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藍
網(wǎng)紅法考老師羅翔有一段視頻,談到自己看書的時候會把手機關(guān)上。大多數(shù)人不會為了讀書而關(guān)機,一是覺得不需要,二是哪怕關(guān)了手機,過幾分鐘就會想,是不是有人找我?我不會錯過什么重要的信息吧?心里就像有個蟲子在咬,很快就把手機打開了。
羅翔說:“如果完全不受限制,你是向往崇高,還是向往墮落?大部分人都會嘴巴說我向往崇高,但是實際是在墮落中無力自拔?!?/p>
看電視劇、刷手機、玩游戲,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像開了倍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拿起一本書讀到發(fā)困,發(fā)現(xiàn)還不到半小時。不斷切換的畫面和信息,吸引了我們的視線,瓜分了我們的時間,我們的注意力越來越分散、更難專注去做某一件事。我們對世界正在發(fā)生的事知道得更多了,但是海量的信息并沒有帶來幸福感的提升,反而更加焦慮。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讀書的效率看起來是低了一些,但是不讀書的人生,會充滿迷茫和混沌。
《深閱讀》這本書談到:網(wǎng)絡(luò)讓我們漂流在信息海洋的表面,而讀書則帶我們向下深潛,汲取深藏水底的精神清流。
換句話說,要想更有效地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得先確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達到足夠的深度。
日本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起手段極其殘忍的殺人案,法院做出了執(zhí)行審判員制度實施以后的首例死刑判決,罪犯接受判刑、不再上訴。媒體報道,宣布判決后,審判員問罪犯:“如果能回到過去,你希望回到什么時候?”
罪犯回答道:“我想回到學生時代,多讀些書?!?/p>
人之將死,他不必再說違心的話,也無需討好審判員以求獲得減刑,或許是為了成長中沒能花時間讀書而感到遺憾,或許是在收監(jiān)期間讀過某些書令他深有感觸,“多讀些書”的回答,是他不加掩飾的真實心聲。
讀書為什么能讓人在順境時不張狂、逆境時有力量?
《深閱讀》中打了一個比方,生活就像一片海洋,工作也好、人際關(guān)系也好,每天都會有很多麻煩,它們是海洋淺層的被污染的濁水,而人類的思想達到極其深入的程度,就猶如地層深處流淌著的清水。
潛在濁水中很痛苦,但只要向下深潛,就能找到深層的清流。
關(guān)鍵在于,我們首先得知道濁流底下還存在著清流,同時還要具備“深潛力”。而讀書,就能教會我們掌握這種“深潛力”。
它需要我們逐字逐句地看,既累眼又費時,需要讓自己的世界變得安靜,需要擺脫更快速多變、更容易接受的音視頻的干擾……
跨越這些障礙,我們才能尋見寶貴的清流。
一位讀者說:在火車上看完《活著》,當時剛結(jié)束了一段痛苦不堪的婚姻,內(nèi)心自認為自己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苦難,覺得活著真沒意思,甚至想過一了百了??赐赀@本書以后才發(fā)現(xiàn),這不過是人生中的一段路而已,明白樸實無華、簡單平凡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生,酸、甜、苦、辣、樂……不過是活著的一味調(diào)味劑罷了。
每個人都會走進低谷,還會不止一次,我們眼中所見的只有麻煩,會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可是再痛苦,當我們打開書,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不過是人類歷史上所遭受的眾多苦難中的一種。
正是有了低谷,才有了我們精神的強韌,“凡是殺不死我的,都會使我強大”。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懷著孤獨感和缺失感,而這正是我們讀書的契機。沉浸在書的世界里,如同給精神打了一支安定劑。
它不僅能讓我們從作者身上得到能量,它還像吸水紙一樣,能吸走我們精神上的負面能量,使我們內(nèi)心淤積的壓力得以減輕,從而保持心情舒暢。
同樣是讀書,所讀的書不同,意義也完全不同,《深閱讀》中將讀書的意義分為三種:
一是以獲得信息為目的的讀書,比如我們有時迫于工作或考試的需要,就不得不讀書。
二是為了愉快且有意義地度過獨處的時間,因而促使大腦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的讀書。
三是為了鍛煉自己、豐富精神而讀書。
這三種讀書中的任何一種都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直接鍛煉精神的偉大書籍,哪怕只是讀有趣的書,也能有效地讓心靈恢復(fù)平靜。
換句話說,只要能用讀書填滿獨處的時間,就能減輕內(nèi)心的孤獨感。
歌手李健曾在節(jié)目里被拍到自己使用的手機,還是十來年前的非智能手機,不能上網(wǎng),沒有微信,他希望生活能保持安靜,在家可以聽聽歌、讀讀書。
李健說:“很多信息是沒有用的,我們需要的是知識,需要的是智慧?!?/p>
用現(xiàn)實經(jīng)驗來增長智慧,需要經(jīng)過一定的歲月沉淀,在閱讀中獲得智慧,并不需要特別長的時間。
被問到如何保持多年閱讀的習慣時,他說:“對我來講,讀書就像精神層面的一日三餐一樣,人要吃飯,你的心靈也要不斷地給予能量、給予滋潤。閱讀習慣是不需要保持的,你既然喜歡這件事,可能就不太需要放棄什么?!?/p>
叔本華說:“光是不停地讀書,過后卻不深入思考的話,絕大部分知識都會流失,不會在精神中扎根。”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才是讀書的意義。
《深閱讀》提供了幾個提升閱讀品質(zhì)的方法:
一是“自問自思”。
有了問題,人們才會找出答案。養(yǎng)成邊提問邊閱讀的習慣,就能提高興趣和關(guān)注的持久力,從而更容易吸收書中的內(nèi)容。
作者在讀書時如果遇到問題型的句子,會用括號把它括起來。這樣一來,他就能弄清楚這本書解決的是什么問題。
二是“讀書不只是用眼睛看字”。
孩子更容易接受朗讀和繪本,作者也喜歡在睡前聽一聽有聲讀物,專業(yè)人士飽含情感地朗讀,更容易在腦中形成畫面。
作者提到,川端康成《雪國》的開篇名句是“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專業(yè)的朗讀者會讓古老的名作也能重煥青春。
三是養(yǎng)成整理書架的習慣。
書架如同自己的記憶裝置,目光掠過書脊,就能回憶起書中內(nèi)容、相關(guān)話題或是閱讀時的自己。
四是把書的內(nèi)容講給別人聽。
“能否把書的內(nèi)容向別人說清楚”,是衡量你吸收了這本書多少內(nèi)容的標準之一。我們不一定要把書講給別人聽,但是可以假定述說的對象。
比如,“我要把這段話講給某某聽”“某某肯定會對這段話深感共鳴”“這部分應(yīng)該建議某某讀一讀”……
想象具體場景,就會讓讀書的興致高漲。
木心說:“找好書看,就是找一個制高點?!庇辛诉@個制高點,生活看起來就很清楚。一覽眾山小,不斷不斷地一覽眾山小。
翻開一本讀過的書,最美好的感覺不過是:讀過這本書的現(xiàn)在的人生,與沒讀過這本書的以前的人生,確實不一樣。
責編:王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