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聲唱法教學屬于我國音樂教學整體體系中的核心內(nèi)容,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高職美聲唱法教學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诖?,高職音樂教師要積極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措施,以期提升美聲唱法教學實效,有效促進高職學生音樂藝術素養(yǎng)的綜合提升。
關鍵詞:高職教育;美聲唱法;教學
前言:
美聲唱法具有聲音流暢、音質(zhì)圓潤、音色純凈等特征,富有較高的藝術特質(zhì),且演唱統(tǒng)一性、固化性的特點也使得美聲唱法這一音樂表現(xiàn)形式別具一格。同時,作為音樂教學內(nèi)容中的核心部分,美聲唱法的教學工作也一直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基礎與難點內(nèi)容所在[1]。在當前全面素質(zhì)教育新形勢下,高職院校也越來越注重音樂藝術教育,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高職音樂教學中的美聲唱法教學也應當貼近學生實際需求而做出相應的創(chuàng)新與提升。下文具體探索高職教育美聲唱法的相關教學措施。
一、扎實基本功訓練,凸顯美聲教學科學性
學習美聲唱法之初,學生要學習的是沒上唱法基本功,只有扎實基本功訓練,才能夠沿著科學的學習道路前行,從而收獲持續(xù)進步。首先,教師要加強樂理知識的教學與訓練,幫助學生通過理論知識學習充分地了解歌唱發(fā)聲機制、發(fā)聲器官發(fā)聲原理以及美聲唱法中的主音色、輔音色等內(nèi)容,以此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便于后續(xù)音樂技藝學習時擁有科學的方法作為指導,避免進入唱法學習誤區(qū)。其次,在學生進行聲樂訓練時,則應當關注學生的實際能力與音樂演唱水平,善于引導學生尋找并掌握適合自己的演唱方法與練習方法,例如,開展呼吸練習時,要關注學生吸氣、呼氣的節(jié)奏,同時做好示范教學,使其能夠切實掌握練習氣息的基本規(guī)律及技巧,進一步凸顯出美聲唱法教學的個性化與科學性。另外,除了課堂教學指導之外,在課余時間,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反復練習、學習音樂基本功,促使他們能夠逐步掌握美聲唱法的基本規(guī)則。
二、加強技能技巧訓練,提升美聲唱法水平
提升高職學生美聲唱法水平的關鍵途徑就是要加強美聲唱法技能、技巧的訓練,即在學生初步掌握美聲唱法基本功之后,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向?qū)W生傳授更深層次演唱技巧。如要加強“吸氣與吐氣”技巧練習。通常情況下,吸氣時要注意引導學生保持身體直立、抬胸,肺部有空氣涌入后,收腹、兩肋擴張,保持吸氣狀態(tài),使橫膈膜下降,同時在有控制地稍微放松身體;而在吐氣時,即通常以發(fā)聲的方式將空氣呼出,此時,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感受腰部的氣環(huán),充分地感受發(fā)聲過程中的氣息外流情況。又或者是關注學生“咬字與吐字”技巧訓練。咬字是要注意保持字、音純正,做到發(fā)音自然;吐字則是通過呼氣振動聲帶,并在口和喉的有關部位做成念字的狀態(tài),將字送出口外,做到吐字清晰、準確。加強美聲唱法技能技巧訓練,是提高演唱整體完成度的必然途徑,故而在高職美聲唱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逐步地掌握、總結美聲唱法發(fā)聲技巧,從而不斷促進自身演唱水平與能力的發(fā)展進步。
三、選取高質(zhì)量曲目,增強美聲練習效果
作為學生進行美聲唱法練習的主要載體,練習曲目的選擇也顯得非常重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則應當精心為學生選擇高質(zhì)量且貼合學生能力發(fā)展實際的練習曲目,以期增強學生們的美聲唱法練習效果。具體而言,在選擇曲目時,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能力發(fā)展水平、所處的不同能力發(fā)展階段來為其選擇具有不同訓練難度的曲目,同樣的,針對不同性別的學生,教師同樣可以適當調(diào)整學生的訓練方案與訓練計劃,一來凸顯出曲目訓練的針對性與個性化,二來也能夠真切通過高質(zhì)量曲目練習促進學生能力水平提升。其次,為了提升學生對于美聲唱法的親切感,則可以選擇一些學生耳熟能詳或普遍受到學生喜愛的美聲曲目進行聯(lián)系,從而有利于提升學生們的練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另外,教師還應當對練習曲目的基本訓練特征加以分析,如部分情緒較為高昂的曲目,在學生演唱練習中,教師則可以指導學生應用正確的演唱姿勢,并且注意控制演唱過程中自身的身體姿勢、口型以及面部表情等,強化其演唱表演展現(xiàn)力。最后,教師也可以借助練習曲目中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滋潤學生心靈,促使學生加強對音樂曲目的思想、情感理解,潛移默化地發(fā)揮出音樂育人的作用與價值。
四、創(chuàng)新美聲教學形式,鍛煉綜合音樂素質(zhì)
多元化教學形式可以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因此為了適應新課改要求,高職音樂教師在美聲唱法教學中則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為學生構建出高質(zhì)量、高水平的音樂教學課堂[2]。首先,教師可以貼合時代發(fā)展趨勢,積極地在教學課堂上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例如,在教學基本樂理知識時,則可以借助生動的圖畫、視頻、動畫等取代傳統(tǒng)的理論講解、圖示呈現(xiàn)等教學形式,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則可以在短時間從視覺、聽覺方面同步接收到相應的教學信息與內(nèi)容。又或者是在教學具體唱法技巧技能時,教師則可以在課堂上引入更多的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案例,為學生針對性分析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音樂家的美聲唱法特點,此時不僅能夠有效地拓寬學生知識視野,還能夠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美聲唱法學習興趣與熱情。其次,音樂藝術教學從來不是樂理知識教學,要想提升學生美聲唱法能力,則要加強重視音樂實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類文藝活動、音樂活動當中,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舞臺表現(xiàn)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積極組織相應的美聲唱法比賽,借以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培養(yǎng)學生表演信心;又或者是鼓勵學生參與到校園音樂活動、校外音樂比賽等活動當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唱法實踐機會,鍛煉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zhì)。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美聲唱法教學工作要積極應對新課程改革形勢所帶來的挑戰(zhàn)與發(fā)展機遇,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與措施,幫助學生夯實音樂基礎,加強技能技法訓練,采取多元教學形式,多管齊下,共同提升高職美聲唱法教學實效展。
參考文獻:
[1]祖英.聲樂教學過程中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的交融[J].大觀(論壇),2022(01):144-146.
[2]孔堯震.探究高職民族聲樂的教學改革——以美聲唱法的民族化為例[J].大觀(論壇),2021(01):153-154.
作者簡介:吳佩龍 ,1989年11月, 男,漢族,福建三明人,碩士,講師, 研究方向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