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金 宴擁
摘要: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印度將“印太”概念并逐步戰(zhàn)略化,試圖為印度介入亞太事務尋找“合法性”。印度自建國后一直試圖在“印太”區(qū)域實現(xiàn)“大國夢”,但其影響力長期局限于南亞。冷戰(zhàn)后,印度的“東向政策”逐步升級為“印太”戰(zhàn)略。莫迪政府的“印太”戰(zhàn)略旨在應對中國崛起,是印度追求世界大國地位的產物。為防止中國在“印太”取得戰(zhàn)略主導權,莫迪政府采取了軍事平衡策略、對沖平衡策略和規(guī)避平衡策略。但考慮到印度的國家凝聚力、社會的分裂程度、國內經濟低萎問題以及印度的“戰(zhàn)略自主”,莫迪政府的“印太”戰(zhàn)略的實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關鍵詞:莫迪政府;“印太”戰(zhàn)略;中國崛起
中圖分類號:E81?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2-0768(2022)02-0005-08
印度莫迪總理自2014年上臺以來,多次表示要“讓21世紀成為印度的世紀”、“讓印度領導21世紀”、“建設一個自信的,安全的,繁榮的新印度和大印度” [ 1 ],展現(xiàn)出印度“大國崛起”的跡象。在美日等國推出印太戰(zhàn)略后,莫迪政府也推出了橫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印太”戰(zhàn)略。美國拜登總統(tǒng)上臺后,為加強與中國的全面競爭,在戰(zhàn)略上更加倚重印度。而莫迪政府也積極推動印美在“印太”的戰(zhàn)略融合。那么,印度“印太”戰(zhàn)略的內在邏輯是什么?具體策略是什么?“印太”戰(zhàn)略的制約因素又有哪些?本文擬就以上問題進行探討。
一、“印太”戰(zhàn)略的邏輯
長期以來,印度一直被排除在亞洲的主要發(fā)展之外,局限于一個更為有限的南亞環(huán)境中。甚至連新加坡的李光耀和馬來西亞的馬哈蒂爾·穆罕默德(Mahathir? Mohamed)等領導人所宣揚的“亞洲價值觀”概念也將印度排除在外[ 2 ]。隨著世界經濟和權力的增長向東方轉移,印度開始了其東進政策以融入亞太。自莫迪執(zhí)政后,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印度將“印太”概念逐步戰(zhàn)略化,試圖為印度介入亞太事務尋找“合法性”。莫迪政府的“印太”戰(zhàn)略有其內在的一貫邏輯。
(一)“印太”戰(zhàn)略的歷史邏輯
在前殖民時期,印度與東南亞和東北亞保持密切的宗教文化聯(lián)系。柬埔寨吳哥窟(Angkor Wat)、印尼羅摩衍那(Ramayana)、越南的占城遺址(Champa? Ruins)以及佛教在中日韓的傳播是印度文化在東方交融的體現(xiàn)[ 2 ]。在英屬印度時代,印度與東方也一直保持著茶葉香料交易以及臭名昭著的鴉片貿易。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發(fā)現(xiàn)自己是亞洲最大的獨立和統(tǒng)一的國家,并以亞洲的領導者自居。印度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表現(xiàn)出其大國傾向,“印度以它現(xiàn)在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么銷聲匿跡”[ 3 ]。由此,在建國后,印度在亞洲領導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動。1947年,尼赫魯在新德里主持了亞洲關系會議,與會代表包括南亞、中亞和東南亞國家。1955年,印度與印度尼西亞等國發(fā)起了亞非會議,印度在亞洲影響力達到了頂峰。1956年,印度與南斯拉夫和埃及共同提出了“不結盟”主張,并于1961年召開了首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使印度成為“不結盟”運動的領頭羊。因此,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印度認為其“重歸”亞洲和東方世界是合情合理的。由于在1962年中印邊界戰(zhàn)爭中的慘敗、中美關系的正?;约皩γ绹鲗У摹皷|南亞條約組織”(含巴基斯坦)的質疑,印度逐步撤出東南亞,終結了其在發(fā)展中國家的領導權。此后約30年間,印度影響力基本局限于南亞。
(二)“印太”戰(zhàn)略的政策邏輯
1991年,拉奧政府提出了“東向”(Look? East)政策。此舉是印度重新融入亞太的新舉措。當時,印度經濟處于崩潰邊緣,而亞洲各經濟體欣欣向榮。印度“東向”政策主要以東南亞國家為對象。印度與東盟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經貿領域,同時注意建立地域性和制度性聯(lián)系。2003年,印度“東向”政策進入第二階段,其關注對象從東南亞地區(qū)拓展到亞太,北至日本韓國,南達澳大利亞,合作領域也從經濟為主拓展至安全領域,包括航線保護、反恐以及防務合作等[ 4 ]。2014年,莫迪總理在緬甸內比都(Naypyidaw)舉行的第十二屆印度—東盟峰會(India-ASEAN? Summit)上指出,“印度已經進入工業(yè)化和貿易發(fā)展的新時代,印度的‘東向(Look? East)政策正式升級為‘東向行動(Act? East)政策”[ 5 ]。印度試圖從經濟、政治、安全領域全面融入亞太這一世界財富和權力的中心地帶。為了加強印度與亞太的聯(lián)系,莫迪政府與美國于2015年通過了“亞太和印度洋地區(qū)共同戰(zhàn)略愿景”規(guī)劃,使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融合日益緊密[ 6 ]。除了經濟聯(lián)系之外,“東向行動”政策的目的主要是確保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qū)的權力平衡,確保印度在其印度洋的地緣主導地位。由于“亞太”概念始終將印度排除在外,使印度處于一個尷尬的邊緣地位,因此“印太”概念開始在印度浮出水面。
“印太”術語起源于生物科學[ 2 ],此后逐漸運用于國際政治領域并被各國戰(zhàn)略化。繼2017年美國版“印太”戰(zhàn)略之后,莫迪總理于2018年首次公開提及“印太”戰(zhàn)略。2018年11月30日,莫迪總理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參加了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會議期間,莫迪與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日本首相安倍舉行了印日美三邊會談,印美日就共同推廣“印太”概念達成一致。莫迪表示,“三國有必要與所有利益相關者接觸,以闡明‘印太戰(zhàn)略的收益及其對相關者的利處。”[ 7 ]“印太”戰(zhàn)略使印度從被“亞太”概念的“邊緣化”推向“印太”概念的“中心”地位,使印度成為東方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印度繼續(xù)實施“東向行動”政策,進一步介入亞太事務提供“合法性”支持[ 8 ]。
此外,雖然“印太”戰(zhàn)略出臺的目的是為了使莫迪政府能夠更好地優(yōu)先實施其“東向行動”政策,但它還與“南控”和“西聯(lián)”部分密切相關。拉賈·莫漢把印度的大戰(zhàn)略分為三個同心圓,以印度為參照,由內而外分別為周邊國家、亞洲和印度洋沿岸乃至全球舞臺。直到莫迪政府執(zhí)政后,印度在第二個同心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四個方位的“東進” “南控” “西聯(lián)” “北望”政策[ 4 ]。2018年6月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莫迪明確地闡述了印度的“印太”思維。他認為,“印度—太平洋是一個‘從非洲海岸延伸到美洲海岸的‘自然區(qū)域”[ 2 ]。與美國將“Indo”理解為“India”的“印太”定義不同,印度則傾向于把“Indo”視為“Indian Ocean”,認為“Indo”應該囊括整個印度洋[ 9 ]。因此,從莫迪的“印太”觀來理解,“印太”戰(zhàn)略既是“東向行動”的政策邏輯結果,但同時又不僅僅囿于“東進”,還包括“南控”和“西聯(lián)”政策。
(三)“印太”戰(zhàn)略的現(xiàn)實邏輯
“印太”戰(zhàn)略的醞釀產生源于中國的崛起和挑戰(zhàn),也是莫迪政府追求世界大國地位的產物。印度一貫秉承現(xiàn)實主義邏輯的叢林法則,采用“獅子+狐貍”式的思維來應對國際政治。1971年,印度在印巴戰(zhàn)爭中肢解了巴基斯坦。1975年印度赤裸裸地吞并了主權國家的金,將其變成印度的一個地方邦。印度還一直控制著不丹的政治外交。此外,印度把自己當作大英帝國的繼承人,不僅以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竊居中國領土,還主張無理捏造的“約翰遜線”。印度與中國在邊境問題上的領土爭端,造成中印在傳統(tǒng)安全上的困境。這引發(fā)了印度的“零和博弈”思維,使印度在面臨比自己強大的中國時仍不惜進行冒險活動。2017年洞朗對峙造成了三十年來最嚴重的邊境危機[ 10 ]。力量確保安全,最大的力量確保最大程度的安全[ 11 ]。印度力量的不足,加上中國在印度洋影響力的增強,使印度不安全感迅速提升,促使印度在2018年積極融入美國“印太”戰(zhàn)略。中國秉承“睦鄰富鄰”的理念與印度和睦相處,與印度加強經濟和貿易合作。但印度“以鄰為壑”的色彩并沒有褪去。約翰·米爾斯海默指出,“在涉及到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時,政治總是能夠壓到經濟,在基于生存與繁榮的考慮與較量中,生存總是比繁榮更占上風”[ 11 ]。這更符合印度一貫的外交風格。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fā)布的2019年全球軍費開支顯示,印度在2019年軍費開支增至711億美元,進入全球軍費開支前三名,成為繼美國和中國之后的第三大軍費開支國。與2018年相比,印度的軍費開支增幅更高達6.8%,超過了美國的5.3%和中國的5.1%[ 12 ]。莫迪政府正基于現(xiàn)實主義的邏輯視角,以傳統(tǒng)的地緣政治思維試圖平衡中國的崛起,同時又將印度塑造成“印太”位置上的核心角色,推行實現(xiàn)其世界大國夢的“印太”戰(zhàn)略。
二、印度“印太”戰(zhàn)略的策略
印度“印太”戰(zhàn)略的主要目標是平衡迅速崛起的中國,防止中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取得戰(zhàn)略主導權。具體的戰(zhàn)略策略包括軍事平衡策略、對沖平衡策略和規(guī)避平衡策略三種。
(一)軍事平衡策略
強大的軍事實力是印度打造中印力量平衡的基本訴求。雖然印度的軍費開支在2019年沖至全球第三,且增長幅度超過中國和美國,但是印度在軍事高端科技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武器進口成為印度彌補軍事短板的重要手段。俄羅斯一直是印度的最大的軍備供應國,從2014年到2016年,印度向俄羅斯提供50億美元購買國防裝備。在莫迪的“印度制造”計劃下,俄羅斯成功地簽訂了多項航空合同,其中包括出售200架“卡莫夫”Ka-226型雙引擎俄羅斯多功能直升機[ 13 ]。2018年10月,印度簽署了55億美元的協(xié)議,購買俄羅斯先進的S-400防空系統(tǒng),預計2020年10月開始交付,2023年4月完成[ 14 ]。2019年5月,印度宣布斥資50億美元為印度海軍購買10架“卡莫夫”Ka-31機載預警直升機。如布魯金斯學會印度項目主任坦維·馬丹所述,除了此項協(xié)議外,印度還簽署了租借俄羅斯一艘核潛艇協(xié)議、建造卡拉什尼科夫步槍(Kalashnikov? Rifles)制造廠協(xié)議以及護衛(wèi)艦的生產或購買協(xié)議,四筆交易價值超過120億美元[ 14 ]。與此同時,美國是繼俄羅斯之后的印度第二大軍備供應國。2014—2016年印度向美國提供44億美元,用于購買國防裝備[ 15 ]。2017年,印度開始從美國購買22架MQ-9B型“衛(wèi)士”戰(zhàn)略無人偵察機,可用于海上巡邏與海洋監(jiān)視[ 13 ]。同年6月,美國洛馬公司與印度塔塔集團簽署合作協(xié)議,將在印度聯(lián)合生產F-16戰(zhàn)機(印度需要200架戰(zhàn)斗機),實現(xiàn)防衛(wèi)裝備的國產化[ 16 ]。2020年2月,印度與美國簽署了30億美元的國防協(xié)議,包括24架MH-60R“海鷹”直升機和6架AH-64E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17 ]。
除了通過武器進口增強自身軍事實力外,印度注重與域內外國家合作來平衡中國的地緣優(yōu)勢,美國是印度在“印太”區(qū)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2017年印度參與美—印—日—澳四方會談,就航海自由、海上安全等問題進行了商議,意在提升軍事協(xié)同能力。這既是莫迪政府“印太”戰(zhàn)略實施的重要一步,也是其借助美國的力量對中國制衡的一種體現(xiàn)。印度與美國進行的聯(lián)合軍事演習、桌面演習和防務對話已經超過了與任何其他國家,包括每年在各軍種舉行的50多次合作活動。其中,馬拉巴爾海軍演習是以中國為假想敵,平衡中國最重要的戰(zhàn)略軍事舉措,在2019年印度和美國進行了“有史以來首次大型三軍兩棲作戰(zhàn)聯(lián)合演習”,進一步深化了美印的戰(zhàn)略合作[ 14 ]。2020年2月,在特朗普訪印期間,印美達成了全面全球戰(zhàn)略伙伴關系,雙方正致力于推動旨在使兩國能夠共享用于遠程導航和導彈瞄準的先進衛(wèi)星數(shù)據的《基礎交流與合作協(xié)議》的合作授權[ 17 ]。此外,印度還注重與東南亞國家的防務合作,承認東盟在“印太”的中心地位,與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進行了加強安全合作。2018年1月,莫迪在印度一年一度的共和國日閱兵式中史無前例地接待了所有十位東盟國家元首[ 18 ]。不僅如此,印度允許新加坡在印度領土上進行機械化的軍隊、炮兵和空軍演習[ 2 ],向越南提供巡邏艇、國防采購信貸額度以及分享衛(wèi)星數(shù)據[ 18 ],取得了印度尼西亞在戰(zhàn)略上至關重要的沙璜港開發(fā)權[ 19 ]。印度正日益強化其軍事實力,促進中印雙方軍事的內部平衡。同時與美國與東盟一些國家開展防務合作,借助多國的力量,使印度成為外部平衡中的一環(huán)??梢姡岸糁浦袊尼绕稹币殉蔀槟险坝√睉?zhàn)略的核心組成部分。
(二)對沖平衡策略
對沖是對介于搖擺策略和平衡策略之間的國際結構不確定性的一種政策回應。對沖國家將采取一種混合戰(zhàn)略,建立起經濟和其他非安全聯(lián)系[ 20 ]。因此,對沖平衡是一種有限平衡,其特點是:在進行軍事平衡的同時,輔之以政治經濟參與,以避免軍事帶來的緊張升級。批評對沖的平衡理論家認為,應該通過“取消”經濟和政治參與等非安全因素,縮小對沖對安全政策的覆蓋范圍[ 21 ]。因為即使是處于軍事平衡狀態(tài)的國家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與它們所平衡的國家進行政治和經濟接觸,故而很難區(qū)分國家何時在平衡,何時在對沖。事實上,印度確實正采用某種對沖的方式與中國進行接觸。
一方面,印度國防軍費開支大大增加。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西蒙·維茲曼(Siemon? T. Wezeman)認為,印度增加軍費的主要驅動力主要來自與巴基斯坦緊張局勢和中國的戰(zhàn)略競爭[ 22 ]。由于巴基斯坦在南亞與印度的博弈中處于下風,印度的軍備競賽與軍費開支顯然更可能指向中國。
另一方面,印度還通過與中國的多方接觸,采取對沖的方式緩和中印之間的緊張關系。一是國際組織的合作。中印在全球治理論壇上打開了空間,中國和印度都主張在全球治理問題上為新興經濟體提供更好的代表性,包括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印度與中國在金磚國家峰會、新開發(fā)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上海合作組織也尋求合作[ 2 ]。特別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自成立以來,印度獲得基建項目20多億美元資金,占其全部借款的近30%,使印度成為亞投行最大的資金受益國[ 23 ]。二是與中國領導人的定期會晤機制。在2018和2019年的兩次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中,中印首腦共同肯定了兩國合作對于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24 ]。三是印度對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支持。印度雖然總體上反對“一帶一路”,是因為印方認為中巴經濟走廊涉及克什米爾地區(qū)的主權問題。但印度并不反對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印度前副總統(tǒng)安薩里在2014年訪華時表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是一個很好的提議,印方將支持這一計劃[ 25 ]。印度把中國當作其主要戰(zhàn)略競爭對手的同時,也注重以對沖的方式緩解中印的爭端升級,以保證中印關系的總體穩(wěn)定。既能達到一定的平衡目的,又能收獲經濟實惠。
(三)規(guī)避平衡策略
規(guī)避平衡策略(Evasive? Balancing)是傳統(tǒng)的軍事平衡與保證策略相結合的一種策略。印度的“印太”戰(zhàn)略源于所謂的“中國威脅”,但鑒于印度能力有限,印度無法真正平衡中國的抗衡。因此,拉杰·拉賈戈帕爾(Rajesh? Rajagopalan)認為,這促使印度制定了一項關于回避的平衡戰(zhàn)略。規(guī)避平衡強調在“印太”地區(qū)發(fā)展伙伴關系以平衡中國的力量,同時也試圖向中國保證,這種平衡努力并非真正針對中國[ 26 ],這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爭端。保證理論認為,“如果不信任和恐懼是安全困境的基礎,各國可以發(fā)出信號,安撫潛在的對手,從而減少沖突的可能性?!盵 26 ]因此,基于平衡和保證的規(guī)避平衡策略可能被視為印度的“印太”的戰(zhàn)略。
首先,印度多次保證,印度無意遏制中國。莫迪總理在2018年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的講話中明確表示,“印太”不是一個排他的集團,不是一個有限成員俱樂部,印度絕不認為它是針對任何國家的[ 27 ]。印度在2020年以前一直拒絕澳大利亞提出的參加一年一度的馬拉巴爾海軍演習的請求。自2015年以來,該演習一直由印度、美國和日本海軍參加。印度在2018年再次拒絕澳大利亞的申請,其目的是為了緩和由于洞朗對峙所造成的中印緊張局勢[ 28 ]。
其次,特別是在洞朗事件之后,印度單方面釋放善意。一方面,印度指示政府工作人員不要參加由西藏流亡者在新德里組織的集會;另一方面,印度政府還讓官員們淡化反華聲明,并取消了由印度國防部資助的國防研究與分析研究所舉行的年度“亞洲安全會議”[ 28 ]。
再次,是印度對“四方會談”的謹慎。美國的“印太”戰(zhàn)略旨在建立起一個美印日澳的“四國集團”,但印度一直避免稱呼該會議為“四國會議”,而描述成印度—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的會議,印度在關于此次會議的聲明也沒有提到“四方”(the Quad)一詞。因此,印度被稱為“四方中最弱的一環(huán)”[ 28 ]。
此外,莫迪也時常在俄印中三邊會議期間與中俄領導人同臺,在金磚國家會議期間與中國、巴西、俄羅斯和南非領導人同臺。印度試圖通過規(guī)避平衡策略尋求實施“印太”戰(zhàn)略的一種最小風險方案。
三、印度“印太”戰(zhàn)略的制約因素
莫迪政府的“印太”戰(zhàn)略是印度平衡中國實力和追求世界大國地位的外交舉措。美國希望印度能夠配合其在“印太”區(qū)域的戰(zhàn)略部署,但考慮到印度的國家凝聚力、社會的分裂程度、國內經濟低萎問題以及印度的“戰(zhàn)略自主”,印度的“印太”戰(zhàn)略的實施存在很大的限度。
一是印度缺乏國家凝聚力。印度民族、種族等成分比較復雜,使印度社會向心力長期趨于分散而非集中。印度是英國人整合出來的概念,從來都不是單一性實體。印度共有100多個民族,印度斯坦族最多,但沒有占絕對多數(shù)的民族。印度境內的民族語言超過400種。在英國統(tǒng)治之前,印度是由不同的王公、蘇丹或納瓦布(地方行政長官)管治的多個族群組成[ 29 ]。而民族、種族的差異化,必然導致語言、思維以及認同觀上的分歧。近年來,莫迪政府試圖以印度教特性重塑民族凝聚力,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果,但也因宗教問題引起了全國范圍內的流血與沖突事件。印度在國家整合工程上任重道遠。
此外,在現(xiàn)代印度社會中,仍存在許多分裂勢力和獨立勢力。在泰米爾語言區(qū),達羅毗荼進步聯(lián)盟要求建立“達羅毗荼斯坦”,“兩個種族”理論成為了分離主義分子的理論支撐。在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卡拉塔克邦、安得拉邦、喀拉拉邦等講達羅毗圖語地區(qū),印地語不被認為是官方語言。較為激進的“全印安納達羅毗荼進步聯(lián)盟”成員甚至主張在“南印度”建立“達羅毗荼聯(lián)邦” [ 30 ]。在印度東北部和印度腹地,活動著許多因部落、族裔、宗教和語言等不滿而出現(xiàn)的國內叛亂。迄今為止,米佐叛亂仍是印度唯一一個通過和平協(xié)議結束沖突的案例[ 31 ]。而且,克什米爾問題至今沒有良好的解決方案。2019年8月,印度廢除憲法第370條,取消查謨—克什米爾邦的自治地位,此舉加劇了克什米爾地區(qū)的安全緊張局勢。加之2019年12月又通過歧視穆斯林《公民身份(修正)法案》,引發(fā)了印度國內大規(guī)模騷亂事件。因此,印度復雜的國內政治經濟形勢難以有效長期積蓄國力,這是束縛其“印太”戰(zhàn)略實施的根本因素。
二是印度黨爭造成經濟“短視”。2019年11月,莫迪政府因黨爭而宣布暫時不加入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貿易協(xié)定。據布魯金斯學會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在2030年之前實施RCEP,RCEP每年有可能使全球實際收入增長2850億美元,其絕對收益是《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全面進步協(xié)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的兩倍[ 32 ]。但就在國大黨利用RCEP可能在短期內給農民、中小企業(yè)以及部分工商店主們帶來不利而攻擊執(zhí)政黨時,莫迪政府不得不放棄具有如此重大利好的貿易協(xié)定。長期而言,印度以利益集團為基礎的黨派競爭不利于印度經濟的長遠發(fā)展。
三是印度經濟萎靡不振。莫迪執(zhí)政以來,經濟出現(xiàn)斷崖式下滑,正處于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受全國封鎖令的影響,疫情下的印度經濟將雪上加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發(fā)布了全球經濟預測,2020年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大幅降至1.9%[ 33 ]。至2020年5月,印度失業(yè)率飆升至創(chuàng)紀錄的27.1%[ 34 ]。當前,印度疫情應對不力也拖累了其經濟增長。隨著新變異型“奧密克戎”毒株蔓延,截至2022年1月18日,單日新增感染人數(shù)猛增至約24萬人。由于疫情再次蔓延,貨物和人員的流動重新開始陷入停滯。如果疫情長期持續(xù),印度的供應鏈將遭遇嚴重打擊,推高農產品和石油產品等的價格[ 35 ]。
此外,印度的廣泛貧困、對衛(wèi)生設施和清潔水的需求以及快速增長的人口(到2024年,印度可能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到2060年或將達到頂峰17億)仍需要投入數(shù)以巨額的資金[ 36 ],印度未來將缺乏經濟手段來發(fā)展一支具有平衡地區(qū)投入權重的軍隊。
四是印度海軍能力的限制。“印太”戰(zhàn)略的重心是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但印度的軍隊主要是為印度及其邊界的內部防御而設計的。直至十年前,印度海軍基本上還是一支海防部隊,印度除了可能擁有營規(guī)模的短時短程突擊式行動之外,幾乎沒有任何重要的遠征部隊投射能力[ 37 ]。印度的海軍能力限制還在于“印度制造”的短板。2018年,印度宣布計劃建造四艘兩棲攻擊艦,類似于印度目前正在運營的“奧斯丁級”艦艇。然而,這些船艦還沒有被設計出來,第一艘加入艦隊并投入使用的最早時間至少是十年以后[ 37 ]。
最后,戰(zhàn)略伙伴關系,而非聯(lián)盟,是印度外交政策的核心基礎。盡管中國實力不斷增強,但印度并不贊成結成聯(lián)盟,而是傾向于建立由流動性和靈活性支配的關系。對于印度的兩個最大國防供應商(俄羅斯和美國),印度也防止過度依賴以顯示其“戰(zhàn)略自主”。美國一直向印度兜售戰(zhàn)區(qū)高空區(qū)域防御系統(tǒng)(Theater?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ce/THAAD)作為S-400的替代品,但印度不顧美國制裁的威脅,與俄羅斯締結了一項關于俄羅斯供應S-400地空導彈的協(xié)議。印俄還在包括聯(lián)合開發(fā)布拉莫斯(BrahMos)巡航導彈等關鍵領域開展軍事合作。在從美俄的軍事采購中,印度在某些方面正在重新定義其傳統(tǒng)的不結盟基礎的嘗試。因此,盡管美國的《制裁美國對手法案》將對與俄羅斯國防工業(yè)進行“重大交易”的任何國家實施制裁,但對印度來說,不管美國對印度的制裁如何,都要展示其“戰(zhàn)略自主權”。
四、余論
“印太”意味著印度洋和太平洋作為一個完整的、共享的戰(zhàn)略空間而存在。印度版“印太”戰(zhàn)略既是印度“東向行動”政策的邏輯產物,也是其應對中國崛起、實現(xiàn)全球大國夢的重要抓手。隨著印度洋逐漸成為世界地緣政治博弈的新戰(zhàn)場,印度“印太”戰(zhàn)略對中國在印度洋的戰(zhàn)略布局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在此情勢下,中國應保持謹慎,積極穩(wěn)妥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印太”局勢。
第一,理解印度的多元平衡方略。印度雖與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形成“四國集團”(Quad),疫情期間又參與了美國主導的“美日印澳+重點伙伴關系國”(“Quad+”)視頻會議,但印度同時也是中印俄三邊合作機制的一員。印度不僅與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南非領導人在金磚機制中協(xié)同合作,而且還加入上海合作組織,這表明印度旨在通過參與有影響力的國際或區(qū)域組織的方式來提升其國際地位。“四國集團”只是印度多元平衡戰(zhàn)略下的一環(huán)。由于美國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印度將積極參與“四國集團”,但不會將其變成“四國軍事集團”,這既不符合印度“戰(zhàn)略自主”的靈活性,更將限制印度全球大國夢的實現(xiàn)。從長遠來看,印度的發(fā)展對促進世界多極化有重要作用。
第二,繼續(xù)加強“一帶一路”建設,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重要抓手,強化與“印太”沿岸國家的戰(zhàn)略對接,以經濟發(fā)展化解地緣政治思維,消除相關國家對華疑慮,進一步促進和保障中國的海外利益延伸。在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上,可以先推行“4-X”合作機制,優(yōu)先推動中緬或中孟(“4-2”)以及中緬孟(“4-1”)的一些合作項目。一旦繁榮穩(wěn)定的經濟走廊成為現(xiàn)實,將有利于推動印度參與到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上來。
最后,積極引導塑造中印關系,要著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的“兩個大局”。中國應在堅守底線思維的基礎上,以某種形式承認印度的“世界大國”地位,換取印度對中國崛起的戰(zhàn)略支持。中印作為兩個“十億級”的人口超級大國,是“印太”區(qū)域極為重要的兩個國家。印度渴望恢復“羅摩盛世”,而中國需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應從戰(zhàn)略高度把印度這一外部變量納入中國外交的重要議程中來。在后疫情時代的中美大博弈背景下,世界仍然充滿著不確定性。如何準確把握與印度的世紀關系,對中國未來的全球大戰(zhàn)略來說,無疑是一個值得思索的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SHAH A.21st Century is Indias Century,Says Amit Shah Praising Narendra Modis Government[EB/OL].India Blooms.(2019-09-17)[2021-11-15].https://www.indiablooms.com/news-details/N/54661/21st-century-is-india-s-century-says-amit-shah-praising-narendra-modi-s-government.html.
[2] JAISHANKAR D.Acting East: India in the Indo-Pacific[EB/OL].Brookings Institution India Center.(2019-10)[2021-11-15].https://www.brookings.edu/wp-content/uploads/2019/10/Acting-East-India-in-the-INDO-PACIFIC-without-cutmark.pdf.
[3]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齊文,譯.印度的發(fā)現(xiàn)[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56:57.
[4]王麗娜.印度莫迪政府“印太”戰(zhàn)略評估[J].當代亞太,2018(3):90-114.
[5]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India).Opening Statement by Prime Minister at the 12th India-ASEAN Summit, Nay Pyi Taw,Myanmar[EB/OL].(2014-11-12)[2021-11-15].https://mea.gov.in/outoging-visit-detail.htm?24230/Opening+Statement+by+Prime+Minister+at+the+12th+IndiaASEAN+Summit+Nay+Pyi+Taw+Myanmar.
[6]THAKKER A and SAHGAL A.U.S.-India Maritime Security Cooperation[EB/OL].(2019-10-01)[2021-11-15].? https://www.csis.org/analysis/us-india-maritime-security-cooperation.
[7]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India). Transcript of Sound-bite by Foreign Secretary on India-Japan-US Trilateral[EB/OL].(2018-11-30)[2021-11-15].https://mea.gov.in/outoging-visit-detail.htm?30672/Transcript+of+Soundbite+by+Foreign+Secretary+on+IndiaJapanUS+Trilateral+November+30+2018.
[8]師學偉.印度“印太”戰(zhàn)略:邏輯、目標與趨向[J].太平洋學報,2019(9): 23-34.
[9]SINGH S.The Indo-Pacific and India-U.S. Strategic Convergence: An Assessment[J].Asia Policy,2019(1):77-94.
[10]V PANT H and BOMMAKANTI K.Indias national security:challenges and dilemmas[J].International Affairs,2019(5):843-848.
[11]MEARSHEIMEI J.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M].New York:Norton,2001:183-197.
[12]Global Military Expenditure Sees Largest Annual Increase in a Decade,Reaching $1917 Billion in 2019[EB/OL].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2020-04-27)[2021-11-15].https://www.sipri.org/media/press-release/2020/global-military-expenditure-sees-largest-annual-increase-decade-says-sipri-reaching-1917-billion.
[13]GANGULY S and MASON M C. An Unnatural Partnership? The Future of U.S.-India Strategic Cooperation[M].Carlisl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and U.S. Army War College Press, 2019:33.
[14]SMITH J M.Modi 2.0: Navigating Differences and Consolidating Gains in India-U.S. Relations[R].Asian studies center,2019(8).
[15]GADY F. Russia Remains Indias Largest Arms Supplier (For Now)[EB/OL].The Diplomat.(2016-03-01) [2021-11-15].https://thediplomat.com/2016/03/russia-remains-indias-largest-arms-supplier-for-now/.
[16]TRAMBALLI U. “Modis World: Vision of a Potential Superpower” in Ugo Tramballi and and Nicola Missaglia(eds.),India the Modi Factor[M].Milano: Ledizioni Ledi Publishing,2018:120.
[17]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India). Joint Statement: Vision and Principles for India-U.S.Comprehensive Global Strategic Partnership[EB/OL].(2020-02-25)[2021-11-15].https://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32421/Joint+Statement+Vision+and+Principles+for+IndiaUS+Comprehensive+Global+Strategic+Partnership.
[18]MUKHERJEE R.Looking West, Acting East: Indias Indo-Pacific Strategy[J]. Southeast Asian Affairs,2019(5): 48.
[19]JACOB J.India, Indonesia agree to step up defence and maritime cooperation during Modis visit[N/OL].Hindustan Times[N/OL].(2018-05-30)[2021-11-15].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india-news/india-indonesia-agree-to-step-up-defence-and-maritime-cooperation-during-modi-visit/story-vMI9DjVMMAwHRPS7qYxkqI.html.
[20]RAJAGOPALAN R.Evasive balancing: Indias unviable Indo-Pacific strategy[J].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20(3):80.
[21]LIM D and COOPER Z.Reassessing Hedging: The Logic of Alignment in East Asia[J/OL]. Security Studies,vol.24,no.4.(2015-11-20)[2021-11-15].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9636412.2015.1103130.
[22]India, China among top three military spenders in? 2019[N/OL].The Hindu.(2020-04-27)[2021-11-15].https://www.thehindu.com/news/national/india-china-among-top-three-military-spenders-in-2019-sipri-report/article31445560.ece.
[23]駐印度大使羅照輝在印媒發(fā)表署名文章《加強互聯(lián)互通合作,共享“帶路”機遇》[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19-05-06)[2021-11-15].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7220/1206x2_677240/t1661033.shtml.
[24]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談習近平主席赴印度出席中印領導人第二次非正式會晤并對尼泊爾進行國事訪問[EB/OL].新華網, (2019-10-14)[2021-11-15].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0/14/c_1125099979.htm.
[25]印度表示支持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發(fā)展[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14-07-01)[2021-11-15].http://in.mofcom.gov.cn/article/express/jmxw/201407/20140700647278.shtml.
[26]RAJAGOPALAN R.Evasive balancing: Indias unviable Indo-Pacific strategy[J].International Affairs,2020(3):82-83.
[27]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India).Prime Ministers Keynote Address at Shangri La Dialogue[EB/OL].(2018-06-01)[2021-11-15].https://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9943/Prime+Ministers+Keynote+Address+at+Shangri+La+Dialogue+June+01+2018.
[28]MUKHERJEE R.Looking West, Acting East: Indias Indo-Pacific Strategy[J].Southeast Asian Affairs, 2019(5).
[29]李光耀.李光耀觀天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111-112.
[30]陳牧民.解讀印度:不確定的崛起強權[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55-56.
[31]PANT V H and BOMMAKANTI K.Indias national security: challenges and dilemmas”[J].International Affairs, 2019 (5): 840.
[32]REINSCH W.At Last, An RCEP Deal[R].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2019(12).
[33]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20:The Great Lockdown[R].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20.
[34]VYAS M.India has a jobs bloodbath as unemployment rate shoots up to 27.1%[N].Business? Standard,2020 (5).
[35]印度疫情重燃經濟承受重壓[N/OL].(2022-01-19)[2022-02-15].日經中文網. https://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47361-2022-01-19-09-27-03.html?start=0.
[36]CHAMIE J and MIRKIN B.Indias Population: Becoming Number? One[J/OL].Yale? Global? ?Online(2017-08-10)[2021-11-15].https://yaleglobal.yale.edu/content/indias-population-becoming-number-one.
[37]GANGULY S and MASON M.An Unnatural Partnership? The Future of U.S.-India Strategic Cooperation[M].Carlisl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and U.S. Army War College Press, 2019.
India Modi Governments “Indo-Pacific” Strategy:Logic, Tactics and Limits
XU Jinjin, YAN Yong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rise, India has gradually strategized the concept of “Indo-Pacific”, attempt to seek“l(fā)egitimacy” for Indias involvement in Asia Pacific Affairs. Since its founded, India has been trying to realize the “great power dream”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 but its influence has been limited to South Asia for a long time. After the cold war, Indias “Eastward policy” was gradually upgraded to the “Indo-Pacific” strategy. Modi governments “Indo-Pacific” strategy aims at Chinas rise,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Indias pursuit of world power status. In order to prevent China from gaining strategic dominance in the “Indo-Pacific”region, Modi government adopted military balance tactics, hedging balance tactics and avoiding balance tactics. However, considering Indias national cohesion, the social division, the decline of domestic economy and Indias “Strategic Autonomy”, there exist great limitations for Modi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Modi governments “Indo-Pacific” strategy.
Key words: Modi government;“Indo-Pacific”strategy;Chinas rise
收稿日期:2021-11-29
基金項目: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的網絡空間主權及其治理研究”(19CZZ018);江西省社科“十三五”規(guī)劃項目“美國‘印太戰(zhàn)略及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19ZZ05)
作者簡介:徐金金(1984-),男,浙江衢州人,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美國外交、美印關系研究;
晏擁(1996-),男,江西高安人,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印度外交、美印關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