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聲達 汪聲光
從進步青年到革命戰(zhàn)士
1920年,汪聲和出生在北平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正在讀書的汪聲和目睹了中國受盡侵略者欺壓的慘景,毅然參加革命。汪聲和高中畢業(yè)后,考入了國民政府交通部與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合辦的歐亞航空公司,任無線電機務員。1942年8月,經(jīng)陳甫子介紹,董必武批準,汪聲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戰(zhàn)斗在敵人的心臟
1949年2月20日,受黨組織派遣,汪聲和、裴俊夫婦以民航局職員疏散名義,由上海乘船赴臺灣。汪聲和夫婦來臺后不久,在臺北蒲城街13巷31號購置了一棟日式平房,在屋中秘密設立了電臺,這是我黨在臺唯一一部秘密電臺。5月15日,汪聲和首次用電臺與總部通訊成功。
1949年5月至11月期間,汪聲和在蒲城街居住時,每月都與總臺通報兩次。11月間,汪聲和從蒲城街13巷31號移居廈門街113巷居住。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渡過長江,4月23日解放南京,5月27日,上海解放。為了配合新的形勢,1949年11月27日,總部派李朋來臺協(xié)助汪聲和加強情報收集工作。李朋去屏東、鳳山、左營及左營港軍營和軍港收集情報,然后將收集到的情報資料交汪聲和譯發(fā)給總臺。此外,汪聲和還利用廣泛的人脈關系搜集情報,利用曾擔任過國民黨民航局電臺臺長等公職,與許多民航局高層建立了良好私人關系,從他們談話中獲取了大量情報。他也曾通過在臺北經(jīng)商途徑,從商品往來線索中獲取一些有價值的情報。這些情報在解放戰(zhàn)爭和清剿國民黨殘匪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為祖國解放獻身
1949年12月開始,由于汪聲和通報頻率增加,臺灣省保安司令部發(fā)現(xiàn)了汪聲和電臺的大概位置,對于汪聲和及李朋的行蹤也開始有所注意。1950年3月1日凌晨1時,臺灣省保安司令部參謀長李立柏召集電監(jiān)所所長劉醒吾及有關電信技術及行動人員,按址前往廈門街113巷一帶進行搜捕,汪聲和夫婦不幸被捕。同日,李朋也被拘捕。
1950年9月6日,李朋、汪聲和、裴俊、廖風娥4人經(jīng)法庭審判,被判處死刑。隨后,4人被押解刑場執(zhí)行死刑,汪聲和犧牲時年僅30歲。
1980年10月,北京市民政局正式追認汪聲和、裴俊為革命烈士。
(摘自《炎黃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