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寶峰
梅花與蠟梅都有著較強的耐寒性,先花后葉,冒著凜冽的寒風、皚皚的白雪盛開于歲末年初,而且花朵也都具芳香,還都有“干枝梅”的別名。常有人將它們混為一談,說成同一種植物的不同品種,其實二者在植物分類學上既不同科,更不同屬,形態(tài)也有很大的區(qū)別。
梅花
梅花(Armeniaca mume)中文正名梅,此外還有干枝梅、春梅、酸梅、烏梅。為薔薇科杏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干灰褐或紫褐色;新枝多為綠色,枝條除正常的直枝外,還有垂枝、龍游等變化?;?~2朵著生于葉腋,花色有白、淡綠、粉、紅等色,有些品種花瓣上還有彩色斑塊或條紋,具特殊的芳香。由于品種的不同,其花萼、花瓣形狀相差較大,并有單瓣、半重瓣或重瓣之。根據(jù)各地氣候的差異,1~3月陸續(xù)開放,一般先開花后展葉。核果俗稱梅子,近球形,夏季成熟后呈黃色或綠白色,朝陽面有時具紅暈,被柔毛,其味酸,可食或入藥。
梅花在我國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大致可分為果梅和花梅兩大類,其中的花梅以觀花為主,其變異較大,品種甚多,可分為“直腳梅類”“照水梅類”“龍游梅類”“杏梅類”等4類。此外還有一些雜交種,像宮粉×紫葉李的‘美人梅等。此外,還有人按花的顏色將其分為“紅梅”“白梅”“綠梅”等。
造型
梅花的繁殖可用桃、杏或梅花的實生苗以及生長多年,形態(tài)古雅的老樁上萌發(fā)的新枝作砧木,以優(yōu)良梅花品種的接穗,用枝接或芽接的方法進行嫁接。
梅花盆景可根據(jù)樹樁的形態(tài),制作懸崖式、臨水式、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枯干式、臥干式、附石式、垂枝式、風動式、水旱式、叢林式等造型的盆景。傳統(tǒng)的梅花盆景以樹干蒼老古樸,枝條稀疏,植株清秀為美。“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貴斜不貴正”“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疏為美,密則無韻;以欹為美,正則無景”等都是古人對梅的賞評標準。
梅花盆景多在春季花謝后進行造型,采用修剪與蟠扎相結(jié)合的方法,剪去多余的枝條,對于風動式、垂枝式造型的盆景宜用金屬絲蟠扎,使之達到理想的形態(tài)。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拘一格,形態(tài)多變的自然式梅花盆景也受到人們喜愛,甚至還有人將梅花盆景做的枝條繁密,開花之時密密麻麻的花朵開滿枝條,給人以生機勃勃、蓬勃向上的感覺,即便不在花期,枝條在落葉后也剛健挺拔,呈現(xiàn)出鐵骨錚錚的陽剛之美,很能表現(xiàn)梅花堅貞剛強的內(nèi)在精神。
養(yǎng)護
梅花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耐寒冷和干旱,怕澇。平時可放在室外光照充足,空氣流通的地方養(yǎng)護。生長期澆水做到“不干不澆,澆則澆透”。5月下旬至6月下旬是梅花花芽生理分化的前期,要適當控制澆水,等新生枝條梢尖有輕度萎蔫時再澆水,還可用手將新梢尖捏蔫,如此反復幾次可破壞生長點,以控制枝條生長速度,有利于花芽分化。進入7月可正常澆水。生長期每15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
花謝后進行一次修剪,剪掉病蟲枝、過密枝以及其它造型不需要的枝條,將老枝短截,每個枝條僅留2至3個芽,以促發(fā)新枝,當新生枝長到20厘米時進行一次摘心,以控制長勢,保持盆景的優(yōu)美。
成型的梅花盆景可2至3年翻盆一次,在春季花謝后進行,盆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并摻入少量的骨粉或其它含磷量較高的肥料作基肥。
蠟梅
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因香氣似梅花,顏色像黃蠟而得名,又因其主要花期在農(nóng)歷的臘月,故也作臘梅。此外,還有黃梅、黃梅花、香梅、臘木、素兒、雪里花、干枝梅等別名。為蠟梅科蠟梅屬落葉灌木,樹干叢生,灰褐色,有皮孔。單葉對生,葉片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或闊楔形,全緣,深綠色?;ㄓ梢荒晟l的葉腋長出,成對著生或與葉芽對生,花朵直徑2~4厘米或更大,花被外輪花瓣較長,黃色帶有蠟質(zhì),稍透明;內(nèi)輪花瓣較短,基部紫色或全呈紫色,具有濃郁的芳香氣味。冬季或早春先于葉開放。果托近木質(zhì)化,瘦果壇狀或倒卵狀橢圓形。
蠟梅有著大量的園藝品種或變種,根據(jù)品種的不同,花色有純黃色、金黃色、淡黃色、墨黃色以及黃白色、淡白色、銀白色等,花蕊有紅、紫、紅褐、潔白等色。較為著名的有‘素心蠟梅‘檀香蠟梅‘虎蹄蠟梅‘罄口蠟梅‘狗牙蠟梅等傳統(tǒng)品種,此外,還有‘皇后蠟梅‘虎蹄紅絲蠟梅‘金盤玉蕊蠟梅‘銀鐘蠟梅‘白蓮蠟梅‘劍紅蠟梅等名優(yōu)品種。
造型技法
蠟梅的繁殖可用播種、分株、扦插、壓條、嫁接等方法。其中嫁接法最為常用,一般以‘狗牙蠟梅或蠟梅的實生苗做砧木,采用切接、靠接、芽接、腹接、劈接等方法嫁接。
蠟梅的老樁蒼勁古樸,根干奇特。樹身可根據(jù)具體形態(tài),制作直干式、斜干式、臥干式、曲干式、枯干式、劈干式、懸枝式以及附石式、水旱式、叢林式等多種造型的盆景。對于幼樹則可通過修剪、改變栽種角度、蟠扎等技法造型。
蠟梅的基部容易萌生分蘗苗,這些根蘗苗經(jīng)過不斷的砍伐,根部就會形成不規(guī)則的疙瘩狀。因此生長多年的老蠟梅樁子,根部疙里疙瘩,俗稱“蠟梅疙瘩”或“疙瘩梅”“龜?shù)啊?,其形狀奇特古雅,似奇石怪峰,在制作盆景時可將其視作山石,而蠟梅的枝干從“山石”生出,二者相伴而生,奇特而富有趣味。此外,還可將部分枝干剝?nèi)ダ掀?,露出木質(zhì)層,并涂抹石硫合劑,做成舍利干,以增加古樸蒼勁的韻味。還可在舍利干上刷上黑礬(硫酸亞鐵),使其色澤黝黑,如被燒焦后又浴火重生,其頑強的生命力令人贊嘆。
古人對梅的賞評標準同樣可用于蠟梅盆景的創(chuàng)作,但要根據(jù)蠟梅的植物特性進行,如蠟梅的小枝直而挺拔,切不可特意追求所謂的“以曲為美”,將小枝做得曲曲彎彎,狀若蚯蚓,如此不僅違反自然規(guī)律,而且也不美。
蠟梅盆景的枝叢多做成自然式,其蟠扎造型可在5~8月新枝尚未木質(zhì)化時進行,操作前注意控制澆水,以進一步軟化枝條,便于造型操作。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蠟梅盆景的造型也日趨豐富,甚至還吸收松柏及其他雜木盆景的特色,將樹冠做成云片狀,開花之時密密麻麻的花朵開滿枝條,給人以生機勃勃、蓬勃向上的感覺。需要指出的是,無論什么樣造型的蠟梅盆景,都不宜雜亂無章,應以舒朗為佳,使作品既不失蠟梅的物種特色,又有梅的文化屬性。
養(yǎng)護管理
蠟梅喜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可放在室外光照充足處養(yǎng)護,即使盛夏也不要遮陰,澆水掌握見干見濕,避免盆土積水。4~10月的生長期每半月施1次腐熟的稀薄液肥,7~8月的花芽分化期每7~10天施1次腐熟的有機肥和磷鉀肥混合液,入冬前施1次復合肥。但花期不要施肥,以免造成落花落蕾。
蠟梅的萌發(fā)力強,耐修剪,花諺有“蠟梅不缺枝”的說法。在花謝后及時進行一次修剪整形,將多年生的枝條剪去一部分,促使枝條再萌發(fā)小側(cè)枝,對于粗大的徒長枝以及其他影響造型的枝條(尤其是從基部萌發(fā)的粗枝)也要剪掉,以保持樹形的優(yōu)美。也可根據(jù)樹形將老化的枝條重剪,以利于其更新復壯,但要注意所留枝條上頂芽的位置和方向。生長期注意對當年新嫩枝進行打頭,以促使多抽枝,并能改變樹枝的方向,使枝條生長粗壯,多育蕾、多開花。在生長季節(jié)對于一些當年生需要彎曲的新枝,可用麻繩或棕繩適當進行牽拉,并根據(jù)樹性及長勢進行必要的修剪。
蠟梅盆景每2~3年翻盆1次,一般在春季花謝后進行,盆土可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