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嫻
提起壓歲錢這個話題,我想起兒時一個回憶,當時8歲的我和4歲的弟弟都同時收到了一張50元的壓歲錢,我立刻把錢拿去買玩具,手上剩下一張20元、一張10元、一張5元,還有三張1元。于是欺負弟弟的“大灰狼”姐姐上線了,我和弟弟說:“我手上有6張錢,而你手上只有一張錢,因為我是姐姐,所以我和你交換,把更多的錢給你?!?/p>
看起來確實是我手上有更多張錢,所以“大灰狼”姐姐成功地從“小白兔”弟弟身上騙走了那張50元,還小賺了一筆。這件事情的后果當然是我被大人打了一頓屁股,因為姐姐仗著自己的認知能力優(yōu)勢,從還不懂加減的弟弟身上騙走了面值更大的錢,這件事情也被當作家庭笑話而保留了下來。
三歲的孩子已經(jīng)有明確的物主所有權概念,大多已經(jīng)從父母那里聽說過錢這個詞匯,也知道錢可以買他們喜歡的東西,例如好吃的糖果、好玩的玩具……但大部分孩子對金錢和數(shù)字并沒有概念。給孩子培養(yǎng)數(shù)字和金錢意識,讓孩子有財務責任感,也是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今天我們來討論如何給3~5歲的孩子培養(yǎng)金錢意識和理財啟蒙。
幼兒的數(shù)字認知發(fā)育的規(guī)律
18個月左右。我們的孩子大多數(shù)已經(jīng)從日常生活中聽到很多和數(shù)字大小相關的詞匯,例如《五只小鴨子》《兩只老虎》這些兒歌,很多寶寶能夠指出哪個圖片里有更多的蘋果,哪個餅干更大。
2歲左右。孩子開始會簡單地數(shù)數(shù)。
3歲時。孩子大約能夠數(shù)到5,雖然他們可能還不太懂這些數(shù)字的具體含義,比如我們請孩子幫媽媽拿4個橘子,孩子可能會拿多于1個橘子,但不一定能準確地拿4個。
3歲半到4歲。大部分孩子能夠數(shù)到10。
4歲左右。孩子開始會算算術,例如能用手指做10以內(nèi)的簡單加減法。
錢從哪里來?
在我們這個通過刷卡刷手機,移動支付的時代,很多孩子誤以為只要到銀行里取,或者用手機點幾下就會有錢,所以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就容易哭鬧,要求買買買,因此給孩子灌輸金錢從何而來就顯得非常重要。
其實孩子會非常有興趣想要知道錢從哪里來,這里我們可以和孩子解釋爸爸媽媽每天要和寶寶分開去上班的原因以及勞動的意義。還可以帶孩子去父母上班的地方走一圈,告訴孩子每個月你能通過工作得到工資,這些工資可以用來購買家里的食物、衣服和寶寶的玩具。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請孩子幫忙做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家務,例如幫媽媽疊衣服,給家里的寵物添水喂食等,事后獎勵孩子一些零花錢作為勞動的報酬。甚至可以儀式感滿滿地在小黑板上列出招聘啟事。
同時,我們要教孩子區(qū)分自己的事情以及其他人的事情。例如,主動吃飯、穿衣、收拾玩具這些和孩子自理能力有關的,就不建議給予孩子零花錢獎勵了。
金錢可以無限地花嗎?
當然,我們的錢一旦用完了也就沒有了,必須通過再次工作才能獲得。所以需要教導孩子針對我們手頭上有限的錢進行合理選擇購買,區(qū)分清楚哪些東西是我們必須的,哪些東西只是我們想要而并不是必需的。
比較推薦的活動是,我們可以帶著100元和孩子上一趟超市購買晚餐材料,讓孩子帶上紙筆和購物清單(孩子可能只是亂畫幾筆,有一個形象記憶),付錢的時候讓孩子替我們把錢交給售貨員。家長可以刻意挑比100元多一點的東西,讓售貨員告訴孩子錢不夠,讓孩子選擇一些東西放回去。
這種情況下,可以跟孩子這么說:“水果、蔬菜、肉,這些都是我們晚餐需要的,玩具和零食今天還用不上,但也許我們可以把它添加到愿望清單里,日后再買?!?/p>
3~5歲的孩子還不懂得計算如何省錢,但是這樣的購物過程會讓孩子對金錢的使用有更具體感性的認識,并且能夠從中獲得很多樂趣和成就感。
而教孩子建立購物和愿望清單,除了象征性的記錄,對孩子還有很多教育意義,我們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非正式讀寫經(jīng)驗越多,他們的語言和自發(fā)讀寫的能力就越好。
增強孩子耐心,花錢用之有度
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天生就有或者沒有自控力去抵制誘惑,但事實上,我們也可以通過早期訓練來增加孩子的耐心,讓孩子對花錢有所規(guī)劃、用之有度。
過年了,孩子會從長輩手里收到壓歲錢,怎么去處理這筆巨款就成了大難題。很多小朋友可能會和當年的我一樣立刻就拿去買玩具了。但如果我們和孩子商量做計劃,把壓歲錢做好分類,孩子就能夠有更好的消費規(guī)劃意識。
例如,我們可以把孩子的日常開銷再細分出一項每月定量的玩具基金。很多時候孩子去了商場看到新玩具就不愿意放手,如果這個月的玩具基金不夠了,那這個玩具可以作為儲蓄目標添加到愿望清單里,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零花錢存儲或者勞動獲得錢。此外,我們還可以帶孩子去一趟銀行開一個壓歲錢賬戶,告訴我們的孩子,這筆錢會和他一起長大,一點點變得更多。
如何給孩子培養(yǎng)理財意識呢?
我身邊一位會計師朋友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借鑒。他們的孩子已經(jīng)4歲半,在圣誕節(jié)之前,爸爸媽媽和他一起準備做手工圣誕餅干。孩子先是從爸爸手上借來了一筆創(chuàng)業(yè)啟動基金,購買了制作餅干的各種原材料和包裝,制作完成后擺在大學校園門口擺攤叫賣。
除去成本之后,孩子一共賺了150美金。在媽媽的幫助之下,孩子把這份賺來的錢分成了10份,規(guī)劃如下:3份存了起來作為儲蓄;2份用來捐給殘疾和有需要的小朋友;3份孩子留作用于下一次的投資;剩下的2份讓孩子享受了勞動的成果——購買了小朋友心心念念的消防員服。
據(jù)說,小朋友在消防員服和樂高玩具之間糾結了整整一天,雖然最后還是選擇了消防員服,但是樂高玩具還是被孩子寫進了愿望清單,成了下一次創(chuàng)業(yè)賺錢的目標。
當我們給年幼的孩子做金錢和理財啟蒙,謹記的原則是要盡量簡化到符合孩子當前的認知能力水平,盡量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實例以及真實的數(shù)字,鼓勵孩子問問題,允許孩子犯錯誤,當孩子能為更好的目標抵擋住即時消費誘惑的時候,及時地肯定和夸贊他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