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普集鎮(zhèn)中心小學 趙麗霞
閱讀是提高人們綜合素養(yǎng)和情操的一種方法,人們在欣賞文章的過程中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使自身素質得到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能有效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通過感受文章人物的內心變化使自身的情感思維得到提升,有利于他們進行情感的表達。作為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基礎的閱讀策略、技能,為其終身的閱讀素養(yǎng)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語文是一門重要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在教育教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學校和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本文筆者就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策略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小學是學生學習發(fā)展最為基礎的一個階段,但由于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育不完善,各種娛樂性質的大眾傳媒在生活環(huán)境中的誘導,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加上缺乏讀書的興趣和方法,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現(xiàn)狀并不理想。面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要積極采取措施,有效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將課外閱讀活動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在欣賞文章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語文的樂趣,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課余生活。
寫作是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需要掌握的一種能力,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項任務。教師在教授寫作技巧和方法的過程中會遇到各類困難,通過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能幫助教師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在通讀文章的過程中了解文章的層次結構,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閱讀是一個“吸收”知識的過程,寫作是一個“輸出”知識的過程,學生在欣賞各類文章時能了解不同的寫作技巧,對各類表現(xiàn)手法有初步的認識。
在當前教育環(huán)境下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念,閱讀則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實現(xiàn)這一目標。在當前社會時代背景下,各類文學作品層出不窮、種類豐富、內容繁多,這也為教師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提供了保障,讓學生欣賞不同類型的作品,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和近代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促進學生思維意識的發(fā)展。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幫助,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在課余時間也能主動誦讀、欣賞文章。
目前,小學開展的課外閱讀活動中,閱讀意義和興趣激發(fā)方面的研究較多,但是,教師對學生的閱讀策略的指導方面的研究較少。課外閱讀處在教師“讓學生大量地接觸種種語文現(xiàn)象”,期望學生在接觸中“感悟”,“在游泳中學會游泳”。課外閱讀往往是給的任務多,完成任務的策略指導少或者無,真正將課外閱讀策略指導付諸實踐、并堅持開展下去的情況少,導致學生的閱讀方式各不相同,閱讀效果也良莠不齊。進行小學課外閱讀策略的指導探討,是為了進一步探究閱讀教學的方法體系,使教師的課外閱讀指導有參考,讓學生在多元化的閱讀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同時在閱讀過程中,針對學段特點,為學生提供從拼音閱讀和圖畫閱讀向小說、長篇小說等文字型閱讀的過渡指導,以及合適的閱讀篇目,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使學生成為閱讀活動的主人。讓學生在有效的閱讀探究和多元化的閱讀方式中,真正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并掌握一定的有效閱讀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首先,學生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所以說教師尋找的文章應該與教材內容相關,讓他們在欣賞此類文章的同時對教材中的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因為小學生在此之前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化的教育,所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很難集中注意力,也沒有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部分家長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會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但是他們在選擇書籍上面缺乏判斷性,所以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選擇一些合適的書籍,在保證課外書籍的內容與教材有聯(lián)系的同時,幫助學生拓展自身知識儲備量。
其次,教師在選擇書籍的同時也要考慮該本書是否與學生當前的年齡階段相符,他們能否理解文章中所敘述的內容。教師要選擇學生喜歡讀的書籍,比如,低年級可以推薦繪本類,中高年級可以推薦童話故事或者敘事類的短篇小說,這類書籍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告知家長,可以讓孩子適當試讀一些傳統(tǒng)名著的原著,但是不要將其視為主要內容,因為孩子難理解文章中的內涵。教師和家長要考慮學生的內心特征和成長特征選擇合適的書籍篇目,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階段的閱讀量有明確要求,教材中的課文畢竟有限,所以必須開展課外閱讀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豐富他們的學習生活。落實這一教學的首要步驟就是對書籍材料的選擇,只有選擇適合小學生發(fā)展需要、成長需要、學習需要的書目才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為接下來的教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而選擇書目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由教師進行推薦,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拓展教學計劃。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由幾篇童話構成的,在學習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圍繞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及性格特點來選擇不同的書籍,推薦他們利用課余時間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書目,將其中有趣味性的、吸引自己的童話故事進行記錄,然后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分享,通過這樣的形式不斷提升拓寬學生的閱讀量,使他們樂于積累,熱愛讀書。同時這也更便于教師對學生的閱讀策略加以指導,為教育教學任務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1.閱讀策略對讀書效率以及質量影響重要
小學生由于學習能力發(fā)展不足、經(jīng)驗不夠,所以在讀書的過程中很難把握住文章或材料的主要內容,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沒有掌握正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只有借助正確的策略才能使他們獲得最佳的閱讀效果,有效提升自己的相關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日常課文的教學以及課外閱讀課上著重講解一些策略與方式,甚至可以將課內的文章與課外的文章有效地結合到一起。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編排中體現(xiàn)了單元雙線閱讀主題,其中一個就是語文素養(yǎng)的單元導讀,這部分內容對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內容、怎樣去讀加以提示,是語文單元閱讀教學的課標要求。例如,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導讀: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jié)去猜想;學習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嘗試續(xù)編故事。為學生在讀書過程中提供了一些小提示,也為教師的閱讀教學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單元導讀,讓學生從中積累一定的技巧,以便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與領悟。
2.閱讀策略指導要精準
課外閱讀中,豐富的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及課型是提高學生閱讀質量的保證。
(1)豐富的閱讀策略指導。閱讀活動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根據(jù)讀物的不同形式按照繪本、單篇和整本書的分類,通過課例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閱讀策略指導。繪本閱讀方法:圖文結合法、猜測聯(lián)想法、點面結合法。單篇閱讀方法:讀題質疑法、疑思結合法、精讀廣議法、自我反思提升法。整本書閱讀:由表及里——逐步推進——選我所需——回顧反思——推薦閱讀?!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閱讀策略的指導給予學生一根攀登閱讀高峰的拐杖,為學生的有效閱讀提供了最有力的幫助。
(2)多樣性的課外閱讀策略指導課。研究的過程中呈現(xiàn)出了多樣化的課型,如閱讀策略指導微課、繪本閱讀指導課、原文與改編后課文的對比閱讀課、興趣激發(fā)導讀課等。這些都為教師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了多種途徑。
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尤其對小學生而言,他們年紀小,還未養(yǎng)成堅持的良好習慣,長時間讀書的狀態(tài)會使他們感覺到枯燥與乏味。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情緒與態(tài)度,積極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趣味讀書活動,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還能促進學生全方位發(fā)展,最終更主動、更快樂地融入其中。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可以從五個角度進行,首先為了提高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開展演講比賽、讀書分享會、人人講故事活動,利用課前5分鐘人人講故事,談讀書方法策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讓學生有目標、有動力地去讀書,積累更多更有用的知識。其次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閱讀知識競賽,借助多媒體軟件,讓學生共同參與閱讀,從而拓展學生的閱讀渠道,如有聲閱讀、電子閱讀、視頻閱讀、問題閱讀、話題閱讀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一活動能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記憶,同時鼓勵他們積極地閱讀各種中外名著,開闊自己的眼界并增長見識,在這個過程中收獲更好的自己。然后,教師還可以借助圖書角、圖書室創(chuàng)造閱讀條件,讓學生始終沉浸在閱讀的氛圍中,形成良好的閱讀品位與習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家長參與活動,開展親子閱讀、每周故事會、誦讀經(jīng)典等活動,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效融合,實現(xiàn)課外閱讀的整體性,最終幫助學生實現(xiàn)高質量、高效率的閱讀。
最后要掌握閱讀效果,開展多樣的交流活動。借助閱讀交流會、故事會、手抄報展覽、家校共讀讀后感評比等方式來檢測和展示學生的閱讀效果。要特別注重課外閱讀活動的檢查落實,如對課外閱讀筆記經(jīng)常檢查、督促、交流、評價。對學生課外閱讀的篇目、字數(shù)不定期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好的典型,組織交流,擴大影響。通過檢查與督促,教師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正確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不斷豐富閱讀策略指導,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把通向語文知識寶庫的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打開這扇知識的大門,走進書籍的海洋,體驗自學成功的樂趣。根據(jù)不同的讀物(繪本、兒童小說、兒童散文等),教師通過每月一次的策略指導課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運用已有的讀書方法:泛讀、速讀和精讀進行閱讀。
2.大膽嘗試多樣性的課外閱讀策略指導課。如閱讀策略指導微課、同題群文閱讀課、原文與改編后課文的對比閱讀課等。
3.開展多元化的課外閱讀成果交流課,讓閱讀成果得以共享,提高閱讀效率,引導學生將課外閱讀的成果在班內展示,與同伴分享,相互借鑒、提高。閱讀交流教師應注意成果交流的方式,可為讀后感、讀書報告、插圖畫、故事會、縮寫或續(xù)寫故事、改編故事、手抄報展、交流會、問卷調查等;掌握好成果交流的時機,可為讀前、讀中、讀后;收集匯編好成果交流資料,如整理出學生作品集、視頻、音頻集等。
4.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根據(jù)每學期的教學安排和課外閱讀推薦情況,教師幫助學生合理分配閱讀時間,養(yǎng)成每日閱讀的良好習慣,為每學期課外閱讀任務的完成提供保障。
讀寫結合的方式也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有所收獲,所以教師不論是在日常教學還是開展課外閱讀,均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積累材料中的好詞好句,積累一些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學會作批注,寫讀后感,完成讀書報告等,這些都是讀書過程中的一大收獲,此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態(tài)度也是在欣賞文章時能給予的直觀感受,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身實際體會、感受,進行正面同化教育,這對小學生的心理成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而且閱讀中的收獲能夠成為他們寫作的素材,可指導學生對一些經(jīng)典的寫法、句段及時進行仿寫,并常態(tài)堅持將課外閱讀與寫作融合,學生還能有機會將閱讀帶來的收獲進行記錄與分享,真正做到由讀到寫,讀寫結合,實現(xiàn)二者的共同進步,最終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制度的深化與完善,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習慣。其中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是一種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綜合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結合教材中的內容以及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選擇合適的閱讀篇目,適時給學生推薦,進而制定相應的指導策略,指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采取多種措施進行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主動閱讀的自覺意識和主動行為,并通過閱讀策略和方法的指導,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和效率。發(fā)揮課外閱讀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優(yōu)勢,提高精神素養(yǎng)并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為學生今后的寫作以及學習生活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