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國
摘 ?要: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工作任務重大,不僅要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系統(tǒng)性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同時也要注重日常的教育,在日常教學中針對性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班主任是班級的領頭羊,不僅管理著班級的日常事務,而且還要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及時的開展心理問題疏導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問題。
關鍵詞:班主任;中學生;心理問題;分析疏導
引言
初中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成長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身心將發(fā)生極大的變化。但很多學生處在青春期初期,他們自己對于的意識形態(tài)開始叛逆并不了解,認為這才是青春期的樣子,造成這個時候的初中生很容易受到周圍因素的影響,做出過于極端的行動。作為與學生交流的機會最頻繁的教育者,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通過與他們深入溝通,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和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在初中教學中開展心理問題疏導的重要性
在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下,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的發(fā)展,學生與外界的接觸正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初中生自身的價值觀和認知,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的影響也會發(fā)生變化。如果班主任和家長不注意這種學生的這種影響,可能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錯誤的人生認識以及各種錯誤思想,甚至產(chǎn)生非常嚴重的后果。因此,在初中開展心理問題疏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在初中教學中開展心理問題疏導的對策
(一)班主任要明確自身職責,做好帶頭工作
在初中,大多數(shù)學生都處在在13-15歲之間。在這個年齡階段,學生已經(jīng)開始進入人生的青春期,他們的叛逆意識和敏感心理會變得比較強烈。但是由于自身的身心發(fā)展還不成熟,所以自身的獨立思維和實踐能力都會有一定的缺陷,而且很容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從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與此同時,在當前互聯(lián)網(wǎng)通信技術不斷進步的時代,學生通常會對網(wǎng)絡形成較大的依賴性。甚至在很多時候,他們不愿意與家人和老師交流,卻會在網(wǎng)絡上與陌生人分享自己的心理活動,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也會影響學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班主任要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自我完善,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表率,發(fā)揮榜樣的作用。與此同時,在日常的心理疏導過程中,班主任與學生溝通時,也應該注意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學生這個時期的自尊心敏感而脆弱,因此不能使用一些太片面的或極端的語言來評估學生,通過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贏得學生的信任,以促進心理疏導工作的開展。
(二)落實生活實踐,實施心理疏導
一般而言,對學生開展的心理疏導不是一種學科教育,而是一種生命教育。通過在初中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并不意味著學生離開初中教學階段后就不需要接受心理問題的疏導。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會產(chǎn)生新的心理問題,因此這種心理疏導應該貫穿于學生時期的始終。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心理疏導工作的過程中,應注意教育工作與學生生活的實際聯(lián)系,將心理疏導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站在生活的角度上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例如,在初中的生活中,很多學生開始發(fā)生生理上的變化,他們的荷爾蒙也會開始分泌。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學生就會開始產(chǎn)生情感方面的困擾,甚至一些學生會做出錯誤的行為,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正確對待男女之間的關系。因此,班主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這一點問題。而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方式,不是說早戀是可怕的,而是要從正確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給學生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從自身經(jīng)歷出發(fā),給學生實際性的幫助。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強化心理交流,了解學生狀況
在對初中生進行心理疏導的課堂上,作為班主任要多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在行動上給給予學生一定的關心,通過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經(jīng)常與學生進行精神上的溝通,掌握學生的實際心理建設狀況,才能開展好心理疏導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心理上會減少對班主任的防備,甚至有些學生會主動與班主任溝通,從而提高自己心理健康狀態(tài)。例如,在課余時間,班主任可以通過網(wǎng)絡平臺建立賬號,以網(wǎng)友的身份進入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學習情況,并對這個階段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幫助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四)尊重學生個體,強化學生意識
在初中生活階段,由于自我意識的出現(xiàn),學生的自尊心和獨立感會得到顯著的提高。大多數(shù)學生會要求父母尊重自己的隱私,需要自己獨立的私人空間。但是多數(shù)家長一般都不會太在意,甚至有部分家長還會打壓學生的這種心理意識,強行反駁孩子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自我反抗意識會越來越強,最終會與家長和班主任的管理產(chǎn)生矛盾。因此,在日常交流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尊重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平等的對話,以這種方式接觸學生,既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建設,又能成學生健康成長的守護者。
結語
在初中教學階段,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開始進入青春期的生活,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初中生活學習環(huán)境的相對復雜,班主任在與學生交流探討問題時,必須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自尊心,通過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開展好心理疏導工作,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蔣冬梅.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及實施路徑探索[J].家長,2021(22):51-52.
[2]高雅.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21(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