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婷婷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淺探
韓婷婷
(江蘇省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學校,江蘇昆山215300)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對我國現(xiàn)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從而達到在傳授書本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的目標。小學語文課堂模式如何進行創(chuàng)造性改變,如何讓“陶花”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綻放,成為當前亟待探討的議題。本文將結合陶行知教學理念展開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探討,分析如何改進當前的教學方法,以期提高小學課堂語文教學效率。
生活教育理論;課堂教學;教學實踐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是“生活即教育”。課堂教學不能脫離生活,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學知識,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因此將生活化教學理論融入語文教學,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改善課堂質量、緊跟當前教學改革步伐的重要途徑。
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情境教學法、實際體驗法讓學生在實踐中思考、與人交流中領悟文字之美,掌握語文規(guī)律,真正做到寓生活于課堂之中。這有利于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也是踐行素質教育的具體化表現(xiàn)。
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對學生主體性認識不足,通常以教師授課、學生記筆記模式展開。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習慣了沉默寡言地埋頭苦記,很少主動回答問題,長此以往不僅降低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喪失獨立思考的空間。要想將生活與課堂教學緊密關聯(lián),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打造充滿生活氛圍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語文。
在語文課堂中,多數(shù)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會忽視學生自身個性化的發(fā)展和成長。甚至少數(shù)教師會直接將教學框架呈現(xiàn)給同學們,讓其針對相應的框架進行補充和填充,這樣一來學生一直在教學的指引下被動學習相關知識,不能發(fā)揮其自身的作用和價值。并且很多教師的教學目的在于提升學生自身的語文成績,但是由于教材內容千變萬化,學生不能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所有知識,使得自身的語文能力不能得到相應的提升。
教師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其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識,會為其標畫重點的詞語、語句等,在此基礎上讓他們針對上述內容進行強行地記憶和背誦。這樣一來學生不僅不能靈活熟練地掌握相關知識,將相關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同樣在學習全新知識的過程中也會逐漸地淡忘之前學習過的知識,將自己的語文思維局限在課堂和教師的教學方式中。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會讓同學們通過練習找尋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通過整理和鞏固知識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但是長此以往,他們就會逐漸地喪失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和欲望,在學習中迷失自我。除此之外,還有少數(shù)學校和教師,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針對相應的閱讀技巧和作文模板進行強行的記憶和背誦,這樣不僅會降低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同樣也讓其缺乏對于相關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處熢趥鞯朗跇I(yè)解惑過程中重要的一步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不做被動的接收者,要做主動的吸收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師應當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一線教師更應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布置課前預習任務是幫助學生學有所得的有效方式,預習要求中,除了基礎的生字認讀組詞、中心概括外,也要大力培養(yǎng)學生問題探究能力,可以讓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并自行尋找答案。如在講解《父親、樹林和鳥》時,學生自讀全文后能在“父親”與“我”的對話中概括課文主旨,標出文章中充滿詩意、耐人尋味的語句,并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想要營造的意境。這樣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父親對鳥的熟悉與熱愛,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建議學生搜集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益于他們與作者對話,理解文章。在厘定文章的閱讀目標中要結合文章背景主題給予學生清楚明了的指令并要求學生達成相應的預習目標。訓練學生提取信息能力的最關鍵途徑就是課文閱讀,通過教師的指導,可以有效鍛煉和提高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預習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教學活動也會開展得更加順利。
語言的運用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言語交流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直接體現(xiàn)。如何將生活與課堂聯(lián)結使學生對生活有更進一步的體會是小學教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課堂中引導學生立足實際,結合生活體驗學習語文知識。比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引讀“燕子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掌握”一詞有難度,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回憶小時候騎自行車的經歷,自己是如何前進不摔倒、后退、轉彎的呢?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被點撥激活,紛紛舉手發(fā)言要控制好車頭才能行動自如。利用生活感受的引入,幫助孩子們明白“掌握”可以理解為控制。課堂中,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方式達到寓教于樂、寓教于趣,模擬情境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知識場所,鍛煉學生言語溝通能力,在多種環(huán)境的切換下,吸收知識,拓寬眼界,提高臨場應變能力和溝通技巧。
部編版教材在課文選取、習題設計、課后作業(yè)方面更貼近生活,具有“現(xiàn)代性”。教科書中許多課文、口語交際、語文園地板塊內容適合口語交流,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對話空間,引導學生進行對話演練,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也能鞏固所學知識。在提高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增加學生感知認識、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的同時,讓學生學以實用,從而點燃學生學習熱情,真正做到生活與課堂相結合。如在教學《帶刺的朋友》一課時,學生從直接的文字難以想象刺猬是如何偷棗的,教師可以利用動畫形式,展現(xiàn)刺猬偷棗過程,這樣具體化的展現(xiàn)更能讓學生體會刺猬偷棗的本事高明。
陶行知認為教育工作者要把自己想象成兒童隊伍中的一員,與孩子們站在一條戰(zhàn)線上,才能認識到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從而進一步將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這樣的認識不能停留于理論層次,浮于表面,而是要在實際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認識到每一個學生的與眾不同,構建輕松自然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課堂實踐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發(fā)揮特長,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積累獨立完成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經驗。
為幫助學生真正融入課堂,教師要適當轉變職能,由領導者向引導者進行角色轉換,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因為只有還給學生學習的權利,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這與新課程改革指導思想相契合。教師需要做學生的“領頭羊”,協(xié)助學生解決實踐中的疑難。教師不論是對學生采取表揚激勵機制、建立平等師生關系,還是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搶答或比賽,目的都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把學生當作一個積極主動不斷完善發(fā)展的主體,進而開啟學生的創(chuàng)造之門。
教師也可利用每周的一節(jié)課以矩形方陣形式開展頭腦風暴,請學生圍繞生活中有趣事物進行探討:近期的閱讀心得、商品廣告語、超市中的商品名稱,都能成為學生的生活大“字典”。在討論中,學生學會有意識地關注生活點滴。長此以往,一方面增加學生識字量,另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意識、拓寬知識面。在討論溝通中,學生的傾聽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得到充分鍛煉。
生活是最好的無聲老師,語文教材來源于生活,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重。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需將閱讀材料與學生生活融入結合,如果教師僅運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的對話也局限于教材內容的“復制粘貼”,學生是無法切身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和文章之美,反而會覺得課文內容抽象、枯燥,不愿沉下心來?;谶@種情況,學生不可能體會文字下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感情和營造的意境。甚至是意蘊豐富、如詩如畫的古詩散文在學生讀來也是嚼之無味。這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單向輸出知識的時刻,更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去親近自然并與其對話,在課外生活實踐中夯實所學知識,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情感的理解。
比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村居》一詩時,可以利用課間時間帶領學生去校園操場上放風箏,在校園里切身感受生機勃勃的春日氣息。這樣,學生參與積極性會不斷高漲,一個個會把自己當成詩人那般飽覽農村魅力的春天景色。在課余實踐活動中,學生拉近了自己與課本內容的距離,這樣,教師不必展開過多地講解,學生對古詩的感受也能更加具體、深刻,這對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也大有裨益。
很多同學在步入小學階段時,對于語文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還有一部分同學,對于語文的定義還尚未理解,不能把握整體語文內容。這樣一來,其自身就會存在一定的認知水平差異。所以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分層教學,讓每一位同學都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課堂中,提升自己在課堂中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更加深刻地了解相關知識。
比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時,可以讓語文基礎較薄弱的同學們借助互聯(lián)網查詢一些有關我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和風情的文字資料以及圖片,讓其在此過程中對于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有著大致的了解。讓具有一定語文基礎的同學,針對文章的部分內容進行背誦和理解,在此基礎上抄寫描寫窗外安靜情境的句子;讓學習能力一般的同學,針對文章中的重點語句進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了解我國各個民族兒童的性格特征以及他們的學習生活,從而體會文章中表達的情感。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在自己的領域中發(fā)揮其自身的價值和作用,將自己的個人見解和想法表達出來,使得自身的語文文化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語句或者詞匯進行摘抄和記錄,在后續(xù)的課堂中與同學們和教師分享,以此擴充自身的語文知識面,打開語文文化視野。
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開展討論和學習,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將自己的見解和想法通過語文課堂闡述和表達出來,以此發(fā)揮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語言溝通水平和能力。
比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楓橋夜泊》一課時,可以讓他們圍繞著以下內容進行合作探究學習:(1)月亮逐漸地落下去,棲息在樹上的烏鴉正在不停地啼叫,周圍到處彌漫著寒霜,這給你們帶來一種怎樣的感覺?(2)在美麗的夜色中,聽到遠處傳來鐘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3)為什么詩人一夜未眠,一夜未眠的詩人有著怎樣的感受呢?(4)“烏啼”什么意思?烏鴉的叫聲在人們印象中一般怎樣?在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可以讓其結合相應的語句,體會到詩人描寫的景象以及抒發(fā)的情感,從而讓其加深對于相關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正確地引導他們在解讀詩句的過程中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學會樂觀地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語文教師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總是會有繁多的工作任務量,而且在實際的教學中,無法觀察和留意每一位同學自身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從而很容易忽視學生自身的真實感受和想法。因此,教師需要借助相應的網絡資源,完成教學工作,將節(jié)省出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以及情況,知曉他們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讓學生以最輕松、最飽滿的狀態(tài)進行學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向教師提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與其他同學進行深度探討和學習。在此基礎上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電子設備進行線上學習,教師則需要設立專門的提問環(huán)節(jié),讓其借助電子設備解答相應的問題,從而檢驗自身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線上教學的實施可以幫助同學們緩解自己緊張的情緒和心情,在與教師溝通分享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與其他同學產生思維上的碰撞,提升自己的語文文化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yè),讓其結合本節(jié)課或者本單元學習的相關知識完成課后作業(yè),以此鞏固和復習相關的知識,構建完善的語文知識體系和框架。
綜上所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币胩岣咝W語文教學效率,教師要立足實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考慮學生的發(fā)展特性制定合適的課堂教學目標并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形成高效的教學模式。在部編版教材改革背景下,學習語文,要遵循“從課本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通過積累實際教學經驗,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將枯燥的知識點寓于生活中展現(xiàn),不斷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使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培養(yǎng)自主意識,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創(chuàng)建語文高效課堂。
[1] 吳周澤.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中的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3(42):119-120.
[2] 呂宣杰.教學做合一讓語文教學情趣盎然[J].小學時代:教師,2010(8).
[3] 張永鋒.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陶行知教育思想[J].讀與寫(教學教學刊),2014,11(12):216.
[4] 張小琴.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學習方式,提升教學效率——淺議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6):54-55.
[5] 許頡.引生活之源,促教學之長——淺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好家長,2017(37).
G424.21
A
1002-7661(2022)03-0162-03