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子龍 鄭州信息工程職業(yè)學院
異化消費,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異化問題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它在揭露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同時,同樣對當代經濟社會有著重要的作用與影響。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提高和高等學校擴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高校。2000年以后出生的“千禧”一代,有著與以往年輕人不同的特點,作為互聯(lián)網的原住民,他們使用著“00后”獨有的網絡語言在互聯(lián)網的世界里盡情遨游。他們個性獨立,性格張揚,拒絕隨大流、朝著小眾化團體發(fā)展;加之泛娛樂化、泛游戲化的影響,成為有著明顯標簽的一代人。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曾談到異化消費問題,異化消費使人們對本質產生錯覺和偏差,以“占有”的刺激和快感,使人們從“真實需要”轉到了“虛假需要”,顛倒了“人”與“物”的主客體關系,使人遠離了自己本屬于“人”的本心和初心,變得欲望滿身、欲壑難填,而異化消費的問題在“00后”這一代年輕大學生身上更加富有深意,意味深長。
馬克思在《手稿》中提到了“商品拜物教”和“異化消費”的問題,一方面,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方式的本質,充實了共產主義理論建設的根基;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誡人們,一旦人們毫無節(jié)制地把欲求當成必須,追求無度的物質和商品服務,人類將會被物化并陷入無盡的焦慮和恐懼。
網絡上流傳著“躺平”“內卷”等映射這一時期社會問題的時代特殊的派生詞,同時,也左右和影響著“00后”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傾向。很多的“00后”出現(xiàn)了慵懶松散、精神頹廢、不思進取的享樂主義思想,他們使用父母給的金錢和生活費,追求物欲享受,把消費水平當作衡量人高與低、貴與賤的價值尺度,致使物化而進一步的異化。
隨著“中國制造”“國貨之光”的商品發(fā)展,一批價格便宜、質量上乘的“國貨”進入廣大消費者的視野。但在“00后”中仍大量存在著符號消費的現(xiàn)象,比如被戲稱為“十三香”的蘋果13手機和一些青年大學生本不該使用和擁有的奢侈品,成了“00后”追捧的緊俏商品,另或,使用父母給的生活費去吃一頓五星級酒店的高檔自助餐。炫耀消費、奢侈消費等為代表的符號消費,在“00后”的青年大學生中廣泛存在。
2008年以后,互聯(lián)網金融迅速發(fā)展,并已成為青年大學生接觸資本金融市場的主要形態(tài)之一。他們能夠熟練地使用“花唄”“白條”等貸記的超前購物和消費的方式,但對于“00后”的大學生,在使用這些金融工具的同時,超前消費對他們的異化影響,也在不斷地改變著他們作為“人”的自由與平等。更有甚者,他們無法控制自己消費的欲望,“裸貸”“套路貸”“高利貸”等這些對他們人身都有影響的非法借貸,可能會影響到他的一生。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強調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1]。隨著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不斷地深入和改革,形成了由原來的內循環(huán)轉變?yōu)榇笱h(huán),由原來的單兵作戰(zhàn)變?yōu)榧瘓F作戰(zhàn)和聯(lián)合作戰(zhàn),形成了“大思政”的工作格局[2]。盡管思想政治工作在以實踐為導向的背景下深度融合,培根鑄魂。但在消費觀念的引導和青年異化消費的研究上仍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00后”作為互聯(lián)網的原住民,受到泛娛樂化、泛游戲化的影響,鬼畜、二次元文化已成為主要的話語主題。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娛樂化短視頻、碎片化信息造成了他們缺乏理論深度和思想廣度。而資本的逐利特性,表現(xiàn)在單方面對“消費文化”進行定義,通過對商品的過度包裝、明星代言商品、廣告宣傳等方式進行營銷,其本質是通過商品滲透消費,用資本控制消費,以至控制消費者,達到控制整個社會的目的。使異化消費成為人們逃避現(xiàn)實勞動、異化現(xiàn)實焦慮、痛苦的避難所,更體現(xiàn)了資本對消費進行控制,成了一種變相的控制社會的工具。
面對琳瑯滿目的過剩商品,青年大學生一方面在沒有接受系統(tǒng)哲學理論和人生歷練的前提下,未能夠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體系;另一方面,異化消費在華麗的外衣包裝下通過商品持續(xù)發(fā)力,隨之使得人們跟風,形成了消費者永不滿足、永無止境的欲求、效用。而恰恰二者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形成了目前出現(xiàn)的這種思想政治亟待引導解決的局面。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文件和精神,在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前提下,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從注重“教”轉變?yōu)樽⒅亍坝?,從“單兵作?zhàn)”轉變?yōu)椤叭轿蛔鲬?zhàn)”,轉變育人與評價機制,注重育人實效。雖然在“雙帶頭人”“第二課堂”“把災難疫情當教材”等方面有了量的積累,但針對異化消費問題,缺乏思政引導的切入點。即使有一些涉及,也存在于教師的個人輸出,沒有跟教材、課本、課堂進行深入的創(chuàng)新。不僅如此,有一些老師把在社會上普遍流行的“斷、舍、離”當成了此類部分的內容,注重個人感受,大談“佛系”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馬克思主義消費觀背道而馳。
高校利用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等十種育人方式,通過課堂上的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與課下的團委、思想政治輔導員隊伍為主導的課下育人相結合,形成育人合力。但在走訪過程中,有學生對異化消費的問題迷茫,原因在于專業(yè)課老師在課堂上輸出的是刺激消費能夠加快資本運轉速度,促進經濟發(fā)展;而思想政治輔導員在實踐育人方面,以勞動和勤儉為主題開展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輸出的是勤儉持家。二者的教育背道而馳,對于“00后”的青年大學生來說,怎能夠分辨是非,辨明利害。針對異化消費的問題,三全十育人體系統(tǒng)一口徑,持續(xù)發(fā)力是正確引導青年大學生擁有正確的消費價值觀的關鍵。
社會、家庭、學校是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形成的重要主體之一。三者在教育目標、教育過程和教育手段上始終要保持同向同行、相互協(xié)作,不能發(fā)生根本方面的分歧,從而確保育人實效。而在目前的這種教育體制下,社會、家庭、學校不但不能夠為了教育目標同向同行,反之,話語體系分裂嚴重。在查閱資料時就會發(fā)現(xiàn),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雖然百姓物質匱乏,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體系方面,社會、家庭、學校步調一致,知識青年響應號召上山下鄉(xiāng),價值觀趨同的力量幫助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時期站穩(wěn)了腳跟。反觀當今,社會中充斥著過度消費、奢侈性消費,使得青年大學生欲求不滿,虛榮心、攀比之心油生;家庭中彌漫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只要是孩子想要,無數個包裹、商品,便會第一時間滿足青年欲望;而學校的價值觀引導,又偏理論性,育人效果不理想。
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上,社會、家庭、學校各有不同,達不到一致的教育目標,是造成“00后”青年大學生迷茫不前、不知所措和形成錯誤的消費觀的根本原因。怎樣做到社會、家庭、學校三者話語體系的統(tǒng)一,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在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發(fā)揮作用,成了正確引導青年大學生價值觀成長的關鍵因素。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異化消費的問題因時代而生,要在“00后”青年大學生這一群體中,在新時代解放“消費”,破解異化消費,需要正確地處理需要、欲望、異化三者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在《手稿》中,通過對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消費、勞動關系的深度剖析,指出了異化消費的根源。并在《手稿》中犀利地批判了“物的世界的增價”和“人的世界的貶值”的異化現(xiàn)象,他深入地闡述了“人”與“物”異化的過程,指出了產品過剩后帶動的消費主義價值觀,在附加到勞動者身上之后的“異化枷鎖”。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人”的主體性,而異化消費問題恰恰是“人”與“物”主客體關系的顛倒,造成了消費者以自己為主體卻已被異化為客體的實質。一切虛假的訴求表象,使得人們把消費等同了成功和幸福,只要能夠通過消費符號體現(xiàn)出其“身份”“品質”,則認為整個人生都是成功和幸福的。
要成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人,要破解異化消費,首先要分辨清楚哪些是作為“人”本身所需的滿足需要的消費和滿足欲望的消費,這是判斷是否異化的標準和批判尺度。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本可以花費一二百塊錢買一臺質量尚可的吹風機,卻因明星代言,購買了價值兩三千的奢侈品牌的生活耐用品。二者在使用壽命、體驗上并無太大的差別,但奢侈消費、盲目消費充斥,把欲望當成了需要,對于并無工作收入,全靠家庭資助政府幫扶上學的大學生來說,扭曲了“物”與“人”的關系,成了馬克思所談的“商品拜物教”。因此,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一方面,我們要承認在現(xiàn)代社會物質消費在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我們要在商品經濟、消費主體中占主體地位,防止被功能化和物化。在滿足人類有限的需求的同時,杜絕無休止的欲求滋生,充實自身的內心、精神世界。
消費主義,是在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到商品生產嚴重過剩、借貸消費普及這一過程的背景下,催生出來的有悖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現(xiàn)代資本價值觀。隨著改革開放,資本跋扈和消費至上的理念進入我國,人們購買商品的欲望不斷高漲,到法國買時裝、到比利時買手表、到日本買馬桶蓋,人們在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消費主義魔咒和規(guī)則下,彷徨、迷茫、掙扎。一方面,人們在享受改革開放紅利的同時,生活質量和生活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人們擁有了追求更好商品的權利和愿望;另一方面,人們從“生產者”變?yōu)榱恕罢加姓摺保瑥摹吧唐钒菸锝獭弊優(yōu)榱恕柏泿虐菸锝獭?,人們在資本消費文化的熏陶下,離自己的本心越來越遠,人際關系緊張、冷漠、空虛、物化。近年來,精神方面出現(xiàn)問題的人群越來越多,盡管有壓力、環(huán)境、遺傳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攀比、從眾、盲目的消費觀無疑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消費文化在社會中普遍泛濫,導致人們開始動搖了傳統(tǒng)社會中勤儉、樸實的道德觀念,使得人們無度消費、一次性消費,缺乏更深一步的理性思考。作為青年大學生,應培養(yǎng)個人自身消費的自覺性,追尋人生的目的和人生價值。特別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上,不但要使學生明白“使用價值”和“符號價值”的關聯(lián)和關系,更要喚醒學生對于人生意義的追尋。要全方位地引導學生在滿足作為“人”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時,探尋自己的人生價值,尋找個人的發(fā)展與社會進步、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切合點。走出消費誤區(qū)、破解異化消費,引導學生樹立理性、適度、綠色的消費觀,提倡精神文化消費,從“外化”走向“內化”,向更合乎人性的人復歸,實現(xiàn)自由、全面的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幸福觀是基于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基礎上經過反復實踐論證的幸福觀,它是西方感性幸福觀與理性幸福觀的集大成者。馬克思主義幸福觀是在科學社會主義革命觀、奮斗觀之上的再發(fā)展,實現(xiàn)了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的辯證統(tǒng)一,是科學的幸福觀。馬克思主義幸福觀倡導人們不只注重幸福的結果,而是更加專注去享受和獲得幸福的過程,人不只是生活的享受者,更是生活的勞動者和創(chuàng)造者[3]。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勞動-閑暇”二元論的異化思想,異化的消費觀正是為消費者營造出了這種虛假需求,使人們逃避資本剝削的現(xiàn)實痛苦,消費成了空虛和不幸的避難港灣,使人的本質異化到商品消費的物化狀態(tài)。因此,青年大學生應認識到資本控制消費,從而控制消費者的現(xiàn)象,透過現(xiàn)象看到異化消費的本質。堅持走馬克思主義幸福觀之路,堅持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相結合,在滿足基本需要消費的基礎上,追求高尚的“內化”精神。馬克思在初中時期的畢業(yè)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中就曾提到,立志“為人類的幸福而工作”;青年時代的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0后”的青年大學生在追求物質的同時也要注重精神世界的享受,見賢思齊、實踐創(chuàng)新,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勞動是人類意志的外化,是人區(qū)別與動物的根本標志。商品消費通過廣告、宣傳、明星代言等方式進行異化,其實是生產方式的異化。將原有的“生產決定消費”異化為了“消費引導生產”,導致整個社會充斥著成功學、完成自身夢想等個人主義與享樂主義思潮,完成自我享受、夢想是現(xiàn)代消費主義的理論根源。馬克思強調,“人的滿足最終在于生產活動而不在于消費活動”。走馬克思主義幸福觀之路,就是要恢復馬克思主義勞動幸福觀,勞動是一切物質財富和一切人類文化的源泉,勞動是實踐的基礎,要崇尚勞動,勞動光榮、勞動幸福。高校在第二課堂和社團活動的指導與建設上,要使學生學懂悟透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參與到勞動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樹立正確的勞動幸福觀,在干中學、學中干,在勞動中參悟、在奮斗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