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瑩
《慈母情深》是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出自著名作家梁曉聲之手。課文講述了“我”的母親在家境極端貧困的情況下,毫不猶豫地給“我”買《青年近衛(wèi)軍》的事,體現(xiàn)了母親對子女無私的愛,也表達了“我”對母親的愛和感激。這是一篇老課文,以前以略讀課文的形式出現(xiàn),而現(xiàn)在改成了精讀課文。一些語文教師再次面對它時,有“路徑依賴”的慣性,只是單純地沿用以往的教學設計。然而,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推動課堂從“淺層學習”走向“深度學習”,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新指向。下面,筆者就以這篇課文為例,從構建深度課堂,提升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談談我的思考。
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以“情”立意,人文主題是“感受親情”。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jié)中蘊含的感情”以及“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根據教材特點,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可以設定為:
語言建構與運用目標:1.通過場面描寫、細節(jié)描寫和“反復”的寫法,體會慈母情深。2.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把真情實感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出來。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目標:拓展遷移,打開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度。
文化傳承與理解目標:學會感恩,懂得關愛父母,傳承孝道文化。
定好教學目標后,還要立足學情去理清教學思路。五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情感體驗,但往往容易忽略生活中的細節(jié),覺得父母理應關懷自己,缺乏感恩和孝順之心。根據這樣的學情,教學時,教師可以抓住“鼻子一酸”這條線索,引導學生關注細節(jié)描寫,體會母親的辛酸,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對比學習等方式,引發(fā)學生內心的酸楚,從而讓他們學會感恩。
只有把握了這些教學取向,我們的教學才能符合編者意圖,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那么,如何基于情境、問題,去設計互動、啟發(fā)、探究、體驗的深度學習呢?不妨作如下嘗試:
一、深度思考探鼻酸
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要把課的第一錘敲在學生的心靈之上?!苯虒W時,教師可以刪繁就簡,緊緊抓住“鼻子一酸”這條線索,提煉出最核心的問題:課文中哪些描寫或母親的表現(xiàn)讓“我”鼻子一酸?選準思維的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度思考。
二、深度體驗悟辛酸
《慈母情深》寫的是20世紀60年代初的事情,當時我國正處于困難時期,很多百姓生活非常貧困,為了養(yǎng)家糊口,母親能在低矮得讓人覺得壓抑的廠房里頂著酷暑工作,這離學生的生活較遠。若想營造“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閱讀境界,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通過引讀寫母親工作環(huán)境的句子和播放縫紉機產生的噪音,營造出母親工作的場景,再讓學生說說身處其中的感受,讓他們在深度體驗中,感悟母親的辛酸就藏在這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中。
三、深度探究感心酸
《慈母情深》這篇課文篇幅很長,有38個自然段,而且對母親的形象沒有濃墨重彩的描寫,這樣一來,學生難以對母親有全面、深入的認識。教學中,應如何讓學生把目光聚焦在細節(jié)上,從而讀懂這份“情深”呢?教師可以嘗試捕捉文中寫母親神情、干活、給我錢的慢、快、特寫三個鏡頭。
四、深度遷移提素養(yǎng)
“大教材觀”提出,語文教學要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而不能局限于課堂。學完課文后,教師可讓學生用本課習得的“抓細節(jié)、悟情感”的方法,拓展閱讀一篇細節(jié)描寫突出的課外閱讀《傘的故事》,關注文章中描寫人物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語句,從中體會母親對孩子的愛,讓學生學了能用,學了會用,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提升。在閱讀中,學生的寫作欲望往往容易被激發(fā),這時可順學而導,讓他們用“抓細節(jié)、表情感”的方法寫自己“鼻子一酸”的經歷。通過描寫細節(jié),表達感恩之心,實現(xiàn)對孝道文化的傳承與理解,讓學科素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慈母情深》的以上四個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體驗、探究、遷移,讓深度學習真實有效地發(fā)生。當然,深度學習的策略遠不止以上四種,如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必將繼續(xù)引發(fā)我們教育人的思考。教學路漫漫,讓我們繼續(xù)用智慧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