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倉前中學 (311121) 王利慶
近日,筆者聽了杭州市余杭區(qū)八年級兩位老師開設的二節(jié)同課異構公開課,課題為浙教版八年級上《4.3坐標平面內圖形的軸對稱和平移(1)》.本文就兩位老師設計的三個片段談些想法及處理意見.
甲教師片段1:在歸納出直角平面坐標系下任意一個點關于x軸及y軸的對稱點關系后,老師設計了以下一個游戲:先由一位同學任說一個點坐標,再由老師規(guī)定關于哪條坐標軸對稱,最后由知道答案的同學搶答,回答對的同學繼續(xù)上述步驟,大概持續(xù)了2分鐘.
老師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意圖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鞏固新知.
課后組織的老師評課中,多位老師對甲老師設計的上述環(huán)節(jié)表示肯定,認為學生參與度高,課堂氣氛活躍,在活動中記住了點關于坐標軸對稱關系,并能熟練運用.這樣設計合理嗎?教材為什么在這里安排直角坐標平面下的平移及軸對稱變換?
教材中滲透了三個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分別是特殊到一般數(shù)學思想、數(shù)形結合思想及建系解決問題方法.數(shù)形結合思想,是二維背景下有關數(shù)形結合思想方法的起始課.浙教版教材中七年級上第一章的《數(shù)軸》內容,利用絕對值幾何意義解決了形如求x值,求形如多個絕對值之和最值等問題,且這些問題均可利用絕對值幾何意義刻畫解決,其形象、直觀、易懂,符合初一學生認知水平及數(shù)學思維特征.
分析這位老師設計活動目標:通過師生、生生互動,促使學生熟記對稱點與已知點坐標之間關系,并能熟練輸出.學生在回答結果過程中,思維路徑是這樣的:
這是從代數(shù)形式結構向代數(shù)形式結構轉化過程,結果的輸出是建立在熟記對稱的點間的橫縱坐標變化規(guī)律基礎之上.但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恰恰忽略了數(shù)形結合思想滲透的基本路徑.學生正確的思維過程應該是這樣的:先判斷它的位置,再找出它的對稱點,然后讀出對應的點坐標.也就是說,學生經歷數(shù)形結合的路徑是:數(shù)(建直角坐標系,找到它的位置)——形(對稱后的位置)——數(shù)(讀出對稱點的位置).經歷這樣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先把數(shù)與其對應的形找到聯(lián)系,然后提煉數(shù)的特征,能降低“數(shù)”的抽象性,增強“數(shù)”的直觀性,減輕學生記憶負荷.并且筆者認為,作為二維背景下蘊含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起始課,老師有必要讓學生充分感受 “有形助數(shù)出結果”完整的思維軌跡,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時間,不急于求成歸納、提煉,通過類似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記憶.這種慢下來經歷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過程,是一種數(shù)學思想內化為思考方法的路徑之一,同時也為初等函數(shù)性質的研究奠定基礎.
乙教師片段2:探究規(guī)律
探究1:如圖1,作點A關于x軸的對稱點A1,并寫出它們的坐標,再任意找一組關于x軸的對稱點,分別比較兩組對稱點的坐標,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圖1
發(fā)現(xiàn):________________.
探究2:如圖1,作點A關于y軸的對稱點A2,并寫出它們的坐標,再任意找一組關于y軸的對稱點,分別比較兩組對稱點的坐標,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發(fā)現(xiàn):________________.
坐標系背景下,通過特殊點的位置對稱,歸納這些點的共性,并探究其內在規(guī)律,這個過程體現(xiàn)“特殊到一般”的數(shù)學思想.這是一種化歸思想,為不完全歸納法.初中學習階段,由“特殊到一般”這種方法獲得的結論視為正確與可行的.但是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盡可能體現(xiàn)“任意性”,使學生對得出結論的正確性增加“信度”,嘗試慢下來,讓學生充分經歷和體會.
經過研討,大家一致認為可改進設計如下:
問題1:在直角平面坐標系中,任取三個點,寫出它的坐標.
問題2:分別作出它們關于x軸和y軸的對稱點,并寫出對稱點的坐標.
問題3:觀察你所取點與對稱點的坐標,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同學相互交流,并嘗試歸納.
問題1是開放的,學生任意取點,在解決這個問題過程中,思維優(yōu)的孩子取的點會分布在不同象限;問題3小組內交流,互學,學習對象結果樣本也具有任意的.學生通過解決這三個問題,先獨學深入思考,再互學相互比較、促進,最后嘗試歸納特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慢下來,經歷慢過程,學生可充分體現(xiàn)“任意性”.這個慢經歷,讓學生有深入的思考,思維有充分暴露機會;這個慢經歷,學生在在互學中進一步優(yōu)化自己的思維.經歷慢過程,讓學生對特殊情況得到的結論推廣到一般情況有充分的感悟和認可;經歷慢過程,使學生對得到的結論有深度的信任.
甲教師片段3:一個零件的橫截面如圖2,請完成以下任務:
1.按合適的比例,建立直角坐標系.(圖3中一小格表示1cm).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
2.寫出輪廓線各個轉折點的坐標.在求這些點的坐標時,你運用了怎樣的坐標變化規(guī)律?
圖2
圖3
3.與你的同伴比較,你們寫出的各轉折點的坐標相同嗎?為什么?
這是教材“合作學習”的內容,這個例題旨在讓學生體會圖形位置可以在直角坐標系下定量研究,體會建立“坐標系”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例題還承載另外一個功能:讓學生比較不同的建系方法,描述圖形位置發(fā)生變化,在這個比較過程中,慢慢積累經驗:怎樣建立直角坐標系最美觀、描述點的位置最方便;建系的時候可以結合圖形自身的對稱性,通過對眾對象比較之后做出判斷,從而建立“建系優(yōu)化思想”.這個優(yōu)化提煉過程,也該慢下來,讓學生充分比較,對“優(yōu)化”有深刻體悟.只有這樣,才能內化為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同時,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把這節(jié)課承載的“解析思想”的起始課功能體現(xiàn)出來.
經研討可改進設計如下:
一個零件的橫截面如圖2,請完成以下任務:
問題1:按合適的比例,建立直角坐標系.(圖3中一小格表示1cm)比例尺:.
問題2:寫出輪廓線各個轉折點的坐標.你是怎么思考的?
問題3:你還有其他的建立直角坐標系的方法嗎?嘗試寫出點D,點A的坐標(增加備用圖)
問題4:與同桌交流各轉折點的標,分享建立直角坐標系的經驗.
改進設計后,以“問題鏈”形式呈現(xiàn),可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思考,尤其是第3問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結論具有多樣性,通過這三個問題的解決,對建系過程中的“優(yōu)化”思考就更顯得水到渠成.事實上,問題與問題之間的跨度為學生的多樣思維與探索提供可能;同時為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提供隱形的脈絡,把學生的思考逐漸引向深入,從而獲得較高認知的數(shù)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