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心
編者按:滔滔黃河水,悠悠齊魯情。黃河在山東境內奔騰628公里,流經菏澤、濟寧、泰安、聊城、濟南、德州、濱州、淄博、東營九地市,生活在黃河沿岸的齊魯兒女,與河共處、引水興利,譜寫出一曲曲治黃事業(yè)的壯麗篇章。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挖掘展示黃河文化蘊涵的時代價值,本刊推出“檔案里的黃河故事”欄目,依托珍貴檔案講述黃河流經山東河段積淀下的獨特人文風俗,發(fā)生過的動人故事以及展現出的可喜變化。講好黃河故事,延續(xù)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凝聚追夢力量!
1946年5月,山東省河務局成立,山東人民治黃工作拉開歷史序幕。山東解放區(qū)提出了“保證黃河不開口,保證人民不受災”的口號,帶領軍民一手拿槍,一手拿锨,復堤自救。黃河歸故時期,渤海區(qū)軍民冒著國民黨軍隊的襲擊,晝夜奮戰(zhàn)在搶險一線,保證了渤海區(qū)數百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新中國成立前,解放區(qū)人民積極參加防汛工作,修筑黃河堤壩,及時搶險護堤,成功戰(zhàn)勝了歷次黃河洪水,取得了治黃工作的偉大勝利。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為配合軍事進攻解放區(qū),蔣介石故技重施,決定堵復花園口,引黃河回歸故道,水淹解放區(qū),并于1946年2月成立黃河堵復工程局,宣布3月1日開始實施黃河堵口工程。
在黃河故道無水的7年中,岸邊的老百姓逐漸從岸上遷到這條長600余公里,寬約6公里的河床上,他們墾荒耕種,把貧瘠的河道變成塊塊良田,故道中漸漸形成了1700多座村莊,生活著40多萬人口,而且經過多年抗戰(zhàn),黃河大堤已被日軍糟蹋得面目全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先進行復堤和遷移居民,引黃歸故后冀魯豫和渤海解放區(qū)必將成為新的黃泛區(qū)。
為了推遲堵口計劃,自1946年3月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qū)代表就黃河堵口、復堤問題與國民黨政府舉行了有聯合國善后救濟總署代表參加的多次談判,雙方先后簽訂了開封、菏澤、南京、上海等協議。協議規(guī)定,堵口工程和復堤工程同時進行,堵口時間視復堤進展情況,由雙方協商。
1946年3月,在治黃機構未正式公布前,為了盡快開展工作,山東解放區(qū)首先從渤海區(qū)行署各部門抽調一批干部到達蒲臺縣城,進行籌備工作。4月,渤海區(qū)行署根據山東省政府指示,對緊迫的修治黃河工程及時認真地做了研究,積極推進黃河復堤自救。4月15日,渤海區(qū)行署發(fā)布訓令:“國民黨政府已進行堵口,黃河歸故勢在必行。若不早提防,可能被其所害?!?月14日,山東省政府主席黎玉簽署山東省政府命令總字第76號,任命江衍坤為山東省河務局局長。5月22日,渤海區(qū)修治黃河工程總指揮部發(fā)出聯字第一號指示:“一、為了治黃工作的順利進行,渤海區(qū)行署成立河務局(后即改稱山東省河務局),河務局在沿黃各縣設辦事處。二、成立渤海區(qū)修治黃河工程總指揮部,李人鳳任指揮,王宜之、高興華任副指揮?!?月8日,渤海區(qū)行署指示:“治黃工程為目前最緊急之工作,為加強黃河修防工作,沿黃各縣治河辦事處應成為常設機構,縣長兼辦事處主任,并遴選相當縣長或區(qū)長級干部任副主任。充實配備專職干部特別是專任會計及購料保管人員。河務局已正式成立(駐蒲臺縣城),局長江衍坤、副局長王宜之均已到職任事,今后各辦事處應直接對其負責,建立垂直系統?!?/p>
山東人民治黃機構成立后,為粉碎蔣介石利用黃河歸故水淹解放區(qū)的陰謀,帶領渤海區(qū)軍民,搶時間,爭速度,迅速復堤自救。渤海區(qū)行署與山東省河務局密切配合直接領導解放區(qū)人民反蔣治黃斗爭。
渤海行署與山東省河務局先后兩次召開由三個專署專員和所有施工縣縣長參加的會議,部署修治黃河施工任務。參加大堤修復工程的民工自5月25日先后開工,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克服種種困難,全面完成計劃的施工任務。
打硪夯實大堤
1947年3月15日,蔣介石為配合其對山東解放區(qū)的重點進攻,妄圖以黃河為防線,阻截劉鄧大軍于黃河以北,切斷山東解放區(qū)的外援,悍然違背國、共、聯三方關于黃河應先復堤、后歸故的協議,不顧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堵復了花園口口門。滾滾黃河水流入渤海區(qū)后,有1.6萬余公頃良田被淹沒,惠民、濱縣、蒲臺境內的黃河大堤出現險情。而侵占黃河南岸的國民黨軍隊乘黃水之危,派遣軍隊和特務襲擊、捕殺解放區(qū)搶險人員,破壞河防工程和搶險料物,并派飛機轟炸。這不僅遭到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強烈抗議,也更加堅定了渤海區(qū)人民“反蔣治黃”的決心。
1947年5月,山東省河務局由蒲臺縣城遷往黃河北岸濱縣孫家樓村,分散在村內閑置空房及老百姓的家中,在交通、通訊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繼續(xù)領導反蔣治黃斗爭,在國民黨重點進攻山東和蘇北解放區(qū)時,對軍民緊急轉移、搶渡黃河和支援戰(zhàn)爭起到了很大作用。
1947年8月,黃河歸故后的第一個汛期,黃河多次漲水,渤海區(qū)43處險工相繼出險,在搶險料物極端匱乏的情況下,渤海區(qū)黨政軍民毫不畏懼,冒著國民黨軍隊的襲擊,晝夜奮戰(zhàn)在搶險一線。蔣介石則乘機派軍隊和飛機襲擊搶險人員,破壞河防工程及料物,共炸死治黃人員205人,炸傷百余人,炸沉運料船44只,炸毀運料車49輛,炸壞堤防數段及搶險料物、糧食大宗。侵占黃河南岸的敵軍在青城至道旭的黃河大堤上挖工事,道旭、劉春家險工石壩坍塌多段,損及堤身,形勢危急。渤海區(qū)黨委、行署及沿黃各縣黨政軍民全力以赴,20萬民工晝夜在300千米的黃河大堤上奮勇搶險,沿黃群眾積極開展獻磚獻石運動。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緊張搶險、遷民、反特、防空斗爭,控制了各處險情,打退了敵人的騷擾襲擊,保住了黃河堤防安全,戰(zhàn)勝了黃河歸故后的首次洪水,粉碎了蔣介石水淹解放區(qū)的陰謀,保證了渤海區(qū)數百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衛(wèi)了渤海解放區(qū)。
抗洪搶險
1947年,人民解放軍實施戰(zhàn)略轉移,國民黨軍向黃河岸邊逼近,曾一度侵占蒲臺道旭黃河險工一帶。山東省河務局奉命于1947年8月轉移到利津縣三大王村。1948年2月,山東省河務局由利津縣三大王村遷往濱縣山柳杜村。
1948年凌汛期間,汛情嚴重,濱縣張肖堂水位比1947年伏汛最高水位還高出1.09米,水流靠堤出險,經晝夜奮力搶護,化險為夷。此年春修任務繁重,修筑各項土方工程256.4萬立方米,整修秸埽318段,為戰(zhàn)勝洪水打下了較好基礎。8月1日,渤海區(qū)黨委、行署決定成立渤海區(qū)治黃防汛總指揮部。總指揮部通令沿河各縣于8月5日前成立防汛指揮部,并在各險工設防。8月10日前將沿河各村防汛隊組織起來,發(fā)動群眾進行堤防檢查。9月,渤海區(qū)沿河各縣人民響應區(qū)黨委、行署的號召,踴躍獻磚獻石。群眾把各種各樣的石頭運往附近黃河險工。利津縣縣長王雪芹、墾利縣縣長李伯衡、參議長徐瑞甫等親自帶領干部群眾收集磚石支援治黃。遠離黃河的廣饒、禹城、沾化、無棣、陽信等縣群眾也爭相獻磚獻石。渤海區(qū)共得磚石15萬立方米,緩和了治黃石料奇缺的困難。
男女老幼齊動員,將籌集到的磚石運送到大堤上
1948年9月24日,華東人民解放軍解放山東省會濟南,并攻克長清、齊河、歷城3座縣城,使膠濟、津浦兩鐵路銜接,華北、華東兩解放區(qū)連成一片,山東省沿黃河地區(qū)也全部解放。9月26日,山東省河務局派工作人員進入濟南市接收國民政府留濟南的山東黃河修防處人員和物資,修防處原有的一批工程技術、財會人員前赴省河務局住地姜家樓,充實了省河務局機關各職能部門。
1949年6月16日,華北、中原、華東三大解放區(qū)在濟南召開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大會,一致推選王化云為主任,江衍坤、趙明甫為副主任。會議通過以防洪為重點,建立電話聯系,提高治黃技術,建立報告制度等決議。7月29日,渤海區(qū)黃河防汛總指揮部宣布成立。
1949年9月,山東省渤海區(qū)黃河防汛總指揮部關于加強防守的緊急指示
1949年7月至10月,黃河汛期共出現5次洪峰,兩次大于10000立方米每秒,7月27日花園口出現11700立方米每秒洪峰,9月14日花園口又出現12300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其間1萬立方米每秒以上洪水持續(xù)49小時。河勢上提下挫變化頻繁,位山以下有十多處險工脫河。山東省組織群眾20多萬人上堤防守,搶護險工壩埽2290多次,堤防滲水、脫坡、蟄陷等出險總長度54880米,搶堵大小漏洞210個。全河軍民奮戰(zhàn)40多個日日夜夜,戰(zhàn)勝了黃河歸故后的首次大水,取得了防汛斗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