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_鄭楠 編輯_王博 設計_李陽
守住“中國魂”“文化根”,不要隨波逐流地完全融入其他國家的文化,失去原本的面目。
留學之于留學生而言最大的挑戰(zhàn)是什么,除了通常的課業(yè)學業(yè)之外,其實最大的挑戰(zhàn)莫過于面臨著全新的環(huán)境和文化。尤其是一些西方國家,中外的文化背景差異體現在多個方面,無論是語言、思維方式,還是飲食起居等,不同的國家都有著不一樣的文化。在一些西方國家留學的中國學生,可能大部分人會認為語言會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障礙,其實不然,最重要的因素還是文化差異。思維上,西方人崇尚自由和獨立,想法更為直接,表達更為直接;中國人普遍內斂謙和,講究含蓄。飲食上,西方人更偏向于冷食和冰水,中國人則習慣了熱食和熱水。還有基本常識性差異等,諸如此類,留學生初到異國他鄉(xiāng),這些都會成為他們的困擾,甚至可能還會出現跨文化沖突現象,嚴重時會導致“文化休克”。因此,留學生往往需要一些時間去適應文化差異以及采取一些措施去應對文化沖突。
但是,事實上在很多中國學生的一些國外教育經歷中,他們往往想著如何融入當地的環(huán)境,僅僅懂得欣賞國外文化,卻忽略了自己身上的“中國魂”,走在大街上還被誤認為是韓國人或者日本人,他們往往缺乏自己的特點,甚至是容易被同化改變的,不太容易去思考自己在留學過程中,帶給這個國家甚至是這個世界的印象是怎樣的。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所有留學生可能都會面臨一個文化差異、文化沖突和文化適應、文化自信的難題,文化適應是留學生獲取留學價值的重要內容,文化自信是植根于骨子里的精神動力。而中國留學生赴海外學習,其實首先應該做的便是從心底認知自己國家的文化,在處理不同國家之間文化差異的同時,還是應當樹立文化自信,守住中國人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保留自身的特色,不要隨波逐流地完全融入其他國家的文化,失去了原本該有的樣子。
樹立文化自信是中國留學生的必修課,而文化自信的源泉便是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如今中華文化走上了世界的舞臺。中國學生留學在外,需要明白自己國家的優(yōu)秀文化是什么,其優(yōu)越性又在哪里,又是如何對世界文化產生了影響。古代科技方面的四大發(fā)明推動了世界的進步,其中近代化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離不開指南針;思想解放、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離不開造紙術和印刷術;火藥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zhàn)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城堡,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到文化方面的書畫文字、甲骨文等中國文化瑰寶體現了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儒釋道思想影響到了全球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討論和對綠色理念的秉持……這些都向世界展示了特有的中國文 化。
歷史上,鑒真東渡、張騫出使西域,促成了世界文化的傳播。文化傳播不是一個今天才有的現象,歷史上文化傳播有幾種模式,以前很多時候,中華文化的傳播是通過一種自然而然向外流淌的方式,以此影響到了非常多的國家和地區(qū)??v觀全世界,除了東亞外,一些東非國家的博物館都能看到從中國來的優(yōu)秀展品?,F如今,中華文化傳播的方式逐漸變成了主動地和世界拉手這樣的方式進行傳播。
此外,亦能從什么樣的文化得以傳播為角度來看中國文化如何影響世界。
中國一位教授曾講到,從歷史上看,第一,高級的文化才能傳播。日本曾經派遣唐使,明代后日韓對中國代表儒家文化極為認可。馬可波羅把中國元大都的情況帶回歐洲,哥倫布讀著他的書展開遠航。伏爾泰讀到中國的官僚制度,說了一句段話:“世界上我想不出有比這個更好更高明的制度了,這是人類發(fā)現的唯一一種不靠愚昧和迷信來統(tǒng)治的制度。”這些表明世界認同中國文化,認可其是高級的,所以愿意接受傳播。第二,文化的傳播很大程度上需要一種回報性,即學習這個國家的文化對自身來說是有好處的。比如在古羅馬時期接受了羅馬文化,就會得到公民權,一種政治身份甚至經濟地位。那么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是如此,中國因為有了一套官僚制度和科舉制,很多人主動選擇通過掌握文化來獲取政治資源和權力的杠桿,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很多人來學中文就是想獲取這些,比如從漢到清,都有不同國家的人來做官。今天,中國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一帶一路”建設,以及一些國際秩序的建立和國際機構的展開,逐漸能夠為世界人民提供公共價值和服務,比如“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有利于改善基礎設施,亞投行能夠提供新的金融機制。那么,以此來看,中國文化得以傳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回報性。第三,文化傳播具有普遍性,餃子、窗花、中國結、少林武術等雖然僅僅是代表中國的一個符號,但在世界范圍內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還有,孔子學院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成功范例,自創(chuàng)辦以來,成為世界認識中國漢字文化的重要平臺。中國學生在深深牢記這些之后,赴海外留學時,就不至于在談到孔莊、京劇昆曲時,自己一臉茫然,有時懂的竟還不如一個外國人多。中國擁有千年優(yōu)秀文化,正在走向世界,引起很多國家的關注,因此中國留學生應當更加自信。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中,中國影視、文學等文化產業(yè)也正在崛起,在世界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為中國的文化發(fā)展煥發(fā)出新的活力。從“現象級”影片《戰(zhàn)狼2》到《長津湖》,從斬獲第15屆布達佩斯國際動畫電影節(jié)最佳動畫長片獎的國漫《大魚海棠》到《時光代理人》,從早年間的《還珠格格》《甄嬛傳》開啟的“出?!蹦J降绞撞繃a網劇《白夜追兇》走出國門,從雨果獎《三體》到以起點國際網為代表、憑借著豐富的中國元素和新奇情節(jié)的網絡小說在海外市場同樣受到眾多青睞,與之類似的國際網絡文學平臺在國外廣受好評,進一步向海外傳遞了優(yōu)秀的中國文化……以上這些都是對中國產業(yè)蓬勃發(fā)展的認可,出口高質量的內容也將幫助世界各國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文化軟實力。以前功夫熊貓、花木蘭這些中國元素卻在國外發(fā)展成熱門讓世界人民得以了解,如今隨著國內市場的發(fā)展,相信留學生也一定能向周圍的外國友人同學介紹更加豐富多元的中國文 化。
經濟是基礎,文化是其反映。中國留學生在講述自身海外求學經歷中,已經有很多人表示,經常能聽到其他國家的學生對國內的移動支付、網購外賣、共享單車、高鐵出行等贊嘆不已。中國國內的快速發(fā)展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向外交流,因為國家強大了,隨之也吸引了更多外國人的目光,不僅讓他們對中國生活更加感興趣,也使他們愿意主動了解中國文化。如此,中國各方面的快速發(fā)展為中國留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依靠。
海外留學,中國留學生應當明確知道什么是文化自信,并且從心底樹立文化自信,此外,還要了解自己作為一個個體對國家的意義和影響有哪些,以及如何樹立文化自信。留學生這一群體是國家與民族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他們的文化自信對國家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在經濟全球化下,中國留學生成為代表國家和民族走出去的先鋒,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骨干力量,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發(fā)揮著一定的作用。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總是與每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實踐相結合,不斷傳承發(fā)展,中國留學生要做中國文化的傳承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中國留學生要做文化自覺的踐行者和文化自信的倡導者。
如何從心底樹立文化自信,除了從小耳濡目染地習得歷史之外,其實最應該做的是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指的是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故事、民俗習慣、語言文字等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程度,對祖國的歸屬感和對中華文化的喜好程度,是否按照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與其他中國人保持一致的意向。而中華傳統(tǒng)文化體現出來的倫理價值觀,在構建文化自信中起到了奠基作用,使得身處國外的留學生保持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和繼承,能夠從根本上克服文化自卑心理。
其次是明確自己出國留學的動機和留學價值。試想自己遠赴他鄉(xiāng)的初衷是什么,自己又將獲得怎樣的留學價值,比如在專業(yè)知識、思維方式、人際交往、生活體驗等方面取得的收獲,尤其是對在國內接受教育而言獲得的比較優(yōu)勢。雖然現在隨著國內高等教育的發(fā)展,一些含金量較低的海外文憑不再那么受歡迎,但在應對文化差異的過程中,培養(yǎng)綜合素質仍是留學價值的體現。因此,中國留學生能做到文化適應的同時更應該樹立文化自信,以此讓自己的留學價值更上一層樓。
再次是保持一份鄉(xiāng)愁,在異國他鄉(xiāng),遇上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需要與當地好友一起度過的。鄉(xiāng)愁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中,而它的最好體現便是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都記載了中國人的民俗習慣,成為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最后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通過對比所在國家,認同自己國家的文化。留學期間,留學生逐漸接觸到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會讓他們學會面對文化差異帶來的挑戰(zhàn),尊重并欣賞多元文化。與此同時,在了解所在國的文化、學習其他國家留學生的良好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的同時,內心通過對比也會對中國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便會積極地傳播中國文化,比如課余時間參加友好聯誼會,組織策劃相關可展示中國文化的活動等。對于身處國外的留學生來說,文化自信的建立不僅要從心底確立文化認同,還需要在不斷的文化交流中樹立文化自信,國際間文化的交流會增強自我認同和民族自尊,在感受到不同國家文化的差異時,會更加確認自己,進而在內心深處更加認同自己的文化。
留學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其中一部分人會感嘆留學是一場跨文化的磨練修行。初到一個陌生的國家,由于各方面的文化差異,基本上都會經歷一段或長或短的情緒低落期甚至是產生心理問題,文化沖擊是所有留學生都會面臨的挑戰(zhàn)。但樹立文化自信是中國留學生的“必修課”。于個人而言是自我實現的必要基礎,改革開放40多年來,大批優(yōu)秀留學生歸國,成為國家各領域的領軍人物,正因為他們對國家的文化自信,才選擇回國發(fā)展事業(yè),獲得了自我實現;于國家而言,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留學生作為對外的中堅力量,應當更加樹立并堅定文化自信,將個人理想抱負融入國家發(fā)展,把留學夢和中國夢合起來,在世界舞臺上展示中華優(yōu)秀文化,彰顯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