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軍,今天怎么又是你值日?”前一天小軍明明已經值過日了,看著他干得滿頭大汗,我不解地問道。小軍笑了兩聲,說道:“小凱今天家里有事情,我?guī)退等?。”我心中一暖,早就知道小軍和小凱是好朋友,在關鍵時刻還是朋友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正在這時,在一旁擺桌子的小睿喃喃道:“這哪里是幫忙,不就是為了掙五元錢嗎?”小睿的聲音不大,卻讓我愣在原地。我一直覺得學生之間的友情應該是最純粹的,可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朋友間的互相幫助竟變成了一種功利行為!
后來,我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像小軍這樣的行為不在少數(shù),竟然還都“明碼標價”:倒一次垃圾兩元,擦一次黑板一元,跑腿要根據(jù)距離定價,甚至還有代寫作業(yè)的服務。這就是當下學生心目中的友誼?舉手之勞要等價交換,代寫作業(yè)這樣的不誠信行為也能變成一種光明正大的交易!如果這樣的風氣得不到控制的話,且不說學生的友誼觀會被扭曲,學生品格的養(yǎng)成、價值觀的構建都會偏航。長此以往,友誼會徹底成為一種利益交換,學生之間純粹、真摯、寶貴的友情也就不復存在了。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于是,我在班級家長群里發(fā)起了一期在線研討活動,主題是“朋友互助索報酬,你怎么看”,并引導家長思考:在純真的學生時代,孩子應該樹立怎樣的友誼觀?一石激起千層浪,班級群里頓時熱鬧起來,從抵制金錢誘惑的重要性談到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從學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談到服務意識的培養(yǎng)……家長們你一言我一語,好不熱鬧。在互相探討的過程中,有些家長的思想在悄然發(fā)生變化,覺得有必要好好和孩子談一次心,引導他們思考友誼的真諦。
此外,我分析學生的行為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認為付出就應該有回報,所以在幫助同伴后就應該獲得相應的報酬,其實他們缺少的正是服務意識。所以,要改變學生對友誼的定位,教師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的服務意識做起,將一顆服務的種子播在學生的心中,培養(yǎng)他們的互助精神。我模仿社會上評價成人信用等級的機制,在班級中設立公益服務崗。通過問卷調查,在明確班級和學生的需求后,最終確定了8個公益服務崗位,主要包括學習、勞動、衛(wèi)生這三個方面。例如,“小老師”崗位,利用課余時間給同學輔導功課;“值日小助手”崗位,幫助臨時有事情的同學做值日;“小勞?!睄徫唬鲃映袚嗉墑趧拥穆氊煛詈?,根據(jù)服務的時間或工作量的多少,由受幫助者來確定信用分數(shù)。每周一總結,每月一評比,以此激發(fā)學生服務他人、不計回報的熱情。
凳子歪了,看見的人隨手扶正;地上有了垃圾,就主動撿起;一道題難住了小伙伴,大家爭著幫他講解。不計辛勞,樂于付出,在這樣健康積極的班級氛圍中,學生之間的友情味變得越來越濃郁。
友情是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它需要用真誠結交,用行為培養(yǎng),用時間檢驗,最終用一生銘記。它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瑰寶,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教師應引導學生遠離功利的、不健康的友誼,樹立良好的友誼觀,讓學生的友誼之花純潔地綻放。
(車曉明,山東省榮成市第二十七中學,郵編:2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