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qū)種子公司小區(qū) (241200) 滕修有
雛鵝選擇對于幼雛必須按出殼的時間和體質(zhì)強弱,進行嚴格挑選。健壯雛鵝表現(xiàn):舉止活躍、眼大有神,反應(yīng)靈敏,卵黃吸收和臍帶收縮良好,毛干后能站穩(wěn),步伐穩(wěn)健,叫聲洪亮,毛色光亮,用手握住頸部提起來時,雙腳迅速收縮。對腹部大、血臍、歪頭、跛腳、瞎眼等弱雛鵝予以堅決淘汰。
溫度適宜培育雛鵝最適宜的溫度:1~5日齡為27℃~28℃,6~10日齡為25℃~26℃,11~15日齡為22℃~24℃,16~20日齡為22℃~20℃,20日齡以后為10℃以上。當雛鵝呈現(xiàn)伸腿展翅,三五成群,靜臥無聲或有規(guī)律地覓食飲水、排泄糞便,每隔5~10分鐘運動1次,表明育雛溫度適宜。
科學飼喂應(yīng)定時定量飼喂。宜采用“少喂勤添八成飽”的喂法,每次喂料量以20~30分鐘內(nèi)吃完為宜。雛鵝首次覓食時間在出殼24小時后,要先喂水后覓食。目的是刺激食欲,促使胎糞排出。然后喂給經(jīng)過水浸泡的碎米和切成絲狀的青菜或苦荬菜,充分混合均勻,誘鵝覓食。覓食頭兩天,每天喂4~5次,最后一次在晚上9時,每次喂八成飽。4~10日齡,雛鵝蛋黃已吸收完畢,消化功能增強,日喂次數(shù)可增至6~8次,晚上喂1~2次。其日糧混合料占30%~40%,青料占60%~70%。11~12日齡時,以青料為主,混合料可增加糠麩類,并放牧吃草,減少喂料次數(shù)。21~30日齡時,根據(jù)鵝的消化情況,改為谷物類和玉薯類,延長放牧時間,每天喂料次數(shù)可以減少到4~5次。
及時分群一般每批雛鵝都有大、中、小,或強弱之分,因此,必須按體重、強弱合理分群。達到全群雛鵝生長均勻,發(fā)育整齊的目的。育雛應(yīng)以小群為宜,每群60~80只。要做到白天、黑夜逐群檢查,用手把小鵝操動4~5次,防止雛鵝堆疊而造成上面凍壞,中間熱壞,下面壓壞。
運動放水自覓食后,要每隔1小時起身1次,即運動一下,這樣可調(diào)節(jié)溫度,蒸發(fā)水汽,在夜間和氣溫較低時,更要注意及時起身。7日齡后,可在清潔的淺水塘內(nèi)進行第一次放水,以便雛鵝飲水、游泳、洗滌絨毛。時間不能太長,每次3~4分鐘,時間過長,易受寒患病。
合理放牧雛鵝7日齡,在放水的同時可放牧。第一次放牧應(yīng)選擇在晴朗無風天氣,開始放牧時間要短,路程要近,以后逐漸延長,放牧時仍須在牧地飼喂。雛鵝放牧時,鵝圈墊草要勤換,勤曬,保持墊草干燥、松軟、清潔。
防治疾病搞好疫病防治是育雛獲得成功的根本保證。雛鵝抗病力較弱,為防止疾病的發(fā)生,圈舍要勤清掃,料槽每周用熱堿水洗刷1次,育雛階段應(yīng)著重防治小鵝流行性感冒和小鵝瘟。前者可用磺胺嘧啶,每只小鵝 0.1~0.2g,拌入飼料中讓鵝自由覓食,連喂2~3天;或用等量的蒜頭和蔥頭搗碎后加入飼料中飼喂,連喂3天。后者可用康復鵝的血清接種剛出殼的雛鵝,每只用量0.02毫升。也可用中藥療法:黃芩6g、細辛4g、柴胡6g、薄荷8g、樟腦3g、甘草4g、牙皂3g、枝子6g、辛夷4g、明雄6g、大黃6g、蒼術(shù)6g,以上各藥,混合煎水。此劑量為100只7日齡的小鵝一天用藥量,分上、下午兩次煎服。其用法:將煎好的藥晾涼,然后用滴管灌用,一般1只雛鵝一次滴3~5滴,一日分上午和下午兩次滴用,此藥效果很好,一般用3~5劑即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