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林
(甘肅省洮河生態(tài)建設管護中心,甘肅 卓尼 747600)
在洮河生態(tài)建設管護中心,山楊采種時間通常在5月中旬。如果采收時間過晚,果實完全成熟后表皮開裂,里面的種子會大量脫落,導致種子采集效率不高;如果采收時間過早,會因為果實未成熟導致種子發(fā)芽率不高,或種子發(fā)芽后幼苗長勢羸弱。采集蒴果時,盡量選擇樹齡5 a以上的健壯山楊樹作為母株。山楊果實體積較小、質量較輕,易隨風飄走。因此,采收人員要一邊折果枝、一邊摘蒴果,以提高采收效率。
為確保山楊種子的發(fā)芽率,需要對采集的山楊種子進行鑒定。常用的種子鑒定方法有目測法、染色法及發(fā)芽試驗法3種。
2.1.1 目測法。觀察種子表面是否有光澤,種皮有無褶皺或破損、蟲蛀情況,以種粒飽滿、彈性適度為宜。
2.1.2 染色法。先將待鑒定的山楊種子置于清水中浸泡24 h,再撈出晾干,此時種皮變得柔軟,人工剝去種皮后用2%~5%的紅墨水染色4~6 h,之后撈出種子漂洗并檢查染色情況。如果種子的胚乳、子葉沒有變紅,或者只有極少部分變紅,說明種子活性較強;相反,大面積染色變紅,說明種子活性較差[1]。
2.1.3 發(fā)芽試驗法。在實驗室環(huán)境下選擇一定數(shù)量的供試種子進行催芽,測定發(fā)芽率。要求所用種子必須是未休眠的,并且每次用量為100?;?00的整倍數(shù),方便計算。至少連續(xù)進行3次鑒定,以盡量減小誤差干擾。若種子發(fā)芽率達到90%,說明其質量較高,可以用于播種育苗。
2.2.1 層積處理。層積處理的目的是解除種子休眠,提高種子發(fā)芽率[2]。尤其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貯藏的山楊種子,如果未經(jīng)過層積處理,則其發(fā)芽率極低。因此,層積處理是山楊播種育苗中不可或缺的技術環(huán)節(jié)。層積處理方法具體如下:①從冬季露天的木箱或花盆中取適量的沙土,用木棍或其他工具將沙土中的土塊搗碎,剔除石塊,測定土壤含水量,如果沙土比較干燥,需要加入清水,以手握成團不滴水、落地散開為宜;②按照一定比例將山楊種子埋藏于沙土中,小粒種子按照1∶30的質量比與沙土混合,大粒種子則按照1∶20的質量比與沙土混合;③將種子與沙土混合物裝入玻璃容器或陶瓷容器中,埋藏于背陰處,期間注意調控溫度(溫度不得低于-10 ℃),防止低溫導致種子休眠或凍傷;④觀察到有部分種子露白后,即可進行播種。
2.2.2 溫水浸種。如果來不及對山楊種子進行層積處理,可以選擇溫水浸種,具體處理方法如下。①在春季播種前20~25 d,將待播種的山楊種子置于50 ℃左右的溫水中;②使用玻璃棒或木棒按照同一個方向輕輕攪動,一邊攪拌一邊讓溫水自然放涼,待降至常溫后繼續(xù)浸泡48 h,期間注意換一次水;③選擇一處暖炕,保證溫度在25~30 ℃,將浸泡后的山楊種子平鋪到暖炕上,并在種子上方覆蓋一層濕麻袋,經(jīng)過12 h升溫處理后揭開濕麻袋,翻動種子,使兩面受熱均勻,再繼續(xù)覆蓋濕麻袋,并使用噴壺進行噴水,維持濕潤狀態(tài)[3]。重復上述處理,累計升溫處理72 h后,若觀察到種子開始露白,即可進行播種。
選擇理想的育苗地對提高種子出苗率和保證幼苗健壯生長至關重要。根據(jù)山楊生長習性,盡量選擇地勢平坦、灌溉方便、排水條件良好的地塊,尤其是優(yōu)先考慮透氣性較好的砂壤土或褐土地塊。專業(yè)的苗圃更適合育苗,但要注意不能重茬種植。此外,育苗地周邊交通要便捷,方便后期苗木運輸。
播種前2周開始整地,選擇旋耕機進行深翻,翻墾深度控制在25~30 cm。深翻土地的目的有2個:一是破碎板結的土塊,提高育苗地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并保證其透氣性良好;二是通過翻曬土壤,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滅土壤中的病菌、蟲卵,降低山楊苗期病蟲害發(fā)生率。在整地過程中,注意要將大塊的石頭清理出去,同時施入有機肥作為基肥。如果土壤比較肥沃,則每667 m2施入有機肥5 000~6 000 kg;如果土壤比較貧瘠,則每667 m2施入有機肥6 000~8 000 kg。如果該地塊往年發(fā)生過蟲害,還需要在整地的同時噴灑3%硫酸亞鐵溶液,或者撒施甲拌磷粉劑,對土壤進行消毒,殺滅地下害蟲[4]。
為了便于后期管理,通常選擇高床育苗。苗床高度在10~12 cm,寬度約為100 cm,長度可根據(jù)育苗地的總長或地形確定。做好苗床以后,如果床面有雜草,要及時清理,并用釘齒耙耬平。另外,合理進行床面澆水,保證澆透;待床面稍干后,用平耙將床面做成麻面,以備播種。
3.2.1 播種時間。適時早播有助于延長幼苗生長期,對提升苗木質量有一定作用。結合洮河生態(tài)建設管護中心的氣候條件,山楊播種時間以每年6月中旬比較合適。
3.2.2 播種量。以往部分林場、自然保護區(qū)在山楊播種育苗時盲目增加播種密度,導致出苗后幼苗之間搶奪水分、養(yǎng)分,反而造成幼苗長勢不佳。結合洮河生態(tài)建設管護中心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每667 m2山楊播種量以控制在0.6~0.8 kg為宜。
3.2.3 播種方法。山楊播種有條播和撒播兩種方法。如果選擇條播,需要在做好的床面上挖一條深0.5 cm、寬2~3 cm的小溝,行間距為30 cm,再將準備好并混合細沙的山楊種子撒到播種溝之中,回填土壤后用葦簾覆蓋床面。如果選擇撒播,則需要將混合細沙的山楊種子均勻地撒在床面上,之后用細篩子篩土覆蓋床面上的種子。覆土厚度以種子不露出為宜,一般在0.5 cm左右。覆土完成后,選擇一塊大小合適的木板輕輕鎮(zhèn)壓,再用葦簾覆蓋,避免陽光暴曬種子。
山楊種子播種后,要定期觀察床面,如果床面變干,要及時澆水,使床面保持濕潤狀態(tài)。澆水以噴灌為主,盡量不使用漫灌。正常情況下,播種后7 d即可出苗,播種10 d左右幼苗出齊,播種20 d后撤去葦簾。從出苗到長出第2片真葉,也要定期澆水,以滿足小苗生長所需水分。待幼苗長出第5片真葉后,幼苗的根系逐漸穩(wěn)定,此時可適當減少澆水次數(shù),使幼苗的根系向更深的土壤伸展。每次澆水以后要及時松土,以提高土壤透氣性,保證幼苗根系正常呼吸,預防爛根等情況發(fā)生。
苗木出齊后,根據(jù)實際出苗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補苗或間苗。在667 m2播種量0.6~0.8 kg、發(fā)芽率90%以上的情況下,需要進行間苗,避免苗木成簇。整個苗期需要進行兩次間苗,第一次間苗后間隔2周進行第二次間苗。兩次間苗結束后開始定苗,株間距控制在8~10 cm,留苗160~180株/m2。定植后,為加快苗木生長速度、提高苗木的抗病能力,要及時追肥。根據(jù)育苗地的立地條件,如果土層較厚、土壤肥力較好,每25~30 d追肥一次;如果土壤比較貧瘠,則每15~20 d追肥一次。通常,每667 m2施入復合肥5 kg。為了提高養(yǎng)分吸收效果,施肥后要及時澆水。
加強田間管理是預防山楊潰瘍病的有效措施。例如,適時灌溉和追肥,增強苗木樹勢,能夠提高幼苗對潰瘍病的抵抗力;在夏季高溫多雨時節(jié),要注意雨后及時排出積水,同時通過間苗調整株間距,保證通風效果,避免濕度過大,以降低該病的發(fā)生率。進入6月,需要加強巡視,一旦發(fā)現(xiàn)山楊幼苗感染潰瘍病,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治理。如果發(fā)現(xiàn)較早,苗圃內發(fā)病幼苗數(shù)量不多,可以及時拔除病苗,并對發(fā)病幼苗周圍的其他幼苗噴施兩三次倍量式200倍波爾多液,預防發(fā)病。如果發(fā)現(xiàn)較晚,病害較為嚴重,可使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靈1 000倍液噴灑防治,每隔7 d 噴灑一次,連續(xù)噴灑兩三次即可。
首先,加強苗圃管理,避免降雨后出現(xiàn)長時間積水,如果育苗期間遇到持續(xù)性降雨,要及時開溝排水,以保證土壤透氣性良好。其次,施入抗病菌的廄肥或餅肥,有助于減少土壤中病菌數(shù)量。再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選擇抗性較強的品種播種育苗,或者對種子做藥物浸種處理,以降低山楊紫根病發(fā)生率。對于已經(jīng)感染山楊紫根病的山楊幼苗,選用20%五氯酚鈉1 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進行灌根處理,病情不嚴重的情況下15 d灌根一次,連續(xù)灌根2次即可。
對于小地老虎,要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在整地、做苗床階段噴灑殺蟲劑,殺滅土壤中的越冬蟲卵。在做好預防工作的前提下,還要采取綜合措施殺蟲治蟲。優(yōu)先考慮采用物理方法治蟲,如使用黑光燈誘捕小地老虎成蟲。在成蟲發(fā)生期,配制糖醋液誘殺成蟲也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治蟲措施。將糖、醋、白酒、水、90%萬靈可濕性粉劑按照質量比4∶4∶3∶10∶1調勻,倒入容器中,再將容器置于苗圃內,可以達到誘殺小地老虎成蟲的效果。如果蟲害較為嚴重,則需要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例如,使用3%溴氰菊酯乳油1 800倍液、48%地蛆靈乳油1 500倍液、2.5%勁彪乳油2 000倍液等噴霧滅蟲,3 d用藥一次,連續(xù)用藥兩三次即可見效[5]。
對于楊小舟蛾,可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3種措施。物理防治措施有捕殺和誘殺兩種方式。捕殺主要針對楊小舟蛾幼蟲,幼蟲在山楊樹枝上停息時固著不牢,可在每天清晨晃動山楊幼苗,將幼蟲振落后進行捕殺;誘殺則針對楊小舟蛾成蟲,采用頻振式殺蟲燈能取得良好的殺蟲效果。生物防治也有兩種常用方法:一種是以蟲治蟲,主要利用楊小舟蛾的各種天敵生物,如黑卵蜂、廣大腿小蜂、麻雀、灰喜鵲等,在害蟲數(shù)量不多的情況下能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另一種是以菌治蟲,常用的有綠僵菌、蘇云金桿菌等,將這些菌劑按照1∶10的質量比與水混合進行噴霧殺蟲,效果良好。化學防治方法更加多樣:①地面防治,如用注射器將40%氧化樂果藥液注入幼苗露出地面的樹干處,胸徑10 cm以下的山楊幼苗每株注射量為5 mL;②涂藥防治,將甲胺磷原藥與水按照質量比1∶1混合,用刷子蘸取藥液后涂刷樹干、樹枝等位置,殺死躲藏在樹皮下的幼蟲;③噴霧防治,選用40%氧化樂果乳油1 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進行高壓噴霧,殺滅楊小舟蛾的幼蟲、成蟲。
通常,在秋季山楊落葉以后15 d內起苗。起苗時,需要保證苗木有完整的根系,尤其保證側根完整,并注意保護根皮、樹皮,防止損傷。帶土起苗后,使用薄膜將土球包起,減少運輸過程中水分散失。如果運輸距離較長,中途還要灑水保濕。運到栽種地點后,必須立刻栽植,以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
山楊具有耐干旱、耐寒冷、耐貧瘠等特性,是荒山綠化、營林造林中常用的樹種之一。洮河生態(tài)建設管護中心為進一步提升森林覆蓋率、物種豐富度,因地制宜地栽種大量山楊。而山楊播種育苗技術是影響苗木質量及幼苗移栽成活率的關鍵。因此,需要在山楊的果實采集、種子處理、播種方法、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嚴格落實精細化管理,以培育出高質量的山楊幼苗,進而提高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