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匯寅
戰(zhàn)國時期,陳相對孟子說:賢人治國應該與民眾一道耕種而食,一道親自做飯(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孟子反駁道:官吏有官吏的事,百姓有百姓的事……“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p>
他認為社會分工包括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是天下通行的原則,所有社會成員只能各司其職,國君的任務是管理國家,不必與民眾同吃同住同勞動。
這話無可挑剔:社會分工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是社會生產(chǎn)力不斷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以前我們曾把“治”字誤讀為整治、統(tǒng)治,“治人”和“治于人”便成了統(tǒng)治者剝削壓迫被統(tǒng)治者。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者也借此把民眾當牛馬使喚,謂之“牧民”,對馴服的順民給予賞賜,稍不順眼便以鞭子伺候。流毒遺傳,至今尚未肅清。
前些時,山東有位鎮(zhèn)領導王麗就公然對訪民宣稱:他們家可還有兩個小孫子,肚子里還有一個……我有一百種方法去刑事他兒子……
當?shù)卣▓蟆巴觖愖鋈罕姽ぷ鲿r,方法簡單、言語失當、作風粗暴,造成不良影響”,已對她做出停職調(diào)查處理。
顯然王麗沒有正確理解孟子的“治”是管理,而不是“整治”?!爸巍敝卦谡展?,主要是服務,訪民應該是全心全意服務的對象,而不應該是用“刑事”去“整治”的對象。
孟子是亞圣,僅次于孔子,他還有一句名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尚書》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笨酌隙及牙习傩湛醋鲊业母荆痉€(wěn)固了國家才安寧,焉能動輒用一百種方法去刑事老百姓?
封建社會的有識之士也推崇這種“民本思想”。
一千多年前的宋太祖就要每個衙門門口立下一塊石碑,上書“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以這塊《戒石銘》告誡各級官吏要善待衣食父母。
河南內(nèi)鄉(xiāng)縣衙大堂大書一幅對聯(lián):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三省堂的上聯(lián)更淺近通俗: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清朝的山東濰縣縣令鄭板橋文名煊赫,為官心系百姓: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王麗若能效法同在山東任職的先賢,時刻把民眾的冷暖記心上,何至于對訪民“作風粗暴”惡語相向?
現(xiàn)代社會,人民再也不是封建社會的臣民,而是國家的主人。新時代的公仆理當比孟子更愛民,萬萬不可把老百姓當成“整治”對象。
何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