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剛
(巨野縣林業(yè)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274900) 侯潔梅(菏澤市定陶區(qū)黃店鎮(zhèn)政府)
我國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的內外環(huán)境都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梨產業(yè)發(fā)展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當前,我國梨產業(yè)出現品種老化、果品質量差、管理技術復雜、投入大效益低、小園盈利而規(guī)模化種植虧損的現象。主要有以下幾點問題:一是品種結構仍不盡合理;二是苗木生產混亂且質量差;三是傳統(tǒng)栽培管理技術繁瑣費工、土肥水管理粗放;四是病蟲害防控預警和測報手段不健全;五是農機與農藝不配套,影響梨園機械化管理;六是采后商品化和精深加工環(huán)節(jié)薄弱。針對目前出現的問題,筆者通過近幾年查閱借鑒國外文獻和實地考察國內的情況,進行了梨提質增效技術的試驗和應用,以期為鄉(xiāng)村產業(yè)振興發(fā)揮一定的作用?,F將其總結如下。
晚秋黃梨為晚熟品種,果實成熟期在11月底,試驗園畝產3000千克左右,但商品果只占70%,市場售價為2~4元/千克。因晚秋黃梨掛果時間長、管理時間及難度大,投入成本高,果農收益較低,畝效益不足7000元,每畝凈利潤僅為4000元左右,農戶種植熱情不高。自2018年11月開始應用梨提質增效技術,試驗園面積3.5畝,對照園為2畝。試驗園與對照園均為晚秋黃梨,樹齡7年,生長健壯,為盛果期。經過3年多的試驗,畝產達4000千克,商品果占90%,采取原味富硒生態(tài)栽培,平均售價6元/千克,畝效益達15000元。
2018年11月23日,因其試驗園栽植小苗時未使用有機肥,故采取補償性挖坑措施,用果園開溝機在行間開深40厘米、寬40厘米的溝,每株施腐熟的商品羊糞10千克+生物菌肥2.5千克+過磷酸鈣(因該果園為堿土地)1.5千克,與表土混合均勻后施入溝中。目的為改良板結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使根系生長良好。接下來的2年,不再采取開溝施肥,果樹栽植采用這種一次性開溝深施有機肥技術(據了解當前美國多采用此種施肥技術),省工省時不傷果樹,值得大力推廣。2019年11月和2020年11月,每株施腐熟秸稈有機肥10千克 + 生物菌肥2.5千克,撒施到地表,用果園整地機械進行15厘米深的旋耕,同時把地表的雜草翻入土中,耕后澆水。對照園為春季鉆坑施肥,以復合肥為主。
12月中旬,整形修剪要做到因地、因樹制宜,真正做到有形不死、無形不亂。因試驗梨園正是盛果期,故不宜強整形,采取落冠開心、回縮技術。從樹高2.5米處落頭,以便于管理,同時對交叉、重疊、內膛、過長封行枝進行去除或回縮,達到枝枝在位置、葉葉見光的效果。接著把修剪下來的枝條收集粉碎加入EM菌進行堆肥,以備來年使用。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使梨園產出的物質不出園(日本果園多為這種方法),提高果園有機質含量,廢物利用減少污染。修剪完成后全園噴施5波美度石硫合劑,進行藥物清園,目的為封殺園中病蟲害。對照園為輕剪,干高3.5米左右,剪下來的枝條清出果園,不進行冬季清園和澆封凍水。
試驗園全為晚秋黃梨,未配置授粉品種。因種植密度為3米×2米,樹形為小冠疏層形,經過7年的生長,樹高3.5米,枝展2米,已封行,透風透光差,這是產量低、病蟲害多、品質差的主要原因。試驗梨園共有10行,采取隔3行改接1行授粉樹。授粉樹品種為秋月,該品種是一個優(yōu)良的中晚熟品種,作晚秋黃梨的授粉品種十分合適,增加結果率的同時提高果實品質。2019年3月,保留6~8個主枝改接,高接換冠2行,雖然改接樹當年未掛果,但增加了晚秋黃梨的坐果率,改善了果實品質,畝產量穩(wěn)定在4000千克左右。對照園,未改接換頭,坐果率不高,畸形果多。
試驗園采取株下鋪地布、行間生草的方法。使用寬0.8米的黑色防草布,順行在樹兩側覆蓋樹壟(因園中梨樹為起壟栽植),覆蓋寬度1.5米左右,用長度20厘米的地釘固定,起到很好的防草作用。行間實行自然生草措施,待草長至30厘米時進行割草處理,割下的草直接還田。據測算,每次每畝割青草1000千克,約合干草300千克,1年割6次相當于每畝每年施有機肥1.5噸左右,增加有機質含量2.5%左右。據2021年6月檢測,試驗園有機質含量由2018年的15.42克/千克增加到18.36克/千克左右。同時發(fā)現園中蚯蚓、青蛙增多,溫濕度平穩(wěn),生態(tài)平衡,加上采用礦物源農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減少了病蟲防治次數,樹勢旺盛,葉片大而厚、油綠,果實品質大幅提升。對照園為清耕、人工拔草,土壤板結,葉片發(fā)黃,樹勢逐年衰弱。
試驗園采用葉面噴施微生物肥,結合病蟲防治加入葉面肥,有增效的作用,因微生物肥易被土壤固定,采用此方法事半功倍。合理施用氮磷鉀肥,具體為春季花前施氨基酸0.5千克/株,結合花前水沖施;花后施硫酸鉀復合肥0.5千克/株,撒后澆大水,水到肥到,滿足花后梨樹營養(yǎng)的供給;膨果期采用高鉀水溶肥0.5千克/株,在8月上旬一次施用,可以逢雨撒施,以后果期不再地面施肥。對照園為花后鉆孔施肥(有機肥5千克/株+復合肥1.5千克/株),施后澆大水;膨果期挖坑施復合肥1.5千克/株。通過3年試驗對比,對照園投入大,樹勢逐年衰退,病害嚴重,果品質量差。
試驗園只有3.5畝,屬于小戶種植,筆者采用六不用原則:一是不用化學農藥,二是不用含抗生素糞類,三是不用激素,四是不用污染水,五是不用單一氮肥,六是堅決不用除草劑。同時嚴格按照山東省富硒梨操作規(guī)程,采用山東省富硒產品指定硒肥,生產出原味富硒梨,經測定,糖度達16.8%,硒含量達0.023毫克/千克,酥脆爽口,有哈密瓜的香味。對照園糖度13.8%,不含硒,口感綿軟,不清脆。另外試驗園采取梨樹認領、休閑采摘、超市直供、電商等方式,保證品質提升的前提下,走差異化的路子,效果很好,好產品不愁銷路,平均售價6元/千克。對照園因口感不好,只能擺攤售賣,平均售價3元/千克。
梨樹提質增效技術簡單易學,省力省時,真正做到了提質增效,果農增收,值得廣大果農借鑒和應用。同時我國梨產業(yè)應以綠色發(fā)展為導向,制定梨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做到資源與生產相協(xié)調、生產與市場相銜接、資金與人才相匹配,建設優(yōu)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產業(yè)優(yōu)勢區(qū)域;形成綠色發(fā)展模式,注重協(xié)調發(fā)展(生產與資源相協(xié)調)、節(jié)約發(fā)展(病蟲統(tǒng)防、肥料統(tǒng)施、加快機械化生產進程)、清潔發(fā)展(梨園生態(tài)治理、采后清潔化處理)、循環(huán)發(fā)展(種養(yǎng)結合、多施有機肥少用化肥、修剪枝條粉碎還田)、一二三產業(yè)融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