chuàng)。王弗與蘇東坡成婚后舉案齊眉恩愛非常,思及丈夫愛肉食,便常做肉菜,卻不想一日讀書忘了看火,燒焦了肘子。王弗為拯救這道做壞的肘子,就添加作料進行再加工,東坡肘子由此而來。
人間至味五柳魚
蘇東坡平生最愛吃魚,他吃魚常常自己動手烹制,故他深得制作各種魚肴之妙法,并在詩文中記載了下來。
蘇東坡在黃州時,曾寫有《煮魚法》一文,介紹他的烹魚方法,“在黃州,好自煮魚,其法:以鮮鯽或鯉魚治斫,冷水下。入鹽于堂法,以菘菜筆之,仍入渾。蔥白數(shù)莖,不得掩半,熟入。生姜、蘿卜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diào)勻,乃下。臨熟,入桔皮片,乃食?!?/p>
具體做法是:魚去鱗,剖腹,掏出內(nèi)臟,用刀在魚肋兩邊各輕劃五刀后,入沸水鍋文火煮,煮時鍋里還要加姜、蔥、桔皮等,起鍋時入鹽。魚湯釅而白,魚肉細(xì)嫩。吃魚肉時可蘸醬油,湯尤為鮮美。這道菜人稱“五柳魚”,又叫“東坡魚”。
化俗為雅,清淡亦可味
在蘇東坡流傳下來的詩文中,不光對肉類的獨特烹制有記載,對各種蔬菜的做法也多有記載。由于被貶后的生活不好過,曾經(jīng)無肉不歡的蘇東坡沒錢去吃大魚大肉,但是畢竟是專業(yè)吃貨,又不能苦了自己的胃,于是蘇東坡自創(chuàng)了一道菜“三白”。
“三白”的食材很簡單,用他自己種的蘿卜、白菜,洗凈,放點姜,用兩層鍋蒸,上面放米飯。因為白菜、蘿卜、米飯都是白色的,所以他將這道菜起名為“三白”,這道菜雖然清淡,但也可口,蘇東坡苦中作樂吃得不亦樂乎。清貧卻也喜樂,美食的奧妙即在于此。
東坡美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用料不高,加工不繁,粗中見細(xì),化俗為雅,再加上東坡精美的詩文記載,更是增添情趣。他所追求的從來不是山珍海味,更多的在于飲食之中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