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梅,吳涵茜,胡玉玲,黎旭琳,侯建偉
(銅仁學院 農林工程與規(guī)劃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別名:茶子樹、茶油樹、白花茶,屬山茶科(Theaceae)常綠小喬木,油茶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1]。油茶雖是一種耐貧瘠,抗逆性較強的植物,但是如遇到異常高溫干旱則對油茶產量及生長都會產生嚴重影響[2]。夏季是油茶花芽和果實快速生長發(fā)育期,該時期氣候高溫干旱,光照強,油茶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都明顯增強,因此,對氮磷鉀養(yǎng)分的需求也明顯增加,但是高溫干旱環(huán)境下施肥不僅油茶養(yǎng)分利用效率低,還可能導致肥害,因此夏季高溫干旱季節(jié)必須禁止施肥,但是高溫干旱缺肥綜合因素導致了油茶產量不高、出油率低及花芽發(fā)育不良而影響下一年產量[3-6]。土壤水分是植物正常生長發(fā)育重要先決條件,首先土壤水分多少直接決定植物根系生長發(fā)育,其次土壤水分多少會影響土壤中養(yǎng)分濃度、養(yǎng)分形態(tài)、養(yǎng)分有效性和養(yǎng)分遷移,土壤水分多少還會影響土壤溫度、土壤通下氣性、土壤微生物活性[7-10]。可見夏季水肥管理是油茶豐產高效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有研究表明,油茶果實成熟和油量快速增加階段在夏秋兩季,此時需要大量的水分來滿足油茶果實的增長,而此季節(jié)屬于干旱季節(jié),需要人為灌溉來滿足油茶植株的需求,改善油茶果實品質[11-12]。為探究并確定施肥后的最佳澆水量,對油茶施用一定量的氮磷鉀復合肥,并澆不同水量,通過比較分析油茶生長、不同年份產量等經濟指標,來明確不同澆水量的最高肥效,以期為油的茶夏季水肥管理提供依據(jù)。
試驗地概況:試驗取樣地位于貴州省松桃縣盤信鎮(zhèn)油茶基地,該地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年均氣溫15~17 ℃,年降水量1100~1300 mm,無霜期長。試驗地主要以沙壤土為主,土層深厚,土壤通透性良好,土壤有機質含量為 3.2~4.8 g/kg,全N、全P和全K含量分別為0.7~0.9、0.2~0.4和0.1~0.2 g/kg。
供試材料為普通油茶湘林210,栽植密度2 m×3 m,試驗區(qū)長期不施肥只進行除草生態(tài)栽培農事措施,氮磷鉀(15∶15∶15)復合肥(氮磷鉀含量為45%),購于市場農資店。
選擇立地條件均一,生長期相同,生長正常,樹冠飽滿,樹體大小以及土壤和光照條件都基本一致的樹種。設置了6個處理組和1個對照組(CK),每個處理組取15棵樣樹,每株設置澆水量梯度分別為:0(CK)、0.2、0.4、0.6、0.8、1.0、1.2 L。在澆水前每棵樣樹穴施1200 g復合肥,2019年7月3日進行第1次澆水,而后每隔10 d澆水一次,每日澆水時間在上午10點前完成,如遇下雨延后4 d進行。
在8月20日用SPAD-502葉綠素儀測定春梢葉片的葉綠素、氮含量、葉片濕度和葉片溫度,具體方法為選取每試驗單株4個方向當年春梢第3葉片進行測定,結果取平均值;當年(2019年)和第2年(2020年)連續(xù)兩年均于10月下旬進行采果,立即用電子秤對每株油茶產量進行測定并數(shù)出總果數(shù)。隨機選取30個茶果稱重后帶回進行后續(xù)其他指標測定:用游標卡尺測定茶果的果高、果徑和果皮厚度等;取出茶籽稱重,稱重后立即放置烘箱中烘至恒重,烘干茶籽取出種仁并稱重,隨后采用索氏萃取提油法測定種仁含油率。茶果單果重、茶果體積、果型指數(shù)、鮮出籽率、鮮籽含水量、籽出仁率和種仁含油率計算公式如下:
(1)茶果單果重=果實總質量/果實個數(shù)。
(2)果 實 體 積( cm3)=4/3πba2,π為 常 數(shù)(π= 3.14),a為果半徑,b為果高;
(3)果型指數(shù)=果高/果直徑;
(4)鮮出籽率=(鮮籽重量/鮮果重量)×100%;
(5)鮮籽含水量=[(鮮籽重量-干籽重量)/鮮籽重量]×100%;
(6)籽出仁率=(種仁重量/茶籽重量)×100%;
(7)仁含油率=仁出油量/種仁重量×100%。
用Microsoft Excel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統(tǒng)計和作圖等,用DPS 12.1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并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P<0.01表示差異極顯著,P<0.05表示差異顯著。
從圖1可以看出,夏季在不同澆水量條件下開展施肥對油茶葉片SPAD值有顯著影響(P<0.05),對葉片氮含量和葉面溫度影響極顯著(P<0.01),對葉面相對濕度影響不顯著。夏季,在對油茶施用相同量氮磷鉀復合肥條件下,澆水量越大,葉片SPAD值越高,在澆水1.2 L時,葉片SPAD值達到20.1;澆水0.2 L和CK處理葉片的SPAD值出現(xiàn)反常。從圖1還可以看出,不同處理油茶葉片含氮量變化趨勢和葉片SPAD值變化趨勢一致,葉面相對濕度在處理間差異較小,葉面溫度在處理間的變化規(guī)律不明顯,在澆水量為1.2 L時(處理6)葉面溫度最高,達34.55 ℃,其次是澆水0.2 L的處理1,澆水量為0.4 L(處理2)和0.6 L(處理3)的葉面溫度相對較低,分別為27.17 ℃和27.33 ℃。
圖1 不同處理對油茶葉片相關指標的影響
2.2.1 不同處理對茶果體積的影響 夏季在不同澆水量條件下施肥對茶果體積的影響極顯著(P<0.01)。由從多重比較結果(圖2)可知,當澆水量為0.8 L(處理4)時,茶果體積最大,達到了76.69 cm3,其次是處理1(澆水量為0.2 L)的,CK處理的茶果體積最小,僅為50.74 cm3。從標準差可以看出,CK和處理3茶果體積大小變化幅度較大。
圖2 不同處理對茶果體積的影響
2.2.2 不同處理對果皮厚度的影響 夏季在不同澆水量條件下進行施肥對茶果果皮厚度有顯著影響(P<0.05)。從多重比較結果(圖3)可以看出,不同處理間差異規(guī)律不明顯,當澆水量為0.4 L(處理2)時,茶果果皮厚度最厚(4.99 mm),處理1(澆水量為0.2 L)的果皮厚度次之(4.97 mm),澆水量為0.6 L(處理3)時果皮最?。?.37 mm)。
2.2.3 不同處理對茶果果型指數(shù)的影響 夏季在不同澆水量條件下進行施肥對茶果果型指數(shù)有顯著影響(P<0.05)。從多重比較結果(圖4)可以看出,隨澆水量的增加果型指數(shù)先增加而后又變小,當澆水量為1 L(處理5)時,果型指數(shù)最大(0.89);CK果型指數(shù)最小(0.85)。
圖3 不同處理對茶果果皮厚度的影響
圖4 不同處理對茶果果型指數(shù)的影響
2.3.1 不同處理對籽含水量的影響 夏季在不同澆水量條件下施肥對茶籽含水量有顯著影響(P<0.05)。從多重比較結果(圖5)可以看出,施肥后澆水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茶籽含水量,即干物質積累較大,其中澆水量為0.6 L時(處理3),籽干物質含量最高(45.96%),澆水量為0.8 L(處理4)的干物質含量次之。
圖5 不同處理對籽含水率的影響
2.3.2 不同處理對茶籽出仁率的影響 夏季在不同澆水量條件下進行施肥對茶籽出仁率有顯著影響(P<0.05)。從多重比較(圖6)可以看出,澆水量為0.8 L(處理4)和1 L時(處理5)茶籽出仁率較高,均為57.59%;澆水量為0.2 L時(處理1),茶籽出仁率最低(44.04%)。
圖6 不同處理對籽出仁率的影響
2.3.3 不同處理對仁出油率的影響 從圖7可以看出,夏季在不同澆水量條件下進行施肥對種仁含油率影響差異不顯著,但施肥后澆水可不同程度提高種仁含油率,其中當澆水量為0.4 L時(處理2)種仁出油率最高,種仁出油率達到了53.97%,澆水量為1.2L(處理6)種仁含油率次之(53.62%),處理1(澆水量為0.2L)種仁含油率最低(49.41%)。
圖7 不同處理對種仁出油率的影響
2.4.1 不同處理對油茶兩年產量的影響 從圖8可以看出,夏季在不同澆水量的條件下進行施肥對當年(2019年)茶果產量影響顯著(P<0.05),對下一年(2020年)茶果產量影響極顯著(P<0.01)。由多重比較結果可知,2019年施肥后進行澆水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當年油茶產量,當澆水量為1 L時(處理5)當年產量最高,單株產量達到了1.81 kg;當澆水量為0.8 L(處理4)時,產量次之(1.67 kg);澆水量為0.6 L時,單株產量最低(1.00 kg)。經不同澆水處理后,2020年處理1的單株平均油茶產量較其他處理有明顯增長(P<0.01)。從兩年產量對比來看,施肥后澆水油茶單株產量較前一年產量都有明顯提高。
圖8 不同處理對單株產量的影響
2.4.2 不同處理對油茶結果數(shù)量的影響 從圖9可以看出,夏季在不同澆水量條件下進行施肥對當年(2019年)和下一年(2020年)結果數(shù)量有顯著影響(P<0.05)。多重比較結果顯示,2019年施肥后進行澆水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當年油茶落果率,當澆水量為1 L時(處理5)當年結果量最多(即落果率最低),每株平均結果數(shù)達61個,當澆水量為0.2 L(處理1)和0.8 L(處理4)時,結果量次之(56 個);當澆水量為0.6 L(處理3)時,結果量最少(32個)。2020年,當澆水量為0.2 L時(處理1)結果量最多,每株平均結果數(shù)達到了211個;當澆水量為1 L(處理5)時,油茶結果量次之(175個)。從兩年試驗結果來看,施肥后澆水下一年的結果量都有明顯提高。
圖9 不同處理對單株結果數(shù)的影響
2.4.3 不同處理對茶果單果重的影響 從圖10可以看出,夏季在不同澆水量條件下進行施肥對當年(2019年)油茶單果重影響不顯著,對下一年(2020年)的油茶單果重影響差異顯著(P<0.05)。由多重比較(圖10)可知,施肥后進行澆水,這兩年的茶果單果重呈現(xiàn)出相互消長的變化特征,除處理2和處理4,其他處理單果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時也可以看出,當年茶果單果重較小,則下一年單果重才呈現(xiàn)增加趨勢。
圖10 不同處理對單果重的影響
根據(jù)多重比較分析與方差分析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不同的水分處理對單果重的影響不一致,各個處理組茶果單果重并沒有顯著性差異,處理1的單果重最大(38.83/g),CK單果重最小(28.05 g)。
2.4.4 不同處理對鮮果出籽率的影響 從圖11可以看出,夏季在不同澆水量條件下進行施肥對當年(2019年)油茶鮮果出籽率有顯著影響(P<0.05),對下一年(2020年)茶果鮮出籽率影響不顯著。由多重比較結果可以看出, 2019年,經施肥后進行澆水后,油茶鮮果出籽率較CK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處理1、處理2和處理6的下降幅度??;2020年,各處理的油茶鮮果出籽率較CK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處理3提高幅度最大。
葉片是植物重要器官,其生長狀況是評價植物是否生長良好和養(yǎng)分診斷重要依據(jù)[13-14]。本研究表明,夏季在不同澆水量的處理下施氮磷鉀復合肥對油茶葉片SPAD值影響顯著,對葉片氮含量和葉面溫度影響極顯著,對葉面相對濕度影響不顯著;澆水量越大葉片SPAD值和含氮量越高,在澆水1.2 L時,葉片SPAD值和含氮量都達到最高,澆水量對葉面相對濕度處理間影響差異較小,在澆水量1.2 L時(處理6)葉面溫度最高(34.55 ℃),澆水量0.4 L(處理2)葉面溫度較低(27.17 ℃)。本研究表明,夏季油茶對水分需求量較大,在充足的水分條件下油茶對氮磷鉀利用效率最高,油茶生長狀態(tài)最佳,大量研究表明了類似研究結果[15-18],但是水肥耦合對葉片相對濕度及溫度影響還鮮有報道,同時該兩個因素受環(huán)境影響較大,因此不做進一步探討,而側重選擇用葉片SPAD值和葉片含氮量來評價水肥耦合效果。
圖11 不同處理對鮮果出籽率的影響
水不僅影響植物根系生長、對養(yǎng)分的吸收利用,水還是植物重要組成部分,為養(yǎng)分物質和代謝物質運輸及光合作用、蒸騰作用等關系密切,夏季油茶缺水則會出現(xiàn)“7月干果、8月干油”現(xiàn)象[19-20]。本研究表明,夏季在不同澆水量的條件下施氮磷鉀復合肥對茶果體積影響極顯著,對果型指數(shù)、果皮厚度、籽含水量、茶籽出仁率等影響顯著,對種仁含油量影響不顯著。澆水量為0.8 L時茶果體積最大(76.69 cm3)和茶籽出仁率較高(57.59%),澆水量0.6 L時果皮最薄和茶籽含水率最低(44.04%),澆水量1 L時果型指數(shù)最高(0.89)和茶籽出仁率較高(57.59%),澆水量0.4 L時種仁含油量最高(澆水量1.2 L次之)。本研究進一步明確了油茶夏季水肥耦合對茶果經濟性狀重要影響的依據(jù),但是澆水量較大并沒有顯著提高油茶體積,因此認為油茶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程度內更有利于油茶對養(yǎng)分的吸收利用,低澆水量有利于種仁油脂積累,可見與水果相比,油茶在快速生長期(夏季)的需水量沒有減少[21-22]。
油茶產量一般體現(xiàn)在結果數(shù)量、單果重要,鮮果出籽率等指標,第二年產量指標主要受前一年花芽發(fā)育狀況的影響,因此產量指標能更加準確地評價油茶夏季水肥管理的效果[23-24]。本研究表明,夏季在不同澆水量的條件下施氮磷鉀復合肥對當年茶果產量的影響顯著,對下一年產量影響極顯著,對兩年結果數(shù)量的影響顯著,對當年茶果單果重影響不顯著,對下一年單果重影響顯著,對當年鮮果出籽率的影響顯著,對下一年鮮果出籽率的影響不顯著。澆水量為1 L時,當年產量和結果數(shù)量都較多,澆水量為0.2 L時,下一年產量和結果數(shù)量都最多,夏季在不同澆水量的條件下施氮磷鉀復合肥對當年鮮果出籽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主要因為良好水肥供應油茶成熟期推遲,則應該推遲采摘,在澆水量為0.6 L時下一年鮮果出籽率較高。從結果來看,茶果與花芽生長發(fā)育對水分響應表現(xiàn)不一致,夏季進行水肥供應通常會推遲油茶成熟期,油茶采摘期也要推遲。
綜上,應該進一步研究花芽與成果生長發(fā)育最佳水肥條件,以明確花芽生長發(fā)育和果實生長發(fā)育對水肥需求的差異及水肥耦合的效果,總體來看夏季對油茶林適度地灌溉就可以達到油茶良好生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