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溪云
從公元22年以一個熱愛當農民的狀態(tài)參與起事,到公元? 25年短短3年時間就登上帝位,劉秀的成功逆襲,可以說基本上靠的都是個人的奮斗,其他外在條件要么不管用,要么不具備。在這個意義上,劉秀的奮斗很有現實意義。
新朝末年,王莽一系列施政不得人心,以致爆發(fā)赤眉起義,同時豪強并起,紛爭天下。其時,有劉玄政權,王郎政權,赤眉軍擁立的劉盆子政權,公孫述在西蜀建立的政權,還有隗囂在西北一直不肯歸附。最后劉秀能勝出,掃除各方割據勢力,開創(chuàng)東漢輝煌大業(yè),可以說與其雄才大略和任賢使能的本領是分不開的。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fā)一脈。他的先世,因為遵循“推恩令”,從列侯遞降,到了父親這一輩,只落得個小縣令的官職。看起來,劉秀不算起于社會底層,無什么天賦異稟,也缺乏那種天生的號召力,有說他 “性勤稼穡”,就是喜歡種田、干農活。在某種意義上說,劉秀是被歷史的大潮推上舞臺的,但他能抓住機會,乘勢而上,成功逆襲。對今天的人們來說,他的傳奇故事是很勵志的。
劉秀一開始沒什么明確、宏大的志向,這可能讓那些宣稱應當早立大志的人很氣餒。但歷史和現實往往就是,人無法準確預知未來。起初,劉秀的表現很一般,讓時人看不出有什么出息。連他的哥哥劉縯(音同演)也時常譏笑他,把他比作劉邦的哥哥劉喜,無非就是那種勤勞肯干的本分人。倒是劉縯“慷慨有大節(jié)”,胸懷光復漢朝大志,賣家產而結交英雄豪杰。
從公元22年以一個熱愛當農民的狀態(tài)參與起事,到公元25年短短3年時間就登上帝位,劉秀的成功逆襲,可以說基本上靠的都是個人的奮斗其他外在條件要么不管用,要么不具備。在這個意義上,劉秀的奮斗很有現實意義。
劉秀的這種本分形象,在公元22年劉縯起事時倒是有一個好處,就是安定人心。各家子弟一聽說造反,紛紛逃避躲藏,但看到連劉秀這樣的本分人也參加時,都驚道:“謹厚者亦復為之!”于是便下決心來參加了。后來,漢軍推選起義領袖,有幾支起義軍自由散漫慣了,害怕劉縯的威武嚴明,知曉劉玄懦弱無能,便推劉玄當皇帝,劉縯當大司徒,劉秀則當了太常偏將軍。據歷史記載,劉玄接受朝拜時“羞愧流汗,舉手不能言”,其懦弱可見一斑。選庸任劣,而不是選賢任能,只能說明當時的起事隊伍缺少遠見,只是圖個短暫的快活罷了。
在隊伍中,劉秀也一向受到輕視。只是在危急之時,將領們才權且相信了他一下。但也正是在這種危難之際,劉秀讓大家刮目相看。
這個危難之際,就是史上著名的昆陽大戰(zhàn)。
公元23年,王莽派大軍圍剿漢軍,屯集洛陽,共43萬人,號稱百萬大軍,千里不絕。看到新朝軍隊兵多勢眾,守城的將領們也害怕了,都往回跑,逃入昆陽城(今河南葉縣),甚至想干脆散伙,回到各自原來占據的地方去。劉秀堅持死守,他的一番利害分析,激起了將領們的怒氣,說:“劉將軍何敢如是!”簡直不把他放在眼里。
這時,偵察兵回來說,王莽大軍將至城北,陣營達數十里,看不到尾巴。這樣的信息,無異于向起義隊伍傳遞一種恐慌情緒。如此迫急之際,將領們才議論說,再請劉秀謀劃謀劃。感覺就是那種六神無主之際,你有點主意就請你做主的情形。于是,劉秀分析了一番軍事成敗,將領們也來不及多想,便都認同了。
當時,城中只有八九千人,而已開到昆陽城下的王莽軍有近十萬。后來,所有軍隊全都開來圍住昆陽,包圍了數十重,列營上百個,戰(zhàn)鼓聲響徹幾十里,讓劉秀們插翅難飛。王莽軍還開挖地道、用戰(zhàn)車撞城,士兵向城里亂射箭,像雨一樣遮天蔽日,城里百姓出外打水要背著門板。而且,王莽軍隊堅決不接受投降,意在屠城,要的就是一個“喋血而進,前歌后舞”的痛快。
面對幾十萬大軍的泰山壓頂之勢,劉秀如果自認輸了,恐怕歷史就要改寫了。但他應該屬于那種不拼到最后一刻決不認輸的人,具有這種特質的人,往往能在最后關頭獲得成功。
當夜,劉秀率12騎突圍,經過一番搏殺,沖出重重包圍,去搬救兵。隨后,他又親自率領1000多人的先頭部隊,對王莽軍亮劍,王莽軍也派出幾千人應戰(zhàn)。劉秀帶兵,每次沖鋒都斬數十、數百、上千人,給將領們壯了膽,他們說:劉將軍平時看到弱小敵人都膽怯,現在見到強敵反而如此英勇,太奇怪了。眼見如此,將領們受到鼓舞,無不以一當百。一時間士氣大盛,劉秀便又集結敢于犧牲的3000人,攻擊王莽軍的主將營壘。這時,昆陽城中的漢軍也擊鼓沖殺出來,似乎老天也在幫他們,狂風、暴雨、響雷齊作,他們一鼓作氣,把王莽軍打得七零八落、尸橫遍野,最后只剩幾千人逃回洛陽。
這一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帶來的結果就是海內豪杰紛紛響應,都用劉玄年號、聽劉玄詔命,對王莽政權形成了摧枯拉朽之勢。真可謂一戰(zhàn)定乾坤。
然而,這一戰(zhàn),對劉秀、劉縯兄弟來說,卻是功高震主的災難。后來,劉玄聽信讒言,誅殺了劉縯。而劉秀在非常時刻,以非常忍功,向劉玄請罪。劉玄因此慚愧,拜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公元23年9月,王莽被誅,劉玄定都洛陽,派劉秀當司隸校尉,后又任命他為大司馬。這時,劉秀便漸漸顯露出治事之能。考察官吏,廢除王莽政令,所到之處,吏民喜悅。鄧禹、馮異、耿純、耿弇(音同掩)等將才都投奔追隨于他。
公元24年,劉玄遷都長安,封了一堆人當王,政事由趙萌去管,趙萌專權,“生殺自恣”。將領們在外的,“皆專行誅賞,各置牧守;州郡交錯,不知所從”。劉玄政權如此亂來,結果當然就是“關中離心,四海怨叛”。
這在客觀上讓人心有了漸歸劉秀之勢。不過此時的劉秀,正受命北擊王郎政權,此人自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卻不過是一個占卜者。但攻擊王郎不利,劉秀一路倉皇狼狽,甚至想過逃回長安。最后,還是耿弇等人助他,這才擊敗了王郎。
獲勝后,劉秀檢查王郎的文書,發(fā)現竟然有不少是自己手下官吏與平民討好王郎、毀謗自己的,達數千之多。他召集諸將,當著大家的面把文書都燒了,說“令反側子自安”,也就是說讓背叛的人安心放心。100多年后,曹操贏得官渡之戰(zhàn),收繳袁紹的往來書信,得到了許都官員及自己軍中將領寫給袁紹的信,也是將這些信全部燒掉,說:“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況眾人乎!”不知曹操當年是否讀了東漢歷史,此舉可謂如出一轍,都是收攏人心的路數。
再后來,劉秀開始采納耿弇的建議,內心不事劉玄,而是奪取天下。于是,知人善用成為最關鍵的一招。比如吳漢,屬于那種口拙心惠的人,遇到緊急情況往往詞不達意,但“沉厚有智略”,鄧禹多次向劉秀推薦,劉秀便“漸親重之”。此后,吳漢果然是將才,為掃滅公孫述等割據勢力、建立和鞏固東漢政權貢獻較多。當時,劉秀想利用劉玄與赤眉軍的爭端吞并關中,不知把任務交給誰,最后交給鄧禹,并讓他自己選擇將領和幕僚。事實也證明了這一決策的正確,鄧禹所向披靡,軍紀嚴明,為劉秀立下汗馬功勞。
同時,劉秀還想物色一位人才,管好河內郡這個大后方,鄧禹推薦寇恂,說他文武兼?zhèn)?,非他莫屬。劉秀便找來寇恂,對他說,從前劉邦把蕭何留在關中,現在我把河內交給你。從此,劉秀的軍隊推進得再遠,給養(yǎng)物資從不匱乏。
公元25年,賈復在戰(zhàn)爭中身負重傷。劉秀得知后大驚道:“我所以不令賈復別將(單獨率軍迎戰(zhàn))者,為其輕敵也。果然,失吾名將!聞其婦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憂妻子也?!辈痪茫Z復痊愈,對劉秀自是非同一般的效忠。
也是在這一年,劉秀稱帝。稱帝后,他首先就尋訪到了賢才卓茂,下詔說:“夫名冠天下,當受天下重賞。今以茂為太傅,封褒德侯?!贝藭r的卓茂,已七十有余。早在漢哀帝、平帝時期,他就以賢能聞名,王莽攝政后以病辭官,常任門下掾祭酒,不肯擔任實職。劉玄稱帝后,他曾任侍中祭酒,沒多久發(fā)現政權混亂,便以年老為借口,請求告老回家。劉秀知曉其才能,將其請入朝中重用。后來,卓茂去世,朝廷賜給棺槨墳地,劉秀身穿喪服,親自送葬。
原本胸無大志的劉秀通過奮斗成了帝王。(李云中/繪)
劉秀當政后,任用了一大批勤政務實、政績卓著的官吏。司馬光后來在《史記》中對此評論說,劉秀即位之初,“群雄競逐,四海鼎沸”,大家爭相用沖鋒陷陣、權略詭辯的人。唯獨劉秀“能取忠厚之臣,旌(表彰)循良之吏,拔于草萊(社會底層)之中,置諸群公之首,宜其光復舊物,享祚久長,蓋由知所先務而得其本原故也”。意思是說劉秀用人有長遠眼光和大局觀,知道做什么才能實現根本目標,所以敢于用忠厚和奉公守法的人,起用社會底層人士,因此能光復漢室,實現長治久安。
從公元22年以一個熱愛當農民的狀態(tài)參與起事,到公元25年短短3年時間就登上帝位,劉秀的成功逆襲,可以說基本上靠的是個人的奮斗,其他外在條件要么不管用(如劉氏之后),要么不具備。相比較而言,劉備雖為草根,卻至少常常自帶光環(huán),有“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漢景帝閣下玄孫”的名頭。在這個意義上,劉秀的奮斗很有現實意義。
就當下而言,有些人雖然自身缺少很多有利的外在條件,甚至受到過不公正待遇,遭遇過各種挑戰(zhàn)甚至挫折,但只要有一顆積極的心,做好抓住機遇的準備,因勢而謀、順勢而為,不利也會轉化成有利,最終將不可能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