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夫
半夏瀉心湯是中醫(yī)藥學非常經(jīng)典的一劑古方,功效在于攻補兼施、寒熱并用、辛開苦降。相關學者認為,半夏瀉心湯是針對寒熱錯雜之痞證極具代表性的一劑藥方,但是在實際的臨床應用中,僅僅局限在寒熱互結(jié)證的臨床診治中[1]。必須將其臨床診治療效擴大,拓寬其臨床應用范圍,保證良好的臨床診治療效充分發(fā)揮。在中醫(yī)范疇上,糖尿病的發(fā)病屬于脾虛胃滯、脾失健運,因此針對2型糖尿病脾虛胃滯癥患者,使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的臨床診治療效。本文選取60 例相關病例,分別給予鹽酸二甲雙胍腸溶片和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治療12 周后,比較兩種診治方式下對患者疾病表現(xiàn)與指標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2型糖尿病脾虛胃滯證患者為研究對象。男女比例為3∶2,平均年齡(52.34±1.23)歲,平均病程(5.91±6.23)年。根據(jù)接診先后順序?qū)⒒颊叻譃橛^察組與對照組,各30 例。觀察組男19 例、女11 例,平均年齡(52.80±1.44)歲,平均病程(5.80±6.12)年;對照組男17 例、女13 例,平均年齡(51.88±1.56)歲,平均病程(6.02±5.9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2型糖尿病確診且符合脾虛胃滯證患者;知情同意患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疾??;精神障礙不配合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接受單一鹽酸二甲雙胍腸溶片口服診治,3 次/d,1 片/次,餐前30 min 服用,連續(xù)服用12 周。
1.2.2 觀察組 接受半夏瀉心湯加減診治,藥方如下:黨參、大棗各15 g,法半夏、黃芩、干姜、黃連各10 g,炙甘草9 g。隨癥加減:善太息者加北柴胡、白芍各10 g;嘔吐者加旋覆花、紫蘇梗各10 g,氣短乏力者加生黃芪、麩炒、白術各15 g;便溏者將干姜換為生姜,加生薏米30 g;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各15 g。煎服1 劑/d,分2 次服用早晚飯前30 min 服用,連續(xù)服用12 周。
1.3 觀察指標 診治12 周后,比較兩組比較兩組治療前后0、30、60、90、120 min 的葡萄糖耐量、治療前后HbA1c、安全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0、30、60、90、120 min 的葡萄糖耐量及HbA1c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0、30、60、90、120 min 的葡萄糖耐量及HbA1c 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HbA1c 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0、30、60、90、120 min 的葡萄糖耐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葡萄糖耐量檢測血糖及HbA1c 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葡萄糖耐量檢測血糖及HbA1c 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葡萄糖耐量檢測血糖(mmol/L)HbA1c(%)0 min 30 min 60 min 90 min 120 min觀察組 30 治療前 6.77±1.41 11.36±2.68 13.73±2.16 14.50±2.31 13.29±3.35 7.60±1.43治療后 6.34±0.25a 9.33±2.04a 9.16±1.82a 10.19±1.55a 10.33±2.34a 6.03±0.53ab對照組 30 治療前 6.89±1.15 10.97±1.85 12.65±2.12 13.54±2.43 13.46±2.33 7.59±0.86治療后 6.38±0.34a 9.55±1.89a 9.62±2.67a 10.27±3.07a 10.05±2.71a 6.82±0.67a t兩組治療后 0.519 0.434 0.781 0.128 0.429 5.065 P兩組治療后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與脾胃密切相關。胃脘屬中焦脾胃,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二者升降功能協(xié)調(diào),就可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納、腐熟、運化、輸布的生理過程。若中土虛弱,脾胃升降失常而出現(xiàn)心下痞滿、脹悶嘔惡、水谷不消等癥狀。脾虛胃熱患者因素體脾氣不足,后天飲食不節(jié),運動不足,導致中滿內(nèi)熱,進而出現(xiàn)脾虛胃熱,中焦失運。加之患者久用西藥,脾胃受損,脾氣虛,胃陰虛燥熱之象日漸。中醫(yī)領域認為六郁相兼疾病就為消渴病,具體的核心致病因素是:脾虛胃滯、脾胃升降失司以及中焦氣機失調(diào),由此臨床上診治的重點在于辛開苦降中醫(yī)辯證診治方法的應用[2]。人體脾胃的調(diào)和可在后天補給中養(yǎng)成,脾主管清、胃主管濁,保證兩者之間功能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就可以保證水谷精微的全身性滲透。如果患者的脾胃虛弱,二者異常,將會導致中滿內(nèi)熱,從而誘發(fā)脾虛胃滯的現(xiàn)象?;颊唧w內(nèi)由于中焦失運引發(fā)水谷精微輸布異常,積攢了大量的病理性物質(zhì),從而出現(xiàn)消渴的疾病表現(xiàn)。半夏瀉心湯是非常古老的中藥方劑,功效在于寒熱調(diào)和,屬于辛開苦降的典型代表[3,4]。藥房中的君藥為法半夏,用于化解痰液、消除痞證、祛滿;干姜可以用于寒涼的祛除,與法半夏合用可達到糾正胃內(nèi)逆轉(zhuǎn)、止嘔的作用;黃芩與黃連為臣藥,功效在于驅(qū)寒瀉熱,清除患者腸道內(nèi)的燥濕;在炙甘草、黨參以及大棗的滋補下,可以補充患者的益氣,讓脾胃恢復正常的中合作用[5,6]。目前根據(jù)相關醫(yī)學研究可知,將人參用于糖尿病的臨床診治中具備一定的診治療效,功效在于中和與補充氣血,黨參健脾益肺的作用完全可取締人參[7,8]。黃芩與黃連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在二肽基肽酶-4 與過氧化物酶體的作用下激活受體γ、白介素-6 以及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受體等炎癥細胞因子,配合胰島素的臨床作用對2型糖尿病共同產(chǎn)生作用[9,10]。結(jié)合相關研究報道可知,黃芩、黃連、干姜、柴胡不僅可用于血糖控制診治,同時還可以減弱患者對胰島素的抵抗,幫助胰島β 細胞加快增殖與分化,減緩胰島β 細胞功能的消減[11,12]。方中君以制半夏除滿消痞,和胃降逆;臣以黃連、黃芩苦寒降泄,清其熱;干姜辛溫散寒,合半夏辛開散結(jié);佐以黨參、甘草、大棗甘溫益氣,以補脾胃之虛,與半夏配合,有升有降。上諸藥配合,辛開苦降,寒溫并用,陰陽并調(diào),以復脾胃升降之職。再辨證加味配伍活血化瘀,或養(yǎng)陰潤燥,或健脾補腎,或通腑之品,終獲良效。
綜上所述,針對糖尿病脾虛胃滯證患者,實施半夏瀉心湯加減診治,對于患者血糖水平的積極控制有非常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幫助改善患者脾虛胃滯的癥侯表現(xiàn),具有十分確切的臨床診治療效,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