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莎
摘 要:基于PISA理論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明確PISA理論的內涵,認識其對閱讀教學的指導意義,明確PISA理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啟示,有閱讀能力教學目標、生本理念教學過程、多元模式教學結構、內外兼修教學途徑。在小學語文第二學段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明確第二學段承上啟下的作用,進而構建實踐策略:巧妙設計閱讀問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實施多元閱讀教學,引入生活閱讀材料;倡導廣泛閱讀,實現(xiàn)知識遷移運用;開設專項閱讀課程,拓展獨立閱讀時間。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根據(jù)閱讀現(xiàn)狀與基本學情,落實以上閱讀教學實踐策略,能夠更好達成語文教學目標。
關鍵詞:PISA理論 小學語文 生活化 閱讀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6.002
PISA是“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是當前最主要的國際教育評價項目之一,主要通過紙筆測試明確學生的能力,認識學生是否掌握未來生活所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在PISA理論中,對學生的測試包括閱讀素養(yǎng)、數(shù)學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三大方面,其中閱讀素養(yǎng)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具有科學的指導意義。過去的小學語文第二學段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教學,面臨著不少的困難,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閱讀基礎,但是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不足,往往只能理解閱讀中淺顯內容,無法深入探析思想內涵,對第三學段的閱讀不利。PISA在閱讀單元主要是PISA立體閱讀理論,教師改進單元教學模式,構建更為科學的閱讀策略,打好第二學段閱讀基礎。
一、PISA理論對閱讀教學的指導意義
過去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主要包括識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和評價能力、遷移運用能力等。而PISA理論中測試的是閱讀素材,可以理解為其目的是開發(fā)學生的知識與潛能,使之能夠更好參與社會生活,使之具備理解、運用、反思閱讀文本的能力。此閱讀培養(yǎng)目標的視野更廣闊,重視閱讀的實用性,注重加強與實際生活和現(xiàn)實社會的聯(lián)系。基于PISA立體閱讀理論,教師應當明確其中內涵,重視在閱讀教學中發(fā)展學生閱讀素養(yǎng)。
PISA評價測試中,不僅包括基礎閱讀能力,還包括高效閱讀,重視學生獨立閱讀中有所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能夠根據(jù)自身的知識結構,熟練探尋和發(fā)現(xiàn)所需信息,從而全面理解各類文本,提煉文本中的主要觀點,這對開發(fā)學生閱讀潛能、更好參與社會生活具有重要價值。因此,教師要改進語文閱讀教學,重視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實現(xiàn)語文閱讀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結,豐富學生精神世界。
二、PISA理論對小學語文中段閱讀教學的啟示
1.構建閱讀能力的教學目標
受到傳統(tǒng)閱讀教學理念的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多是以講授式閱讀教學為主,閱讀教學目標是語文知識的取向,即重點是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而無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無法發(fā)展學生的人文精神。PISA立體閱讀理論,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提取信息的能力,是指從閱讀文本中快速提取有效和所需信息;二是解釋信息的能力,是指能夠正確解釋文本內涵,在不同信息間建立邏輯關系;三是思考與判斷能力,重點是將文本內容與自身經驗和原有知識聯(lián)系起來,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觀點。依托這個背景,小學中段閱讀教學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基本閱讀方法,加強閱讀策略的指導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等。
2.確定生本理念的教學過程
根據(jù)PISA立體閱讀理論,明確強調的是發(fā)展學生綜合素養(yǎng),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根據(jù)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小學語文中段的單元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jù)日常教學經驗和問卷調查等,明確本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閱讀基礎,優(yōu)化教學設計,使之更加適合小學生閱讀學習,重視創(chuàng)設真實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中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引發(fā)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
3.實施多元模式的教學結構
PISA立體閱讀理論中,包括讓學生閱讀課外短篇故事、網頁信息、報紙雜志、統(tǒng)計圖表等各式各樣的文本,回答不同內容和多種類型的問題,體現(xiàn)閱讀與生活的聯(lián)系,重視發(fā)展學生閱讀能力和知識遷移運用能力。過去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資源匱乏、評價標準單調等問題,制約了閱讀教學和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新時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定篇、例文、樣本構建多元的閱讀教學模式:定篇是指根據(jù)豐富的國內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如童話和寓言故事等,讓學生初讀認識內容、研讀品味意蘊、熟讀識記語言、再讀進行表演的形式,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例文是指采取讀寫融合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樣本是指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掌握閱讀方法與技巧并實現(xiàn)遷移運用。
4.形成內外兼修的教學途徑
根據(jù)PISA立體閱讀理論的內容,教師還要重視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讓學生涉獵各類經典圖書,海量的自主閱讀。語文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這樣才能博采眾家之長,達到融會貫通和厚積薄發(fā)的地步,這就是所謂的語文學習要“內外兼修”。小學階段要讓學生達到145萬字的閱讀量,教師閱讀教學中也要重視內外兼修,既要重視課內文章的精讀精講,也要引入課外經典文本,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三、PISA理論下優(yōu)化小學語文中段的閱讀教學
1.巧妙設計閱讀問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PISA立體閱讀理論指導下,新時期的小學語文第二學段的閱讀教學,教師應當明確中段語文閱讀教學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根據(jù)教學經驗和調查結果,熟悉中段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單元閱讀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創(chuàng)設生動情景,巧妙設計閱讀問題,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以《爬山虎的腳》教學為例,在本課中主要描述爬山虎生長之處、爬山虎的葉片、爬山虎的腳三大部分,重點寫爬山虎的腳,教師要重視引領學生連續(xù)觀察事物,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根據(jù)PISA理論中重視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教師可以設計能夠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問題。教師可先借助電子課件展現(xiàn)各式各樣的爬山虎圖景,如學校和各類建筑物的墻壁上滿墻的爬山虎,將一面墻壁團團地圍起來,這些生動的圖景可以吸引學生目光。結合這個背景,教師試著提出一些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它的植株有什么特點呢?先讓學生試著回答這些簡單的問題,做好基礎鋪墊后,教師繼續(xù)提出與本文相關的比較深入的問題:文章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主要寫什么?作者細致觀察了爬山虎的什么?其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有什么?這樣的好處是什么?從哪些詞匯可以看出來是作者經過長時間連續(xù)觀察所學的文章?通過巧妙設計這些由淺及深、難易適當?shù)膯栴},教師先讓學生自主解答,之后借助相關圖文總結,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初步掌握課文的結構,驗證自己的閱讀效果。完善這個過程,可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實施多元閱讀教學,引入生活閱讀材料
基于PISA立體閱讀理論,小學語文中段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好課內的文章,還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快速獲取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能夠閱讀各類閱讀材料。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從小學開始就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多元閱讀能力,需要實施多元閱讀教學,引入豐富的生活閱讀材料,開展相關閱讀教學活動。
以部編版四年級第七單元為例,本單元主題是家國情懷,選文題材多樣主題統(tǒng)一。此單元有詩歌體裁的課文《古詩三首》《延安,我把你追尋》,因此教師可教授學生古代詩歌和現(xiàn)代詩歌的閱讀方法。主要的方法有共同之處,包括反復閱讀、了解作者、解析詩歌內容、體會其中情感等,重點是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析其中的關鍵字詞。通過不同形式的詩歌對比閱讀,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本單元習作主題是“寫信”,教師可先借助規(guī)范的信件資料,運用圖文并茂的資源,讓學生認識到書信是以前人們和遠方親人或朋友互通消息和交流感情的主要方式,現(xiàn)在仍然是重要的聯(lián)絡方式,只是書信的載體從紙質變成了電子。教師可在大屏幕上展現(xiàn)小杰寫給叔叔的信,先讓學生自主閱讀這封信件,然后讓學生探析信件的主要結構,與學生一起分析信件組成部分,進而總結出包括稱呼、問候語、正文、祝福語、署名、日期等;最后,教師繼續(xù)引入其他的信件,讓學生根據(jù)這些信件結構和寫法試著寫一封信。除了信件的閱讀教學,教師還可引入微小說、傳記、報告、備忘錄、說明書等各類閱讀材料,同樣是先教授學生閱讀方法,分析這些文本的結構,通過加強訓練指導學生快速獲取和提取信息,比如通過閱讀多篇微小說,總結微小說的結構特點:篇幅短小、人物不多、細節(jié)精簡、語言經典、風格單純等,讓學生更好掌握微小說的閱讀。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參與人物傳記等的仿寫訓練,重點是突出真實性和文學性的特點,即寫作內容要真實,人物形象要生動,這需要學生閱讀大量相關的書籍,了解歷史、文化等領域的名人事跡,或者從身邊小人物開始寫作。不僅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而且能夠發(fā)展學生寫作水平。通過多元的閱讀碰撞,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3.倡導進行廣泛閱讀,實現(xiàn)知識遷移運用
根據(jù)最新版的語文課程標準,結合PISA立體閱讀理論,新時期的語文閱讀教學應當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通過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方法,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運用。課內的文本是有限的,教師要引入豐富多樣的課外文本,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適當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雙減政策下,教師要減少書面作業(yè)量,布置靈活的自主閱讀任務,引領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達到好讀書的地步。
以部編版四年級上的教學為例,教師可根據(jù)相關課文,提倡學生運用所學的閱讀方法,進行拓展閱讀。如:《蟋蟀的住宅》一文的教學中,這篇選自法布爾的《昆蟲記》,屬于科學小品文,因此教師可讓學生閱讀《昆蟲記》其他文章,重點是學習富有情趣的語言表達特點,教師要指導學生仿寫,將蟋蟀的叫聲比喻成彈琴,讓學生仿寫“月明風清的夜晚,蟋蟀()”,以此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運用。其他的課文也可以通過閱讀其他篇章,遷移運用知識,如根據(jù)《盤古開天地》等,讓學生閱讀《中國神話故事》,讓學生總結其他故事的起因、結果、與人物。而在第八單元中,包含多篇文言文,教師要在課堂上教授學生文言文的閱讀方法,包括反復閱讀、根據(jù)注釋解析語句、借助工具書等,然后再引入《世說新語》中的短篇文言文,如《德行》篇中的“謝安教兒”,讓學生自主閱讀,解釋“我常自教兒”這句話的含義,以此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運用。適合該階段閱讀的書籍還有很多,教師要根據(jù)四年級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選擇合適的書籍,列出自主閱讀書單,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自主閱讀,運用所學解讀文本內容。
4.開設專項閱讀課程,拓展獨立閱讀時間
根據(jù)PISA測試的成績,國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視,發(fā)達國家的中小學生閱讀能力測試分數(shù)較高。為提升我國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不僅要結合教材文本講解,還要充分利用晨讀時間、課后服務時間和其他課余時間,開設專項的閱讀課程,拓展學生獨立的閱讀時間,更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師可在晨讀時間讓學生閱讀名言警句、詩詞歌賦、成語典故、短篇文言文等,通過長期堅持,可以積累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文化涵養(yǎng),這對學生閱讀和寫作都有輔助意義。在課后服務時間,教師可以根據(jù)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體裁,引入豐富的課外文本,開設主題閱讀課程,教授學生科學的閱讀不同類型文本的方法,加強課外閱讀的訓練。以《西游記》這部小說的閱讀為例,教師要指導學生先讀前言和目錄,然后進行略讀和精讀,先選擇感興趣的部分閱讀,之后進行整體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注意做批注,寫閱讀筆記,積累一些好詞好句,總結其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描寫,如孫悟空的人物形象可以總結為疾惡如仇,善辨妖魔,有責任心,重情義,不畏強權,敢作敢當。教師還可以布置家庭閱讀任務,讓學生根據(jù)教師列舉的課外讀物進行自主閱讀,可以與家長和同學分享閱讀收獲,評價閱讀文本等,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PISA立體閱讀理論對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小學語文的單元閱讀教學中,教師根據(jù)PISA提倡的發(fā)展學生閱讀素養(yǎng),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法,通過引入豐富多樣的文本,引領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中,進行思考和探究。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和技巧,積極參與不同主題的閱讀訓練等,這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發(fā)展學生綜合閱讀素養(yǎng),全面提高小學語文中段閱讀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代順麗《語文閱讀教學變革的PISA路徑》,《外國中小學教育》2017年第12期。
[2] 程孟妮《PISA閱讀測試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啟示》,《教育與考試》2018年第6期。
[3] 蔡景珍《借鑒PISA開展新課程小學語文閱讀素養(yǎng)的測評》,《課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1期。
[4] 李煥倫《基于PISA閱讀素養(yǎng)觀小學語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教學誤區(qū)與對策研究》,《新作文(中小學教學研究)》2019年第2期。
[5] 張蓉《PISA閱讀測試對我國小學語文考試評價的啟示》,《語文教學通訊(小學)》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