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冉冉
飲酒,是日常生活中活躍氣氛、增進感情的一種方式??擅鎸σ辉倥e杯的盛情難卻,多數(shù)人心里苦不堪言。若是喝吧,力不從心,對健康也無益??墒遣缓劝?,剛想開口婉拒,就被一堆說辭給堵了回去:“少壯不喝酒,沒有好朋友”“寧可胃上爛個洞,不叫感情裂條縫”。敬酒者的“豪言壯語”一旦出現(xiàn)在聚會餐桌上,往往逼得人頭皮發(fā)緊,被動開啟“自殺”式奉陪模式,這時還需要自我解圍:“沒辦法,酒文化如此?!?/p>
這“鍋”,酒文化可不背。自古以來,酒文化在我國就是一種禮文化。追尋古代酒宴文化,商周時代用青銅制作的飲酒器被歸為禮器,且酒宴上須遵循“主客長幼有序、杯盤擺置有矩”的文化禮儀。傳統(tǒng)酒文化重“禮”,但這個“禮”卻不是以酒相敬“不喝不給面子”的無禮,而是以禮為敬、文明飲酒。古人飲酒倡導“溫克”,其中一條就是適可而止。喝不喝、喝多少,都應(yīng)該以對方感受到的敬意為準,切實做到敬者適量、喝者自愿。如此,才有“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的瀟灑自在,以及“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心曠神怡。在現(xiàn)代社會,與親朋好友把酒言歡,依然應(yīng)該遵循以誠相敬作為敬酒的文化內(nèi)核,把自持不失言、不失禮作為飲酒者的自我修養(yǎng)。正所謂:人有雅量,酒要適量;文明飲酒,方為摯友。
說起喝酒的故事,我便想起小時候,每逢過年,家人齊聚一堂,常常一桌不夠坐,要席開兩桌。平日里不知藏在哪里的茅臺,終于系著紅繩隆重登場。好酒,照例是上長輩那桌,晚輩們只有輪流往鄰桌饞兩眼的份兒。酒過三巡,長輩們便開始“放水”,賞兩三盅給小桌。酒少饞貓多,讓誰喝個“痛快”呢?行酒令!所有的美好祝福,都在熱熱鬧鬧的酒令里;仁義禮智信的傳承,都在一席酒的“讓”與“爭”里;濃濃的親情、友情,都在這時光抹也抹不掉的溫暖記憶里。
在日常生活中,倡導“文明聚餐、適量自愿飲酒”恰恰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遵循,讓飲酒的儀式感與現(xiàn)代文明對接。千家萬戶的文明餐桌,影響著整個社會的良好風尚。惠風和暢的新生活,就從“人在江湖,身要由己”開始吧!
(資料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