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學生內隱心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2022-03-17 15:18劉慧慧
江蘇教育·心理健康 2022年2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通過學生的外顯行為覺察他們的內隱心理,有助于心理健康教師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師可以在咨詢過程中“洞察”學生的內隱心理,對學生進行透徹分析;在課堂上“看見”學生的內隱心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學生的行為;在聊天中“意識”到學生的內隱心理,可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覺察。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外顯行為;內隱心理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16-0045-04

【作者簡介】劉慧慧,江蘇省銅山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徐州,221100)教師,講師。

外顯行為指人類觀察到的反應系統(tǒng),由一系列的活動、動作和行動構成。[1]人的外顯行為都是由心理動機支配、推動的,并指向一定的目標,以滿足人的特定需要。外部環(huán)境的刺激或內部生理活動的變化,形成人的心理活動反應和變化,進而通過外顯行為表現出來。[2]內隱心理是個體對事物所持有的積極或消極的認知、情感或反應,由不自覺的以往經驗或不能歸因于某一確定經驗所引起。[3]外顯行為是個體內在心理活動的外顯活動。從外顯行為可以推測出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及行為與其心理狀態(tài)的關系,并能據此對行為做出因果性的解釋或預測。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外顯行為,而更應該關注學生外顯行為背后的內隱心理。從學生的外顯行為覺察他們的內隱心理是心理健康教師走進學生內心、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的前提條件和重要法寶,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在咨詢中“洞察”學生的內隱心理

心理咨詢中的“洞察”指心理健康教師能夠對學生的認知、情感、動機及其相互關系進行歸納總結與透徹分析。心理健康教師敏銳地洞察學生內心可以讓學生感覺“被看見”,準確地洞察學生的想法可以使學生更加信任心理健康教師,有助于實現心理咨詢目標。

筆者在進行心理咨詢時曾經遇到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高三女生向筆者傾訴(已征求當事學生的同意)。

學生:老師,我長大后不想結婚。結婚意味著我要多照顧一個人。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洗衣、做飯。后來,弟弟出生了,我和父母一起照顧他。我一直都在照顧別人,我覺得婚姻就是累贅,結婚意味著我又要多照顧一個人。

教師:老師能感覺到你在家里承擔了很多責任,并且很多責任不應該由你承擔。

學生:老師,我都習慣了。我還有一個苦惱,就是我弟弟早戀了,我特別擔心他。

教師: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么要擔心弟弟早戀?你為什么總是要照顧弟弟?

學生沉默了10秒鐘。

學生: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這可能是我的習慣吧。

教師:你從小到大都按照父母的要求照顧弟弟、承擔家務,你內心仿佛有這樣一種聲音——爸爸媽媽,我已經按照你們的要求照顧弟弟了,你們能不能多“看見”我一點,多愛我一點。我是多么渴望得到你們的愛,被你們“看見”啊!

聽了教師的話,學生的眼淚奪眶而出。

透過表面現象洞察學生的內隱心理是心理健康教師的基本功之一。直指學生心靈深處的洞察,可以喚醒學生內心的“真實”。為了更好地洞察學生的心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專注同在”與“懸浮傾聽”。

“專注同在”指心理健康教師在開展心理咨詢或與學生交流時,用心傾聽學生說的每句話,切身體會學生的苦惱。[4]在上述案例中,心理健康教師只有做到與學生“專注同在”,才能捕捉到學生的內隱心理?!皩W⑼凇笔嵌床鞂W生內隱心理的前提和基礎?!皩W⑼凇辈粌H可以幫助心理健康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還可以助力心理健康教師全面地傾聽學生語言、肢體動作傳遞的信息,從而洞察學生的內隱心理。

“懸浮傾聽”指心理健康教師需要對聽到的所有內容保持相同的關注度。[5]“懸浮傾聽”能提高心理健康教師的警覺性,幫助心理健康教師注意到學生的所有信息,從而做出相對準確的洞察和判斷,給予學生準確回應?!皯腋A聽”是準確洞察學生內隱心理的關鍵。在上述案例中,筆者在“懸浮傾聽”之后才向來訪學生提問:“你為什么要擔心弟弟早戀?你為什么總是要照顧弟弟?”進而引發(fā)學生思考。

2.“感同身受”與“用心若鏡”。

“感同身受”即共情,指心理健康教師如同親身經歷一樣能夠共情學生的感受,并用適當的語言或動作表達學生的感受,讓學生感到被理解。[6]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師應明確自身角色定位,時刻牢記不能完全融入學生的角色中。心理健康教師“感同身受”的是學生的情緒、認知、想法等?!案型硎堋笔嵌床鞂W生內隱心理的前提和基礎。在上述案例中,心理健康教師正是因為對學生的遭遇感同身受,所以才能“看見”學生的內隱心理:“你們能不能多‘看見’我一點,多愛我一點。我是多么渴望得到你們的愛,被你們‘看見’??!”

“用心若鏡”即內心要像明鏡一樣,客觀地反映事物。[7]在心理咨詢中,心理健康教師要保持“用心若鏡”的狀態(tài),“照出”學生的內隱心理,不能夾雜自己的主觀投射。心理健康教師若把自己的情緒、價值觀投射到學生身上,這就是違背了“用心若鏡”的原則。在上述案例中,“你從小到大都按照父母的要求照顧弟弟、承擔家務”這句話“照出”了客觀事實。如果心理健康教師認為幫助父母照顧弟弟是學生應盡的義務,那么就無法“看到”學生的內隱心理。由此可見,“用心若鏡”是洞察學生內隱心理的關鍵。

二、在課堂上“看見”學生的內隱心理

心理健康教師不能僅用眼睛“看見”,更要用心“看見”[8],只有心理健康教師真正“看見”學生內心深處的所思所想時,學生才會感到被理解,進而向心理健康教師敞開心扉?!翱匆姟笔切睦斫】到處熍c學生建立深層聯(lián)結的前提,“看見”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情緒的重要因素。在一次心理輔導課上,筆者帶領全班學生開展活動,大多數學生都能閉上眼睛認真參與活動,只有一個學生一直瞪著眼睛看著筆者。該學生在活動中的做法與平日表現大相徑庭。筆者快速判斷該學生可能因為不愿面對父母而拒絕參與活動。拒絕參與活動這個外顯行為透露出他可能和父母的關系并不融洽,并不是真正想要與教師對抗。因此,筆者并沒有批評他。后來經筆者私下了解,他和父母的關系確實存在問題。從學生的外顯行為可以覺察他們的內隱心理,進而在理解的基礎上拉近師生關系,讓學生愿意向心理健康教師敞開心扉。正因為“看見”學生,心理健康教師才能“走進”學生,“讀懂”學生的內隱心理。

三、在聊天中“意識”到學生的內隱心理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言行舉止只有少部分由意識控制,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潛意識主宰。潛意識主動運作,人卻無法覺察。無意識行為往往是潛意識的外在表現,而許多人卻不懂它、忽略它。[9]內隱心理就是潛意識的一部分,如果學生能把內隱心理意識化,開始自我覺醒,就可能改變外顯行為。

曾經有個高一男生在咨詢中向筆者袒露心聲。以下是筆者與該男生之間的對話(已征求當事學生的同意)。

學生:在我來這所學校之前,我媽媽花了七千多塊錢給我報了一個管教班,但沒有任何作用。從小到大,不論我做什么我媽都要管,我想做什么她都不支持,這讓我很郁悶。

教師:媽媽的管教方式讓你覺得沒有自由嗎?

學生:是的,所以我就和她對著干,她越不讓我做什么,我就偏要做。

教師:所以你放任自己不學習,也是在反抗媽媽嗎?

學生:是的,老師。我拒絕學習就是為了反抗她。

教師:你現在長大了,所以不希望媽媽還用管教小朋友的方式對待你,是嗎?

學生:是的,我希望媽媽能意識到我已經長大了,能改變對待我的方式。

心理健康教師幫助學生“看見”自己外顯行為背后隱藏的內隱心理,這是“意識”到學生內隱心理的重要步驟。心理健康教師可以通過如下方式“意識”到學生內隱心理。

1.傾聽學生話語,喚醒學生“潛意識”。

心理健康教師在傾聽學生時,要從學生的語言、動作中捕捉學生的“潛意識”,感受到學生的內隱心理,并給予反饋。同時,心理健康教師需要適時向學生反饋信息,確認自身判斷的準確性。在反饋信息時,可以采用以下2種句式:一種是疑問句式,如“聽你這樣說,我隱約有一種感覺……,是嗎?”“聽你這樣表達,我仿佛感受到……,是嗎?”另一種是肯定句式,直接向學生表達心理健康教師理解的內容。當學生愿意直面真實的自己時,心理健康教師可以使用疑問句式,因為此時使用疑問句式有助于學生面對內心真實的自己。當學生猶豫是否要面對真實的自己時,則可以選擇肯定句式,因為使用肯定句式會賦予學生力量,讓學生可以面對內心真實的自己。

2.引導學生覺察內隱心理,反思自身外在行為。

心理健康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外顯行為中意識到內隱心理,學會反思自己的外顯行為,覺察自己的真實需求,將外顯行為和內隱心理建立聯(lián)結,幫助學生成長。首先,心理健康教師需要樹立榜樣,可以通過示范內隱心理案例,讓學生覺察、體悟并探索自己外顯行為背后的內隱心理。其次,心理健康教師不能直接反饋意見,要啟發(fā)學生自我覺察,讓學生覺察積壓在自己心中、不能被合理表達的情緒。最后,心理健康教師要學會等待學生“覺醒”,并不是所有被啟發(fā)的學生都能第一時間學會自我覺察,心理健康教師要帶領學生多練習和體驗,鍛煉他們的覺察力,學習如何通過外顯行為覺察內隱心理。

【參考文獻】

[1]周三多,陳傳明,龍靜.管理學原理[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0:338.

[2]侯東輝,張嵐.社會心理學理論及其教學實踐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5:162.

[3]賈林祥.心理學基本理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262.

[4]廖樂根.基于“正念”的心理治療——從佛教到認知行為治療第三次浪潮[J].宗教心理學,2019,5(0):120-135.

[5]郝江英.西奧多·賴克的精神分析思想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6]丁向.共情能力培訓對提升護生人文素質及職業(yè)認同度的研究[D].長沙: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8.

[7]楊勝蘭.論莊子的身體觀:離形、合氣、游心[D].重慶:西南大學,2021.

[8]劉文.心理學基礎[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12:303.

[9]莊振華.《精神現象學》義解[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892.

3650501908298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影響因素研究
淺析班主任工作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關于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探討
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團體輔導的運用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關系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舉措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