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卉,葛思慧,黃倩玲
(高州市人民醫(yī)院 康復醫(yī)學科,廣東 高州 525200)
腦卒中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其中約有60%的患者伴隨著吞咽功能障礙,而在發(fā)生吞咽功能障礙患者中,超過90%患者存在咽期啟動延遲,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常規(guī)治療通過對患者進行刺激,促進吞咽啟動,但在操作過程中對軟腭、咽腔等吞咽關鍵部位刺激不足,具有一定局限性[2]。球囊咽腔感覺刺激是一種從改良球囊擴張術中衍生的新技術,能夠對咽部進行有效刺激,改善腦神經(jīng)功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緩解吞咽功能障礙[3]。基于此,本文通過對80例患者進行治療,對其在治療效果及吞咽功能的影響進行分析對比,結果顯示如下。
研究對象選于2018年3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腦卒中咽期啟動延遲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女為23例、17例,年齡42~83歲,平均(54.86±3.17)歲,病程0.5~4.2年,平均(2.26±0.47)年,其中腦出血患者21例、腦梗死患者19例;觀察組男、女為24例、16例,年齡43~85歲,平均(54.77±3.21)歲,病程0.6~4.3年,平均(2.28±0.45)年,其中腦出血患者22例、腦梗死患者18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腦卒中類型等上述一般資料對比,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腦血管病診療指南與專家共識2017》(第三版)中腦卒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均經(jīng)腦部CT或MRI確診為腦卒中;③合并吞咽啟動延遲;④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依從性較好;⑤未發(fā)現(xiàn)明顯鼻、咽結構異常。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精神類疾??;②合并臟器功能衰竭;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存在聽力或理解障礙者;⑤存在腦卒中后癲癇史者;⑥臨床資料缺失者。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具體操作如下:①對患者進行冰、酸刺激。使用醫(yī)用棉簽分別蘸取適量冰水或酸檸檬汁依次對腭舌弓、舌后、軟腭、腭垂進行刺激,當患者吞咽啟動時取出棉簽,治療時間為30min/次,治療頻率為5次/周。在操作過程中注意刺激力度,避免患者發(fā)生嘔吐;②對患者進行氣脈沖刺激。使用氣泵發(fā)生器(天津銳馬蘭盾科技有限公司,津械注準20212080137)對口咽腔黏膜進行刺激,治療時間為10min/次,治療頻率為1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進行球囊咽腔感覺刺激,具體操作如下:①升高床頭,將患者置于仰臥位;②使用導尿管球囊,確認球囊完整性;對導尿管進行潤滑,并將其置入患者鼻腔或口腔,進行球囊擴張術,在導尿管上對相應組織位置進行標記;再次置入導尿管,到達導尿管標記處時注入4~10mL冰水;患者轉動、提拉導尿管,觀察患者吞咽啟動情況;當患者吞咽啟動發(fā)生>1次時取出導尿管,并使用熱水再次進行上述操作,反復操作8~10次,觀察組治療時間為30min/次,治療頻率為5次/周。兩組均進行4周治療。
①對比兩組治療效果,患者在治療前后分別進行洼田飲水試驗,其中患者吞咽功能基本恢復正?;蛲萄世щy分級提高等級≥2即為顯效;吞咽困難分級提高1級即為有效;吞咽困難分級改善不明顯或惡化即為無效;②對比兩組吞咽障礙,在兩組治療前后使用X線模擬定位機(日本東芝醫(yī)療系統(tǒng)株式會社,國食藥監(jiān)械(進)字2005第3302666號)進行吞咽造影檢查(VFSS),指導患者依次將流食、半流食、固體食物吞下,并從口腔期(0~3分)、咽喉期(0~3分)、誤吸程度(0~4分)等方面對吞咽障礙進行評分,滿分10分,得分與患者吞咽功能成正比;③對比兩組吞咽功能,治療前后采用標準吞咽功能評價量表(SSA)評分進行評價,量表分為初步評價(8~23分)、飲一匙水(5~11分)、飲一杯水(5~12分)三部分,總分在18~46分,得分越低說明吞咽功能越好。
本研究所涉及的數(shù)據(jù)均納入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計量資料分別采用[n(%)]、()描述,組間比較分別采用x2檢驗、t檢驗,以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72.50%)相比,觀察組(97.50%)更高(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對比兩組治療前VFSS吞咽障礙評分,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VFSS吞咽障礙評分明顯提高(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VFSS吞咽障礙評分更高(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VFSS吞咽障礙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VFSS吞咽障礙評分對比(,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兩組治療前SSA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評分明顯降低(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評分更低(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SSA評分對比(,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吞咽障礙作為一種腦卒中患者常見并發(fā)癥,容易導致誤吸等情況的發(fā)生,造成機體營養(yǎng)不良,誘發(fā)交往障礙等問題,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質量[4]。吞咽啟動是一種非自主性活動,食物刺激咽黏膜神經(jīng),吞咽中樞產(chǎn)生沖動,并由相關神經(jīng)傳出,對咽喉壁等產(chǎn)生沖動,從而誘發(fā)吞咽動作,而吞咽動作實際是吞咽反射的結果,吞咽反射延遲造成咽期啟動延遲[5]。吞咽啟動過程中伴隨著一系列咽期吞咽活動的發(fā)生,如真假聲帶閉合、喉上提等,而導致卒中后誤吸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為喉上提速度下降,同時也是造成吞咽啟動延遲的必然結果。有數(shù)據(jù)顯示,越有60%左右的腦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礙問題,其中約有90%以上的患者出現(xiàn)咽期啟動延遲,若不能進行及時有效治療,患者容易發(fā)生誤吸等情況,嚴重者導致患者出現(xiàn)吸入性肺炎,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安全[6]。
常規(guī)治療中冰、酸刺激與氣脈沖刺激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舌部敏感性,提高吞咽反射并最終達到吞咽啟動目的,但是實際治療中,常規(guī)治療對患者口腔、咽部、舌后部、腭舌弓進行刺激,對喉后壁、軟腭背部及咽部刺激有限,不能對上述吞咽啟動點關鍵位置進行刺激,具有一定的治療局限性[7]。球囊咽腔感覺刺激作為一種新技術,以Rood技術作為理論基礎,是從改良球囊擴張術中衍生出來,在患者治療中應用球囊對咽腔或咽喉壁進行刺激,通過溫度變化與壓力刺激促進患者反饋路徑的修復,不斷糾正感覺刺激,重組患者腦神經(jīng)功能,促進運動反應,有效恢復患者運動與感覺功能。在對患者刺激過程中,溫度與壓力的變化能夠幫助提高神經(jīng)敏感性,加快神經(jīng)傳導,有效縮短吞咽反應時間,促進吞咽啟動[8]。二者聯(lián)合使用,能夠有效改善吞咽功能,臨床治療效果較好[9]。但球囊擴張術在操作過程中容易造成黏膜損傷,在實際操作中應嚴格控制治療頻率與球囊注水量,盡量避免經(jīng)鼻插管,優(yōu)先選擇經(jīng)口操作[10]。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較常規(guī)治療相比,改良球囊擴張術更有利于提高臨床療效,究其原因是改良球囊擴張術利用導尿管的球囊通過機械方法牽拉患者環(huán)咽肌,對環(huán)咽肌張力進行改善,緩解咽推進力的不協(xié)調,也能夠改善環(huán)咽肌失遲緩的不協(xié)調。
本研究中,兩組VFSS吞咽障礙評分治療后顯著提高(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評分更高(P<0.05),提示腦卒中咽期啟動延遲患者治療中改良球囊擴張術的應用能夠有效緩解臨床癥狀,降低吞咽障礙。此外,治療后兩組SSA評分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上述治療方式的應用能夠促進吞咽功能的改善,進一步體現(xiàn)改良球囊擴張術在腦卒中咽期啟動延遲患者中應用的優(yōu)越性,究其原因為改良球囊擴張術通過采用溫度、壓力等對咽腔或咽喉壁進行刺激,一方面能夠產(chǎn)生直接作用,另一方面能夠對腦神經(jīng)功能進行重組,提高腦干-吞咽肌傳導信號通路狀況,對其刺激提高其興奮性,從而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緩解吞咽障礙。
綜上所述,將改良球囊擴張術應用于腦卒中咽期啟動延遲患者治療中有利于治療總有效率的提高,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值得進行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