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桂南采茶戲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獨具特色的戲劇種類,是比較貼近民眾的藝術形式,其戲劇表演劇目內容廣泛、多樣,有的戲劇來源于中國傳統(tǒng)歷史傳說,有的反映桂南人民的現實生活;戲劇角色主要以生、旦、丑三小戲為主,采茶戲表演浮夸、詼諧有趣,暗藏濃厚的生活氣息。本文主要對桂南采茶戲唱腔的藝術形態(tài)以及唱腔特征進行初步分析探索,通過對表演劇目、人物角色以及表演動作、演唱以及唱腔的多樣特征變化等幾個方面對桂南采茶戲進行研究,希望社會中更多的人以及相關群體了解和關注桂南采茶戲,讓我國經典的民族戲劇文化更長遠的流傳下去。
【關鍵詞】 桂南采茶戲;藝術形態(tài);唱腔特征
【中圖分類號】J82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6-009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6.029
桂南采茶戲劇是我國戲曲瑰寶中獨一無二的組成部分,隨著戲劇音樂藝術的不斷傳承以及與現代音樂的有機融合,桂南采茶戲已發(fā)展為我國較為成熟的戲曲音樂藝術,桂南茶戲劇的藝術形態(tài)內容豐富多彩,唱腔特征多樣,既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戲劇音樂的藝術精華,又帶有鮮明的民間戲劇音樂的獨到之處。
一、桂南采茶戲的藝術形態(tài)分析
(一)表演劇目
桂南采茶戲指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南部地區(qū),具體主要指玉林、欽州地區(qū)的采茶戲,尤其是玉林市博白地區(qū)客家采茶戲更是具有濃郁的地域特點和別具風格。桂南采茶戲中許多的戲劇表演內容都是來源于桂南茶農的日常采茶生活勞作,并將這些日常生活場景利用戲劇的形式向觀眾表現出來,后期隨著桂南采茶戲的劇目內容的不斷擴展,內容逐漸豐富起來,出現了以家庭情節(jié)為主要戲劇內容的經典作品。從這些采茶戲劇目以出現的時間線來劃分,大概分為傳統(tǒng)戲劇和現代戲劇。傳統(tǒng)的采茶戲劇目內容多樣,比如,有表現桂南人民農忙場景的劇目《插田割禾》、表現桂南當地商人日常經營的戲劇《賣雜貨》,此外,還有表達男女感情的曲目《浪蕩漢娶妻》,這些采茶戲劇目通過表現桂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場景的情感表達,都在一定程度批判了當時桂南的社會環(huán)境,盡管如此,但是不少采茶戲的劇目都表達出了家庭之間的和和和睦睦、幸福美滿。隨著現代采茶戲劇的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戲劇表演內容更加多姿多彩,桂南地區(qū)的人們慢慢地著眼于將現代生活故事融入傳統(tǒng)采茶戲中,經典劇目有《媽媽你錯了》和《鐵公雞拔毛》等。
(二)人物角色和表演動作
桂南采茶戲中大體分為生、旦、丑三小戲,又稱為三角班。隨著在采茶戲的不斷傳承與現代創(chuàng)新推廣之中,衍生出不同的流派和分支,其中以欽州采茶戲與玉林采茶戲相對具有代表性。玉林采茶戲在成立發(fā)展最初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角全部為男性,女性角色都是男性采用高八度假聲扮演的,丑角的角色一般有懶人以及酗酒的男人等等,這些戲劇角色的表演生動、自然,語言詼諧幽默。此外,戲劇表演者除了身為戲劇之中的角色以外,大部分采茶戲表演者還是都以采茶、務農為生,由于桂南地區(qū)人民長期采茶、務農勞作,因此在表演采茶戲的時候,演員步伐自然輕盈,多為小碎步和高低步。在欽州采茶戲之中,旦角普遍又叫作“茶娘”,而生角普遍被叫作“茶工”。旦角和生角的穿衣打扮、角色形象和表演動作也是豐富多彩、各有特色,因此觀眾在觀賞過程中也是覺得別開生面、興致盎然。例如,有些戲劇表演者表演詼諧幽默,有些則是優(yōu)美、婉約,有些又十分細膩、細致,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讓觀眾從中體會到桂南采茶戲的神秘之處。
(三)演唱技巧形式自由
中國改革開放前,桂南采茶戲全部為男性角色,女性角色的需求表演通常是男性男扮女裝來完成,為了區(qū)分戲劇中男女生的不同,男性采茶演唱者有時候需要利用高八度的假聲來完成戲劇的演出。演唱旋律的主要骨干音的變化起伏并不是很大,只是簡略地改變了戲劇的音樂聲調和歌詞, 對于唱詞以及聲調的變化,則是根據具體戲劇唱詞的音調進行細微的調整,比如,將裝飾音的修飾手法運用到另一個主要戲劇音調上,因此觀眾聽起來則更加動聽、優(yōu)美?;菽喜刹钁蜓莩藗冇行н\用“以字出腔”“字正腔圓”以及“咬字為韻”的戲劇藝術形態(tài)表達方法呈現出更加戲劇般的演唱技巧,演唱轉音自然、婉約。例如,采茶戲中大多數藝人之中廣受歡迎的《四平腔》。其戲劇旋律隨意、自由,表現自然,不受戲劇演唱內容字數的長短限制,整體聽上去押韻、動聽即可。此外,表演中有韻白、有唱腔,這種說唱結合表達方式,更顯靈動活躍,非常適合戲劇演員的即興演唱和自由發(fā)揮。
二、桂南采茶戲的唱腔特征分析
桂南采茶戲的唱腔最初與江西的贛南地區(qū)和福建的西南地區(qū)傳入,傳入到桂南地區(qū)以后,結合桂南當地的風俗民情、語言習慣和當地的唱腔,重新組合成的一種新的唱腔。桂南采茶戲的唱腔特點鮮明,具體可以總結為這幾個方面:
(一)茶腔
桂南采茶戲的茶腔形成源于最初的采茶歌,采茶歌就是茶腔的雛形。桂南采茶戲的茶腔與當地的茶葉種植、采摘、勞動和節(jié)氣等方面有密切聯系,每逢茶葉種植時節(jié),人們祈求風調雨順,并期待茶葉收獲季節(jié)能夠豐收,起初這種期盼僅僅是茶農自己或者之間相互祈福,語言基本都是當地的方言,這就是桂南采茶戲最初的母曲,這種茶腔大多比較淳樸、有濃郁的鄉(xiāng)村氣息,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各地區(qū)商業(yè)往來的增多,贛南和福建西南地區(qū)茶腔漸漸傳入,結合桂南地區(qū)的地方語言,逐漸演變?yōu)椴枨???偨Y起來,桂南采茶戲的茶腔既有原始采茶歌的主要腔調也有其他地區(qū)傳入的腔調。原茶腔屬于桂南采茶戲中比較基礎的唱腔,它通常是作為地方戲劇的母曲來進行衍生發(fā)展。比如桂南采茶戲中的玉林“十二月采茶”又被稱為“老荼婆”。這類母曲唱腔旋律細膩婉約,風格古樸醇厚。然后是派生茶腔,它屬于是在后期的不斷發(fā)展中形成的,所以保留著傳統(tǒng)原茶腔藝術精華,同時也展現出許多創(chuàng)新音樂元素。派生茶腔的主要藝術特征以及靈感來源于桂南當地勞動人民的日常采茶生活以及家庭生活故事等等,采茶戲內容的不斷擴充也導致后期演變出不同支系的茶腔戲劇。
(二)茶插曲
茶插曲是指桂南采茶戲中出現的一種特有的曲調和語言,通常出現在地方方言里的襯詞以及民間小調等桂南地區(qū)特色的元素。茶插曲通常為四句式的出現,但是各句間卻沒有固定的 時長限制,唱腔形式自由隨意。根據具體作品的風格,運用不同風格的茶插,有歡快幽默的,也有緩和柔美的,例如《鐵公雞拔毛》《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品?!安璨迩币话惴譃橛鹫{式以及宮調式兩種音樂形式,獨具特色、藝術特征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但是由于隨著現代音樂的類型不斷擴大,種類多種多樣,桂南地區(qū)原有的唱腔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因此在桂南人民創(chuàng)新過程中衍生出了由茶插曲和茶腔創(chuàng)新結合而成的新茶腔,比如《鐵公雞拔毛》之類的具有現代音樂特色的獨特唱腔形式。
(三)伴奏
桂南采茶戲劇在音樂伴奏方面也獨具匠心,擁有自己的特殊演奏團隊,而決定伴奏樂隊人數大小的主要是戲劇班的規(guī)模大小。除此之外,伴奏樂器也有大小區(qū)分,小件樂器主要有小錢,大件樂器主要有大錢和大羅等。后期,隨著桂南采茶戲的與現代音樂的創(chuàng)新結合,為了達到更好的伴奏效果,桂南地區(qū)引進了低音琴等現代西洋樂器,西方樂器與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有機結合,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豐富的民族藝術色彩。此外,桂南采茶戲的伴奏音樂基本上來源于桂南當地的民俗吹打樂“桂南八音”,除了傳承了當地藝術文化精華外,也吸收了中國其他戲劇音樂的特別獨到之處,并且還與當地的舞獅、舞龍和舞麒麟等民間表演藝術有著相輔相成的促進關系,桂南采茶最早就是作為伴奏穿插在舞龍舞獅等民族舞蹈中進行輔助表演的。在伴奏的音樂中,用得最多的是“八音”曲牌“相思鑼鼓”,它既可用作前奏、間奏、唱段的間斷時間,也可用于穿插在歌詞之間以及在唱段以后起到連接下面歌詞的作用,由于采茶戲作為伴奏使用靈活、自由,對于形成桂南采茶戲伴奏獨特的唱腔特征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桂南采茶戲的文化內涵以及文化生態(tài)保護策略分析
(一)桂南采茶戲的文化內涵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而桂南采茶戲在桂南市的農村部分地區(qū)也是頗受歡迎,每當遇到他們過年或者遇到喜事或者喪葬的關鍵時候,邀請當地居民采茶戲藝人演唱經典劇目無疑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請當地采茶戲在這個特殊時期不僅起到了增添喜慶氣氛的娛樂作用,同時也是為了圖個熱鬧的好彩頭。因為桂南采茶戲的主要演唱曲目內容以及主題多數都是積極樂觀、宣揚真善美等等,而且演唱題材也是多種多樣,是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所以它頗受歡迎?;诖?,在每個桂南民俗文化活動或者節(jié)日的舉辦現場都能夠看見它,桂南當地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活動由此一步步變化衍生發(fā)展出各種采茶歌戲劇, 采茶戲不僅是當地傳統(tǒng)民俗文化活動的一個反映,同時也是中國其他地區(qū)風情民俗的一個鏡子。桂南方的采茶歌大戲中最為隆重的音樂劇目還是那些屬于女兒離家回門的精心音樂演奏。主要目的是為了表示歡慶外地出嫁女兒們回家到娘家的喜悅之情。除此之外,愛情采茶戲劇也有《人面桃花》《錯中緣》等等,代表著桂南當地少男少女對心目中美好浪漫愛情的殷切期待;再者是以現代茶藝創(chuàng)新愛情劇目著名作品《雨夜風波》所講述的夫妻二人同心排憂解難的愛情故事。每一個新劇目所需要體現的愛情題材,都反映的是當代人們對當下社會生活的深刻感悟及心之所向,是當代人們發(fā)自內心的感情寄托。
桂南采茶戲在文化方面除了反映當地民風民俗外,在戲劇表演上也有獨一無二的演唱風俗——打彩。所謂打彩就是當采茶戲在唱到悲喜的關鍵時刻,觀眾會對演唱演員進行打賞,方式往往為往臺上拋錢。采茶戲的藝人們并無其他收入資金來源,這些的打賞錢便轉變成了他們額外的日常生活津貼, 打彩風俗也從側面反映出那些演唱工作人員窘迫的日常生活工作狀態(tài),觀眾在其中也能品出采茶戲保護和發(fā)揚傳承一路走來傳承的艱難。桂南這種打彩風俗以其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一直流傳至今,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蘊含著濃厚的中國地方文化人文歷史氣息,體現了桂南地區(qū)的當地社會文化風貌以及那些勤勞勇敢的當地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
(二)桂南采茶戲“文化生態(tài)保護”的策略分析
1.保護和培養(yǎng)采茶戲傳承人。
民間藝人主要是桂南傳統(tǒng)采茶歌唱戲的主要文化繼承者,他們非常精于傳統(tǒng)采茶歌和戲曲的演唱,掌握著桂南傳統(tǒng)采茶歌唱戲的獨特演唱技藝,因此在當地廣大群眾、農民中已經產生了不小的社會文化力和影響力,對于參與保護、傳承桂南傳統(tǒng)采茶歌唱戲文化起到了一種不可替代的重要指導作用。在參與傳承工作具體措施制定方面, 可以充分借鑒其他民間戲劇文化保護的工作方式,對傳承民間藝人采茶歌唱戲團的藝人成員進行文化資源的收集普查和民間藝人文化資料庫的建檔,按照民間藝人參與演唱藝術技巧的水平高低和藝人文化上受影響較大程度的差距大小,分別決定給予參與傳承民間藝人“傳承大師”“傳承師”或者“傳承人”的特殊稱號,對上一世代積極參與傳承桂南傳統(tǒng)采茶歌唱戲的藝人家庭成員授予“傳承世家”的特殊榮譽,并同時給予他們一定的基本社會文化地位和基本生活的經濟保障,使他們能夠一心一意地教授徒弟學習技藝、傳承采茶戲。
2.設立專門的采茶戲管理與研究機構。
當地政府建立關于管理采茶地方戲劇的機構和地方戲劇藝術研究所的機構,是促進地方文化戲劇表演藝術發(fā)展傳承文化工作的關鍵所在,國內許多地方都有類似機構。比如安徽省的“廬劇研究會”“泗州戲藝術研究會”等等,都在推進地方歌演戲劇的文化傳承和藝術保護中充分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引導協(xié)調作用。目前,桂南當地采茶戲可以主要流傳文化區(qū)域內分別設立“桂南采茶戲研究會”,抽調相關地方政府部門以及當地采茶歌演戲宣傳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專家學者組成一個專門班子,專職負責從事桂南當地采茶歌演戲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研究和傳播藝術宣傳保護各項工作,明確各項工作組織職責,完善文化管理自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制度,保證桂南當地采茶歌演戲的文化傳承和藝術保護各項工作組織落實更加到位。
3.扶持桂南采茶戲表演團隊。
重點鼓勵扶持有組織、有規(guī)模的大型專業(yè)采茶藝術文化團體,如玉林市歌舞團、博白縣桂南采茶游戲劇團等。這些大型專業(yè)藝術文藝團體在不斷滿足高水平、講效益、迎合當地文化市場的需求同時,應高度關注桂南采茶的持續(xù)保護與弘揚傳承,每年至少應有適量的桂南采茶戲藝術表演的任務。同時還應高度關注當地民間桂南采茶戲團的持續(xù)發(fā)展,如靈山縣檀圩社嶺桂南采茶游戲班、防城區(qū)茅嶺鄉(xiāng)采茶劇團、浦北縣江城文藝隊社等,從國家政策、資金和民間人才培養(yǎng)等多個方面賦予給予支持,鼓勵他們積極學習和弘揚傳承桂南采茶戲,營造出一種有效保護和弘揚傳承桂南采茶戲的人文文化氛圍和良好社會文化環(huán)境。
四、結語
綜上所述,桂南采茶戲是我國采茶戲版圖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表現形式還是戲劇表演內容上,桂南采茶戲都有很大的傳承發(fā)展空間。桂南采茶戲的藝術形態(tài)豐富多樣,具有濃厚的地域性音樂特征,唱腔特征也是深刻體現著地方藝術特色,其中蘊含著桂南地區(qū)音樂文化的精神內涵,從側面展現出我國桂南民族歷史遷徙與傳統(tǒng)文化以及現代音樂文化不斷交融、演變的漫長過程。
參考文獻:
[1]溫泉.桂南采茶戲唱腔音樂的形成與演變[J].藝術探究,2013,(01):48-50.
[2]師娟娟.采茶戲唱腔分析——以桂南地區(qū)為例[J].福建茶葉,2017,39(01).
[3]羅江.桂南采茶戲中“茶腔”的藝術魅力探討[J].文化產業(yè),2019,(09):18.
[4]歐陽紹清.贛南客家采茶戲旦角唱腔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
[5]劉廷新,潘光輝.贛南、桂南采茶戲的比較研究[J].四川戲劇,2009,(5):68-70.
[6]來家俊,王愛生.試論贛南采荼戲打擊樂[J].大眾文藝,2014,(14):56-57.
[7]席燕娟.論高安采茶戲的演唱[J].歌海,2014,(4):
29-32+50.
[8]劉家盛.贛南采茶戲研究現狀及啟示[J].戲劇之家,2014,(10):23+25.
[9]李浩.場域、資本與文化傳承——桂南采茶戲的人類學研究[D].云南大學,2010.
[10]張莉恩.壯族采茶戲的生存現狀及其保護與發(fā)展研究[D].廣西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楊柳,女,壯族,廣西賓陽人,碩士,玉林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聲樂教學、聲樂表演、民族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