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江飛, 周海燕, 王寬紅
(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隨著我國老齡化現(xiàn)象不斷加重,腦卒中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中老年為該病主要發(fā)病群體[1-2]。部分學者指出,引起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卒中相關性肺炎因素較多,主要為機械通氣、吞咽困難、使用脫水劑、氣管切開或插管、鼻飼、意識障礙等[3-5]。臨床分析疾病耐藥性特點,對制定臨床治療措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選取646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分析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相關性肺炎耐藥性及疾病特點,以期為患者臨床治療提供理論基礎,報道如下。
1.2 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并記錄病原菌類型及藥敏試驗結果。觀察指標:①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相關性肺炎單因素,包括年齡、吸煙、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房纖顫、卒中史、意識障礙、吞咽困難、機械通氣、氣管切開或插管、使用脫水劑、鼻飼治療等。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病原菌構成與占比,包括G-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產(chǎn)酸克雷伯菌、木糖氧化無色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大腸埃希菌、奇異變形菌、G+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鶉雞腸球菌、糞腸球菌、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光滑假絲酵母菌、白假絲酵母菌、曲霉菌等。③主要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包括亞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芐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頭孢曲松、頭孢吡肟、頭孢他啶、頭孢唑啉、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替加環(huán)素、青霉素、紅霉素、萬古霉素、利奈唑胺、苯唑西林等。
2.1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相關性肺炎單因素分析 年齡、吸煙史、心房纖顫、卒中史、意識障礙、吞咽困難、機械通氣、氣管切開或插管、使用脫水劑、鼻飼治療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相關性肺炎影響單因素。見表1。
表1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相關性肺炎單因素分析[n(%)]
2.2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病原菌構成與占比 鮑曼不動桿菌、G-桿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數(shù)分別為34、106、36株,占比依次為21.8%、23.1%、67.9%,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占比最高。見表2。
表2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病原菌構成與占比(%)
2.3 主要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 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4種病原菌耐藥率較高,鮑曼不動桿菌對替加環(huán)素耐藥敏感,耐藥率為0.0%,銅綠假單胞菌對阿米卡星較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環(huán)丙沙星、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藥率高達90.0%。見表3。
表3 主要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
急性腦卒中危害性較大,常會引發(fā)卒中相關性肺炎等并發(fā)癥。有研究[8-10]證實,卒中相關性肺炎與腦卒中疾病嚴重程度存在相關性。卒中相關性肺炎發(fā)病機制主要為:①腦卒中患者腦組織局部壞死,再灌注與低灌注會增加炎癥介質釋放,激活巨噬細胞、周圍星形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等免疫細胞,炎癥因子釋放增多,破壞血-腦脊液屏障,細胞因子經(jīng)旁分泌、血液、腦脊液途徑進入下丘腦,出現(xiàn)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功能紊亂,影響患者免疫與自主神經(jīng)功能,引發(fā)卒中相關性肺炎[11-13]。②誤吸與嗆咳患者易出現(xiàn)菌群移位,影響神經(jīng)功能,大量移位病原體會增加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14]。另外,卒中后神經(jīng)源性肺損傷與免疫抑制也會增加卒中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15]。對于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臨床應用電視透視吞咽檢查,準確度較高[16]。有研究[17]證實,肺炎與吞咽功能障礙存在相關性,吞咽功能障礙越輕,卒中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越低。吸入性肺炎與口腔健康狀態(tài)也存在相關性,口腔健康狀態(tài)越差,卒中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越高[18-19]。
老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機體更易感染細菌,影響支氣管彈性功能,且咳嗽反射敏感度與分泌物清除能力明顯降低,增加了肺炎發(fā)病風險[20-22]。嗆咳、意識障礙、吞咽困難、誤吸為相關性肺炎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由于患者排痰能力降低,會增加墜積性肺炎發(fā)生率,影響患者預后[23]。有研究[24]表明,合并幕下腦卒中患者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更高,且與左側島葉周圍梗死患者比較,右側島葉周圍梗死患者發(fā)生相關性肺炎概率更高。本研究探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危險因素,結果顯示,年齡、吸煙史、心房纖顫、卒中史、意識障礙、吞咽困難、機械通氣、氣管切開或插管、使用脫水劑、鼻飼治療為影響單因素。臨床應依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干預。
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占比最高;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4種病原菌耐藥率較高,鮑曼不動桿菌對替加環(huán)素耐藥敏感,耐藥率為0.0%,銅綠假單胞菌對阿米卡星較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環(huán)丙沙星、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藥率高達90.0%,臨床應依據(jù)藥敏實驗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選擇窄譜、敏感抗生素,有利于提高抗菌藥物安全性與合理性。革蘭陰性菌為卒中相關性肺炎主要病原菌,臨床應對危險因素積極控制,并配合病原菌檢測,根據(jù)檢測結果制定治療措施。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因納入樣本較少,研究年限較短,可能對研究準確性產(chǎn)生影響,因此,在后續(xù)研究中應納入更多樣本,進行更深一步研究,提高研究準確性與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