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遵遠
1939年10月23日,國民黨安徽省主席廖磊病故。同年11月,經(jīng)李宗仁推薦,李品仙繼任安徽省主席和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同時兼任國民黨安徽省黨部主任委員,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他到立煌(今金寨)縣就任后,執(zhí)行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反動政策,“消極抗戰(zhàn),積極反共”,公開破壞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從政治、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打擊和迫害共產(chǎn)黨人及其領導下的抗日進步力量。
1940年春,李品仙為實行“黨、政、軍一元化”的法西斯統(tǒng)治,在立煌各地遍設特務組織,大肆進行所謂的清查“異黨”活動,屠殺共產(chǎn)黨人由秘密到公開,制造了多起反共流血慘案。
1943年秋,隱蔽在國民黨軍政機關內部、堅持大別山地下斗爭的共產(chǎn)黨員劉敦安、麥世法、史遷(史謙)、詹運生(詹大權)、陳達伍、余會之、林采微、胡承祧、樊政、尹榮、黎檉梁等10多位愛國志士被逮捕;12月15日,在第二十一集團軍黨政總隊特務頭子劉廷祿、文月夫的指揮下,上述同志被活埋在立煌縣古碑鎮(zhèn)古碑沖傅家灣(很多資料誤為“張家灣”)山后,這就是駭人聽聞的“大別山慘案”。本文著重記敘劉敦安、麥世法這兩位犧牲在“大別山慘案”的廣西籍中共黨員。
劉敦 安(1906—1943),出生于廣西博白縣一個窮苦的農(nóng)民家庭。因家境貧寒,直到11歲那年,父母才把他送進學校。1925年,劉敦安考上博白縣初級中學(以下簡稱“博中”),次年春,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轉讀師范班。1926年,革命先驅朱錫昂(廣西博白人)在博中作關于俄國十月革命和孫中山“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三大政策的宣傳講演,劉敦安聽后深受教育和鼓舞。1928年秋,中共黨員朱光翼(朱光易)回到博中,開展地下革命活動。劉敦安參加了朱光翼組織的磷光劇社,到沙河等地演出,進行革命宣傳。
1929年夏,廣西地下黨領導人朱錫昂在玉林被捕,英勇就義。1930年秋,直接指導劉敦安進行革命斗爭的朱光翼在博白被反動派殺害。在白色恐怖面前,劉敦安沒有退卻,反而想方設法尋找中共黨組織,繼續(xù)進行革命斗爭。他同李隆等人逃難到印度尼西亞,住在愛國華僑李光前家。荷蘭殖民當局害怕他們宣傳革命,對他們搜查后,以“共產(chǎn)黨宣傳赤化”罪名將他們驅逐出境。劉敦安轉到新加坡,繼而到廣州。
1932年,劉敦安從廣州赴桂林,考入廣西省立師范??茖W校(以下簡稱“廣西師?!保?。當時的廣西師專聘請有不少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任教師。入校后,得到這些共產(chǎn)黨員的指導,劉敦安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中國革命問題。
1935年,經(jīng)友人介紹,劉敦安與梁寂溪、凌煥衡等廣西師專首屆畢業(yè)生到龍州區(qū)國民革命基礎師范學校(不久,該校并入龍州民團干校)任教。工余之暇,他們常在左江岸邊的寶塔下商談革命斗爭和尋找共產(chǎn)黨等問題,當時,廣西地下黨組織處于極其秘密狀態(tài),無法聯(lián)系,他們決定由劉敦安去廣州、香港找共產(chǎn)黨員陳勉恕(大革命時期曾是中共南寧地委書記,在梁寂溪家開過秘密會議)。
1936年1月,劉敦安在香港找到陳勉恕。陳勉恕聽了劉敦安匯報在廣西師專開展革命斗爭的情況和強烈要求入黨的愿望后,遂介紹劉敦安、梁寂溪、凌煥衡3人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劉敦安懷著喜悅的心情回到龍州民團干校,與梁寂溪、凌煥衡組建中共黨小組,劉敦安擔任黨小組組長,受陳勉恕領導。(中共玉林市委黨史辦公室著:《中國共產(chǎn)黨玉林歷史簡明讀本》,廣西人民出版社)
劉敦安
1936年3月,由于情況變化,梁寂溪轉到梧州中學做老師,開展黨的工作。不久,劉敦安、凌煥衡也隨著民團干校的合并,到設在南寧西鄉(xiāng)塘的廣西民團干部學校擔任上尉指導員兼教官。劉敦安在南寧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活動,介紹張鎮(zhèn)道、覃景秀(石山)、韋若松、毛恣觀、朱為流等人入黨;到1936年秋,在廣西民團干校發(fā)展中共黨員20多人。1936年11月,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任命劉敦安為中共廣西省工委委員,并決定成立中共廣西省軍團,由劉敦安任書記,麥世法、張鎮(zhèn)道為委員。軍團負責南寧軍校、民團干校、左右江武裝隊伍的黨組織工作。
為及時溝通上下級黨組織的關系,劉敦安與凌煥衡先后在南寧中山路、南國街建立秘密聯(lián)絡站,收轉陳勉恕和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的很多重要信件,接待、掩護了很多來往的同志,還常以自己的工資資助來往人員。
通過陳勉恕的關系,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派李守純到廣西指導工作。1936年11月,中共廣西省工委成立后不久,通過李守純的關系,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負責人薛尚實來到南寧,確認廣西黨組織與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的關系。至此,廣西黨組織恢復了從1932年春開始與上級中斷了4年之久的組織聯(lián)系,實現(xiàn)了對全省黨組織的統(tǒng)一領導。
與此同時,劉敦安還幾次派曾世欽(曾誠)等到右江,找到了韋拔群犧牲后在右江地區(qū)堅持斗爭的黨組織和游擊隊,為實現(xiàn)廣西全省黨組織的統(tǒng)一領導、恢復和重建廣西黨組織做貢獻。
1937年10月,根據(jù)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撤銷,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成立,書記張文彬。1938年4月,中共中央撤銷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成立廣東省委,書記張文彬。1940年1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決定撤銷廣東省委,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南委”),方方任書記,廣西省工委劃歸南委領導。
劉敦安十分重視周邊地區(qū)中共的工作。1937年春,他把朱為流、李毓籌的組織關系介紹給中共陸川縣委,在博白建立黨的特別支部。同年秋,他決定由梁溪在百色建立交通站,準備送一批黨員到黔桂邊區(qū),加強與黔桂邊委的聯(lián)系。同年冬,劉敦安(化名陳史、陳柱)受上級黨組織委派,深入黔桂邊地區(qū),向該邊委成員傳達南委關于國共合作搞好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指示,還到樂康、樂旺、伏開、卡法等地了解情況,指導工作。他派韋敬禮參加邊委,加強了黔桂邊委工作。
劉敦安十分重視保護中共的領導同志。1937年春,他介紹廣西省工委書記彭懋桂到邕寧縣國民中學任教導干事,很好地保護了他的安全。
1937年秋,桂西游擊隊和桂系當局談判改編問題,劉敦安在百色參加研究談判對策時,認為不能把部隊隨便調出,更不能交給國民黨改編,但由于桂西區(qū)特委書記黃桂南的背叛,這支武裝后來被國民黨“吃”掉了。1938年,劉敦安在武漢以中共廣西省軍團的名義寫信譴責國民黨桂系當局背信棄義,破壞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位于金寨縣花石鄉(xiāng)的中共安徽省工委駐地舊址
1938年3月,南委派黃松堅到廣西負責審查整頓廣西黨組織。審查結果表明,廣西黨組織基本上是好的,省工委主要領導成員無政治歷史問題。黃松堅即報請南委批準成立新的廣西省工委,由黃松堅任書記兼組織部部長,陳岸任委員兼宣傳部部長。在審查、整頓廣西黨組織的過程中,5月中旬,黃松堅等幾位同志被桂系當局逮捕入獄。事件發(fā)生后,劉敦安千方百計地籌集經(jīng)費。陳岸等趕到廣州向廣東省委報告(是年4月,中共中央撤銷南方工委,成立廣東省委,書記張文彬。廣西省工委由廣東省委領導),請求進行營救。廣東省委指定陳岸代理廣西省工委書記。后經(jīng)周恩來與白崇禧交涉,黃松堅等人于年底獲釋。
1938年5月,中共黨組織派劉敦安和麥世法等人隨廣西部隊到達安徽抗日前線。他和麥世法的公開身份是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部的中校軍官,實際上,劉敦安是中共在該集團軍中的總負責人。1940年,劉敦安到立煌縣任皖干訓班班主任和皖干訓團皖東訓練班教育長,并參加安徽省抗日民眾總動員委員會。他在廣西部隊里宣傳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宣傳抗日救國主張,聯(lián)系進步國民黨軍官等。他作風正派,廉潔奉公,為廣大官兵所欽佩。
在安徽前線桂系軍隊工作期間,劉敦安除了為共產(chǎn)黨、為新四軍搜集情報、做統(tǒng)戰(zhàn)工作,還積極從事掩護地方中共黨組織的活動,協(xié)助地方中共黨組織發(fā)展中共黨員、培養(yǎng)干部。1940年5月,中共立煌縣委把當?shù)?0多名地下黨員交給他聯(lián)系,他毫不猶豫地承擔下來,并且圓滿地完成黨交給的各項任務。
1941年皖南事變后,國民黨桂系軍閥在安徽加緊了反共活動。中共黨組織考慮到劉敦安等人的危險處境,要他們及時轉移。但劉敦安他們早已把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毫無畏懼地留下來堅持斗爭,頑強地與桂系軍閥特務進行周旋。
雖然上級組織和劉敦安等人對其真實身份進行了隱藏,但他們熱情高漲地參加抗日統(tǒng)戰(zhàn)工作,仍然引起了特務的注意。特務分子不時會刺探劉敦安,不時以聊天為名,到劉敦安住處或辦公室,借機翻查劉敦安的書桌、藏書。劉敦安十分小心,從不在家中或辦公室存放與中共有關的任何物品。
一次,一名負責打擊走私工作的何所長到劉敦安房間串門。劉敦安明白,這是個特務分子,尋思戲弄他一番。談話間,劉敦安走到書桌旁,拿起毛筆寫下12個大字“何所長 何所長 當所長 真可敬”。見劉敦安揮毫,何所長立即上前查看,并大聲念誦:何所長,何所長,當所長,真可敬!念完后不禁竊喜,認為劉敦安在夸獎自己,于是,一邊夸贊劉敦安“好字”,一邊“求贈送”。劉敦安欣然同意。何所長將這幅字畫在同僚前顯擺時,才知道自己被嘲弄了一番。原來,這12個字說的是:何所長,何所長,當所長,真可敬?何所長著實被劉敦安嘲諷了一把。
危機來得十分突然!1943年秋,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李宗仁在立煌召開重要軍事會議。與劉敦安一同來到安徽的麥世法也參加會議,并負責記錄工作。會議主要內容是根據(jù)蔣介石關于發(fā)動第三次反共高潮的部署,準備在鄂豫皖地區(qū)制造軍事摩擦,襲擊新四軍。因為情況緊急,麥世法在會后立即派一個交通員化裝成乞丐,給新四軍軍部遞送會議記錄。不幸的是,交通員途中被國民黨的檢查哨發(fā)現(xiàn),所帶的會議記錄被搜出。交通員耐不住敵人的嚴刑威逼,供出了潛伏在集團軍內的劉敦安、麥世法等人。
位于博白縣人民公園的劉敦安烈士雕像
敵人的抓捕行動立即展開。不久,劉敦安、麥世法等10多名共產(chǎn)黨員和愛國志士被逮捕,關押在立煌古碑沖傅家灣。其間,這些同志曾試圖搶奪看守的槍支進行越獄,但不幸失敗。12月15日,劉敦安、麥世法等10多名共產(chǎn)黨員和愛國志士被敵人活埋于古碑沖傅家灣的山后。
1993年,為紀念劉敦安烈士遇難50周年,經(jīng)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政府同意,在博白縣人民公園建立劉敦安烈士白玉石半身雕像。
麥 世法(1910—1943),出生于廣西北流縣西壤鎮(zhèn)木棉村。父親麥曉雨是位私塾先生,母親是位賢良的家庭婦女。小時候,父親經(jīng)常給他講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傳奇故事,給他幼小的心靈很大的觸動。
1925年1月,麥世法考入北流縣立第一高?。?926年冬,考入南寧工業(yè)專科學校,后因家庭貧困而中途輟學。為了生計,1930年,他到北流民樂小學任國文教師;1932年秋,考入廣西師專公費就讀。到廣西師專讀書,可以說是麥世法一生中極為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在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的啟迪和正確引導下,麥世法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理論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廣西師專讀書期間,麥世法與劉敦安、張鎮(zhèn)道、葉飄萍、陳大文等進步同學結下深厚友誼。他們成立馬列主義學習小組,經(jīng)常聚在一起交流學習體會,討論中國的時局和中國革命的出路等問題:發(fā)起組織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1935年2月,麥世法從廣西師專畢業(yè)后,被派到平樂民團指揮部政工組工作,后隨民團干校的合并,到位于南寧的廣西民團干部任教官。1936年夏,經(jīng)劉敦安介紹,麥世法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廣西民團干校,他和劉敦安等人積極開展建黨工作,先后發(fā)展20多人加入黨組織。麥世法還大力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利用他負責主編的地下刊物《新策略》和中共廣西省工委的《現(xiàn)實》月刊,積極宣傳共產(chǎn)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反對內戰(zhàn)、共同抗日。
1937年秋,麥世法和劉敦安按照中共黨組織的安排,隨桂系第二十一集團軍北上抗日,轉戰(zhàn)江西、浙江、上海等地。淞滬戰(zhàn)役失利后,麥世法所在的部隊撤至安徽駐防。
1938年4月,中共長江局把麥世法的組織關系介紹給安徽省工委,由譚光廷通過立煌縣白水河新四軍第四支隊兵站同麥世法進行單線聯(lián)系。同年9月,麥世法調任桂系第一七二師政治部第一科科長。此時,他征得中共黨組織同意,利用其特殊身份,在湖北黃岡地區(qū)組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先鋒隊吸收了第一七二師政治部中的一些進步分子為隊員。該組織還積極開展對偽軍的策反工作。麥世法等地下共產(chǎn)黨員以其合法身份教育大批士兵和人民群眾,增強他們的抗日意識。
1939年春,中共安徽省工委撤銷,中共鄂豫皖邊區(qū)黨委成立。麥世法、劉敦安等人由中共立煌市委書記李豐平負責聯(lián)系。這時,麥世法已調任桂系第二十一集團軍黨政軍干部訓練班皖行政干部訓練團政治處第一科科長。上任以后,他把所獲的第二十一集團軍的軍事部署、軍械倉庫分布、桂系與國民黨安徽省黨部CC系的矛盾以及李品仙的反共陰謀等重要機密情報準確及時地遞送到中共立煌市委,再轉到新四軍軍部。
1939年11月,李品仙接任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國民黨安徽省主席,桂系反共調子開始升溫。為避免與桂系發(fā)生沖突,中共中央令已暴露身份的黨員干部和進步青年分批撤離大別山。但麥世法、劉敦安等人仍然冒險堅持留在大別山工作。
1942年冬,李品仙的反共氣焰已十分囂張,麥世法等人繼續(xù)留在立煌工作,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他們不顧自己生命安危,堅持利用其特殊身份,繼續(xù)搞情報工作。
2018年3月25日,“紀念麥世法等革命烈士犧牲75周年儀式”在安徽省金寨縣舉行。麥氏親屬與中共北流市黨史辦工作人員赴金寨祭奠烈士
1943年秋“大別山慘案”中,麥世法等人犧牲。
麥世法被捕后,國民黨為了讓他招供,對其施用了酷刑,但他堅貞不屈、毫不畏懼,慷慨激昂地痛斥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倒行逆施。敵人氣急敗壞,殘忍地把他和10多名共產(chǎn)黨員、愛國志士活埋于古碑沖傅家灣的山后。
1949年廣西北流解放時,當?shù)攸h委和部隊首長在慶祝大會上,公布和公祭了麥世法等北流籍的革命烈士,并向烈士家屬進行慰問。直到此時,家鄉(xiāng)的父老才知道麥世法已壯烈犧牲。隨后,和麥世法共事過的知情好友和革命同志在各種刊物上紛紛撰文緬懷麥世法烈士。安徽省文史館館長陳明曾作《哭麥公》悼念他,詩曰:
三七烽煙認麥公,
蟄驚頓開茅塞胸;
縱有袤潭深千尺,
難忘心底恩萬鐘。
怒控惡莽盤古沖,
奪我堅貞鬼神慟;
青山長埋忠烈骨,
綠水淵處幡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