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連杰
江蘇省高郵市汪曾祺學校(225600)
汽化和液化是兩種重要的物態(tài)變化,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例如燒水時就會發(fā)生汽化和液化。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不少人常常誤以為燒水時冒出的“白霧”就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氣。這種前攝抑制阻礙了學生對其本質的認識。筆者在研究蘇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教材“汽化和液化”一節(jié)內容時發(fā)現(xiàn),教材在“觀察水蒸氣的液化”活動中選取的教學插圖存在不妥之處,可能加深前攝抑制,導致對液化的錯誤認知。在此進行商榷,供廣大師生參考。
在燒瓶中注入適量的水,用酒精燈加熱燒瓶。觀察瓶內和瓶口的上方,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
如圖1所示,在瓶口上方傾斜放置一個金屬盤(室溫較高時,可以在金屬盤上放一些冰塊),觀察金屬盤的底面,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
在實驗中,水汽化后狀態(tài)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需要什么條件?[1]
安排“觀察水蒸氣的液化”活動(該活動可以作為演示實驗)的目的是使學生認識降溫可以使水蒸氣變?yōu)樗?從而理解液化的概念[2]。燒瓶內的水未沸騰時,在瓶口上方可見少量“白霧”;水沸騰后,瓶口上方的“白霧”增多,但在靠近瓶口的地方看不到“白霧”(見圖1)[2]。
圖1 觀察水蒸氣的液化
插圖中,給燒瓶中的水加熱,燒瓶水面上方部分是透明的,瓶口上方也有一小段是透明的,瓶口上方透明區(qū)域上方出現(xiàn)了“白霧”。以上都與事實相符。將金屬盤放在“白霧”上方,觀察金屬盤的底面,會看到有許多水滴附著在金屬盤底面,并不斷往下滴[2]。根據(jù)以上現(xiàn)象可知,水汽化后從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液化需要降低氣體的溫度??此坪锨楹侠?實則百密一疏。將金屬盤放在“白霧”上方,怎么能確定金屬盤底面出現(xiàn)的水滴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而不是“白霧”狀小水滴匯聚成的?
由于生活經驗影響,不少學生可能本來就認為“白霧”就是水蒸氣,如果再按照圖1所示組裝、放置器材,并且得出“正確結論”,很有可能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白霧就是水蒸氣”這一錯誤認知的前攝抑制,與教材中安排此活動的初衷背道而馳。
為解決原實驗方案存在的弊端,對實驗方案進行如下改進:用酒精燈給試管中的水加熱,產生水蒸氣,用尖嘴玻璃管將水蒸氣導出,在空氣中形成較長的水蒸氣流,再將金屬盤(或玻璃板)豎直放置于靠近尖嘴玻璃管的水蒸氣流處(見圖2),完成“觀察水蒸氣的液化”活動(注意:玻璃管和金屬盤可用鐵架臺固定,不可手持,以免燙傷),可實現(xiàn)一舉多得。
圖2 觀察水蒸氣的液化改進裝置
優(yōu)點1:水沸騰產生的高溫高壓水蒸氣通過尖嘴玻璃管噴出,可以在空氣中形成較長的“無形”水蒸氣流,在離尖嘴玻璃管口較遠處形成肉眼可見的白霧,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水蒸氣在形成白霧之前是“無形的氣態(tài)”,實現(xiàn)對“白霧就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氣”這種前攝抑制的“撥亂反正”。
優(yōu)點2:將金屬盤豎直置于靠近尖嘴玻璃管的水蒸氣流處而不是“白霧”處,可排除金屬盤上形成的小水滴是由“白霧”狀小水滴匯聚而成的可能性,使實驗過程更加嚴謹、科學。
優(yōu)點3:用試管代替燒瓶進行實驗,一方面加熱時不再需要石棉網,可以避免石棉網中的微小纖維在使用過程中逸出而被人體吸入,引發(fā)疾病[3];另一方面直接用酒精燈外焰給試管中較少量的水加熱,加熱效率高,節(jié)約水和燃料,低碳環(huán)保。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發(fā)布《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與“2011年版課標”相比,新課標在內容上的最大變化在于將“實驗探究”和“跨學科實踐”作為課程內容納入了一級主題,凸顯了物理實驗的育人功能以及物理學與日常生活、工程實踐、社會發(fā)展等的跨學科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思想[4]。初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有鮮明的學科特點,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物理學科教學質量標準的基礎與核心。初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概括理解、實驗探究、實踐應用和求實創(chuàng)新4個方面。其中“求實創(chuàng)新”的“求實”就是尊重實驗事實和自然規(guī)律,不盲從、不迷信權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勇于放棄或修正不正確的觀點,表現(xiàn)為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是學生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5]。對教材中的插圖進行商榷,提醒廣大師生,不可過于迷信書本,要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