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琴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法制觀念的意識形態(tài)也在不斷提升,為了更好的適應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需要不斷樹立法治觀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由于法律知識嚴謹,法律條文冗長,對于初中學生來理解和接受存在一定難度,教師可以通過各學科之間的有效整合,例如,道德與法治課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法治意識素養(yǎng),切實提高學生的法治觀念。
關鍵詞:初中;道德;法治課;學生;法治意識;素養(yǎng);培養(yǎng);研究;
引言
目前,我國十分重視培養(yǎng)青少年的法治觀念,通過已采取多項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顯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受很多因素影響,初中學生的法治教育并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道德和法治課在實際學習、生活中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由于法制教育體系不健全,道德觀念低下,人們法治意識淡薄,再加上法制教育體系不健全,嚴重阻礙了法治社會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一、法律意識和素養(yǎng)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
1、素養(yǎng)涵蓋的范圍很廣,不僅包括學生的道德素質、外貌形象、知識水平和技能。顧名思義,法治意識主要是指學生法律知識的國際化、實際應用技能和對法律知識的深入理解能力。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法律知識、法律意識和法律行為。法律知識主要指中國現行的各種法律規(guī)定和法律制度。我國的法律制度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只有學生熟悉我國的法律,才不會觸碰法律的底線和標準,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例如;道德與法治課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法治意識素養(yǎng),利用法治觀念規(guī)范其行為和道德標準。法律行為主要是學生的日常行為,不得違反法律規(guī)定。此外,如果發(fā)生事故或者矛盾,可以運用法律權威,明確雙方責任。因此,在社會實踐當中需要有強大的法律知識背景,有效的利用法律權威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化解矛盾,這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教師可以通過列舉案例,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提高學生運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素。
2、有助于規(guī)范學生舉止行為。法治意識素養(yǎng)可以有效的規(guī)范人類行為和道德,有效的利用法律知識是解決糾紛的重要途徑,法律的權威和公正,是確保社會經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法治意識素養(yǎng)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糾正不良行為,形成健康的人格形態(tài);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引導學生的生活和行為習慣,引導學生理解和學習社會主義法治價值觀,通過學習法律知識知識,,將法治理念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幫助學生通過利用法律知識和法律武器,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正確的解決糾紛,化解的能力。避免生活中因法律意識淡薄無法通過有效的法律手段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認同感。通過增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需要豐富教學素材將抽象的知識生動化、具體化,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下認識法律知識的科學與嚴謹,提高學生懂法、用法的法治意識。只有把法治的理性與情感認同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的影響和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使學生自覺尊重法律,自覺規(guī)范道德行為和法律觀念。
二、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現狀
1.教學體系不完整。我國的法制體系起步晚,法律制度不完善,法治意識淡薄,只有不斷健全法律制度,規(guī)范道德和行為,才能確保社會的健康發(fā)展。目前,法治課程的教學體系不健全,教學內容落后,因此,學生學到的知識比較落后。如果新的法律知識沒有及時普及,學生極易發(fā)生違法行為。因此,教師應該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及時普及新的法律知識,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法律素養(yǎng)。
2、道德和法治教育不受重視。道德和法治教育并非主要課程,因此其課時少,篇幅短,主要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閱讀課本為主,課堂內容枯燥,降低了學生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強調理論知識,沒有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提高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致學生的知識只停留在記憶層面,導致道德和法治觀念與現實生活脫節(jié),那么學生所學的只是理論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沒有實踐意義。因此,想要提高學生法治意識與素養(yǎng),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教師必須把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結合起來,才能把生活中的法律和道德在課堂得到論證。
三、道德與法治課對提高學生法治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途徑
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的法治教育應該從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出發(fā),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個性和心理,制定完善的學習計劃,通過豐富課堂元素,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習法律知識。同時,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正確法律知識的權威。
2、教師應該關注教育目標,合理規(guī)劃教學課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模擬案例場景,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整合到適當的語境中,并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學生樹立有效的法制意識素養(yǎng),不斷提高自身的發(fā)展和在現實生活中的用法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法律的公平和正義,可以有效的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結語
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初中學生的思維和認知都不太成熟,對當前社會生活問題的理解也不夠深入。因此,學生的情感應該更加重視情境教學。而不是簡單地追求學生的成績。教師可以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學生法治意識。同時,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守法意識、自律意識,這才是法治國家的真正維護者和受益者。
參考文獻:
[1]李超文。初中道德和法律教育[J]?!冻鞘性驴?,2017(8):110-110
[2]在小學一級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河北師范大學和榮耀。研究,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發(fā)展研究選編教師的教學能力(第十六卷)。2018年[3]張亞軍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中學道德與法治的研究[J]??茖W咨詢(教育和研究),2019年,第644、186號。
[4]李英梅討論如何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成效[J]。2019.19。
[5]謝曉。如何提高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成效[J]。新課程,2009,(02):73-74
[6]宋炳瑞。高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評價研究[J]。新課程,2009,(0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