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渝生
何魯(1894.3.23—1973.9.13),字奎垣,四川廣安人,現(xiàn)代著名數(shù)學家,最早將近代數(shù)學引入中國的先驅(qū)之一。他一生致力于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yè),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他識才愛才,許多大師級學者如物理學家嚴濟慈、錢三強、吳有訓、趙忠堯,數(shù)學家吳文俊、余介石,化學家柳大綱等均出自其門下,不愧為“大師之師”。
何魯出生在川北廣安一個普通的農(nóng)家,父親粗通文墨,母親通情達理。何魯兒時聰明過人,勤奮好學,經(jīng)常手不釋卷,尤其長于算學,可謂別具稟賦,小小年級,加減乘除,心算自如,人皆嘆服。
1904年,10歲的何魯投考成都機器學堂。主考官見他稚氣未脫,當場命題作文,何魯略加思索,揮筆疾書,頃刻成篇。交卷時,主考官有意再考他一下,問道:“讀過何書?”何魯答:“《左傳》?!庇謫枺骸澳軐賹Ψ瘢俊焙昔斣俅穑骸翱??!?/p>
主考隨口說了“志氣向上”四字,何魯立刻應道:“讀書為高”。主考見他才思敏捷,就再出一道深奧難對的題以考之,說:“童子鴻不因人熱?!焙昔斄⒓磳Φ溃骸皩W生魯當以揚名?!敝骺脊俨唤h首贊道:“此神童也?!币虼耍昔斠缘谝幻某煽儽讳浫?。
原來“童子鴻不因人熱”是一典故。據(jù)《東觀漢記·梁鴻傳》,有個讀書人梁鴻,雖然家窮,但讀書非??炭?,才學很高,遠近都有點名氣。后來,他被推舉進全國最高學府——太學深造。由于缺錢用,他抽出一些時間替人家放豬干活。為此,太學里一些有錢人家的子弟瞧不起他。梁鴻人窮志不窮,逐步養(yǎng)成了孤傲的脾氣,不把有錢人家的子弟放在眼里。就是一日三餐,也是自己單獨燒飯吃。一天,一個同窗生火做飯后,見梁鴻還沒有生火,便請梁鴻用他的熱炊具煮飯。但梁鴻不領他的情,高傲地說:“童子鴻不因人熱者也?!本褪钦f,我小小梁鴻從來不用別人熱的炊具煮飯。梁鴻說罷,在自己的冷灶上生火煮飯起來。
后來,何魯因品學兼優(yōu)被保送入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又轉(zhuǎn)入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前身)就讀。1912年,美籍教師無理辱責因病缺考的中國同學,何魯、黃秉禮等川籍學生為維護同學尊嚴,率眾嚴詞批評教師,對學校一些陋習及陳舊制度和措施也提出批評,美籍教師暴怒。校長認定為“鬧學潮”,將這些學生開除學籍。這事引起了全校學生的公憤,于是推選代表,要求學校收回成命。后經(jīng)教授調(diào)停,學潮終告了息。
1912年初,李石曾、吳玉章、吳稚暉、張繼等人在北京發(fā)起組織“留法儉學會”,鼓勵青年人以低廉的費用赴法留學,從而“輸世界文明于國內(nèi)”,后又在北京安定門內(nèi)方家胡同創(chuàng)辦了留法儉學會預備學堂。筆者曾在方家胡同住過,與該學堂遺址毗鄰,感慨甚多。其時18歲的何魯離開清華成為該校第一批學生。經(jīng)過近半年的學習,何魯作為我國第一批赴法勤工儉學的留學生前往法國里昂深造。
何魯在法留學期間,學習刻苦,一絲不茍地演算每一道數(shù)學題。在何魯?shù)倪z物中,有一本1915年在里昂大學的“微積分學理解”筆記本,共142頁,從頭至尾用整齊流利的法文書寫,仿佛正式出版的教材。
何魯在大學期間,用3年時間便完成規(guī)定的學分。1919年,他以優(yōu)異成績成為第1個獲得科學碩士學位的中國人。這對中國留學生來講確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何魯學成歸國后,深感只有培養(yǎng)科學人才,才能“振民族之萎靡”,他拒絕從政,毅然決定走“教育救國”之路,開始了長達50余年的執(zhí)教生涯。
最初何魯在南京高師任教,完全按照法國的教材講授,能聽懂的學生為數(shù)甚少,因而去聽課的學生也就寥寥無幾。
可他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學生堂堂都到,專心聽講,還提出問題與他討論。這個學生就是日后的物理學家嚴濟慈。何魯對嚴濟慈非常器重,將平生所學,傾力相授。
有時,談完學術,何魯便留愛徒在家食宿。何魯離開南京高師后,每逢暑假都邀請嚴濟慈到其上海家中度假。嚴在何魯指導下,很快就通曉了法文,閱讀了不少何魯珍藏的法文原版書籍,還演算了大量習題。1923年,在何魯?shù)闹С謳椭?,嚴濟慈赴法留學。1927年,嚴濟慈完成博士學位論文,成為世界上第1個精確測定石英壓電定律“反現(xiàn)象”
的科學家,也是第1位獲得法國科學博士學位的中國人。
何魯獎掖人才不遺余力。1938年,華羅庚任教西南聯(lián)大,完成經(jīng)典巨著《堆壘素數(shù)論》。原稿送到中央研究院,無人能審。后送教育部,交由何魯主審。
正值盛夏,何魯躲進重慶一幢小樓上,揮汗審閱。閱后,何魯大加贊賞,不僅長篇作序,還利用部聘教授的聲譽,堅請政府給華羅庚授獎。1941年,華羅庚終于獲得國民政府首次頒發(fā)的數(shù)學獎。
何魯在教學工作同時,注重學術研究,主要著作有收入《算學叢書》的《虛數(shù)詳論》《二次方程式詳論》《初等代數(shù)倚數(shù)變跡》《變分法》及《微分學》等,何魯為西方近代數(shù)學在中國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被譽為“數(shù)學大師”“教育大師”。
何魯還是我國早期科學社團的重要組織者和活動家。在法留學期間,創(chuàng)辦“學群”團體,后來“學群”并入中國科學社,成為我國早期重要的科學技術學術團體。1935年7月,中國數(shù)學會于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成立,何魯被選為董事會9位董事之一。
解放后,何魯曾任西南行政公署文委主任、西南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人民代表、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數(shù)學理事會理事等職。
1956年,何魯調(diào)北師大數(shù)學系任教,后又調(diào)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工作。
何魯十分愛才,從25歲任南京高師教授起,到79歲過世,一生培養(yǎng)了許多海內(nèi)外知名專家學者。
何魯?shù)念V遣徘楹蜕詈竦奈幕仞B(yǎng),不僅使他在數(shù)學王國探微抉密,自由馳騁,而且還使他在書法藝術和詩壇上別綻奇葩,獨秀一枝。他留下的詩詞達數(shù)千首之多。何魯在《秋興·其二》中寫道:
葉葉題詩句,句句著香痕。
分明無怨曠,一心報國恩。
詩人深沉濃郁的愛國情愫在這一字一韻間縈繞回蕩,揮散不盡,讀之令人心動。
1973年9月13日,79歲高齡的何魯在書房伏案工作,突然心肌梗塞發(fā)作,手中緊握的筆尚未放下,便倒在了書桌旁,匆匆走完了79年的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