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琳
(北海職業(yè)學院,廣西 北海 536000)
當今中國,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極大豐富。由于工作需要或者個人興趣愛好趨向,人們對個人形象的關注度非常高。抖音、小紅書等網絡信息途徑是普眾獲取個人形象設計技能的主要方式,但這些網絡信息往往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現,并以歐美、日韓審美觀為主流,對于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審美觀缺乏有效引導,急需有較高藝術修養(yǎng)的形象設計師加以引領。
在我國,作為培養(yǎng)形象設計師的“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是在高職層次開辦的專業(yè),主要教學內容是通過理論講授、技能傳習,培養(yǎng)學生對于人物形象設計創(chuàng)作的專業(yè)技能和技法,能設計現代人物整體形象、舞臺、影視人物造型等。畢業(yè)后,學生可從事個人形象指導、個人形象設計、色彩顧問、化妝造型師、影視人物形象設計等工作。這些工作崗位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打造現代人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藝術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學校教師、課堂教學不僅傳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教學內容的遴選直接反映了教師的審美觀、教師對于專業(yè)教學的理解,以及教師的培養(yǎng)目標。鑒于前述的社會需求,在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根植本土藝術審美,博采眾長,是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時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谖覀兊呐囵B(yǎng)目標是在學生中根植本土藝術審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傳承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嘗試在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課程中嵌入廣西民族妝飾藝術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為此,我們圍繞目前廣西民族妝飾藝術教學開展的情況,在專業(yè)教師和專業(yè)學生群體中,開展了相應的調查,以期能夠對“在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教學中嵌入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教學工作實施現狀”有初步了解。
為了更好地開展關于廣西民族妝飾藝術嵌入人物形象設計課程的研究,筆者對目前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教學現狀開展了網絡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對象為廣西內某高職院校擔任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課程的教師和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學生。問卷分為“學生用卷”和“教師用卷”。
1.學生用卷分析結果
本次問卷從學生對于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接受度、對民族妝飾藝術教學的滿意度兩個方面進行調查。共有182 名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在校學生參與調查,其中男生19人,女生163 人。其中,漢族學生122人,壯族學生49人,苗族學生1人,瑤族學生9人,侗族學生1 人。
(1)學生對于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認識和態(tài)度
通過問卷調查數據統(tǒng)計結果顯示,喜歡廣西民族傳統(tǒng)的妝飾藝術與現代妝飾藝術的學生各占一半。在少數民族學生占32.97%的調查群體中,有70%以上的學生對于廣西民族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有28.57%的學生有民族服裝、飾品手工技藝方面的特長,這部分學生都來自少數民族群體,大部分學生沒有相關技能。90%以上的學生認為學習廣西民族妝飾藝術是必要的,并且愿意為保護和傳承廣西的民族妝飾藝術而努力。但有18%的學生對于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發(fā)展前景并不樂觀。
(2)學生對目前民族妝飾藝術教學的滿意度
通過問卷調查數據統(tǒng)計結果顯示,學生對于目前在嵌入廣西民族妝飾藝術課堂教學中,教材和教法的接受度,在四個備選項中,接近一半的學生選擇了“滿意”;30%左右的學生選擇了“非常滿意”;選擇了“一般”的學生占18.68%(教材)及14.29%(教法);有2%~4%的學生選擇了“不滿意”。學生對于教學方法的傾向是多樣化。學生獲得廣西少數民族妝飾技藝知識與技能的主要途徑是“學校課程”“網絡”“自己查閱資料”。代表社會環(huán)境及家族傳承的選項“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和“家長和長輩”相對以上途徑來說,較少。通過學習,有73.08%的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廣西民族妝飾藝術在人物形象設計中的運用方法,另有17.58%的學生對此不確定,9.34%的學生認為自己還未能掌握。
2.教師用卷分析結果
本次問卷調查對象為研究者所在高職院校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團隊擔任專業(yè)課程的全部教師,共10人,其中有副教授1人,講師3人,助教2人,無職稱4 人。年齡結構為:22~30 歲1人,31~40 歲5人,41~50 歲3人,51~60 歲1 人。團隊成員民族構成:少數民族2 人(分別為仫佬族1人,壯族1 人),漢族8 人。
(1)教師對于開展民族藝術教育工作的認同度和主動性
通過問卷調查數據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團隊教師都認同在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嵌入廣西民族妝飾藝術教學內容,并已主動在教學中進行了相關的教學實踐。教師團隊對于該項教學改革持一致的態(tài)度。
(2)目前教師在課程中嵌入民族妝飾藝術教學的狀況
通過問卷調查數據統(tǒng)計結果顯示,對于嵌入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教學,任課教師常采用的方式主要是案例教學法,通過向學生展示講解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80%的教師會在案例解讀之后,讓學生進行實訓模仿練習;60%的教師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來鍛煉學生運用民族元素進行再創(chuàng)作的練習;40%的老師組織了相關內容的參觀學習。
對于嵌入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教學,任課教師遇到的主要困難是:自身關于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儲備不足,以及沒有合適的教材。此外,有部分老師覺得,困難來源于學生對廣西民族妝飾藝術不興趣,不喜歡學。在補充選項中,有老師覺得教學難以深入開展之處在于“可供學生完成實訓使用的素材有限”。
任課教師認為,針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需要建設相應的教學資源庫、完善教學設備,同時在師資培養(yǎng)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也很重要。
在對于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的學生和教師進行了初步的問卷調查后,研究者了解了目前在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教學中嵌入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教學工作的現狀。下面就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結與深入剖析。
1.學生對于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認識有缺失
學生對于民族妝飾的印象是刻板單一的。學生對于廣西民族妝飾藝術有所了解,但了解僅僅停留在舞臺表演中所看到的民族服飾。表演中的服飾為適應舞臺表演的需要而進行了相應的改造,不能全面反映出民族服飾的真實樣貌,而且形式單一。例如,廣西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按女子服飾顏色的不同,就有白衣壯、藍衣壯、青衣壯、黑衣壯、灰衣壯之分,而在每年三月三節(jié)的慶典活動或舞臺表演中,我們看到的壯族服飾多是飽和度很高的各種顏色制作的款式單一的舞臺服裝及頭飾。如下圖:
(圖片來自《南國早報》)
同時,由于受媒體導向(如網絡、影視?。┑挠绊?,在人物造型審美上,更多地傾向于歐美、日韓風格,致使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和看待民族傳統(tǒng)服飾。
2.教師對于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教學能力不足
教師們一致認可在專業(yè)課程中嵌入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內容,并且都身體力行地進行了各種教學嘗試,但從學生們的反饋和教師的自我評價中,都有一種無力感。
首先是,授課教師自身的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知識儲備不足,適用于廣西民族妝飾藝術教學的書籍有限。雖然當今的網絡信息非常發(fā)達,但其具有碎片化的特點,關于原生態(tài)的民族妝飾藝術的內容零碎、分散,不成體系,不適用于學校系統(tǒng)教學。
其次,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上,從學生用卷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多數人選擇了“手工制作”“組織參觀學習”的方式,他們希望盡可能通過多種途徑去接觸真實的、原生態(tài)的民族妝飾。而在教師用卷中,我們發(fā)現,“手工制作”和“組織參觀學習”這兩項是較少使用到的教學方式。這也與教師自身在民族服飾工藝技能方面的缺失有關。
其三,由于教師對于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知識儲備不足及教學方式的單一,致使教師在教這部分教學內容時缺乏自信,課堂因此缺乏感染力。教師作為學生教育教學的引領者,首先是在情感上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如果教師講授得空泛,學生無法對課程產生興趣,更談不上情感的升華。
3.對于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缺乏整理和歸納
廣西少數民族眾多,每個民族又有數量不等的支系。例如,廣西瑤族就有盤瑤、花瑤、板瑤、藍靛瑤、茶山瑤、花籃瑤、紅瑤、白瑤、花頭瑤、大板瑤等20 個之多。這些支系主要通過不同的民族服飾進行區(qū)分,可見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內容非常繁復。雖然有學者已經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撰寫、出版了相關學術書籍,但如果作為教學內容進入學校教學體系,必須再進行整理、篩選和歸納,目前并沒有適配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教學使用的相關教材。
通過初步的調查研究,現階段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課程中嵌入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教學還處于一個較膚淺的階段。學生對于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認識有缺失,民族妝飾藝術的師資力量較薄弱,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研究團隊要在實踐教學中如何改革教材及教學內容?如何建設師資隊伍?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方式上,怎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教學多樣性,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我們在結合本校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的實際情況,嘗試作以下教學研究策略的調整。
廣西少數民族妝飾藝術教學資源的匱乏使得教學的開展和推進較為困難,為此,研究團隊擬建設一個以民族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為主要理念,服務于廣西少數民族妝造藝術教學的資源庫。資源庫媒體類型主要包括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虛擬資源等。資源庫的建設遵循以下思路。
(1)遴選的教學內容,應有利于民族地區(qū)生存狀態(tài)優(yōu)化、有生命力的區(qū)域知識,能夠提高民族地區(qū)職業(yè)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能力,避免將原生態(tài)知識不加篩選全盤納入的情況。
(2)基于實際專業(yè)、行業(yè)、崗位的需求,選擇的民族區(qū)域知識,并且與現有職業(yè)教育課程相整合,采取靈活的“補充”或“轉型”模式建構合適的課程體系。
(3)圍繞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結合課程思政,做好頂層設計;依托信息化教學平臺,將廣西少數民族妝飾藝術相關知識和技藝嵌入專業(yè)課程體系,建設職業(yè)教育教學資源庫,并持續(xù)更新完善。
(4)圍繞彰顯廣西少數民族特色的要求,按照專業(yè)基礎課程、專業(yè)核心課程、技藝創(chuàng)課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課程以及重點技能訓練模塊科學構建課程體系。
任課教師沒有接受過關于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相關知識的系統(tǒng)培訓,在備課過程中,根據各人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及教學需要準備教案設計,教學資源主要來自相關書籍及網絡,教學效果一般。因此,在建設完備的廣西民族妝飾藝術教學資源庫的基礎上,我們還需加強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指既具有高校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師資格,又同時具有廣西少數民族服裝、飾品等手工技藝能力的教師隊伍。遵循“請進來、送出去”的原則。其一,邀請民族技藝傳承人作為指導者,以“大師進課堂”的方式,進校指導專業(yè)學生相關技藝;其二,利用寒暑假,送專業(yè)教師到區(qū)內各民族技藝傳承人開設的教學服務點進行技能培訓。通過這兩種方式,完善廣西民族妝飾藝術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學生“對于組織參觀學習”和“手工制作”的需求比較強烈,由此可見,學生對于廣西民族妝飾藝術較陌生,但又是感興趣的,他們希望通過更直觀的方式學習。由于受到條件限制,大部分教師都采用了便捷的案例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方法通過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將各項技能對應的項目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模仿學習。大量的案例積累是必要的,但只是單純采用案例教學,會形成思想的固化,限制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因此,需要將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根據不同學生的接受度進行分層次教學。
1.設立民族技藝教學點,組織學生參觀學習
在區(qū)內選擇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服飾類手工技藝,如侗族刺繡、壯族織錦、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瑤族刺繡、盤瑤服飾、苗族蠟染手工藝等,聯系其工藝傳承人,設立聯合教學點。結合專業(yè)課程學習的需要,組織學生參觀學習。
2.請非遺技藝大師進課堂,向學生傳習民族工藝
根據專業(yè)核心課程教學需求,在教學相關內容時,邀請非遺技藝大師到學校上課。例如,在專業(yè)課程《整體形象設計》時尚類主題復古概念系列整體象設計與訓練中,校內教師講授相關的設計理念與方法后,可引進侗族服飾內容,邀請侗繡傳承人到課堂教授學生侗繡的方法,圖案、色彩等。學生經過引導,能自如用相關的民族元素設計時尚的人物形象。
3.運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平臺開展分層次教學
廣西很多少數民族居住地比較分散,采集教學資源和組織參觀學習相對困難的地區(qū),我們可以采用信息化的教學方式,派遣小組到實地采集圖片、視頻信息,經過整理、編輯,上傳線上教學平臺,供學生下載學習。結合混合式教學方法,通過課前、課后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預習和自學,對于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起到加強鞏固的效果;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幫助其提高。
2013年,教育部、文化部和國家民委三部門聯合發(fā)布了《關于推進職業(yè)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到“推進職業(yè)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發(fā)揮職業(yè)教育基礎性作用,發(fā)展壯大中華文化的基本要求”。我國是多元一體文化的國家,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過去藝術類專業(yè)的課程是一種一元化課程或稱為“主流文化”課程,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改革現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結合本土資源,將廣西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嵌入課程體系中,努力探尋一條適宜于民族妝飾藝術文化傳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