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call”(2017年)和“c位”(2018年)這兩個網絡新詞被各大社交網絡及大眾媒體廣泛使用。這兩個新詞有著相似的來源與形式,但是它們的發(fā)展趨勢卻大不一樣。本文從兩個詞的保真度、構詞形式、適用范圍三個方面分析它們模因分化的差異。
關鍵詞:打call;c位;模因分化;弱勢模因;強勢模因;
模因的數量是非常大的,但是這些中能夠成為強勢模因的也就是很小一部分,只有那些符合人們認知特點,復制能力非常強大的、傳播的十分廣泛的、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的及生命力非常持久的模因才能成為強勢模因。[10]為了研究本文中討論的2017十大流行語之一“打call”與意外落選2018年十大流行語的“c位”的模因分化差異,我們通過對比這兩個詞在這三年多時間內的網絡搜索、媒體資訊指數以及在社交中的情況,我們發(fā)現(xiàn)“打call”是一個強勢模因,而“c位”是一個弱勢模因。本文從保真度、構詞形式、適用范圍、語音四個方面對比分析其模因差異分化的原因。
一、保真度
保真度是指模因在傳播的過程中對與原來意思的忠誠程度。雖然“打call”由一種動作上的應援,轉變?yōu)槿魏涡问降膽?,再發(fā)展到現(xiàn)在“為xxx加油或者點贊”的意思,其泛化程度還是比較大的,但“打call”無論是純粹意義上到現(xiàn)場助威還是在感情上表達一種支持,其“應援”的本質是一樣的,只是程度和表象上存在著差異,還是忠于原意的。而“c位”其本質發(fā)生的變化較大,“c位”本意是被“捧”而處于中間位置的人,而現(xiàn)在的意思主要是一個團隊中最具實力的人,其本意“實力”是虛假的,而現(xiàn)在的實力是真實的,所以“c位”的意思已經偏離了其本意,現(xiàn)在的“c”更像是“carry”的意思,保真度不高。“打call”很好地將意思蘊含在了“call”中,保證了其原意。而根據Dawkins 的觀點,強勢模因具有忠實性,可以解釋為什么“打call”成為了強勢模因,而“位”卻成為了弱勢模因。
二、構詞形式
“打call”是由“打”+“call”組成的一個動賓結構,而近年來,“打xx”這一類的,具有附加義、有引申的述賓結構的網絡新詞層出不窮,比如前幾年出現(xiàn)的、在籃球界常用的“打鐵,現(xiàn)如今在直播、微博等平臺常用的“打賞”,還有“打老虎”,“打飛機”等等一些由“打xx”組成的詞,正因為有那么多“打xx”組成的流行語,所以當人們看到“打call”時,也就很好的接受了這種用法,并且如果有些人把“call”理解為電話的話,那么“打電話”也是非常符合人民的認知與使用習慣,因此,人們非常好的接受了“打call”這種用法,其構詞形式迎合了人們的習慣。而“c位”作為一個偏正結構,翻譯過來就是 “中間位”,或者說是“核心位“,這是不符合我們的習慣的,我們一般就說“中間”而不會說“中間位”,這個結構中的“位”顯然是多余的,我們不難看出,這兩個詞的結構形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而根據人們的認知與使用習慣,“打call”更符合中國人的認識形式。
三、適用范圍
“打call”在我們的使用中主要的用法就是“為xxx打call”和“瘋狂打call”,而“c位”的主要用法是“占據c位”和“c位出道”,這兩個詞的主要方法都還是比較固定,比較單一的,但是它們的適用范圍在我看來區(qū)別還是比較大的?!按騝all”使用的情況有:為某明星或者某個名人“打call”、為某個人干了件很棒的事而“打call”、“某人給某人或某事打call”,這里的人可以是生活中的任何一個人,某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比如“某件好事“,再比如“為處于壓力下的人打call”,可見誰都可以“打call”,誰也都可以被“打call”,其適用的范圍較大。反觀“c位”,我們更多會將其與“有能力的人”聯(lián)系在一起,并非每個人都可以占據“c位”,這也大大縮小了“c位”的適用范圍。
“打call”是一個強勢模因,而“c位”是一個弱勢模因。而詞的內部以及外部的因素造成了它們模因分化上的區(qū)別,“打call”憑借其保真度高、構詞形式合理、適用范圍廣、語音以及外部文化上的優(yōu)勢成為一個強勢模因,必然將更廣泛更穩(wěn)定地被人們使用。未來也必將會出現(xiàn)更多同類的網絡新詞,這些模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漢語表達上的缺失,但是其能否成為成功的模因需要多方面多維度以及時間的考驗。
參考文獻
[1]Bla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99.
[2]何自然,陳新仁.語言模因理論與應用[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4.
[3]何自然.流行語流行的模因論解讀[J].山東外語教學,2014,35(2):8-13.
[4]洪飏,蔡悅.從模因論角度看外來詞“C位”[J].大連民族大學學報,2019,21(04):361-365.
[5]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4:161.
[6]劉炎.淺談“打call”[J].漢字文化,2018(01):13-14.
[7]張楠.“C位”初探[J].漢字文化,2019(13):107-108+111.
[8]夏中華,陳彤.2017年度熱詞“打call”散議[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112-117.
[9]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54-64.
[10]嚴瓊思.弱勢模因“打call”的形成與分化[J].大眾文藝,2018(21):187-188.
[12]袁靜.論網絡流行語“打call”[J].長治學院學報,2018,35(04):74-77.
[13]齊滬揚.現(xiàn)代漢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14]王云,楊彤彤.網絡流行語“打call”探析[J].漢字文化,2018(16):112-115.
作者簡介:王雅婷(1998—),女,漢,江西。在讀研究生,漢語言文字方向,煙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