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人的天地觀與境界

2022-03-24 11:50王蒙
書屋 2022年3期
關(guān)鍵詞:天地境界概念

王蒙

天地觀是文化的重點

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最闊大而又直觀的概念是天、天地,最高遠的終極性概念是道或天道,最本原的概念是從天地萬物的生生滅滅中得到啟示的“無”與“有”。

無、無極、無而后有。因為后來有了“有”,才感覺得到談得到原生的或?qū)⒁兓伞坝小被颉叭f有”的無。你知道有人有了財富,或者你自己有過財富,你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沒有財富的背興。你原來沒有什么財富,才可能感受得到獲得財富的感受。一個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沒有的東西,談不到無、沒有、無極,也談不上有、非無與太極。一個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一定有的東西,你以為都有、永遠有的東西,一般你也不會專門討論到它的有。而無會延伸與比較到有,有延伸為太極、四象、八卦,萬有、萬物。

無與有,有與無、萬物萬象之間的橋梁與管道應(yīng)該是“易”。

最根本的人文概念道德概念是仁,仁義、仁政、仁心、仁人、仁者。仁者愛人。

仁就是愛,仁與愛則是受到天與地的生生不息的大德的啟悟與感應(yīng)。某種意義上,對于士人來說,天地的概念,有無的概念,仁義的概念,比生死的概念更重要,更偉大,更深刻,更高遠。

天地?zé)o垠

在中文里,天地就是世界,就是宇宙,就是人對自己的大環(huán)境的感受,就是人心、人的精神所能感知、認知與想象的最大、最高、最遠、涵蓋一切的空間與超空間,甚至還包含了時間的穩(wěn)定、強大、冷峻與恒久。

天地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最大的自然性、自在性、物質(zhì)性概念、物質(zhì)性認知;同時是人文概念,是偉大高尚壯闊正道,必須敬畏信服崇拜的類似西文“上帝”的同義語,是神性概念,終極概念,至高無上、至大無外的概念。天地還是原生概念、先驗概念、無可置疑概念、無可褻瀆概念。它是中華文化的一個概念實體、存在客體、物質(zhì)實存;又是人的一個概念籠統(tǒng)、概念大美大善大仁、概念信仰、概念追求、概念延伸、概念聚合、概念升華、概念大神。

順便說一下,中華高端文化的崇拜與信仰,不是低端民間的多神人格神與神格人,而是高端偉大概念:大道、天道、一、天、仁……這個問題后面還要專講。

中華天地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薄吨芤住飞系倪@兩句話,可以說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天地觀的總綱。首先,它是物質(zhì)的,天象、天氣、天文、季節(jié)、寒暑、晝夜時時在運動變化之中,而地上,承載著萬物的重量,承載著各種地形地貌地質(zhì)結(jié)構(gòu),承載山川、大漠、丘陵、盆地,城鄉(xiāng)、道路、舟車、建筑……這是不言自明的。

自強不息,強調(diào)的是進取,是動態(tài),是勇敢向上;厚德載物,強調(diào)的是容養(yǎng),是靜態(tài),是沉穩(wěn)擔(dān)當(dāng)。二者互通、互濟、互補,又各有側(cè)面。

從天地衍生的更大概念是陰陽,陰陽包括了天地與萬有的一切,包括了實存的天地,與未必實存的神鬼、氣數(shù)、命理、靈魂、符瑞、報應(yīng)、吉兇,包括偉大的天地與一切對于天地、終極、“上帝”的質(zhì)疑、反叛、突破的幻念與沖擊。

將天地的特色與功效總結(jié)為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就賦予天地大自然的存在以美德符號、美德表率、美德源頭性質(zhì),賦予天地以人文性教化性終極性,成為儒家仁義道德的標(biāo)尺與根據(jù),又賦予道德教化以先驗性、崇高性、宏偉性、必然性乃至絕對性,是道德教化的范式與信仰崇拜的對象。天地自然、道德教化、神性崇拜:三位一體,循環(huán)論證,互相補充演繹。

天地是原有的終有的總有的存在,而中華文化特別注意去發(fā)現(xiàn)去解讀天地諸現(xiàn)象諸狀態(tài)諸變化對于人的符號,即哲學(xué)符號、道德符號、政治符號、命運符號,乃至軍事符號的意義,意蘊深長,韻味淳厚。

觀星象,可以預(yù)知王朝氣數(shù),戰(zhàn)役勝敗,人物吉兇。體四時百物,可以感蒼天之辛苦周全、自強堅定、生生不息、剛強沉穩(wěn)有力。觀地貌,感動于大地之堅忍負重,沉靜有定,負載承擔(dān),提供萬物存活的必要支持與條件。

從天地的變化與不變、變?nèi)ビ肿兓亍⒂幸蚺c無因、有果與無果中,體會感悟萬事萬物的逝者如斯、不舍晝夜、與時俱化、有常無常、大美不言、變而后返的道法道術(shù)道心。

天地少言

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第一是天生萬物,一切生命的起源是天,更周到與完整地說是“天地”,一切變化運作來自天心天意。如果將天地作為大自然來理解,這話在今天也是真理。加上“何言哉”,原來老天甚至還具備了埋頭實干的美德,故而孔子不喜歡巧言令色,主張人應(yīng)該“訥于言而敏于行”。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批評說“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老子的說法是“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這里邊都有批評儒家道德說教太多太泛、失之聒噪的用意,秦始皇更是討厭儒者的挑剔性空論。直至今日我們也都公認“空談?wù)`國,實干興邦”。

孔子其實也同樣表達了對于少說多做的推崇。一方面向往不言之教、不言之功,一方面不得不說許多話,不能不說太多的話,這是古今中外權(quán)威大人物的共同感慨,共同悖論。

老、莊也一樣,無為、不爭、齊物、無用、虛靜,說得極妙,無永遠比有更深邃、更奧妙、更難整,而一切有都不可能絕對盡善盡美,都有可挑剔,更有可非議、可抬杠、可攻擊。同時,老子、莊子二人的文章神妙無窮,語出驚人,逆向思維。二人乃語言大師,思想大師,文章與文學(xué)的大師。

天命

孔子講“五十而知天命”,或謂語出《尚書》。古代典籍與荀子、屈原、陶淵明、歐陽修等大家的著述中多用此語,是指上天決定著、干預(yù)著與安排著人的命運。國人還喜歡說“盡人事,聽天命”,說明人的努力還是要的,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認為有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天—天命—世界—大道”,主宰著推動著一切。人為的努力,合乎天道天命,則事半功倍,興旺發(fā)達,功成事就,如有神助;違背天道天命,則事與愿違,八方碰壁,自取其辱。

天命云云,極接近現(xiàn)在的說法,叫作客觀的與歷史的規(guī)律,它們起著重要的關(guān)鍵的決定性作用。我們古人講的“天命”,或者天心、天意,在當(dāng)年蘇聯(lián)的說法中,差不多就稱為“時代的威嚴命令”,你必須聽取,必須服從,必須把握,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知之者慧明,不知者愚晦。人們在世界上立論與行事行文的主體,應(yīng)該是天命,是歷史規(guī)律,是時代的威嚴命令,所以牛氣沖天,所以戰(zhàn)無不勝。

天行健,地勢坤,這個說法極高妙,別具特色。它像是文學(xué)修辭,比興想象、形象思維。從四時四季、萬物生長,聯(lián)想到自強不息的健美品質(zhì),從承載眾物、支撐萬有,聯(lián)系到厚道積德、忍辱負重的品性。這又像是數(shù)學(xué)的編碼,從本來未必有序有定的變化與數(shù)量互動關(guān)系中,托出規(guī)律法則來。

這還可以視為直觀靈感式判斷,猜測式猜謎式接受暗示影射式判斷,是絕妙的、有趣的、啟發(fā)性開放性的,卻又是非邏輯非唯一非必然的。四時行焉,是健康的陽剛之氣,但也可以從水旱災(zāi)害里體會天怒的無常與冷酷;負重?zé)o言,是厚德沉穩(wěn),但也可以體會成無奈無覺無語無力無能。天何言哉?人何知乎?

性善論與天善論地善論

這里需要的是與性善論一樣的天善論、地善論,人、神、自然,大家俱善論。必須是你好我好天好地好個個都好,不然,底下的戲全部完蛋。老子拼命反對儒家的啰唆,但最后也得承認“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為了突出道,他把德、仁、義、禮都一通嘲笑,最后他除了道還必須承認善。而別的方面,奇葩論手莊周居然也認同孔子的贊嘆說什么“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比孔子說的還美好。老、莊都愛否定,終于承認了一加兩半范疇:道、善、美。因為老子說過:“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p>

對于天地的說法,與老、莊一樣高妙獨特的是孔子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樂,仁者壽”。這也是獨樹一幟的比喻、聯(lián)想、直觀、形象、編碼、接受暗示、猜謎、想象思維。山的高聳與穩(wěn)定,以之形容仁與壽,靠譜。水之靈動、更新、映射、清爽、柔潤、適應(yīng),以之表現(xiàn)智慧,也很動人。天地山水,就這樣把自然性、物質(zhì)性、形象性、人文性、暗示性、道德性、文學(xué)性、語詞性、原始性、終極性、啟悟性、神性,都結(jié)合到一起了。這樣的思想方法、描繪方法、論證方法與傳播方法,也令后人嘆為觀止了。

天命至高,離不開人的努力

而我們的古代,荀子的天命觀就更積極、更富于人的主體性,他提倡的是“制天命而用之”,令人想起的是俄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普列漢諾夫提出的越是掌握客觀的社會與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越能夠充分發(fā)揮人的能動性,相近于荀子理念。

天最偉大,天讓人努力奮斗,天性善良,人更要仁義道德。天人合一,講起來不費吹灰之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眲t是說的地上的大河,這也是孔子對人、對天地的觀感。這里包含了面對時間的流逝,人們所產(chǎn)生的對于生命的珍惜與嗟嘆,天地在催促圣賢、君臣、士大夫、君子做好自己應(yīng)該做的事情。這里有一種悲情的使命感,富有一種絕對不可僅是自在,而更重要的是自覺與自為的責(zé)任擔(dān)當(dāng)、人生把握的內(nèi)涵。

孔子又在顏淵死的時候長嘆“噫,天喪予,天喪予”,他在悲天,怒天,怨天。當(dāng)然,這只是一種民間化的情感表達方式,是抒發(fā)悲傷,或許并不代表什么不同的認知與見解。但孔子在此仍然流露著對于生者的督促與勸誡。那么好的顏回去世了,我們這些幸存者應(yīng)該怎樣地珍惜生命,多做“修齊治平”的好事情?。?h3>感慨天地,千言萬語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太講究學(xué)科分類,中華詩文中,對于天地的感受思考,包含著多方面的內(nèi)容。中華文化講天地觀,更抒發(fā)千千萬萬的天地感。感中觀,觀中感,是中華文化的特色。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标愖影褐摹兜怯闹菖_歌》中講的是天地的無窮大性質(zhì),在無窮大面前,人生顯得渺小,充滿對于天地的悠悠感。悠悠是什么?長遠,悠久,遙遠,眾多,因其終極與無窮而顯得刺激乃至荒謬。

而且陳子昂還將空間與時間的兩個悠悠并且幽幽的感受,統(tǒng)到一起來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明月在天,滄海、知己、天涯與比鄰在地,初唐王勃與盛唐張九齡早已有了地球村感慨,不是由于交通與信息的高速公路,而是由于月光與友誼。但是考慮到地球的球形與時差的存在,“共此時”說或有科學(xué)上的瑕疵。天文科學(xué)可能不利于月光詩情,但愿科學(xué)能喚起新的詩意。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以岳飛名義流傳下來的《滿江紅》詞,則是個體的天地境遇、遭遇與經(jīng)驗。此詞以塵、土、云、月的對于地與天的概述,代替與美化深化對于自己的具體的軍旅征討的回味回顧,是事業(yè)的天地化,是生活經(jīng)驗的天地化,是政治與軍事的艱難奮斗、歷經(jīng)時間空間的體驗天地化。

也可以說,這就是人的天地化,人生一輩子的天地化,什么叫一輩子?就是看了、想了、敬了、贊嘆了一輩子天,枕了、立了、走了、親近了、又告別了、想念了一輩子地,然后,回歸天地,即告別天地,告別人間,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跡,回到與天地與天道合而為一的田地。

人不僅是一個兩條腿、五尺高的活物,人是天與地的產(chǎn)物,天與地的觀察者感受者行動者與被啟發(fā)被激勵者,是天與地的孩子,天地的依戀者與被庇護者,是到目前為止天志的唯一一份心意,一個笑容,一點深思,一滴眼淚。人不灰心喪氣,人還會設(shè)想與追求成為天地的使命承擔(dān)者與天道地理的解說者與護衛(wèi)者。

南北朝樂府詩《敕勒歌》寫道:“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边@里也有蒼蒼、茫茫等接近“悠悠”的詞眼,但更多了些親切與溫暖。將天視作牧民的氈房帳篷屋頂,這是比唐宋更古老靠前的更近原生態(tài)的生民感受。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蓖蹙S的詩句則是從水之終于窮盡,云之經(jīng)常升空,獲得超脫與淡定。酒色財氣,喜怒哀樂,生離死別,勝負通蹇,都可以視如天象,可能是自然現(xiàn)象,也可能是神學(xué)符碼;都可以觀賞、理解、猜謎、消化、注意或根本不必注意,置理或不予置理。更聰明的辦法是從生活中點滴中人事中變化中摸索天道天命,豁然開朗,永遠明白,至少是自以為明白。

天與地的一切表現(xiàn)與變動,有盡與無盡,理解與費解,如此與如彼,都可以在人的接受中有所等待、旁觀、預(yù)防、警惕與淡化、一笑,也都可以在搖頭與難以接受中先平靜下來;可以設(shè)想水窮處的水并不一定消失,而可能是轉(zhuǎn)為地下水,升高的也并不一定是云,而是兩分鐘后就會被風(fēng)吹散的虛無縹緲的薄霧。

而最后兩句呢,把淡定與超脫心態(tài)擴展到人事,對于一個好靜的老人來說,遇到林間老叟,也只是偶值即偶然碰上罷了。無期就是不期而遇,生活趕上什么算什么,水就是流著流著就沒了,云霞升起更是天曉得升起或不升起是怎么回事,反正升完了也就沒有了,不但沒有成年累月之云,也少有三四個小時以上之云。談笑了嗎?談笑的最高境界是與沒有談笑一樣,沒有話題,沒有目的,沒有預(yù)設(shè),也沒有備案,也就沒有得失成敗、希望失望、快活不快活,更不會說完了又后悔,也很少有必要說完話留下備忘錄。

這里引用的王維詩句是《終南別業(yè)》的后四句,心情偏于虛靜與禪意。王維是一個詩意包羅寬闊多樣的詩人,百姓的艱難、平民的生活、皇帝的愛情悲劇、商人婦的孤獨寂寞、山水的美麗迷人,他都能寫透寫美,類似的晚年半官半隱、平靜淡化之作,只是他的詩作之一小類,作為天地觀照,卻也別具一格。

對于天地,人應(yīng)該保持敬畏也保持親和,保持從順也保持奮斗,保持關(guān)注也保持自決,保持輕松也保持淡定質(zhì)樸的老農(nóng)式的喜悅。

問天

天地同樣是詩文、文學(xué)、哲學(xué)并伸延到社會與人文學(xué)科中的一系列疑問、究詰,敬畏與贊嘆、悲哀與激情。

人生活在天地間,卻說不清道不明天地間的那么多現(xiàn)象、問題、設(shè)想、說法與關(guān)切。這方面表現(xiàn)得最淋漓盡致的是公元前三百年的屈原的《天問》?!短靻枴肥且皇状篌w以四個字一句為基本格式的長詩,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其中問天文的三十個,問地理的四十二個,問歷史以及有關(guān)傳說故事方面的多達九十五個。當(dāng)然,這些疑問中抒發(fā)著詩人政治上的失意與激憤不平之氣,但也確實地表達著人類對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與境遇的難以理解、難以接受。

有趣的是屈原受到了誤解冤枉排斥打擊,“屈子放逐,乃作《離騷》”,他沒有在《離騷》中問政問楚王問排擠他的貴族,而是問天去了,如果他政躬康泰、日理萬機呢?反而可能顧不上去找老天爺對話。文章憎命達,果然。

從屈原的問天中,我們還得到一個啟發(fā),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當(dāng)中,我們頭上的青天、蒼穹、日月星、風(fēng)雨電、白云彩霞,它的高大上久遠的各個方面,就是我們文化中的自然之上帝,上帝之形象,是總負責(zé)總方向舵的代表,是總制作的神性法人。它可以接受祈求贊美皈依敬愛,也可以接受提問質(zhì)詢迷惑抱怨悲情與遺憾。它他她管著一切看著一切聽著一切做著一切為著一切與無為著無視著無可奈何著一切的一切。

我們的先人,我們的老祖宗,我們的文化,怎么這樣會觀天、聞天、敬天、感天、飛天、學(xué)天、順天、承天、沖天、翻天、哭天、怨天、靠天、倚天、驚天、破天、補天??!一個天,在中華文化中激活了多少思想念頭猜測啟示情感呼喚與響應(yīng)啊!沒有對于天的各種感情思想言語說法神思幻想,哪里會有中華文化、中華哲學(xué)、中華圣賢、中華詩歌、中華美術(shù)、中華故事和中華兒女子孫呢?

天地境界

大哲學(xué)家馮友蘭創(chuàng)立的四個境界說。第一是自然境界,其實今日人們會說是本能境界:吃喝拉撒睡,“食色,性也”,這曾經(jīng)被認為是最低的境界?,F(xiàn)在討論起來,人們的觀感會有些不同。一個是長時期以來,工農(nóng)庶民,一輩子為溫飽而奮斗,為不至于餓死、凍死、淹死、曬死即因缺少基本的生活資料而死,為生存權(quán)而奮斗,為活著而吃盡苦頭,為活不下去而革命造反。這個境界究竟算多么低還是并不低,恐怕還要研究,恐怕還可以留下更多的空間與角度。

而從道家的“道法自然”觀念、從現(xiàn)今世界環(huán)境保護人士批判工業(yè)文明的“后現(xiàn)代”觀點、從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自然”是一個日益崇高化偉大化根本化的范疇。

第二個境界是功利境界,這應(yīng)該是基本解決溫飽之后的事。追求所謂鼻子底下的蠅頭小利,也仍然有餓死苦死的陰影在身后驅(qū)動。這與本人的智力、教育程度、能力有關(guān),在正常的社會環(huán)境下,大批人士會是功利境界的人,他們的功利當(dāng)然利己,但也有時依賴并有功于利人利家利國。

第三個境界是道德境界,竊以為具有道德境界的人也多半是解決了溫飽并小有生存與事業(yè)資源的人,還有就是為了道義理念不惜放棄與犧牲已有的一切的人,或者是各種不滿于世界現(xiàn)狀的志士烈士群體。他們做到了視道德高于生命,視道義使命和奉獻精神高于一切,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公而忘私、一腔熱血、先人后己、匹夫有責(zé)、民胞物與、視死如歸、萬古流芳、浩氣千秋、設(shè)身處地、推己及人、舍己為人、高風(fēng)亮節(jié)、為民請命、以身許國、春秋大義、精忠報國,種種美德,膾炙人口。

應(yīng)該說道德境界,是君子境界,是士大夫境界,是公卿境界,是國之干城境界,是為政以德、以德治國、得民心得天下、王道仁政境界,乃至于是唐堯虞舜夏禹商湯文武周公仲尼的境界。是內(nèi)圣外王的境界,是中華傳統(tǒng)主流文化的境界。

道德境界也是苦行境界、獻身境界、圣賢境界、舍身境界,不管在什么樣的惡劣環(huán)境俗惡世風(fēng)下,總有一些這樣的人,黃鐘大呂,彪炳永世,照亮黑暗,振奮人心,使人們看到希望。

第四也就是最高,乃是天地境界。就是說不僅是人文的,而且是擴而大之、飽而滿之、周而全之、遍而及之、久而永之的境界。是天上三光日月星、地上三山五岳峰、人民萬物全有致、內(nèi)圣外王永太平的使命責(zé)任義務(wù)關(guān)注思考勞作境界。

天地也者,這里不但有人倫道德、仁者愛人,而且有天地義理,愛天補天,護地惜地,日月光華,四時吉慶,也有各種災(zāi)異,一切的一切都在啟示你砥礪你,也可能譴責(zé)你警示你,你的重任在肩,良心良知良能在身,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你需要的是對天地負責(zé),對日月負責(zé),對萬物負責(zé),對天下負責(zé),對生民負責(zé),也要對祖宗與子孫萬代負責(zé)。

天地境界說極有感染力沖擊力,它是更高的道德感受,是哲學(xué)直至神學(xué)的偉大崇高范疇,是數(shù)學(xué)的通向無窮與永恒的時間空間范疇,是科學(xué)的面對世界與人生的真理范疇,是詩學(xué)文學(xué)的感情化審美化語言符號的升華擴展與再升華再擴展,是悠悠此生此情、永生永情的詩性詞眼,它也是一種中華式的神性幻想與崇拜。它略顯宏泛、大而化之,然而既可視可觸可感,又可以無所不包,找不到更合適的詞來代替。

天地境界的說法教育我們,人生雖然短促,人身雖然渺小,人的境界是可以提升與擴大的,人不應(yīng)該、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而活著,人應(yīng)該默默地體察世界、天地間的一切對自己的期待,默默地完成著自己對于天地、世界、人類、同胞、祖國、故鄉(xiāng)、生靈萬物的義務(wù)擔(dān)當(dāng),有所發(fā)展,有所貢獻,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事功,有所播種、影響與遺愛。

不同境界的人創(chuàng)造著、貢獻著、享受著或者煎熬著浪費著敗壞著不同的人生。

天地與中華文化的整合性

從先秦到馮友蘭的天地觀、天地說、天地感、天地吟,直到天地境界說,是哲學(xué)、倫理學(xué),也是文學(xué)、人學(xué),是三觀也是感慨,是民間通俗也是士大夫悠悠幽幽、乘風(fēng)飛去、高處不勝寒,是形而下也是形而上,是唯物也是唯心,是世俗也是準宗教,是格物致知也是直觀頓悟,是一些理論觀點,也是感情飛舞,是隨意性情,也是一種有中國特色的整合思路。

猜你喜歡
天地境界概念
三重“境界” 讓宣講回味無窮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品“境界”
拾天地之荒
慎獨的境界
“人師”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