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愉
托馬斯·哈代是英國現(xiàn)實批判主義小說家與詩人,《德伯家的苔絲》作為哈代的代表作,以農村少女苔絲的成長悲劇為故事主線,折射出維多利亞時期英國農村生活的巨大動蕩與農村婦女的悲劇性命運,充分展示了工業(yè)革命環(huán)境下父權中心主義社會中女性與自然生態(tài)所遭受的壓迫與剝削。本文從生態(tài)女性主義角度出發(fā),對小說《德伯家的苔絲》故事情節(jié)進行深入挖掘,總結出導致苔絲悲劇性命運的根源—父權中心主義。在父權中心主義的統(tǒng)治之下,男性對女性肉體與精神的壓迫往往伴隨著人類對自然生態(tài)的征服與破壞。對父權中心主義的解構,是推崇生態(tài)女性主義、重新審視人權與重建平等社會秩序的基礎。以生態(tài)女性主義觀為切入點,從小說《德伯家的苔絲》中的生活環(huán)境、人物關系、特定意象深入挖掘該小說對父權中心主義的解構,有助于為讀者拓展新的閱讀視角,以全新的思維方式探索經典名著的多元解讀。
一、生態(tài)女性主義
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概念最早由女性主義者弗朗西絲娃·德·奧波妮于1974年在《女性主義·毀滅》中首先提出,揭露人類思想中統(tǒng)治自然與壓迫婦女的關聯(lián)性,并認為女性與自然互為隱喻、關系密切。生態(tài)女性主義從女性視角切入,對人類與生態(tài)的矛盾進行研究,并對根植于家長制邏輯上的男權高于女權、人類統(tǒng)治自然的觀點進行深刻批判。在自然與文明,女性與男性對立的西方二元論中,自然與女性都具有被動、柔和的特征,而文化與男性則是主動、堅強的代表。因此,西方二元論認為自然需要人類文明的不斷塑造,女性需要男性的統(tǒng)治與領導—即人類誕生便要設法征服自然,最大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而女性生來就要服從男性,接受父權社會的壓迫與剝削。生態(tài)女性主義從根源上批判了二元論的政治性、象征性、歷史性,倡導重構人與自然、男性與女性的和諧平等關系。從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出發(fā)來進行文學批評是近年來一種新型的文學角度,生態(tài)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以生態(tài)原則和女性原則為參考標準,探究文學與自然、女性的相關性,推崇建立與生態(tài)自然緊密相連的文學文化,并提出對父權制思想的批判。隨著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相關研究日益豐富,以生態(tài)女性觀為尺重新審視傳統(tǒng)文學名著,其目的是深度闡述生態(tài)女性觀的基本觀點,即平等關系的重建、批判傳統(tǒng)二元思維等。
二、《德伯家的苔絲》中父權中心主義的解構敘事
《德伯家的苔絲》一文以少女苔絲的成長經歷出發(fā),通過苔絲的一系列悲慘遭遇揭露了父權中心主義的弊端,傳達了生態(tài)女性主義觀念的先進性,強調了提高女性社會地位與保護自然生態(tài)的重要性,并在解構父權中心主義的同時傳遞出男女平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觀念。本文將從生活環(huán)境、人物關系、特定意象三方面進一步分析該小說對父權中心主義的解構。
(一)生活環(huán)境
1.自然環(huán)境
小說開頭,苔絲生活在充滿生命力的自然世界中。寧靜幽美的布蕾山谷里,鳥語花香,萬物純粹,自然之美孕育了苔絲清秀可人的美貌以及天真善良的性格。苔絲與鄰居婦女們依賴大自然的饋贈積極耕作,進行一系列的農業(yè)生產活動,反映出女性與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和諧共處、相互依存。在苔絲懷著一家人的富貴夢,踏入一座完全陌生的莊園,并叩響亞歷克·德伯的大門時,她驚嘆道:“這里沒有田地,沒有牧場,這不是一座普通意義上的莊園,而是一座純粹為了享樂而建的一幢鄉(xiāng)村別墅。”可見,亞歷克的莊園是異化扭曲的人造景觀,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被人為肆意改造后已經失去了大自然原有的活力。滿園深紅色的玫瑰與鮮紅的漿果暗示著苔絲入園后危險的命運,同時也在文中隱喻自然之女苔絲將會面臨與園中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樣的遭遇—接受人為的迫害與改造。當苔絲受盡侮辱并決定離開亞歷克后,雖身懷六甲,她仍不得不含著恥辱四處勞作以維持生計?!八匀黄D難地前進,大自然與她為敵,但是它誠實、坦率、毫無偏見,因此她不感到苦惱。”在苔絲苦苦追求新生活的同時,大自然為她提供了一夜又一夜的休憩地,同時也無情地懲戒了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的肆意破壞。終于,苔絲在淳樸自然的奶牛場中重獲自我意識的覺醒與重新追愛的信心。然而,工業(yè)文明興起后,人類開始運用機械對大自然進行超負荷剝削,打破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暗示了苔絲最終的悲慘命運,以及苔絲作為自然之女對父權中心主義的絕望與反叛。最終,苔絲離開了工業(yè)革命改造后的農場,不再進行冷漠的機械勞作,并殺死了亞歷克,象征著生態(tài)與女性受壓迫后的徹底反擊。苔絲與自然環(huán)境的交融貫穿小說始終,大自然為其提供流離失所時的暫居處,絕望失落時的能量站,又冷眼見證了苔絲被迫失貞時的痛苦,無情埋葬了苔絲的父親與孩子,最后奪走了苔絲與安吉爾逃離遠方的夢想。生態(tài)自然對生靈萬物的平等惠澤與無情懲戒側面彰顯了男權制度下人與自然的關系,突破了父權中心主義的權力主宰性。
2.社會環(huán)境
《德伯家的苔絲》發(fā)表于維多利亞時期,作者托馬斯·哈代是英國跨世紀小說家。小說中的社會環(huán)境映射了維多利亞時期“農村資本主義化”階段父權至上的社會風氣,暗示女性與生態(tài)自然長期處于被剝削狀態(tài)。女主人公苔絲生活在工業(yè)科技興起的社會背景中,工業(yè)科技的迅猛發(fā)展也對傳統(tǒng)農業(yè)的耕作狀態(tài)與資源利用造成了巨大沖擊,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秩序、農民的生活習慣和社會習俗被打破。小說中,苔絲的兩個勞動場所—棱窟槐與塔布籬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上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工業(yè)文明興起的棱窟槐,大型工業(yè)機器肆意踐踏著農場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扭曲蕭條的農場環(huán)境與農民們冷漠機械的勞作象征著父權中心主義觀中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而在工業(yè)技術尚未觸及的塔布籬,苔絲周圍的勞動人民和藹可親,牛奶廠附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自然優(yōu)美,最終治愈了苔絲受傷的內心,收獲了與安吉爾的愛情,象征著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同時,在道德教化嚴重的社會背景下,貞潔被視為女性道德的重要衡量標準。為了財富與名譽,苔絲的父母將她推入命運漩渦,失去貞潔的苔絲一生都苦苦掙扎于其中。經歷了凌辱與不公的苔絲深深意識到父權道德與社會倫理的危害性,內心強烈而深刻的反叛欲望促使她毅然遠離風流成性的亞歷克·德伯,舍棄繁華奢侈的生活,重新投入到辛苦勞作的農場環(huán)境之中。隨著苔絲在農場中重拾自我意識與獨立精神,她偶然發(fā)現(xiàn)虛偽卑鄙的亞歷克·德伯竟靠著財富與頭銜,成為傳達上帝指示的牧師。由此,她深刻認識到父權主義與宗教機構的互通性,開始對宗教信條進行否決摒棄,公然無視牧師的拒絕,為自己的孩子洗禮,并勇敢追求新的婚姻生活。苔絲的成長經歷側面反映了哈代對維多利亞時期社會環(huán)境的真實感受,并借苔絲之手諷刺了當時社會主流意識中男權主義和工業(yè)技術對女性與自然的壓迫。
(二)人物關系
1.父母與苔絲
苔絲的父母是小說中父權中心主義的代表人物。小說開頭,苔絲的父母聽聞自己有貴族頭銜的消息后,立即四處宣揚,并萌生了讓苔絲即刻出嫁,以此攀附貴族遠親的想法。此刻,窮困潦倒的家庭生活仿佛迎來了一束強烈的光芒。德伯夫婦將苔絲視為個人財產,將苔絲的美麗動人視作父權中心主義制度下的取悅籌碼,認為后生的榮華富貴全依靠于苔絲的自我犧牲。苔絲在夢境里“似乎看見她父親驕傲中的虛榮,在她母親的幻想里,她看到了那個向她求婚的紳士模樣的人……在嘲笑她的貧窮”,小說中苔絲夢境里的場景已暗示苔絲父母的狠心,以及苔絲最終失落悲慘的命運。苔絲失足回家后,夫婦二人不但未能提供家的溫暖與關懷,反而嫌棄厭惡苔絲,認為苔絲是由于愚笨而未能攀上高枝。在苔絲與安吉爾·克萊爾陷入愛河后,夫婦二人又重新四處宣揚女婿的門第家世,并多次叮囑苔絲必須隱瞞曾經生過孩子的丑聞。對于苔絲的父母而言,苔絲是一張能讓他們飽覽榮華富貴的入場券,彰顯了父權中心主義對于自然生命、女性自由的壓迫。小說末尾,苔絲的悲慘命運揭示了苔絲父母的荒誕愚昧,諷刺了父權中心主義的腐朽思想。
2.安吉爾·克萊爾與苔絲
安吉爾·克萊爾在小說中扮演著最為復雜的角色,他是父權中心主義觀最終向生態(tài)女性主義觀過渡的化身。安吉爾出身高貴,卻鄙視階級偏見和等級觀念,厭棄都市繁華生活,自愿到鄉(xiāng)間務農,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和天真無邪的農村人民朝夕相處,向往著自然、淳樸、清新的生活。當自然之女苔絲出現(xiàn)時,他驚呼“天地間沒有什么像苔絲那樣純正,那樣甜美,那樣貞潔了”,并點燃了苔絲早已熄滅的愛情火苗。然而,安吉爾雖頗具生態(tài)女性主義觀的特征,卻無法擺脫陳舊的父權中心主義思想。當苔絲坦白曾經受過的凌辱與悲痛時,安吉爾心中的父權中心主義思想猛然覺醒,他認為苔絲不再是純潔無瑕的自然之女,苔絲在他心中的單純美好形象悄然轟塌。他并未對苔絲的遭遇產生憐憫同情,甚至下定決心在新婚之夜拋棄苔絲。因此,安吉爾·克萊爾與苔絲的結合象征著女性自我意識的樹立與傳統(tǒng)父權中心主義的強烈沖突。在小說末尾,安吉爾遠涉異國來到巴西,在追尋理想生活的磨礪中終于意識到自己所固守的傳統(tǒng)道德思想是何等的迂腐陳舊,毅然決定與苔絲重歸于好,相約私奔,側面彰顯了作者對女性自我獨立精神的支持與推崇,暗示了父權中心主義必將走向消亡的結局。
3.亞歷克·德伯與苔絲
亞歷克·德伯是小說中父權中心主義的代表,也是導致苔絲悲慘命運的直接來源。亞歷克風流成性,見色起意,在初見苔絲后便設下圈套,強行奪走了苔絲的貞操,卻拒絕迎娶苔絲。在他眼中,苔絲是罕見的天然玩物,便急于以手中財富將她占為己有,并要求苔絲不求名節(jié)地跟在他身邊。苔絲絕望之中掙脫了亞歷克的束縛,毅然回到家鄉(xiāng)。然而,苔絲生活在對貞操道德極為重視的維多利亞時代,在父權中心主義盛行的社會觀念之下,女性失貞的唯一出路即依附男性的財富與地位生存,暗示了苔絲失貞后復雜未知的命運漩渦。在小說最后,苔絲決定殺死父權中心主義的代表者—亞歷克,掙脫現(xiàn)實的束縛,勇敢追尋自己心中所愛。在父權至上的社會環(huán)境與自我意識覺醒的激烈沖突中,苔絲勇敢打破了社會觀念與內心追求的對立,不惜以自我毀滅的方式獲取短暫的自由與幸福。
(三)特定意象
1.誘食草莓、佩戴玫瑰
在小說情節(jié)中,“誘食草莓”這一片段具有深刻的隱喻意義—亞歷克將園中摘下的一顆鮮艷草莓送到苔絲嬌艷欲滴的唇邊,并引誘她吃下這顆秘果。從外國文化解讀,紅色充滿了性誘惑的隱喻,而小說中多次提及苔絲鮮艷的紅唇,將花園里的草莓、紅玫瑰與苔絲的雙唇進行對比,帶有強烈的性暗示。同時,此情節(jié)正與亞當引誘夏娃吃下“禁果”如出一轍,暗示了苔絲將與夏娃一樣,由于情欲的失足犯下終身懺悔的過錯。同時,亞歷克在園中摘下一朵又一朵帶刺的鮮紅玫瑰,將它們佩戴在苔絲胸前,“她依從著他,就像在睡夢里一樣,她的胸前戴不下了,但是亞歷克還是將鮮艷刺眼的玫瑰插進苔絲的帽子里”。此時的亞歷克不僅坐擁整個果園,對征服苔絲也已志在必得,充分彰顯了父權主義文化中人類統(tǒng)治自然、女性必須服從男性的腐朽信條。
2.四季更替
小說中,苔絲作為自然之女,其命運變化與四季更迭緊密相連。小說開頭,苔絲與家人在春夏之交忙碌耕種,生活快樂明朗,對外面的世界抱著單純美好的憧憬與期待。進入蕭瑟悲涼的秋季,苔絲被迫失去貞操,由此告別了純潔美好的少女時代,命運之花也隨著萬物枯萎凋零。冬季來臨時,苔絲深受屈辱與打擊,并在萬物生機停滯時埋葬了早早夭折的孩子。此時,苔絲的生命仿佛也奄奄一息。終于,在萬物復蘇的春季,苔絲決定離開家鄉(xiāng),追尋新的生活方式,在溫馨美好的牛奶廠治愈了內心的創(chuàng)傷。進入夏季,她與安吉爾的戀情如夏日烈陽般迅速升溫,在絢爛美麗的樹林中與安吉爾多次邂逅,并決定在冬季來臨時相約結婚。然而,寒冷蕭瑟的冬季,新婚之夜安吉爾決心棄她而去,苔絲心中的愛情之火再次被無情撲滅,其命運也如寒冬一般跌入谷底。苔絲的命運與四季交織的故事情節(jié)暗示了女性與自然生態(tài)緊密相連的關系,闡述了女性生態(tài)主義的基本觀點。
《德伯家的苔絲》通過生活環(huán)境、人物關系、特定意象的巧妙結合,在描繪少女苔絲成長過程中批判了父權中心主義對女性與自然生態(tài)的剝削和壓迫,推崇了女性生態(tài)主義中和諧共處、平等自由的觀念,表達了作者哈代相信父權中心主義終將走向滅亡,生態(tài)女性主義必將迎來曙光的前瞻性信念。以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為切入點對《德伯家的苔絲》中的父權中心主義解構進行審視,有助于提升讀者對文學作品的深度理解,構建男女平等、人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諧共處的理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