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威 程麗榮
1.安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蕪湖市中醫(yī)醫(yī)院專碩研究生培養(yǎng)基地,安徽 蕪湖 241002;2.安徽省蕪湖市中醫(yī)醫(yī)院,安徽 蕪湖 241002
心衰(Heart failure,HF)是多種原因導致心臟結構和/或功能的異常改變,使心室收縮和/或舒張功能發(fā)生障礙,從而引起的一組復雜臨床綜合征[1]。心衰已成為全球嚴重公共問題,據(jù)資料統(tǒng)計,我國目前約有心衰患者890萬人,且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慢性心衰的患病率與死亡率呈顯著性發(fā)展趨勢”[2]。因此如何通過治療延緩心力衰竭的進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xiàn)代醫(yī)學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藥物抵抗和副作用。中醫(yī)治療心衰有獨特的優(yōu)勢,其認為“氣虛陽虛、痰濁血瘀、水飲內停為本病主要病因病機”[3]。目前溫陽利水法是中醫(yī)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之一,其文獻報道也相對較多。然而相關研究文獻未進行系統(tǒng)評價,基于此,本研究通過收集溫陽利水法對慢性心力衰竭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TC),對其進行Meta分析。
1.1 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CNKI)、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臺(VIP)、萬方數(shù)據(jù)知識服務平臺、PUBWED等。檢索時限均為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中文檢索詞: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溫陽利水、陽虛水泛。英文檢索詞:Heart Failure、Chronic Heart Failure、Warming yang to promote diuresis treatment、Edema due to yang insufficiency。分別進行關鍵詞、主題詞綜合檢索,獲得文獻并進行篩查。
1.2 納入標準 ①隨機對照試驗;②已臨床確診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③心功能Ⅱ-Ⅳ級(NYHA心功能標準);④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治療慢心衰的西藥,試驗組加用溫陽利水類中藥;⑤觀察指標:包括心功能療效評價、6 min步行試驗(6MWT)、血漿腦鈉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血漿N-末端腦利鈉肽前體(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等指標。
1.3 排除標準 ①非隨機對照試驗的文獻;②療程少于4周;③非臨床療效的研究;④試驗設計不合理或有錯誤的文獻。
1.4 資料提取與質量評價 對納入文獻進行數(shù)據(jù)提取,包括第一作者、發(fā)表年限、例數(shù)、干預措施及療程。采用“Cochrana風險偏倚評估”工具[4]進行質量評價。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RveMma5.3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卡方檢驗其異質性,以(P<0.05,I2>50%)為具有統(tǒng)計學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P≥0.05,I2≤50%)則無統(tǒng)計學異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統(tǒng)計資料為二分類變量時采用比值比(OR)評估,連續(xù)性變量時采用加權均數(shù)差(WMD)評估,兩者均以95%可信區(qū)間表示。
2.1 文獻檢索結果 最終獲得23篇文獻[5-27],且均為中文文獻。病例數(shù)目共1831例,其中試驗組937例,對照組889例。見表1。
2.2 文獻質量評價 本研究納入的23篇文獻中,7項研究[6,12-14,23-24,26]提及“隨機數(shù)字表法”,8項研究[7,15-17,20,22,25,27]僅提及“隨機分配”,未表明具體方法,8項研究[5,8-11,18-19,21]未提及分配方法,1項研究[24]提及單盲法,各項研究未提及分配隱藏方式,均屬完整結局報告,未出現(xiàn)選擇性報告偏倚。見表2。
2.3 Meta結果
2.3.1 心功能療效 共18項研究[6-9,11-18,21-23,25-27]進行了心功能綜合療效的報道,各研究間無明顯異質性(P=0.99,I2=0%),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分析。Meta分析結果顯示:在改善心功能療效方面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OR=3.53,95%CI(2.58,4.82),P<0.00001。如圖1所示。
2.3.2 EF值 共18項研究[5,7-11,13,15-23,25-26]報道了治療前后EF值變化,異質性檢驗的結果為:χ2=405.39,P<0.00001,P更<0.05,I2=96%>50%,各研究間具有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Meta分析森林圖顯示:Z=7.29,相應合并效應量MD=5.74,95%CI(4.17,7.24),P<0.00001(如圖2所示),表明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經(jīng)治療后配合溫陽利水法的治療組LVEF的改善優(yōu)于單純使用西藥治療。
2.3.3 6 min步行距離(6 MWT) 共7項研究[7,11,13-14,23-25]報道了治療前后6 min步行距離變化,其異質性檢驗的結果為:χ2=77.75,P<0.00001,P更<0.05,I2=92%>50%,各研究間具有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Meta分析森林圖顯示:Z=5.75,相應合并效應量MD=53.69,95%CI(35.39,72.00),P<0.00001(如圖3所示),表明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在提高6 MWT距離方面配合溫陽利水法的治療組要優(yōu)于單純使用西藥治療。
2.3.4 腦鈉肽(BNP) 共6項研究[8,16-17,22,24-25]報道了治療前后BNP值變化情況,其異質性檢驗的結果為:χ2=62.22,P<0.00001,P更<0.05,I2=92%>50%,各研究間具有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Meta分析森林圖顯示:Z=6.82,相應合并效應量MD=-104.70,95%CI(-134.81,-74.59),P<0.00001(如圖4所示),表明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配合溫陽利水法的治療組在降低BNP水平方面要優(yōu)于單純使用西藥治療。
2.3.5 N-末端腦利鈉肽前體(NT-proBNP) 共8項研究[7,9-14,21]報道了治療前后NT-proBNP值變化情況,其異質性檢驗的結果為:χ2=657.89,P<0.00001,P更<0.05,I2=99%>50%,各研究間具有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Meta分析森林圖顯示:Z=2.52,相應合并效應量MD=-228.45,95%CI(-406.37,-50.53),P=0.01<0.05(如圖5所示),表明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配合溫陽利水法的治療組在降低NT-proBNP水平方面要優(yōu)于單純使用西藥治療。
2.4 發(fā)表偏倚分析 對以心功能療效標準為指標的18項研究[6-9,11-18,21-23,25-27]進行發(fā)表偏倚分析,結果顯示倒漏斗圖大致為對稱圖形,提示存在發(fā)表偏倚的可能性。如圖6所示。
2.5 不良反應 在檢索出的文獻中有2篇文獻明確提出了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胡雪松[13]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中有1例出現(xiàn)口干,對照組有1例出現(xiàn)進食減少,均自行緩解,未特殊處理。宋益香等[19]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率為11.11%,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8.89%,主要表現(xiàn)為腹瀉、嗜睡、皮疹。有8項研究[8,12,14-16,22,26-27]提及無不良反應。
表1 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
續(xù)表1 表1 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
表2 納入文獻質量評價
圖1 兩組心功能療效比較的森林圖
圖2 兩組EF值比較的森林圖
圖3 兩組6MWT距離比較的森林圖
圖4 兩組BNP比較的森林圖
圖5 兩組NT-proBNP比較的森林圖
圖6 心功能療效比較的漏斗圖
中醫(yī)對CHF的認識由來已久,有以呼吸癥狀為主的“咳嗽”“喘證”,有以心區(qū)癥狀為主的“心悸”“怔仲”,有基于機理為主的“痰飲”“水腫”[28]。歷代醫(yī)家對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機認識雖不盡相同,但總的以氣虛為本,痰濁、水飲、血瘀為標。初期多為“氣虛”,逐步發(fā)展為“陽虛”,進而陰陽兩虛,最終導致亡陰亡陽,陰陽離決;“痰濁、水飲、血瘀”則可出現(xiàn)在心衰各個階段,與本虛互為因果,“本虛是心衰的基本要素,決定了心衰的發(fā)展趨勢;標實是心衰的變動因素,影響著心衰的病情變化,本虛和標實的消長決定了心衰發(fā)展演變”[29]。岳良明認為心腎陽虛是心衰發(fā)生的關鍵因素,氣、血、水的病變是心衰的病理實質,從氣虛引起血瘀,最后導致水停,是心衰的演變規(guī)律[30]。心腎陽虛貫穿心衰發(fā)病的整個過程,因此溫陽利水法是治療慢性心衰病的重要方法。本次研究Meta分析結果顯示,在臨床治療中溫陽利水法配合常規(guī)西藥治療比單純應用西藥治療臨床療效更優(yōu),為臨床選用治療藥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依據(jù),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此次納入文獻均為中文文獻,且納入研究的文獻質量參差不齊,涉及患者的樣本數(shù)量不夠大,運用盲法的文獻較少,使用的中藥組成、治療周期不盡相同,不可避免使得研究結果產生一定偏倚,影響Meta分析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期待后續(xù)有更多高質量文獻來證實,以期得到更嚴謹?shù)慕Y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