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成 郭力維 李佳洲 楊 寬 王慧玲 張 帥 粟 珊 朱有勇 何霞紅,2*
(1.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 云南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昆明 650201; 2.西南林業(yè)大學 園林園藝學院,昆明 650224)
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又名田七、金不換,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是我國特有的傳統(tǒng)名貴中藥材,享有“參中之王”“南國神草”等美譽,其根、莖和葉皆可入藥,具有活血化瘀和消腫定痛等多種功效。三七栽培模式包括種苗培育和大田生長2個時期,種苗培育期為種子播種至種苗移栽所經(jīng)歷時期,大田生長期為種苗移栽至三七采收所經(jīng)歷時期。大田生長期中三七的生長和發(fā)育直接受種苗質(zhì)量的影響,且2個時期的三七都存在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2個生長高峰期,一年生三七5—7月為營養(yǎng)生長高峰期,10月為生殖生長高峰期;兩年生三七4—6月為營養(yǎng)生長高峰期,10—12月為生殖生長高峰期;三年生三七6月為營養(yǎng)生長高峰期,10—12月為生殖生長高峰期。近年來,隨著三七需求暴漲,三七藥材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不得不進行大規(guī)模的人工栽培。當前,大面積的人工栽培主要套用農(nóng)田大水大肥的種植模式,大量化肥農(nóng)藥的施用使得三七生產(chǎn)面臨嚴峻的高產(chǎn)低質(zhì)、病害加重、農(nóng)殘和重金屬超標一系列問題。此外,由于三七生長喜溫暖陰濕,極易發(fā)生多種病害,并且隨著栽種時間的延長田間病害逐年增加,其中三七根腐病是危害三七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重要病害之一,亦是導致三七連作障礙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生產(chǎn)上主要采用化學農(nóng)藥防控,該方法不僅導致土壤理化性質(zhì)惡化,土壤養(yǎng)分平衡被破壞,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而且還造成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微生物菌劑因其具有對環(huán)境、生態(tài)、人類健康友好及促進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優(yōu)勢,因而在三七生產(chǎn)中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微生物菌劑是一種活體有機生物質(zhì),通過微生物代謝活動不僅能為植物提供所需養(yǎng)分促進植物生長發(fā)育,而且還能改善土壤結(jié)構(gòu),提高作物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目前,微生物菌劑在糧食和果蔬類作物上已有大量研究報道,但在三七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年生以上三七,而關于微生物菌劑處理三七種子后對三七生長及種苗品質(zhì)的研究鮮有報道。因此,本研究擬以三七種子為研究材料,對一年生三七進行研究,利用哈茨木霉菌劑、植物益生菌液1號菌劑和寧盾菌劑3種不同微生物菌劑直接處理三七種子,分析微生物菌劑處理三七種子后對其出苗、存苗、根腐病發(fā)生情況、農(nóng)藝性狀以及種苗皂苷含量的影響,探明微生物菌劑處理三七種子對其生長發(fā)育及種苗品質(zhì)的影響,為微生物菌劑在三七產(chǎn)業(yè)上的推廣應用提供理論基礎及科學依據(jù)。
試驗于2019—2020年在云南省尋甸縣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教育科研基地內(nèi)進行。供試三七種子購買于云南省文山市三七國際交易中心,種植株行距為5 cm×5 cm。試驗共設置7個處理,各微生物菌劑具體處理方式及來源見表1,小區(qū)面積1.5 m×4 m=6 m,6次重復。
1
.2
.1
供試試劑純度≥98%的皂苷標品(人參皂苷Rg、人參皂苷Rb、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和三七皂苷R)購于貴州迪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色譜純的甲醇和乙腈購于德國默克公司,超純水由德國默克公司MIlli-Q超純水系統(tǒng)生產(chǎn)。
1
.2
.2
供試儀器葉綠素儀為柯尼卡美能達控股株式會社公司生產(chǎn)的SPAD-502型,磨粉機為中國溫嶺市林大機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DF-20型,分析天平為德國賽多利斯集團生產(chǎn)的BSA124S-CW型,55 kHz超聲波清洗機為上海聲源超聲波儀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的SY3100DH型,冷凍高速離心機為日本日立公司生產(chǎn)的CR22GⅢ型,超高效液相色譜儀為美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1290 Infinity Ⅱ型。
1)出苗及存苗調(diào)查:每小區(qū)劃取1 m×1 m的樣方統(tǒng)計出苗和存苗,4月進行出苗調(diào)查,11月進行存苗調(diào)查。計算公式如下:
出/存苗=(調(diào)查株數(shù)/播種數(shù))×100%
(1)
表1 種子處理及用法用量
Table 1 Seed treatment and usage and dosage
處理Treatment供試菌劑Test fungicide用量Dosage處理方法Processing method來源SourceT1哈茨木霉8 g/100 g種子拌種T2哈茨木霉16 g/100 g種子拌種山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T3植物益生菌液1號100倍稀釋液浸種T4植物益生菌液1號200倍稀釋液浸種T5寧盾包衣劑200 g/1 000 g種子包衣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T6寧盾水劑100倍稀釋液浸種對照CK咯菌腈1 mL/1 000 g種子包衣實驗室提供
表2 三七根腐病分級標準
Table 2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root rot of
等級Grade分級標準Grading standard0健康,無癥狀;1腐爛僅發(fā)生在塊根表面、且0<腐爛面積占比≤10%,或腐爛已擴展至內(nèi)部且5%<腐爛面積占比≤10%;2腐爛已擴展至內(nèi)部、且10%<腐爛面積占比≤40%,支須根無腐爛;3腐爛已擴展至內(nèi)部、且40%<腐爛面積占比≤50%,支須根腐爛;4腐爛已擴展至內(nèi)部、且50%<腐爛面積占比≤70%,支須根腐爛脫落;5腐爛已擴展至內(nèi)部、且腐爛面積占比>70%直至整個塊根完全腐爛,支須根腐爛。
2)根腐病發(fā)病調(diào)查:采用五點取樣法,于6、8和10月對三七植株根腐病發(fā)病情況進行調(diào)查。每點調(diào)查20株,每小區(qū)共調(diào)查100株,參考根腐病發(fā)病分級標準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2)。
發(fā)病率=發(fā)病株數(shù)/調(diào)查總株數(shù)×100%
(2)
病情指數(shù)=[ ∑(各級病株數(shù)×各級代表值)/
(最高級代表值×調(diào)查總株數(shù))]×100
(3)
3)葉綠素含量:利用葉綠素儀于6、8和10月測定三七葉綠素含量。每個小區(qū)中隨機選擇30株三七植株,每株選擇中間葉片進行測定,每片葉子重復測定3次。
4)株高:于6和8月,利用直尺在每個小區(qū)中隨機選擇25株三七植株進行株高測定,11月采收時隨機選取20株測定株高。
5)生物量測定:在收獲期采用五點取樣法采樣,各處理每點取10株三七植株(共50株)帶回實驗室,洗凈泥土,晾干水分后稱取三七鮮重。采用烘干法將三七放入60 ℃烘箱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卻至室溫,稱取三七干重。
6)皂苷含量測定:每處理有6個小區(qū)作為重復,隨機選擇其中3個小區(qū)的三七植株進行皂苷測定。將三七主根烘干后磨碎,過100目篩,精確稱取0.2 g,加75%的甲醇15 mL,超聲提取30 min,離心10 min(12 000 r/min),取上清液1 mL放入棕色進樣瓶中,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譜儀測量三七中R、Rg、Rb、Re和Rd這5種皂苷的含量。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3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用IBM SPSS 19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三七齊苗(4月)后調(diào)查不同微生物菌劑處理三七種子對三七出苗的影響(圖1)。結(jié)果表明,除T1處理外,各微生物菌劑處理三七種子出苗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低于CK。出苗依次為:CK(84.00%)>T4(78.33%)>T3(77.92%)>T6(76.21%)>T5(76.08%)>T2(73.92%)>T1(68.08%)。同一種微生物菌劑不同用量處理三七種子對出苗影響不同,其中低濃度植物益生菌液1號菌劑和高濃度哈茨木霉菌劑有利于三七種子出苗。
隨著生育期的延長(11月),除了T1處理(56.33%)的三七存苗顯著低于CK(64.45%)外,其他處理均高于CK,但未達到顯著水平(圖1)。T4、T3、T5、T2、T6和CK存苗分別較T1提高了26.56%、25.60%、22.40%、19.09%、18.28%和14.42%。
綜上所述,不同微生物菌劑處理三七種子有利于三七后期存苗,其中低濃度植物益生菌液1號菌劑和高濃度哈茨木霉菌劑效果較好,以T4處理效果最優(yōu)。
T1,哈茨木霉8 g/100 g種子;T2,哈茨木霉16 g/100 g種子;T3,植物益生菌液1號100倍稀釋液;T4,植物益生菌液1號200倍稀釋液;T5,寧盾包衣劑;T6,寧盾水劑100倍稀釋液;CK,咯菌腈。相同顏色柱子上的不同字母表示不同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下同。 T1, Trichoderma harzianum 8 g/100 g seeds; T2, Trichoderma harzianum 16 g/100 g seeds; T3, 100 times diluent of plant probiotics No. 1; T4, 200 times diluent of plant probiotics No. 1; T5, Ningdun coating agent; T6, 100 times diluent of Ningdun water agen; CK, Fludioxonil. The different letters on the same color column indicate that the difference reach a significant level (P<0.05)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The same below.圖1 微生物菌劑對三七出苗和存苗的影響Fig.1 Effect of microbial agents on the germination and survival of Panax notoginseng
三七根腐病是影響三七生長的主要因素之一。通過調(diào)查各微生物菌劑處理不同時間段根腐病發(fā)生情況發(fā)現(xiàn)(表3),該病害8月份危害最為嚴重,各微生物菌劑處理發(fā)病率均低于CK,且T1處理與CK有顯著差異;T1、T2、T3、T4、T5和T6處理分別較CK降低了87.64%、56.18%、37.45%、31.46%、25.09%和18.73%。10月,各微生物菌劑處理發(fā)病率與CK均無顯著差異。其中,T1和T2處理后的發(fā)病率較CK降低了80.24%和59.88%。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微生物菌劑處理對三七根腐病病情指數(shù)變化趨勢與發(fā)病率類似,其中,哈茨木霉菌劑處理下整個生育期平均病情指數(shù)最低。以上結(jié)果表明,哈茨木霉菌劑在防治三七根腐病發(fā)生和減輕發(fā)病效果上優(yōu)于其他2種菌劑,且低濃度處理(哈茨木霉8 g/100 g種子)最優(yōu),使得整個生育期發(fā)病率控制在1%以內(nèi)。
表3 微生物菌劑對三七根腐病發(fā)生的影響
Table 3 Effect of microbial agents on the occurrence of root rot
處理Treatment發(fā)病率/%Disease rate病情指數(shù)Disease index發(fā)病率/%Disease rate 病情指數(shù)Disease index發(fā)病率/%Disease rate 病情指數(shù)Disease index6月8月10月T10.50±0.34 b0.23±0.17 b0.33±0.21 b0.33±0.21 b0.33±0.21 a0.33±0.21 aT20.83±0.54 b0.57±0.36 b1.17±0.48 ab1.03±0.50 a0.67±0.33 a0.63±0.33 aT32.67±0.84 a2.40±0.71 a1.67±0.61 ab1.63±0.59 a2.17±0.79 a2.03±0.79 aT40.83±0.54 b0.47±0.36 b1.83±1.08 ab1.43±0.98 a1.50±0.56 a 1.50±0.56 aT51.50±0.71 ab1.17±0.62 ab2.00±0.77 ab1.83±0.73 a1.67±0.61 a 1.67±0.61 aT60.67±0.33 b0.53±0.27 b2.17±0.60 ab1.80±0.67 a1.83±1.05 a1.70±1.05 aCK0.67±0.33 b0.57±0.33 b2.67±0.76 a2.53±0.76 a1.67±0.49 a1.53±0.49 a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處理間差異顯著(<0.05)。下同。
Note: 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the differences reach a significant level (<0.05)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The same below.
微生物菌劑處理三七種子有助于三七植株生長(表4)。與CK相比,8月三七株高除T1處理與CK無顯著差異外,其他處理均顯著高于CK;株高排序依次為:T6(11.32 cm)>T4(11.10 cm)>T3(10.97 cm)>T5(10.85 cm)>T2(10.76 cm)>T1(10.29 cm)>CK(9.72 cm)。進一步分析微生物菌劑處理間的差異發(fā)現(xiàn),除T4、T6與T1有顯著差異外,其他微生物菌劑處理間均無顯著差異。11月時,所有微生物菌劑處理株高均高于CK,其中,T6和T4處理與CK有顯著差異,分別較CK增加了12.25%和10.33%,而T5、T3、T2和T1處理則分別比CK增加了7.25%、7.08%、6.67%和4.92%。以上結(jié)果表明,供試所用的3種微生物菌劑處理三七種子后均有利于促進三七植株生長,其中以T6和T4處理效果最優(yōu)。
檢測生育期葉綠素含量變化發(fā)現(xiàn),隨著生育期延長,3種微生物菌劑處理對葉綠素含量影響總體呈現(xiàn)遞增趨勢,但各處理間均無顯著差異(P
>0.05)(表5)。表4 微生物菌劑對三七株高的影響
Table 4 Effects of microbial agents on the plant height of cm
處理Treatment株高 Plant height6月8月11月T18.34±0.29 a10.29±0.25 bc12.59±0.36 abT28.40±0.26 a10.76±0.15 ab12.80±0.25 abT38.98±0.17 a10.97±0.23 ab12.85±0.35 abT48.50±0.15 a11.10±0.19 a13.24±0.30 aT58.99±0.19 a10.85±0.28 ab12.87±0.14 abT68.98±0.19 a11.32±0.35 a13.47±0.25 aCK8.62±0.19 a9.72±0.17 c12.00±0.23 b
表5 微生物菌劑對三七葉綠素含量(SPAD值)的影響
Table 5 Effects of microbial agents on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value of SPAD) of
處理Treatment葉綠素含量 Chlorophyll content6月8月10月T138.8±2.40 a50.3±1.88 a51.0±0.62 aT238.6±1.43 a51.1±0.92 a51.3±0.31 aT339.0±0.98 a52.1±1.15 a52.6±0.90 aT439.0±1.37 a50.9±1.10 a51.5±0.94 aT538.3±1.14 a51.2±1.28 a50.9±1.48 aT638.7±1.90 a51.6±1.81 a51.0±0.92 aCK38.8±1.54 a53.0±1.25 a52.1±1.09 a
P
>0.05)。其中地上部鮮重以T6處理最重(0.66 g/株),地下部鮮重以CK最高(0.98 g/株)。以上結(jié)果表明,微生物菌劑處理三七種子不能增加地下部生物量積累,但能促進地上部的生長。表6 微生物菌劑對三七生物量的影響
Table 6 Effects of microbial agents on the biomass of
處理Treatment地上部鮮重/(g/株)Overground freshweight地上部干重/(g/株)Overground dryweight 地下部鮮重/(g/株)Undergroundfresh weight地下部干重/(g/株)Underground dryweightT10.60±0.03 a0.10±0.02 a0.82±0.06 a0.17±0.02 aT20.62±0.02 a0.10±0.01 a0.85±0.04 a0.18±0.01 aT30.64±0.03 a0.10±0.01 a0.87±0.06 a0.18±0.01 aT40.63±0.04 a0.10±0.02 a0.88±0.10 a0.18±0.02 aT50.63±0.04 a0.10±0.01 a0.86±0.07 a0.17±0.02 aT60.66±0.03 a0.10±0.01 a0.89±0.07 a0.18±0.02 aCK0.58±0.02 a0.09±0.01 a0.98±0.04 a0.20±0.01 a
進一步分析3種微生物菌劑處理對三七皂苷積累的影響(表7),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與CK處理相比,3種微生物菌劑處理除了對人參皂苷Re影響不顯著外,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三七皂苷R、人參皂苷Rg、Rb、Rd及總皂苷含量的積累。其中T4和T6處理能顯著促進皂苷R、Rg、Rb和Rd積累,較CK分別增加30.90%和21.97%、32.13%和21.16%、45.65%和47.35%、27.87%和30.14%;T1、T2和T3處理后皂苷含量與CK均無顯著差異,而T5處理僅人參皂苷Rb與CK有顯著差異,比CK增加了26.94%,其他類型皂苷含量與CK無顯著差異。此外,3種微生物菌劑處理對藥典規(guī)定的總皂苷含量趨勢同皂苷單體一致,總皂苷含量較CK增加比率從高到低依次為T4(36.96%)>T6(30.97%)>T5(16.79%)>T1(14.22%)>T3(12.43%)>T2(9.76%)。
同種微生物菌劑不同濃度處理對三七皂苷積累影響不同,低濃度微生物菌劑處理更有益于三七皂苷的積累。其中T1和T2處理間所有皂苷含量均無顯著差異,但低濃度T1處理更有益于R、Re、Rb、Rd及總皂苷含量的積累,較高濃度T2分別增加了15.24%、18.62%、7.08%、6.76%和4.12%;而T3和T4處理間除Re和Rb含量差異不顯著外,低濃度T4處理能顯著增加R、Rg、Rd及總皂苷含量的積累,較高濃度T3分別增加了21.36%、25.33%、30.05%和21.80%。
同種微生物菌劑不同劑型對三七皂苷含量積累影響也不同。T6處理更有益于R、Rg、Rb、Rd及總皂苷含量的積累,較T5增加了21.35%、6.41%、16.05%、19.16%和12.14%。
綜上所述,3種微生物菌劑處理三七種子均有利于三七皂苷含量的積累,且效果與微生物菌劑種類、濃度和劑型有關,其中以T4處理效果最優(yōu)。
表7 微生物菌劑對三七皂苷含量的影響
Table 7 Effect of microbial agents on the saponins content of
處理Treatment皂苷質(zhì)量分數(shù)/(mg/g) Saponins mass fractionR1Rg1ReRb1RdR1+Rg1+Rb1T11.89±0.10 cd7.20±0.71 bc1.72±0.23 a6.05±0.35 abc2.21±0.20 ab15.15±0.94 bcT21.64±0.64 d7.27±0.21 bc1.45±0.11 a5.65±0.38 bc2.07±0.08 ab14.55±0.63 cT32.06±0.10 bc6.79±0.20 bc1.54±0.10 a6.06±0.52 abc1.93±0.07 b14.91±0.80 cT42.50±0.21 a8.51±0.42 a1.50±0.22 a7.15±0.13 a2.51±0.11 a18.16±0.75 aT51.92±0.10 cd7.33±0.33 abc1.57±0.21 a6.23±0.40 ab2.14±0.25 ab15.49±0.81 bcT62.33±0.14 ab7.80±0.09 ab1.53±0.03 a7.23±0.10 a2.55±0.13 a17.37±0.16 abCK1.91±0.09 cd6.44±0.33 c1.38±0.11 a4.91±0.47 c1.96±0.11 b13.26±0.78 c
目前關于微生物菌劑在三七上的研究報道主要是以一年生以上三七為研究材料,而關于微生物菌劑直接處理三七種子后對其生長及種苗品質(zhì)研究鮮有報道。較多研究表明微生物菌劑處理種子后對出苗有一定促進作用,如仙豐168微生物菌劑、地衣芽孢桿菌及多粘類芽孢桿菌分別對番茄和伊犁絹蒿種子等有明顯促進作用。本研究發(fā)現(xiàn),微生物菌劑直接處理三七種子有利于三七后期的存苗,但對三七出苗效果不佳,這與范瑛閣等處理黃瓜研究結(jié)果一致。出苗效果不佳一方面可能與作物種類及菌劑使用濃度有關,馬賽等研究表明高濃度哈茨木霉菌劑(1.50×10CFU/mL、3.00×10CFU/mL)處理對大白菜種子出苗有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可能與微生物菌劑-目標作物間的定殖能力有關,良好的定殖能力是微生物菌劑發(fā)揮功能的前提,其不僅受自身生理特性、與土著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宿主植物基因型等生物因素的刺激,而且還受光照、降水、溫度和土壤類型等非生物因素的調(diào)控。
微生物菌劑具有促生和防病的作用,通過自身的固氮、溶磷和解鉀等能力或生命活動產(chǎn)生的代謝物質(zhì)來促進植株生長和改善作物生長狀況。劉雙等研究表明微生物菌劑的使用能提高玉米產(chǎn)量并改善農(nóng)藝性狀。本研究發(fā)現(xiàn),3種微生物菌劑處理三七種子后均能促進三七地上部生物量及株高的生長,但對地下部生物量無顯著影響。研究還發(fā)現(xiàn)3種微生物菌劑對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能與對照組化學藥劑處理相當,其中哈茨木霉菌劑對三七根腐病防治效果優(yōu)于其他2種菌劑且效果最為穩(wěn)定,這與前人研究報道一致??赡苁俏⑸锞鷦┲械纳谰ㄟ^拮抗、競爭和誘導系統(tǒng)抗性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病原菌,從而起到控制植物病害的作用。此外,近年來隨著微生物組學的快速發(fā)展,微生物菌劑中的生防菌還可通過調(diào)控土壤微生態(tài)環(huán)境來控制植物病害。Han等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對照相比,解淀粉芽孢桿菌B1408施用后土壤中的產(chǎn)黃桿菌屬(Rhodanobacter
)、鏈霉菌屬(Streptomyces
)及根瘤菌屬(Rhizobium
)等有益菌群豐度增加,而鐮刀菌相對豐度降低,從而促進黃瓜生長,降低枯萎病發(fā)生率;Yu等研究也表明,施用哈茨木霉T4能顯著改變土壤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進而間接抑制根腫病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繁殖,從而有效防治根腫病的發(fā)生。本研究中哈茨木霉菌劑對三七根腐病的防治作用可能得益于哈茨木霉通過拮抗和競爭等方式直接抑制根腐病病原菌生長,同時還通過調(diào)節(jié)土壤微生態(tài)環(huán)境來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增殖,從而達到穩(wěn)定的防效。微生物菌劑因具有改善藥用植物品質(zhì)的作用被日漸重視。皂苷是三七的主要藥用活性物質(zhì),也是衡量三七品質(zhì)的重要指標,已有研究表明微生物菌劑的施用能提高一年生以上三七皂苷含量,而關于微生物菌劑處理三七種子后對種苗皂苷積累的影響目前尚無相關報道。本研究發(fā)現(xiàn),3種微生物菌劑處理三七種子均能促進三七總皂苷含量的積累,且同種微生物菌劑用量不同效果也不同,這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一致。本研究中以植物益生菌液1號200倍稀釋液和寧盾水劑100倍稀釋液處理效果最好,2種處理除人參皂苷Re與對照處理無顯著差異外,其他4種皂苷(三七皂苷R、人參皂苷Rb、Rg和Rd)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且2種微生物菌劑對不同皂苷含量積累促進效果也不同,植物益生菌液1號200倍稀釋液有利于三七皂苷R和人參皂苷Rg含量積累,而寧盾水劑100倍稀釋液有利于人參皂苷Rb和人參皂苷Rd含量積累。綜上所述,本研究中微生物菌劑處理三七種子后可以促進三七植株生長同時還有利于三七藥用活性物質(zhì)皂苷的積累,使其品質(zhì)得到提升,但微生物菌劑使用濃度、次數(shù)和時間有待進一步探究。
本研究利用3種微生物菌劑處理三七種子,評估了3種微生物菌劑對三七生長、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對三七種苗品質(zhì)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微生物菌劑處理三七種子有利于三七皂苷含量的積累、存苗及地上部的生長,其中皂苷含量以植物益生菌液1號200倍稀釋液處理效果最為顯著,而哈茨木霉菌劑處理對三七根腐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三七齊苗后可將植物益生菌液1號200倍稀釋液與哈茨木霉菌劑進行交替或復配使用,但具體使用時間及用量還需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