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躍進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2014年4月,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上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安全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2020年6月,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上就防疫問題發(fā)表重要講話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這兩個重要論斷,是對人民安全在總體國家安全體系中的科學定位,對構建國家安全學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特別是對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我們黨誕生于國家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有著刻骨銘心的認識。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對發(fā)展和安全高度重視,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緊緊抓在手上。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我們黨要鞏固執(zhí)政地位,要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把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從全局和戰(zhàn)略高度對國家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強化國家安全工作頂層設計,完善各重要領域國家安全政策,健全國家安全法律法規(guī),有效應對了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zhàn),保持了我國國家安全大局穩(wěn)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把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納入“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指導思想,并列專章作出戰(zhàn)略部署,突出了國家安全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重大戰(zhàn)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绷暯娇倳涥P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這段重要論述,揭示出當代國家安全的基本構成要素,即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經濟安全、軍事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等。此外,習近平總書記在這些會議上還講到國土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tài)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
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安全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國家安全涵蓋領域十分廣泛,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绷暯娇倳洸粌H強調要突出抓好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土安全、社會安全、網絡安全等各方面的安全工作,而且要求“加強交通運輸、消防、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fā)生”。由此,交通安全、生產安全、危險化學品安全等等,也被納入國家安全體系,使國家安全體系更加完整。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求我們,既重視傳統(tǒng)安全,又重視非傳統(tǒng)安全,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tài)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
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準確把握我國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堅持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tǒng)安全又重視非傳統(tǒng)安全、既重視發(fā)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切實做好國家安全各項工作。
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宗旨
在不斷豐富國家安全要素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不斷發(fā)展和豐富“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國家安全價值觀。把人民安全置于國家安全所有其他要素之前,首先強調“以人民安全為宗旨”,這充分說明,在整個國家安全體系中,無論最終包括多少要素,也無論這些不同要素在國家安全體系中處于什么地位,人民安全都處于各種要素的首位,是整個國家安全的核心要素。如果說在國家安全眾多要素構成的“同心圓”框架中,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核心,那么在國家安全體系中,人民安全則是整個國家安全和國家安全工作的最終目的。
我們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眾作為包括國家安全工作在內的各項工作的最終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作為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發(fā)展和安全是國家大戰(zhàn)略的兩方面重要內容。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在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從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的高度,提出了“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國家安全觀。
2014年4月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時,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強調國家安全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而且明確要求,“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實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這里的“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一條重要原則:任何一項國家安全工作,都要以為人民安全服務為最終目的。
在2017年2月召開的國家安全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國家安全工作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同時還進一步明確指出:“國家安全工作歸根結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群眾安居樂業(yè)提供堅強保障”。這就在“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一切為了人民”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國家安全工作的最終目的,即保障包括人民安全在內的人民各方面利益,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提供堅強保障。由此,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國家安全領域得到明確而具體的貫徹落實,包括人民安全在內的人民利益,被確立為國家安全和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和終極價值。
在國家安全眾多要素組成的同心圓中,人民安全居于這個同心圓的中心位置。國家安全體系中人民安全的核心地位,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人民為中心”在國家安全領域的體現(xiàn)。把“以人民為中心”貫徹落實到國家安全領域,就必然把“人民安全”置于整個國家安全的核心地位。由此,從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人民性和總體性來看,國家安全就是一個國家所有國民、所有領域、所有方面、所有層級安全的總和,其核心是人民安全。
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
在總體國家安全觀對人民安全的定位中,“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這一重要論述,既通過“一切為了人民”表達了人民和人民安全、人民利益在國家安全體系中的宗旨地位,又通過“一切依靠人民”表達了人民安全在國家安全體系中的基石作用。具體來說,“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是對“以人民安全為宗旨”重要命題的通俗解釋,也必然得出“國家安全工作歸根結底是保障人民利益”“為群眾安居樂業(yè)提供堅強保障”的結論;而“國家安全一切依靠人民”則是夯實國家安全群眾基礎的必然要求,也蘊含了“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的重要思想。
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就是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要始終把人民利益和人民安全作為國家安全工作的最終目的,“為群眾安居樂業(yè)提供堅強保障”;堅持“國家安全一切依靠人民”,就是要“以人民安全為基石”,要把人民群眾作為保障國家安全工作的基本力量,夯實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總體國家安全觀不僅用“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重要論斷,確立了國家安全和國家安全工作的終極目的與核心價值,而且以“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的重要論斷,確立了我國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途徑和方法。
在“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重要論斷中,“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闡明了國家安全和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體現(xiàn)的是“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國家安全核心價值觀,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國家安全一切依靠人民”闡明了人民群眾對國家安全的基石性作用,以及我國國家安全工作的重要原則和方法,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
國家安全工作一旦忘卻初心,脫離人民,背離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安全和利益服務的宗旨,“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途徑就會走不通,“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方法也就難落實,人民群眾就難以成為國家和國家安全的基石。只有在國家安全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一切為了人民”,把人民安全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上,工作中才能做到一切依靠人民,才能落實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方法,才能使人民和人民安全真正成為國家安全和國家安全工作的基石。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充分發(fā)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安全權益,始終把人民作為國家安全的基礎性力量,加強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
我國的國家安全工作,必須在“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一切為了人民”“保障人民利益”的前提下,認真做到“一切依靠人民”,充分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并由此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在國家安全和國家安全工作中的基石性作用。
(作者:國際關系學院國家安全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陳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