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泰山白龍池摩崖石刻群考錄

2022-03-29 08:34孫家鋒鄭明靜
泰山學(xué)院學(xué)報(bào) 2022年2期
關(guān)鍵詞:龍池政和泰安

孫家鋒,鄭明靜

(1.泰山學(xué)院 化學(xué)化工學(xué)院;2.泰山學(xué)院 旅游學(xué)院,山東 泰安271021)

一、前言

白龍池位于泰山西南麓,上自百丈崖懸流下擲,似白龍順峽越澗直瀉其中,因以命名。池北有巨石如干,明查志隆《岱史》謂之“石舟”。每當(dāng)山洪暴發(fā),其石如巨舟行激流中,巋然自若,而雨霽天晴,又如巨龜出水,伏巖曬背,所以又俗稱“曬龜石”(1)李榮長.泰山白龍池與黑龍?zhí)禰J].水利天地,1995(5) :34 -35.。嘉靖時(shí)濟(jì)南知府楊撫于巨石上鐫刻“玄圭石”三大字,后人遂以“玄圭石”稱之。石上遍刻宋人題名,間有明刻雜綴。又池東為三元石,上刻“白龍池”“龍?zhí)丁钡却笞帧?/p>

池上舊有淵濟(jì)公廟,有司春秋祭祀,早圮,近年又在故址新修“淵濟(jì)公祠”。其地雩禱始自漢唐,一直持續(xù)至明清。清聶鈫《泰山道里記》:“《岱史》云:‘宋元豐五年(1082) ,封白龍為淵濟(jì)公,始建祠?!h人趙合為記。是池禱雨輒應(yīng)?!睋?jù)明汪子卿《泰山志》又有宋元豐五年( 1082) 泰安人趙合撰《白龍殿記》、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 泰安教授王天挺撰《金帥劉瑀填池靈異記》、中統(tǒng)元年( 1260) 泰安州倅李簡《謝雨文》、元至正二十五年(2)明汪子卿《泰山志》載路希尹《感澤記》有“況歲乙巳,值天久旱?!鼻迓欌啞短┥降览镉洝酚小拔┰琳龝r(shí)《感澤記》(1365) 泰安知州路希尹《感澤記》、明景泰五年( 1454) 泰安州學(xué)正夏靖《感雨記》,俱石刻祠中(3)汪子卿,撰.泰山志校證[M].周郢,校證.合肥:黃山書社,2006,245 -247.,今已佚失。文獻(xiàn)中記載的明人李養(yǎng)正《聞安季子話白龍池石屋庵之勝》和王元坤《白龍池》詩,也可能刻于祠中,今亦并佚。周郢于2007 年1 月在白龍池新發(fā)現(xiàn)《祈雨之記》殘碑,惜只存殘額和部分正文( 二十馀字) ,年代未詳,從字體看似宋元舊物。其文有“昔宣王”字樣,當(dāng)借“宣王遭旱”之典。

白龍池自然石上石刻,主要集中于宋、明兩朝,稱之為“白龍池摩崖石刻群”。宋代石刻最早被分別碣尚存,漫漶無撰書人姓名,《岱史》稱‘知州路希尹撰’,非矣?!敝琳挥幸粋€(gè)乙巳年,即至正二十五年。又清吳式芬《金石匯目分編》卷十之一《泰安府》:“元明惠公《感澤記》: 正書,至正二十五年,白龍池?!陡袧捎洝? 正書,至元( 應(yīng)是至正之誤) 二十五年六月,白龍池上。今漫漶。”據(jù)路江云整理《路姓源流暨路氏支祖、始遷祖等概述》中介紹,希尹曾祖父路侁曾于至元十六年(1279) 立路氏家譜碑。按輩分年齡推算,希尹于1365 年撰文是合理的。收入于清初顧炎武《山東考古錄》《求古錄》《金石文字記》中,以“白龍池宋人題名”為題,下列石刻錄文15 條,后有述評:“右在岳西傲來峰下白龍池石壁上,平廣計(jì)二十馀丈,書曰‘龍?zhí)丁?、曰‘白龍池’,并大字。其旁皆宋人題名,尚未刓缺,錄之得十五首。其文略無重復(fù),自治平迄宣和,六十年間人名字,亦可以想見當(dāng)日太平之盛。而金元以降,洊遭兵火,名山奧區(qū),委之榛莽,無復(fù)有題名者矣?!庇挚甲C“弡子”為“張子”,但未考出署名者及時(shí)間。清金棨《泰山志》以“白龍池諸人題名三十一首( 正書三十首、篆書一首) ”為題錄文,除了全文引用《金石文字記》論述外,又增加新論:“右刻均在白龍池,雙崖對峙,南曰‘三元石’,北曰‘玄(4)原書作“元”字,是為避諱康熙之名“玄燁”,今恢復(fù)原名。圭石’,宋人石刻殆遍,顧氏所采十五首皆在北崖之陽,顯而易見者。近年錢唐江鳳彝復(fù)搜得正書十六首,均在南崖之陰,幽暗陡險(xiǎn),游跡罕至,自熙寧迄政和內(nèi)無年月者三首。顧氏得十五首,今又過之,亦可見金石尋求,必由好古者親歷其地,抉苔剔蘚而得之。但憑工人摹拓,所及往往十失五六,是可慨矣?!鼻逋蹶啤督鹗途帯芬浴鞍埑仡}記二十一段”錄全文,又加注石刻尺寸、行數(shù)和每行字?jǐn)?shù)、書體。書中除了全引《金石文字記》和金棨《泰山志》說明外,又補(bǔ)充了論述和考證:“按白龍池在岱岳西南麓,《泰安縣志》云白龍池上有淵濟(jì)公祠,旱禱輒應(yīng),宋祥符中封白龍為淵濟(jì)公,建祠于此,此題名中所謂白龍祠祈雨取水者是也。題名遍南北兩崖,《金石文字記》得十五段,《泰安縣志》增補(bǔ)十四段,合之得二十九段;《山左金石志》所得拓本二十八段;《泰山志》共搜得三十一段,最為詳備。今昶所得拓本只二十一段,馀皆工人失拓者,其文并見諸書所載,茲不復(fù)補(bǔ)錄,從其實(shí)也。綜計(jì)二十一段之中,題名姓氏得四十四人,內(nèi)但署名而不署姓者八人,無從詳考。其馀有可考者,入內(nèi)供奉官李舜舉,見《宋史·宦者傳》,字公輔,開封人,世為內(nèi)侍,曾祖即神福也。仁宗時(shí),舜舉出為秦鳳路走馬承受。英宗立,奏事京師。此題治平四年,被命禱祀帝岳,奉香勝概于壽圣節(jié)日,先款青帝宮,次詣白龍?zhí)??!队⒆诒炯o(jì)》:帝以正月三日生,即位之初,以生日為壽圣節(jié)。治平三年十一月戊午,帝不豫,十二月乙未,宰相祈于天地宗廟社稷。史雖不言禱于岳瀆、山川,據(jù)此題必因不豫而禱祀于帝岳也。英宗以四年正月丁巳崩,是月庚戌朔,丁巳是初八日,在壽圣節(jié)后,而舜舉之禱祀尚應(yīng)壽圣節(jié)也。”最后又考證了徐安國、刁文叔二人,其馀俱無考。清唐仲冕《岱覽》以“( 宋) 李舜舉等題名三十一則”為題收錄,與金氏《泰山志》相比,優(yōu)勢在于在每條石刻錄文下面加注了行文方式( 單獨(dú)標(biāo)注左讀) 、位置、原錄或續(xù)錄,但在記載位置的時(shí)候多有自相矛盾之處。其他志書如孫星衍《泰山石刻記》( 白龍池題名(5)原注:顧炎武云白龍池上宋人題名錄之得十五首,今于考古錄所載外復(fù)搜錄得十三首。) 、阮元《山左金石志》( 泰山麓白龍池題名二十九種) 、歷代《泰安州( 府、縣) 志》等均有不同數(shù)量收錄。民國李東辰《泰山題石選粹稿本》以“白龍池玄圭石宋代題名( 錄《山東考古錄》) ”和“白龍池三元石宋代題名( 錄《泰山志》) ”為題錄入,間或考證,然并無多少新意。今人《泰山大全》《泰山石刻大全》《泰山石刻》《泰山石刻全解》等除承襲宋代題名外,又增加了明代石刻,亦有不少新發(fā)現(xiàn),如下文統(tǒng)計(jì)表中的3、7、53、54、55、59 號石刻等。

白龍池石刻群歷代志書雖有收錄,但缺乏對石刻本身以及相關(guān)史實(shí)的詳細(xì)考證,并且文獻(xiàn)在錄入的時(shí)候多有訛誤和遺漏,偶見考證也有偏頗之處( 如“張子”其人,見下文) 。今依據(jù)最新考察,對石刻群的特點(diǎn)、數(shù)量、錄文、考證等方面再作細(xì)致梳理。

二、白龍池石刻群特點(diǎn)

縱觀白龍池石刻群,多數(shù)為宋人題名石刻,是泰山石刻中宋刻最為集中的地方。自治平四年(1067) 至宣和五年(1123) ,中間橫跨56 年,數(shù)量多達(dá)三十馀處,約占石刻總數(shù)一半。金代僅一處,即36號大定九年(1169) 伊小二郎題記石刻;明代僅見成化、嘉靖、萬歷三朝;清僅見67 號嘉慶十九年李鴻賓題“名山第一奇”石刻。

石刻內(nèi)容比較豐富,有謁祠、祈雨、紀(jì)事、游覽等,其中大部分為游記題名。另一個(gè)特點(diǎn)是行文既有左讀,又有右讀。泰山石刻中明清或民國年間的極少有左讀,但此處宋刻有幾乎半數(shù)以上為左讀。與泰山其他石刻一樣,白龍池也有毀前人石刻而自刊者,比如56 號石刻被46 號袁《祈雨贊》破壞,但大部分保存比較完整。

因地利之便,題名中有多人為泰安本地官員,如府管嵇景華,邑尉安中立,奉符令林會、龔無黨、李珪、董元康,泰安州知州賈宣、仲言永、袁,同知王翰,州判魏禎、鄭壽,吏目黃泰,學(xué)正任式,訓(xùn)導(dǎo)楊安、許亨,吏楊椊、谷天福,新泰縣接迎陰陽官李崇德等。

三、白龍池石刻統(tǒng)計(jì)

白龍池石刻群共有石刻69 處( 包括見諸文獻(xiàn),而今已經(jīng)佚失者) ,具體年代、錄文、石刻現(xiàn)狀見表1,其中宋刻35、金刻1、明刻10、未詳年代者23。

表1 白龍池石刻統(tǒng)計(jì)表

編號 名稱 年代 錄文 石刻現(xiàn)狀24 劉子晉等題名 政和四年(1114) 政和甲午仲秋七日東明劉子晉、鄄城李沖季游白龍?zhí)?、觀百丈崖還,憩于此。完好25 董元康題名 同上 董元康政和甲午重九日,攜家來游。質(zhì)、贄、賁侍行。完好26 范顯道等題名 政和五年(1115)漫漶殘缺政和乙未□□( 季春) 十七日,來游白龍池上,偕普濟(jì)范顯道、鄧公序、錢無咎、孟世夫、黨子山、劉子容、劉和仲、宋正之、張子祥、張子明、閻杰之、郝伯洪。27 侯□始等題名 同上政和乙未季春十八日,游白龍池上,偕普濟(jì)侯□始、范顯道、南陽鄧公序、臨安錢無咎、馮翌、黨子山、平昌、世達(dá)、中山劉子容、山人劉和仲、宋正之、張子祥、張子明、閻杰之、鹿珍、郝伯洪。漫漶殘缺28 董自恭題名 同上 長清董自恭,謁白龍池之祠罷,酌泉石上。時(shí)乙未孟冬中澣日。完好29 自恭題名 同上 自恭觀元康兄留字。政和乙未孟冬二十日。完好30 陳國瑞題名 政和七年(1117) 莆陽陳國瑞子玉恭謁白龍池祠。俯洞酌泉,少憩而邁。政和丁酉夏前二日。完好31 姜子正等題名 宣和二年(1120) 姜子正、子方、李晉道、劉言可、刁文叔同來。庚子四月十一日。完好32 未詳 同上 ……庚子四月十八日。漫漶殘缺33 李顯道等題名 同上 李顯道、張公美、王仲與、張去塵,庚子孟夏十九日同游池上。完好34 李僓等題名 宣和五年(1123) 鄄城李僓,弟倰、侄贛隨侍游此。癸卯季春二十八日。完好35 董元康題名 未詳 董元康□□□。漫漶36 伊小二郎題記 大定九年(1169) 大定九年歲次己丑五月上旬初一日,因赴竹林打磨至此悶題。伊小二郎記耳。佚失,僅見拓片。37 賈宣題詩 成化十八年(1482)昔人曾此作欄干,今日何妨取次看。百尺懸崖春草綠,白龍身臥碧潭寒。二月二日予念東作將興,偕僚屬謁白龍祠,禮成后見石上有欄干舊跡,蓋元祐年間所作,以便觀覽者也。有感賦此,記歲月云。時(shí)在斯者:同知富平王翰,州判涇陽魏禎、寶應(yīng)鄭壽,吏目含山黃泰,學(xué)正慈溪任式,訓(xùn)導(dǎo)海寧楊安、汝州許亨也。成化壬寅,泰安州知州封丘賈宣識。完好38 玄圭石 嘉靖十一年(1532) 玄圭石明嘉靖十一年六月望,知濟(jì)南府事馀姚二檀楊撫安世題。完好39 楊椊等題名 同上 安見吏楊椊、谷天福,新泰縣接迎陰陽官李崇德,接本府楊老爹到。嘉靖十一年六月二十二日立。完好40 張子題名 嘉靖十三年(1534) 十三年春三日,張子觀水于池。完好41 裕齋題詩 嘉靖十六年(1537)嘉靖丁酉予以郁疾,月馀不解,州守言此勝地,遂同往,留此于石。小隊(duì)行山麓,仙音引翠微。野云依古徑,宿雨散晴扉。危石千重起,清泉百丈飛。龍池瞻眺處,竟日欲忘歸。裕齋書。完好42 湯紹恩等題記 嘉靖二十三年(1544)嘉靖甲辰冬十二月之望,山東參政安岳湯紹恩、副使蒲坂楊博,從巡撫都御史當(dāng)涂端公( 廷赦) 禱雪至此。有僧迎而告曰:"此白龍池也,歲旱禱,輒應(yīng)。"博謂不可無紀(jì),紹恩乃書諸巖石,令泰安守仲言永勒之。完好43 湯篤齋( 紹恩) 題詩 同上 瀑布淵深,白龍之池。雩則取水,迎而禱之。湯篤齋書。佚失44 黃鰲題名 嘉靖二十四年(1545)霖原細(xì)流,屈曲而出,可以浮觴;夾流獨(dú)石,可以盤坐;溪山掩映,嵐光洸漾,可以題詠。嘉靖乙巳按察使黃鰲題。佚失45 霖源 同上 霖源,黃鰲書。佚失46 袁images/BZ_40_455_2964_487_3005.png《祈雨贊》萬歷七年(1579)白龍之潭,淵淵莫測。有禱則應(yīng),沛降甘澤。粒食生民,四境既宅。靈承神休,永祀功德。時(shí)萬歷七年七月,不雨。予憂之,祈雨取水于潭。次日即雨,三日后又大雨,龍之為靈昭昭也。故贊以鐫石,用彰神龍之功,當(dāng)永祀云。知泰安州荊人袁完好images/BZ_40_1793_3057_1825_3097.png識。

編號 名稱 年代 錄文 石刻現(xiàn)狀47 米芾題名 未詳 米芾觀 僅馀“芾”字。48 白龍池 未詳 白龍池有二: 一在三元石(“池”字 剝落); 一在池西側(cè)峭壁(完好)。49龍?zhí)?未詳 龍?zhí)?完好50云生處 未詳 云生處 漫漶51 張?zhí)煲骖}名 未詳 清河張?zhí)煲鎳L謁嚴(yán)公于此。完好52 陳正□等題名 未詳 東平陳正□游此,不巳、端彥同游。完好53 盧皋題名 未詳 盧皋到此。完好54 劉舜俞等題名 未詳 濟(jì)南劉舜俞、尹崔子。完好55 蔡伯道題名 未詳 蔡伯道。完好56 未詳 未詳 董( 下缺) 賈( 下缺) 同□覽。丁□①四月三日。 漫漶殘缺57 許大希題名 未詳 許大希祈雨取水嘗至此。完好58 未詳 未詳 回自百丈泉,烹茶鼓琴以終清興。完好59 孫安靜等題名 未詳 孫安靜、王公廟合孫慶之,來題。漫漶60德施斯溥 未詳 德施斯溥 完好61白巖 未詳 白巖 完好62顧炎武題名 未詳 未詳 佚失63霖雨蒼生 未詳 霖雨蒼生 佚失64 未詳 政和間 政和□□白龍□□□□□龍□□□記上□□□六十□□ 漫漶不清65未詳 未詳 穆存 完好66 未詳 未詳 ……游…… 漫漶不清67 名山第一奇 嘉慶十九年(1814) 名山第一奇。嘉慶十有九年春月,江右李鴻賓書。完好68大庭毅久 未詳 大庭毅久 完好69 五絕一首 未詳 夜深月如鏡,潺水伴蛙鳴。情侶話細(xì)語,風(fēng)來松笑聲。漫 漶。用白色顏料書寫,未見刻痕,疑為近人所作。

四、白龍池石刻考證

1 號入內(nèi)供奉官李舜舉題名為白龍池所見宋代最早石刻,鐫于治平四年(1067) 。具體時(shí)間是“壽圣節(jié)日”,即正月三日,為宋英宗趙曙生日。“壽圣節(jié)”見于《宋史·英宗本紀(jì)》:“帝以正月三日生,即位之初,以生日為壽圣節(jié)。”又《宋史·本紀(jì)第十三》:“治平元年春正月丁酉朔,改元?!汉?,壽圣節(jié)?!庇帧端问贰ぶ镜诹濉ざY十五( 嘉禮三) 》: “英宗以正月三日為壽圣節(jié)?!庇帧端螘嫺濉ざY五七》云:“正月三日,壽圣節(jié)。”題名者李舜舉,字公輔,開封人。世為內(nèi)侍?!端问贰ち袀鞯诙俣せ抡叨酚袀鳌!督鹗途帯房甲C甚詳,見前言,此行當(dāng)有祈禱圣體安康之意。

元豐七年(1084) 四月十二日,又有一位入內(nèi)供奉官馮世寧“因奉命安掛圣帝殿令、書碑記到此”,即3 號石刻。此刻歷代志書均未記載,直到近年才有文獻(xiàn)收入,如:袁明英《古刻新覓》《泰山石刻》和張用衡《泰山石刻全解》。題名者袁作“馮□”,張作“馮益”。元豐甲子即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 。宋史記載:“馮益,康王邸舊人也。王即位,自入內(nèi)東頭供奉官遷至乾辦御藥院,尋兼乾辦皇城司?!惫俾毼呛?,但:“紹興三年,授武功大夫、康州防御使、帶御器械。十九年,卒于家?!苯B興十九年即公元1149 年,也就是說他在泰山題記65 年以后才去世,不合常理?!端问贰酚涊d的宦官還有一人姓馮名世寧:“馮世寧,字靜之,以入內(nèi)黃門累遷昭宣使、忠州團(tuán)練使、入內(nèi)押班。揚(yáng)國公主寢疾,哲宗欲夜出問訊,世寧執(zhí)言不可,帝雖微忤,卒為之改容。再遷景福殿使、明州觀察使。至副都知。崇寧新官名,世寧首知入內(nèi)內(nèi)侍省事。禁中夜火,使宿衛(wèi)士撲滅之,既定,令自他途出,蓋不欲使知宮省曲折也?;兆谫p嘆。進(jìn)感德軍留后。政和初,以內(nèi)客省使、彰化軍留后致仕。世寧出入禁闥六十年,循謹(jǐn)無過。卒,年六十七,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恭節(jié)。”史書中沒有記載馮世寧的去世時(shí)間,按政和初年算,題刻的時(shí)間到去世大概30 年左右。也就是說馮世寧四十歲左右任職入內(nèi)供奉官,并奉命來泰山,從時(shí)間推算合乎情理。細(xì)審石刻,“世”字特征明顯,“寧”字也基本能看清,當(dāng)為馮世寧無疑( 圖1) 。

圖1馮世寧題記

白龍池林會( 字貫道) 題名石刻有2 處,與其有關(guān)涉者亦有2 處。另外,泰山其他地方與林會相關(guān)石刻亦有3 處,基本勾勒出了北宋一個(gè)縣令一周的工作日常。元祐二年丁卯( 1087) 孟春( 正月) 之初,時(shí)任秘書省正字的晁補(bǔ)之來登泰山,因林會無暇陪護(hù),故與晁及之先觀岱宗遺跡,后謁白龍之祠(4 號石刻) 。三日,林會與巡山劉孟陪同來奉詔祈雪的兗州太守劉袞登頂謁玉女祠(6)岱頂天柱峰石刻:兗海守劉袞奉詔祈雪,次謁玉女祠,率巡山劉孟、邑令林會登二絕頂,臨四觀,遍覽勝概。元祐丁卯孟春三日。。四日,又陪同劉袞拜謁白龍祠(5 號石刻) ,還順便游覽了白龍池上游的黑龍?zhí)逗桶僬裳?7)長壽橋西石壁石刻:林貫道、劉逢原同游。丁卯孟春四日。。之后陪同晁補(bǔ)之、及之二人登頂,在避風(fēng)崖小憩(8)岱頂避風(fēng)崖石刻:補(bǔ)之、及之、貫道,自絕頂回,歇此巖下。。八日,為了方便游覽者參觀白龍池,林會在池邊巖石上建欄桿( 6 號石刻) ,至今柱窩猶存。此前的熙寧八年(1075) ,時(shí)新任宿州掌岳掾林會從兗州太守馬默謁帝祠、登絕頂(9)新兗守、尚書外郎馬默,自仙源來謁帝祠,是日登岳,遍游東西絕頂。新宿州掌岳掾林會從。大宋熙寧八年二月二十四日。。這樣有林會之名的石刻在泰山就多達(dá)六處。據(jù)周郢《白龍池題刻中之“貫道”考》,林會,字貫道,由蔭補(bǔ)郊社齊郎。歷成都雙流縣簿、新蔡令、韋城宰、奉符縣令、蘇州常熟知縣。以元祐七年(1092) 三月十六日終于官舍。后明成化間泰安知州賈宣題詩中有“昔人曾此作欄干”句,即詠林會“建欄于此,以便游者”之事(37 號石刻) 。

7 號石刻位于池南河道西側(cè)石壁(60 號石刻下方) ,見于袁明英《古刻新覓》和《考尋泰山石刻隨錄》中,惟誤“李孝昌”為“季孝昌”。其名見種放會真宮詩題跋碑第一石,“李孝昌伯衍觀”。又《石渠寶笈·卷六》載:“五代周文矩《飲中八仙圖》一卷( 上等地一) ,……有‘李孝昌伯衍觀’六字?!卑蠢钚⒉植?。大觀三年(1109) ,太常寺丞;政和二年(1112) ,太仆寺丞; 宣和二年(1120) ,河北轉(zhuǎn)運(yùn)副使; 宣和六年(1124) ,京東轉(zhuǎn)運(yùn)副使。石刻署元祐己巳( 四年,1089) ,題名時(shí)間合理,但二者是否為同一人,待考。

長清董元康及其家族在泰山地區(qū)留有多處石刻:白龍池有20、21、25、28、29、35 號共6 處;桃源峪有2 處(10)一:“董元康游,甲午( 政和四年,1114) 仲秋日。”桃源峪河道西側(cè)巨石側(cè)面;二:“長清董元康,政和甲午仲秋日訪泉石,因攜家飲此。質(zhì)、贄、賁侍行?!焙拥纼?nèi)巨石上。;岱岳觀有2 處(11)一:“長清董元康權(quán)宰奉高,攜家游瑤池館,觀元功弟題字,愴然久之。政和四年七月二十一日,質(zhì)、贄侍行?!必?二:“長清董元康權(quán)宰奉高,受代將歸,同王彥文游。政和甲午重九日,崇道繼至?!苯襻窂R雙束碑北碑側(cè)面第一層。;靈巖寺有1 處(12)“開封郭季恩警捕方山,長清李勝之、董元康、居中、元發(fā)游法定道場,同憩于此。大觀二年( 1108) 戊子春季初七日,居中書?!苯翊?,刻地藏殿西墻外石柱側(cè)面。。董元康等題名石刻多達(dá)11 處,時(shí)間從崇寧元年(1102) 至政和五年(1115) ,跨度達(dá)13 年。董元康時(shí)任奉符縣令,由雙束碑石刻可知任期截止時(shí)間為1114 年,上任時(shí)間未詳。民國《重修泰安縣志·政教志官吏·歷代職官表》: “鄭溫恭,政和七年( 1117) 奉符令。董元康,政和間權(quán)奉符令?!比绨凑諘r(shí)間的先后順序,此兩條應(yīng)該對調(diào)。

14 號趙習(xí)之等題名中有徐安國,《金石萃編》云:“徐安國,見孟宗寶《洞霄詩集》,號春渚,未詳其貫,嘗題一詩于大滌洞,而不詳何年,未知與此所題之徐安國即一人否也?!卑葱彀矅趾庵?,號春渚。上饒( 今屬江西) 人。乾道二年(1166) 進(jìn)士。乾道六年(1170) ,知華亭縣。紹熙中,知橫州。慶元中,提舉廣東茶鹽。嘉泰二年(1202) ,授湖南提舉。有《西窗集》,不傳。白龍池石刻時(shí)間為元符三年(1100) ,與其生平不符,兩處徐安國當(dāng)非一人。另外,據(jù)白龍池宋人題名習(xí)慣,習(xí)之、安國、居仁、正仲極有可能是“字”而非“名”。18 號石刻與14 號時(shí)間緊鄰,有皇甫偁、徐端朝、孫之名,筆者懷疑徐端朝即徐安國,孫即孫正仲。端朝,字安國,名與表字互析;之名又見大觀峰《紀(jì)泰山銘》東側(cè):“元符三年(1100) 九月廿三日,孫,心貞貌,心有度,表字正仲亦是解釋其名。孫、楊景、李堯臣、李敏能同登泰山三頂,觀歷代遺跡?!币嘁姺N放會真宮詩題跋碑第二石:“徐端朝、孫、王仲康伏覽,元符庚辰( 三年,1100) 重陽日。”

16 號韓存中等題名石刻有“岳祠修造”,即紹圣四年(1097) 六月開始,至建中靖國元年(1101) 十月告成的岱廟重修工役。按韓存中,字持正,潁川人。官侍郎,為張康國所知。在從班十八年,無所附麗,故蔡京不喜?;兆谛椭兄嵵?,相傳蝗不入境。熟知本朝典故,善論時(shí)事。自鄭州歸老于家。高宗建炎初卒。

26 和27 號石刻題名中的“無咎”在泰山凡四見、“子容”凡三見。岱頂大觀峰有一處:“青社張泱和甫,開封錢慎無咎,弟悟穎達(dá),中山劉潀子容,政和甲午( 四年,1114) 季冬四日,同登絕頂,觀封禪壇,看日出,步頂還邑?!绷硪惶幰娡跄赋貐喂磁允? “無咎、穎達(dá)侍親游此,政和乙未( 五年,1115) 孟冬十六日?!苯Y(jié)合幾處石刻可知:錢慎,字無咎;錢悟,字穎達(dá);劉潀,字子容,中山人。其中,無咎、穎達(dá)二人乃兄弟關(guān)系,至于二人籍貫,白龍池署臨安,岱頂則署開封。臨安縣正式定名在晉太康元年(280) ,唐末五代時(shí)期為吳越王錢镠的故鄉(xiāng),無咎應(yīng)即其后人。錢氏納土后均遷往開封,故無咎一自署臨安,一自署開封。兩處石刻中“偕”前缺少主語,說明書者另有其人,據(jù)這幾處石刻中的人名交叉情況,疑為岱頂題名人青社( 借指青州) 張泱。

30 號陳國瑞題名在泰山凡兩見,除白龍池外,另一處在經(jīng)石峪,文為: “莆陽陳國瑞子玉按學(xué)奉高,觀石經(jīng)谷,熟視筆畫,字徑尺馀,非人所能,歷千百年曾不磨滅,豈非神物護(hù)持,以遺觀者。政和丁酉春馀一日。承議郎知縣事鄭溫恭勒石。”“石經(jīng)谷”即今經(jīng)石峪,名最早見于王欽若《石經(jīng)谷詩》(13)詩鐫于《種放會真宮詩》題跋第二碑碑陰《泰山之圖》右上角,殘石今存泰安市博物館文物庫房,楊氏槐西樓藏拓。中有“亂石難尋路,攀蘿似有梯”“默捐浮丘侶,時(shí)窺般若題”句。及李諤《重修王母瑤池記》(14)見弘治胡瑄修、李錦纂《泰安州志》卷六第三十七頁:“自黃現(xiàn)嶺,匯石經(jīng)谷,集水簾洞同為源委”。中。陳國瑞還曾在谷城山( 今濟(jì)南平陰東阿鎮(zhèn)北黃石山) 刻詩,曰:“賞觀漢史想當(dāng)年,今到山頭憩石巔。環(huán)望谷城瞻廟像,神書一卷后人傳?!?/p>

31 號石刻題名人姜子正即奉符人姜規(guī),關(guān)于題名時(shí)間所見志書均記“庚子四月”,筆者實(shí)勘后發(fā)現(xiàn)后有“十一日”三字,當(dāng)補(bǔ)。按姜規(guī)(1058 -1123) ,字子正。通經(jīng)史詩文,旁及醫(yī)道,后補(bǔ)官將仕郎、守鄆州助教。又助弟姜矩( 字子方) 入朝為官,居鄉(xiāng)樂善好施,口不臧否人物。周郢考證甚詳(15)周郢.《姜規(guī)墓志》與泰山“六郎墳”[J].尋根,2017(4) :111 -116.,此不贅述。

顧炎武《金石文字記》云:金元以降,無復(fù)有題名者。按此說不確,見于( 明) 《泰山志》和《岱史》者尚有元大歷間(1328 -1330) 辟世之士所作摩崖石刻(16)見于黃鰲《九日登岱記》,石刻拓手為其徒劉一桂所倩,具體內(nèi)容不詳。和金大定九年(1169)36 號伊小二郎題記石刻( 圖2) 。值得一提的是后者鐫刻人并非官宦,亦非文人雅士,而是一個(gè)身份低微的石匠,這在泰山石刻中比較少見。伊小二郎因到竹林打磨,經(jīng)過白龍池,見到眾多的文人游山題刻,想到自己還要為生計(jì)奔波勞累,故于此“悶題”。一個(gè)“悶”字把當(dāng)時(shí)為生計(jì)奔波的勞苦心情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此刻刻工粗糙,字跡也不甚美觀,但卻不失為白龍池石刻群最具特色之石刻。題記左側(cè)依稀見“[食光]小二”字樣。[食光]字見《古壯字字典》,意為“喂( 牲畜) ”,有可能即是此人的職業(yè)。( 清) 繆荃孫《藝風(fēng)堂金石文字目》錄有金大定九年《伊小二郎題記》目(17)原書款作“大定元年歲次己丑五月十一日”,依干支推算,元年為辛巳,而九年為己丑,元當(dāng)為九之論。,石刻原在三尖山,今佚。

40 號石刻的題名之人為“弡子”,到底是何人,一直是一個(gè)未解之迷?!督鹗淖钟洝吩? “張字作弡,按劉原父《弡仲醫(yī)銘》釋弡為張,以為張仲之器,歐陽永叔從之,趙明誠《金石錄》疑之,黃長?!稏|觀馀論》則云弡其勿反非張字,考之《玉篇》,信然。然此云弡子則為張子無疑,蓋宋人之好奇者,據(jù)原父永叔所定之字而用之耳。《宣和博古圖》亦有‘周弡伯匜’。此條篆字,大書,無年號,按宋朝紀(jì)元無有至十三者,若曰金元,又不合一代全無題名,止此一人也?!薄短┥绞逃洝酚挚甲C“疑是金元人,相傳天倪子題”。天倪子即張志純,有張煉師之稱。泰安州埠上保( 今肥城市安駕莊鎮(zhèn)張家安村) 人。元代著名道人,曾任東岳廟住持,元世祖忽必烈賜號“崇真保德大師”。重修泰山多處廟觀,如南天門、朝元觀、會真宮、玉女祠等。

圖2 拓片摘自《泰山石刻大全》

今筆者考證此石刻或?yàn)槊魅藦場H所題,依據(jù)如下: 第一,此題刻位于37 號明成化知州賈宣石刻左側(cè),考察白龍池玄圭石石刻分布,中間部位為宋人董元康、林會、陳國瑞等題名石刻,左側(cè)為成化壬寅泰安知州賈宣題詩,右側(cè)為46 號萬歷泰安知州袁石刻( 磨掉宋人題名重刊) 。按先占中間后居兩側(cè)的一般規(guī)律,“張子”題名的時(shí)間應(yīng)當(dāng)晚于成化,早于萬歷。第二,今五賢祠后石壁有“張鯤至”摩崖石刻,同樣為篆書。兩“弡”字極為相似。第三,岱廟原環(huán)詠亭有張鯤《泰山頂上作詩》碑,字體亦為篆書。詩后署“甲午三月”,甲午即嘉靖十三年(1534) ,張鯤時(shí)任山東按察司副使?!皬堊印鳖}名中的“十三年春三日”如為嘉靖十三年,年月均吻合。張鯤的字體極具個(gè)人風(fēng)格,除此三處外,四川富樂山冷源洞還有其嘉靖十一年(1532) 任四川提學(xué)時(shí)的題名石刻( 見圖3) ,認(rèn)定四處石刻為一人所為,當(dāng)屬合理。

圖3 自左至右:白龍池張子題名;五賢祠后石壁張鯤題名;原環(huán)詠亭張鯤詩殘碑拓片(楊榮發(fā)提供);張鯤冷源洞題名拓片(摘自李戴博文《富樂山冷源洞題刻初探》)

據(jù)金棨《泰山志》、朱孝純《泰山圖志》等記載,白龍池三元石有“米芾觀”三字題名( 即47 號石刻) ,今漫漶,僅馀“芾”字也已殘缺。( 清) 李光暎《觀妙齋藏金石文考略》卷十四有《泰山封禪遺文碑》目,其碑文為漢司馬相如撰,宋書法家米芾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立碑時(shí)間在熙寧元年( 1068) 。47 號未署年月,姑系此年下。

61 號“白巖”二字,或認(rèn)為極有可能為戶部左侍郎喬宇( 號白巖) 所書。正德五年(1510) ,喬宇奉命至泰山祈雨,有《御告文》碑、《登泰山二首》詩刊于岱廟。其《游泰山記》中云“遇崖石可愛者,輒留書”,如題名于岱頂磨崖旁及刻“望海石”三大字于越觀峰。自宋至明,白龍池“旱禱輒應(yīng)”,如42 -46 號石刻皆和祈雨有關(guān),喬宇此行為祈雨,到白龍池留題也在情理之中。

67 號為李鴻賓于嘉慶十九年(1814)巡視東漕時(shí)所題“名山第一奇”榜書,舊志皆失載,泰山竹林寺景區(qū)管理人員薛峰于2018 年4 月新發(fā)現(xiàn)。周郢第一時(shí)間“踏月往觀”,考證文字及其作者。李鴻賓《清史稿》有傳,但字號、卒年等有幾處不確,今結(jié)合劉曉祥(18)劉曉祥.《清史稿·李鴻賓傳》訂誤一則[J].史學(xué)月刊,1993(2) :91.考證,簡述如下:李鴻賓(1767-1846),字象三,號鹿坪(陸平),江西德化(今九江)人。嘉慶六年(1801)進(jìn)士,選庶吉士,授檢討,后遷山東、廣西道監(jiān)察御史,又遷吏科、工科給事中。十八年(1813)九月巡視東漕,十九年五月授東河副總河,二十年正月又升河?xùn)|河道總督。官至兩廣總督。

其他能夠考證的石刻還有9 號題名者任紹,字承祖,自號無求居士。宋劉子翚有《贈總上人兼簡無求居士二首》詩。關(guān)于觀主楊若沖,民國王次通( 名亨豫) 先生曾于青帝觀遺址得紹圣青帝觀道士楊若沖碑。41 號盧問之( 別號裕齋) 詩刻,詳見“周郢讀泰山”新浪博文《盧問之建仰德堂及題白龍池詩》。盧五言律詩序中有“州守言此勝地,遂同往”句,按州守即時(shí)任泰安州知州丁方(19)丁方,羅山縣人。正德丙子科(1516) 經(jīng)魁。嘉靖十四年(1535) 任泰安知州。十七年(1538) 元子誕生,命其告謝泰山。。此外岱頂大觀峰有盧問之題名殘刻(20)孫家鋒.泰山大觀峰石刻群考錄[J].泰山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21,43(1) :25 -37.:“……僉事盧問之同登”。42 號湯紹恩等題記考證見“快樂就好”新浪博文《白龍池新發(fā)現(xiàn)石刻》。57 號許大希取水石刻,按許大希,嚴(yán)州人。熙寧六年(1073) 進(jìn)士,元符元年(1098) 敘朝請郎。明人賈宣、楊撫、黃鰲、袁等題名或題詩志書均有載,此不累述。

猜你喜歡
龍池政和泰安
庾雪水彩畫作品
龍池鯽魚 再躍龍門
龍池
方政和
泰安雜記
政和蘇區(qū)精神的內(nèi)涵
婺源龍池汰的春日下午
Transform Yourself into a Butterfly
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
平和县| 托克逊县| 丘北县| 娄烦县| 安平县| 泊头市| 德阳市| 文成县| 普定县| 休宁县| 藁城市| 高密市| 深州市| 利津县| 靖西县| 双江| 肥西县| 什邡市| 西贡区| 邢台县| 东阳市| 穆棱市| 庐江县| 施甸县| 江津市| 叙永县| 瑞金市| 二连浩特市| 乐清市| 张家界市| 阿克苏市| 越西县| 滁州市| 溧水县| 比如县| 大悟县| 德钦县| 泾源县| 丰镇市| 通河县| 集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