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昕
我從前是個頂不喜歡春天的人,嫌它太喧鬧,太幼稚,也太不近人情。
一講起春天,我便覺得煩心。想那春日里,不過是滿天亂飛的柳絮、半青半黃的荒草,忽而冷得徹骨,忽而又熱得鬧心,滿大街到處聚堆的游人、不知收斂的頑童、只顧自己艷麗而全然不顧他人心思的大紫大紅的花兒之類,真不知從古至今怎有那么多人要歌頌春。春日里凈是生機(jī)與歡笑,全不顧有我這般的怪人是喜愛安靜的。正因如此,我才覺得它不近人情。
于是,在過去的十五個春天,除去尚無記憶的三個年頭,我對春一直如此,持不關(guān)心、不喜愛、不理睬的“三不”態(tài)度。然這第十六次春,似有什么事情,悄無聲息地發(fā)生了。
照舊是忽寒忽暑的溫度,照舊是滿世界只知喧鬧的頑童,照舊是到處三五成群的人,亦照舊是我孤身一人疾步走入體育館。推開門,看見下午三點(diǎn)的陽光從窗戶大搖大擺地走進(jìn)來,自顧自地躺在木制的地板上,靜謐又囂張。
羽毛球場早就被占滿了,我順著窗邊小心翼翼地走。操場上跑步的人時不時地經(jīng)過這里,那影子像飛鳥,一只只掠過窗的湖,除了觀者忽起的淺淺惆悵,什么也沒有留下。
一扇窗,兩扇窗,三扇窗……在最后一扇窗前,我停下腳步。抬眼望去,偌大一個體育館,似乎只有我,獨(dú)屬另一個世界。春的喧鬧把我緊緊擠在角落,我快要窒息了。
我轉(zhuǎn)過身去開窗,卻未承想,手扶在窗臺上的一瞬,目光被窗外吸引。
那是一大片櫻花,幾乎從窗框里溢出來,白得像雪,在湛藍(lán)的天空下,把太陽映成耀眼的白。這是最隱蔽的角落,連風(fēng)也不曾來過。它們就那樣安靜地待在那里,似一幅歷盡滄桑的古畫,好像幾百年前它們就站在那兒,幾百年后它們還是會站在那兒,它們就這么站著,靜靜地等待著誰的到來——或許并非為了等誰,只是孑然一身,立在春日的陽光里,如同我看窗外一般看著窗內(nèi)。有幾秒我甚至不敢呼吸,不知是怕它們化作白蝶飛逃了,還是怕它們自枝頭抖落,抑或是怕幽夢一場,終有醒時。我就這么站著,僅僅是站著。窗外與窗內(nèi),一樹花與一個人,相隔一層似有似無的玻璃,靜靜地凝望著彼此,在春的角落里,撞見另一個自己。
第十六個春季,在喧鬧的浮世,我終于看見了春的模樣。
那櫻花樹其實(shí)尚幼,植株矮小,枝干細(xì)弱,冬日里我甚至一度懷疑它已沉默著走向死亡。然而它開花了,開得是那般盛,我從未料到它毫無生機(jī)的身體里,竟有如此磅礴的生命活力,會在三月里洪水一般噴薄而出,沖垮了一切偏見筑成的長堤,幾乎是赤裸而瘋狂地綻出一片天地。它生長在最偏僻的角落,并不在意是否有人看見它——它根本顧不上別人了,它是開給自己看的,它的生命是為了自己而怒放??v然如飛鳥掠過湖面,如飛蛾撲向火焰,亦無悔。至少,時間會記得它來過。
那一日我忽然意識到春的可貴。春是萬物把生命中最可愛的部分剖出來獻(xiàn)給人們看,至少是它覺得最可愛的部分。哪怕身處縫隙,哪怕人們心存嫌惡,哪怕是與全世界為敵,幼草仍會從臺階的縫隙里頑強(qiáng)地探出頭來,艷麗的花兒仍會傾注生命地盛放,太陽仍會不顧一切地放出光芒,天仍會笨拙地送上最適宜的溫度,萬千平凡人仍會刻意忘卻心中的悲痛,把一切的歡笑都送給春日。春的可貴也正在于此,我們都深知彼此的苦痛與煩悶,卻都在努力獻(xiàn)出自己的一份愛意。我們都在努力生活。
很多事我們永遠(yuǎn)無法改變,正如迎春無法改變雜草一般的外觀,可它會把生命揉成萬千星子,在無人駐足的角落熠熠生輝。痛與苦是生命洗不去的一抹底色,我們深知此理,才會義無反顧地堅強(qiáng)活下去。幼稚與喧鬧是春的表象,它的成熟與堅強(qiáng)都躲藏于此,卻分明存在。
春日終將逝去,生命永垂不朽。
愿你我終是春的孩子,哭過笑過仍會堅強(qiáng)向前。
編輯/胡雅琳
311950058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