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胡丹
【人物簡介】
楊武之(1896—1973年),安徽合肥人,曾任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大數學系主任和復旦大學教授,著名數學家,他是數學大師華羅庚、陳省身的良師益友,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之父。
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古人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我之鮑叔乃楊師也。”這個楊師就是楊武之。
關于“楊武之”,鮮有人知,但半個多世紀以前,真是“天下無人不識君”。在學術界或者在清華園,他的名字雷霆貫耳。他將自己的一生獻給數學科學,培養(yǎng)出了無數人才。
他第一個將現代數學帶進中國,并建立學科,在清華大學擔任算學系教授和系主任長達20年之久,陳省身、華羅庚等均出自他門下。他還有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兒子叫做楊振寧。
楊武之家庭合影
【家風故事】
科學救國
楊武之的父母早亡,在叔父的幫助下修完了高等師范的學業(yè),在安徽省立二中任教。
年少氣盛的楊武之,曾經全憑毅力完成學業(yè),自然希望能給貧苦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在學校里施行嚴格的紀律,對一批紈绔子弟嚴加管束。學校規(guī)定,夜晚10時,關閉校門,使一批在外尋歡作樂而遲歸的學生,不得其門而入。由此,一些不思上進的學生,對舍監(jiān)楊武之大為不滿。
一天晚上,進不去校門的學生尋釁鬧事,砸破了楊武之的窗戶,還將楊武之捂住,準備痛打一番。后來學校保衛(wèi)聞訊而來,楊武之才得以脫身。鬧事之后,這些鬧事的學生個個家庭勢力雄厚,家長自然袒護學生,企圖不了了之。甚至有的家長告訴他:“在安慶這個地方,還輪不到你楊武之說的算,一句話就讓你干不了?!?/p>
這一事件對楊武之刺激頗深,于是憤而辭職。他覺得一介書生,難以和腐敗的政府及土豪劣紳相周旋,民主科學的思想才是中國的救命稻草。
楊武之因此萌生“科學救國”的意念,希望以出國留學,振興中華科學,發(fā)揚中華文明來改變中國的黑暗現實。他在安慶教書期間,積極準備參加留學考試。
1928年秋,楊武之學成歸國。一年后被清華大學聘為數學系教授,住進清華園西院19號。1929年秋,楊武之主導清華理科研究所算學部成立,將現代數學帶進了中國的課堂,開展科學研究并培養(yǎng)研究生。
他自己則主要研究“近世代數及數論”,為大學生講授代數,為研究生講述群論,影響了大批后學者,華羅庚、陳省身便是其中的學員。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數論研究,是我國數論研究的啟蒙者、推動者和大學數學教育的先驅者。
希冀實現“光諾”之愿
楊武之是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楷模。青年時期他最欣賞的是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期盼祖國強大,也竭力想為之做點事。國事衰敗,他常掛在嘴邊的唱詞是“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展”。但他教兒子唱的歌曲卻是“上下數千年,一脈延”和《中國男兒》。
1950年8月26日,28歲的楊振寧和23歲的杜致禮結婚。當時也在美國的胡適之先生引荀子《天論》為振寧、致禮夫婦題詞:“從天而頌之,敦與制天命而用之?!?951年7月上旬,收到振寧拍來的孫兒已在美國平安出世請求爺爺命名的電報,武之先生復電,給長孫取名“光諾”。他希望將來能光耀于諾貝爾獎的遺孫之愿,想不到僅過6年便由兒子“提前”實現了!
楊武之在1957年去日內瓦探親時,他給楊振寧、杜致禮題詞:“每飯勿忘親愛永,有生應感國恩宏”。
1997年6月30日夜,當楊振寧有幸在香港會展中心參加香港回歸慶典,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7月1日零時莊嚴升起時,他想到父親“如果能目睹這歷史性的象征中華民族復興的儀式,一定比我還要激動。南宋的陸游不是有一首《示兒》詩嗎,父親九泉之下有知兒子能躬逢這一盛典,將會改吟陸放翁詩句為’國恥盡雪歡慶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楊武之為振寧、致禮夫婦題詞
教子嚴格,兒女成才
楊武之是一位教學極為認真的教授,也是一位教子極為嚴格的父親。他早就在日常生活中,循循善誘,潛移默化地將不少數學知識傳授給了兒女們。兒子楊振寧在學校里,遇有不懂的問題、碰上難以處理的事,總是跑到數學系辦公室向父親請教。
楊振寧后來說:“父親對我們子女們的影響很大。從我自己來講,我小時候受到他的影響而早年對數學發(fā)生濃厚的興趣,這對我后來搞物理學工作有決定性的影響。”楊武之對楊振寧的影響,一直長久地發(fā)生著和存在著。
1973年5月12日,楊武之先生與世長辭。在他一生的時間里,上對得起國家民族,下對得起妻子兒女,一身正氣,無愧于心。楊武之臨終前對兒女們說:“我一生清白,教書為業(yè),我同媽媽共同撫養(yǎng)你們五個子女,除五弟振復外,個個都是人才。大哥(楊振寧)天資聰穎,得天獨厚,又刻苦努力,竟集學問之大成,成為世界級的科學家,已對人類作出重要貢獻,為中華民族爭光。我們的祖先,必會含笑于九泉。我無愧社會,也無愧祖先,我想我也對得起媽媽和你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